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三甲儿童医院,住院只能女性陪护?医院回应

三甲儿童医院,住院只能女性陪护?医院回应

文章来源: 丁香园 于 2024-05-08 09:13:5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排了 4 天排到了住院,可就因为没有『女家长』陪护,孩子就被儿童医院拒之门外?」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只允许女性家长住院陪护,引发广泛热议。[1]

图源:微博

患者家属表示,由于家里找不出能陪床的女性家属,无法办理入院,只能由孩子父亲每天接送前往医院输液。对此,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却表示:这是北京儿童医院建院以来的规定。

只允许女性家属陪护,合理吗?

在该院感染内科的一份《陪住家长须知》中,可以找到这份家长陪护的详细规定,其中提到:「为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陪住床旁只允许一位女家长陪住,从开始直至患儿出院均由一位女家长陪住,期间不能更换其他家长。」

有患者在社交平台分享医院相关规定

对此,很多家长表示,在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儿科就诊时确实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的一份就医指南(疫情期间)中,也能看到类似的规定。

评论区截图

图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微信公众号

北京儿童医院在回应中表示,此举是出于方便的考虑。「儿童病房住院不分性别,女家长陪护更方便一些。如果家里实在没有女性家长,可以请女性护工陪护。」[1]

医院的回复立刻引来广泛热议。一方面,有患者家属提出质疑,限制陪护人员的要求给诊疗中增加了很多无形的负担。「家里老人年纪大,孩子年龄太小请护工又不放心,只有父亲适合陪同,医院却说不能办理住院。」

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表示理解。

由于上述提及医院经常出现病房爆满、加床、甚至加床在走廊的情况。在相对开放的空间里,病床和陪护人员的密度更加集中。对于患儿和家属来说,这种限制可以在保护患者和家属的隐私上提供「方便」。

「儿童医院一个 20 平方米的病房住 9 个孩子,陪护大人都是一个挨着一个睡觉,如果有男陪护确实没办法睡觉。」

评论区留言截图

其次,统一陪护人员可能也会「方便」医院收治更多的患者。「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儿科的顶级医院,在院区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病房要求单一性别家长陪护可以提高病床密度,收治更多患儿,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评论区留言截图

医生:谁更合适谁来陪护

曾在西北地区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科工作过的医生林阳表示,她所在的医院从来没有限制陪护人员的规定。「因为临床中面临的情况太多了,很难通过一个具体的规定去决定到底谁更适合进行陪护。」

在日常的工作中,林阳会综合患者的需求和家属的情况提供陪护上的建议,例如父母是否有照看经验、孩子在情感上更依赖谁、住院期间是否会有特殊护理需求等等。

「像新生儿科的孩子有时候还需要母亲哺乳,我们会建议母亲留下陪护或者父母轮流照看。儿科里有一些肥胖的孩子,陪护的过程中可能还要涉及转运搬床,有体力方面的要求,一般可能就是父亲选择留下。」林阳说道。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卫勇则认为,医院可以对陪护人员提出要求,但这种要求应该从患者康复的角度出发。「我们医院的规定是白天不限陪同,但晚上只能有 1 名家长陪床,以便患者更好地休息。」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外科一项针对院内住院患儿的调查中显示 [2],有 81% 的陪护认同应该加强对陪护的管理,如控制陪护人数,限制探视时间等。人员过多会影响病房管理质量和患者休息,陪护间相互的心理行为影响,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影响管理效果。

某儿童医院入院宣教单

但上述调查同时指出,相关政策不应该是一刀切:对危重病儿、特殊检查患儿等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在个别危重症情况中,双方都比较紧张,放宽陪护限制可以让家庭成员间互相获得心理安慰和支持。

「其实,医生们更看重的其实是谁更适合做陪护,」林阳说道,「性别和年龄的考虑并没有那么重要。」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防长呛肥胖将军不爽就离职!这上将不干了
张继科拍瀑布时突然落水,游客纷纷伸手想拉住他
纽约拉瓜地亚机场惊传飞机相撞!现场照片曝光
领英CEO曝:未来职场“这4特质”比学位更重要
外交政策:挺台大将全失势 台湾陷美中双重夹击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摆"2028竞选帽" 怒怼:医保不给非法移民 决不妥协!
全球“机器人第一大国”:中国
哈玛斯拒绝川普停火计划,决定继续战斗!
突发:正在船上的“环保少女”,被以军扣押
为啥马斯克缴税那么少?顶级富豪们是这样逃税的
失业+资讯黑箱+歧视印度人 K签证犯众怒 官方失算
政府关门:川普拟砍“民主党机构” 对峙升级 裁员将开始
中方向美方提“四不”要求:不见不该见的人……
砍外籍生 删DEI…川普又点名9所顶尖大学 签承诺拿补助
普京:恢复与美国的全面关系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
小米汽车突自行启动开走 车主公开视频 否认“误触手机”
习近平出手!逼关键技术脱钩 诺基亚爱立信遭严审
视频疯传:移民挑衅ICE探员 数十大汉扑上 骑车突围…
国庆只放2天惹怒员工 老板:牛马就好好给我耕田
中国十一流行“假装旅行”:国外代拍40元 头等舱打卡千元
从MAGA到柯克:美国右派思想风靡亚洲 品牌输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三甲儿童医院,住院只能女性陪护?医院回应

