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习近平提出“大食物观”何意?吃什么不要太挑剔?

习近平提出“大食物观”何意?吃什么不要太挑剔?

文章来源: 自由亚洲 于 2024-04-23 14:08:4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河北邯郸市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展示麦种。《人民日报》援引习近平的说法是,大食物观,粮食是基础,并拓展至食物安全; 路透社资料图片

习近平自当政以来不断推出新名词,继所谓发展"新质生产力"后,近日又强调"大食物观"。那么,到底什么是"大食物观"?习近平提出这一说法,是否暗示中国正面临粮食危机?

中国官媒《 人民日报 》日前以头版报道,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据报道,习近平今年四月在广东考察时表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上个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还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那么,到底什么是“大食物观”?《人民日报》援引习近平的说法是,大食物观,粮食是基础,并拓展至食物安全;“大食物”的来源要多元化,既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对食品安全问题,要用所谓“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习近平提"大食物观"是担忧粮食安全?

习近平执政后,一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他曾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等等。

旅美独立经济学者秦伟平告诉本台:“中共政府最在乎的其实是执政的安全,跟执政安全最密切相关的其实就是粮食安全。未来如果有可能爆发严重的粮食危机的话,可能会对他们的政权造成很大的一个冲击。” 在他看来,习近平所谓“大食物观”的提法,是重复了中国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现在官媒反复强调,就是因为中国粮食安全出现了大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四大主粮(玉米、小麦、大米、大豆)的总产量为5.6亿吨,总需求为6.97亿吨,总缺口为1.37亿吨。其中,大豆、玉米主要依赖进口。

图为江西省九江市的农地。(路透社资料图片))

秦伟平认为,相关数据凸显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习近平这个提法,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很隐晦的告诉大家,要注意这个粮食安全。或者说,就是饥不择食,‘你们不要太挑剔了,什么都可以吃,不要只吃传统的四大主粮。”

官方《 人民日报 》的报道似乎也力求消除公众的担忧。报道说,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保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但秦伟平就此算了笔账:“这个平均下来,按中国十四亿人,每个人平均大概是1年928斤,然后最后加工出来的成品、可以食用的是500多斤;365天除下来,我算了一下,一天只有1.52斤,而且这个是包含了所有的,比如说,人吃的、还有动物吃的,都算在里面了。”

秦伟平认为,即使按官方数据计算,中国的粮食安全都得不到基本保障,而且中国贫富不均严重,存在大量低收入人群。回顾历史,在中共建政后也曾出现过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即大饥荒。未来如果经济持续下行,贫困人口的收入无法保障,饿死人的悲剧仍有可能重演。那时对当局而言,就将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问题。

靠计划经济能解决食物供给和多元化问题吗?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横河则认为,习近平提出的“大食物观”无异于废话,且无实际意义:“这个就是说,好像一定要他来指挥,来解决粮食安全和粮食多样化,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但是从中共建政以来到现在的历史,之所以能够满足人民的生活其实是(市场)自由化的结果,所有的计划(经济)其实都是失败的。”

横河指出,中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最后就导致了大饥荒。而文革结束后,当局实行的包产到户则是允许农民自发进行半私有化,结果粮食供应和多元化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因为只要有粮食缺口,马上就会由市场来填补。

“他想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完成只有市场经济才能解决的问题”,横河认为,习近平的所谓“大食物观”难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如何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横河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一是靠市场经济,二是要实现土地私有化。但目前,中国的土地所有权依然属于国家,民众只有使用权,私有化问题并未根本得到解决。近年来,各地方政府更依靠土地财政兼并大量土地来开发房地产,导致很多土地被抛荒。

“粮食安全问题肯定是有的,就是因为可耕地减少得非常快,原因是它的建设主要是在最发达地区。而最发达地区,农业也是最发达的,农用土地是最好的。但是它开发的话必须要靠近城市,到很边远的地方开发是没有价值的,所有它占据的一定是最好的土地。” 横河说,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也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一个主因,从而威胁到粮食安全。

山东省青岛市的政府官员在一家海产加工厂检查产品。(路透社资料图片)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无解?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官方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起就已生效,但到2011年,《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每年仍有超过9400万人因食用带病菌的食物而患病,每年大约有8500人因此丧生。另外,近年有关消费者权益的央视“3.15”晚会上,多达20个话题是关注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而其中的18个话题曝光内容均涉及食品安全。

横河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责任主要在政府:“第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没有完成它的职责;第二个就是,因为政府对所有的法律都不遵守,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再立法也没有人遵守。它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它跟整个社会破坏法制是有关系的。”横河说,由于中国的几乎所有公权力机构都在寻租,监督食品安全的部门也会去寻租,“所以一个是立法的问题,一个是执法的问题,这在中国是解决不了的。”

秦伟平也认为,中国当局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上只是喊口号,但却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女行李箱猛撞日本男 她竟冷漠离开 后续演变成…
Meta大裁员 华人AI科学家惨遭解雇 X上公开炮轰!
安华调侃川普"爱破坏规矩" 川普秒回1句全场爆笑
这家美国航司被评“全球最令人厌恶航空公司”榜首
军中兔死狐悲 人人自危 大清洗尚未结束