丁香园 2024-05-08 09:13:56
「排了 4 天排到了住院,可就因为没有『女家长』陪护,孩子就被儿童医院拒之门外?」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只允许女性家长住院陪护,引发广泛热议。[1]

图源:微博

患者家属表示,由于家里找不出能陪床的女性家属,无法办理入院,只能由孩子父亲每天接送前往医院输液。对此,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却表示:这是北京儿童医院建院以来的规定。

只允许女性家属陪护,合理吗?

在该院感染内科的一份《陪住家长须知》中,可以找到这份家长陪护的详细规定,其中提到:「为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陪住床旁只允许一位女家长陪住,从开始直至患儿出院均由一位女家长陪住,期间不能更换其他家长。」

有患者在社交平台分享医院相关规定

对此,很多家长表示,在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儿科就诊时确实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的一份就医指南(疫情期间)中,也能看到类似的规定。

评论区截图

图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微信公众号

北京儿童医院在回应中表示,此举是出于方便的考虑。「儿童病房住院不分性别,女家长陪护更方便一些。如果家里实在没有女性家长,可以请女性护工陪护。」[1]

医院的回复立刻引来广泛热议。一方面,有患者家属提出质疑,限制陪护人员的要求给诊疗中增加了很多无形的负担。「家里老人年纪大,孩子年龄太小请护工又不放心,只有父亲适合陪同,医院却说不能办理住院。」

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表示理解。

由于上述提及医院经常出现病房爆满、加床、甚至加床在走廊的情况。在相对开放的空间里,病床和陪护人员的密度更加集中。对于患儿和家属来说,这种限制可以在保护患者和家属的隐私上提供「方便」。

「儿童医院一个 20 平方米的病房住 9 个孩子,陪护大人都是一个挨着一个睡觉,如果有男陪护确实没办法睡觉。」

评论区留言截图

其次,统一陪护人员可能也会「方便」医院收治更多的患者。「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儿科的顶级医院,在院区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病房要求单一性别家长陪护可以提高病床密度,收治更多患儿,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评论区留言截图

医生:谁更合适谁来陪护

曾在西北地区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科工作过的医生林阳表示,她所在的医院从来没有限制陪护人员的规定。「因为临床中面临的情况太多了,很难通过一个具体的规定去决定到底谁更适合进行陪护。」

在日常的工作中,林阳会综合患者的需求和家属的情况提供陪护上的建议,例如父母是否有照看经验、孩子在情感上更依赖谁、住院期间是否会有特殊护理需求等等。

「像新生儿科的孩子有时候还需要母亲哺乳,我们会建议母亲留下陪护或者父母轮流照看。儿科里有一些肥胖的孩子,陪护的过程中可能还要涉及转运搬床,有体力方面的要求,一般可能就是父亲选择留下。」林阳说道。

上海市某三甲医院的儿科医生卫勇则认为,医院可以对陪护人员提出要求,但这种要求应该从患者康复的角度出发。「我们医院的规定是白天不限陪同,但晚上只能有 1 名家长陪床,以便患者更好地休息。」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外科一项针对院内住院患儿的调查中显示 [2],有 81% 的陪护认同应该加强对陪护的管理,如控制陪护人数,限制探视时间等。人员过多会影响病房管理质量和患者休息,陪护间相互的心理行为影响,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影响管理效果。

某儿童医院入院宣教单

但上述调查同时指出,相关政策不应该是一刀切:对危重病儿、特殊检查患儿等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在个别危重症情况中,双方都比较紧张,放宽陪护限制可以让家庭成员间互相获得心理安慰和支持。

「其实,医生们更看重的其实是谁更适合做陪护,」林阳说道,「性别和年龄的考虑并没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