24小时讨论排行

加州州长纽森承认:正考虑2028年竞选美国总统
共军最新航母被看扁?美退将:战力不及"美军50年老航母"
美不课中国100%关税,北京延后管制稀土、买黄豆
稀土真的是中国卡美国西方脖子的“核选项”吗?
28秒穿越死亡线 解放军首曝机器狼抢滩杀敌画面
“党啊党,你为什么成了腐败的温床?”
经济学人:一旦美国撒手不管 台湾能有什么B计划?
北京三里屯“勇士”再现 挂布条痛斥共产党“邪教”
拆白宫东翼化为瓦砾! 川普“豪宴厅”募资名单曝光
贝森特预计:中国稀土管制会延后1年实施
“使命尚未完成” 哈里斯不排除2028年再战白宫
仅隔半小时!美军2机"在南海连环坠毁",5机组员全获救
中美航班即将剧变!但还有一个更大的隐患
川普骂“史上最烂照片” 《时代》封面换了张帅照
半小时2机坠海!中智库:美军南海行动"已达极限"2大原因曝
被红毯高规格迎接 川普嗨到当众手舞足蹈 相当开心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习近平提出“大食物观”何意?吃什么不要太挑剔?

自由亚洲 2024-04-23 14:08:46


河北邯郸市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展示麦种。《人民日报》援引习近平的说法是,大食物观,粮食是基础,并拓展至食物安全; 路透社资料图片

习近平自当政以来不断推出新名词,继所谓发展"新质生产力"后,近日又强调"大食物观"。那么,到底什么是"大食物观"?习近平提出这一说法,是否暗示中国正面临粮食危机?

中国官媒《 人民日报 》日前以头版报道,习近平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据报道,习近平今年四月在广东考察时表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上个月,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还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那么,到底什么是“大食物观”?《人民日报》援引习近平的说法是,大食物观,粮食是基础,并拓展至食物安全;“大食物”的来源要多元化,既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对食品安全问题,要用所谓“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习近平提"大食物观"是担忧粮食安全?

习近平执政后,一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他曾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等等。

旅美独立经济学者秦伟平告诉本台:“中共政府最在乎的其实是执政的安全,跟执政安全最密切相关的其实就是粮食安全。未来如果有可能爆发严重的粮食危机的话,可能会对他们的政权造成很大的一个冲击。” 在他看来,习近平所谓“大食物观”的提法,是重复了中国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现在官媒反复强调,就是因为中国粮食安全出现了大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四大主粮(玉米、小麦、大米、大豆)的总产量为5.6亿吨,总需求为6.97亿吨,总缺口为1.37亿吨。其中,大豆、玉米主要依赖进口。

图为江西省九江市的农地。(路透社资料图片))

秦伟平认为,相关数据凸显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习近平这个提法,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很隐晦的告诉大家,要注意这个粮食安全。或者说,就是饥不择食,‘你们不要太挑剔了,什么都可以吃,不要只吃传统的四大主粮。”

官方《 人民日报 》的报道似乎也力求消除公众的担忧。报道说,中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保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但秦伟平就此算了笔账:“这个平均下来,按中国十四亿人,每个人平均大概是1年928斤,然后最后加工出来的成品、可以食用的是500多斤;365天除下来,我算了一下,一天只有1.52斤,而且这个是包含了所有的,比如说,人吃的、还有动物吃的,都算在里面了。”

秦伟平认为,即使按官方数据计算,中国的粮食安全都得不到基本保障,而且中国贫富不均严重,存在大量低收入人群。回顾历史,在中共建政后也曾出现过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即大饥荒。未来如果经济持续下行,贫困人口的收入无法保障,饿死人的悲剧仍有可能重演。那时对当局而言,就将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问题。

靠计划经济能解决食物供给和多元化问题吗?

旅美时事评论人士横河则认为,习近平提出的“大食物观”无异于废话,且无实际意义:“这个就是说,好像一定要他来指挥,来解决粮食安全和粮食多样化,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但是从中共建政以来到现在的历史,之所以能够满足人民的生活其实是(市场)自由化的结果,所有的计划(经济)其实都是失败的。”

横河指出,中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最后就导致了大饥荒。而文革结束后,当局实行的包产到户则是允许农民自发进行半私有化,结果粮食供应和多元化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因为只要有粮食缺口,马上就会由市场来填补。

“他想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完成只有市场经济才能解决的问题”,横河认为,习近平的所谓“大食物观”难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如何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横河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一是靠市场经济,二是要实现土地私有化。但目前,中国的土地所有权依然属于国家,民众只有使用权,私有化问题并未根本得到解决。近年来,各地方政府更依靠土地财政兼并大量土地来开发房地产,导致很多土地被抛荒。

“粮食安全问题肯定是有的,就是因为可耕地减少得非常快,原因是它的建设主要是在最发达地区。而最发达地区,农业也是最发达的,农用土地是最好的。但是它开发的话必须要靠近城市,到很边远的地方开发是没有价值的,所有它占据的一定是最好的土地。” 横河说,中国的城市化建设也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一个主因,从而威胁到粮食安全。

山东省青岛市的政府官员在一家海产加工厂检查产品。(路透社资料图片)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无解?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官方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起就已生效,但到2011年,《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每年仍有超过9400万人因食用带病菌的食物而患病,每年大约有8500人因此丧生。另外,近年有关消费者权益的央视“3.15”晚会上,多达20个话题是关注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而其中的18个话题曝光内容均涉及食品安全。

横河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责任主要在政府:“第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没有完成它的职责;第二个就是,因为政府对所有的法律都不遵守,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再立法也没有人遵守。它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它跟整个社会破坏法制是有关系的。”横河说,由于中国的几乎所有公权力机构都在寻租,监督食品安全的部门也会去寻租,“所以一个是立法的问题,一个是执法的问题,这在中国是解决不了的。”

秦伟平也认为,中国当局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问题上只是喊口号,但却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