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采耳店老板被罚22万,小微店主的命运缩影

采耳店老板被罚22万,小微店主的命运缩影

文章来源: 四环青年 于 2024-04-02 19:56:4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如今宜宾市翠屏区卫生健康局向区人民法院撤回了强制执行的申请,在公众看来,这相当于承认此前开出的巨额罚单不合理。

“采耳店被认定无证诊疗,收入2000罚22万”一事,持续引发关注。

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31日,宜宾市翠屏区卫生健康局通报称,已向法院撤回强制执行申请,并启动内部复查,将根据复查情况作出妥善处理。

2023年3月,四川宜宾这家耳部护理店被当地卫健局认定“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被罚11.2万元,又因未缴纳这笔罚款被追收11万滞纳金,进而被卫健局告上法庭强制执行。

2024年3月22日,申请强制执行案开庭审理。在舆论施压之下,这个困扰当事人一年多的案子终于迎来一个转折点。

这家采耳店的主人叫李家英,是宜宾一位40多岁的单亲妈妈,之前一直以卖菜为生。

2022年她通过加盟商培训后,开了这家采耳店,筹备了近一年之后,2023年3月9日新店开业,没想到仅仅过了13天,店里就来了执法人员,以非法行医为名开出了巨额罚单。

收入不过2000元,却被罚22万,是否存在“小错重罚”的执法瑕疵?当地执法部门一直被舆论穷追猛打。

如今宜宾市翠屏区卫生健康局向区人民法院撤回了强制执行的申请,在公众看来,这相当于承认此前开出的巨额罚单不合理。

当初罚款罚得那叫一个理所当然,甚至追加了一倍的滞纳金;如今说撤销强制执行就撤销,不需要给个理由吗?

李家英当然也有错,她的采耳店向周围老人宣称“不打针、不手术、摘下助听器”,很明显涉嫌虚假宣传。

市面上这种夸大疗效,故意混淆保健品与医疗药品区别的店面很多,对这种店面施以惩戒,也是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然而,当地处罚的理由不是虚假宣传,而是“该店正在使用‘小可视’内窥镜仪器对一顾客进行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这算不算非法行医,采耳店是不是不能用内窥镜,网友看法不一。

退一步讲,就算构成非法行医,《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过罚相当”,通俗来说就是有多大错,承担多大的责任。

李家英的店开业不过十几天,收入不过2000元,不管是主观恶性还是社会危害程度都比较小,按照“首违不罚”的原则,怎么看22万的罚款都不合理。

当地行政部门虽然看起来“有错就改”,舆论却难言轻松。很多人怀疑,执法部门这么积极地罚款,是不是在借罚款创收?

过去,一些地方执法机关“小过重罚”、侵害当事人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

2020年,财政部发布《罚没财物管理办法》,里面明文规定,罚没收入全额上缴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但现实中,很多地方仍会将罚没所得返还给执法机关作为办案经费。一些地方的行政机关还会把执法人员的绩效与罚款收入挂钩。执法人员罚得越多,自己到手的福利就越多。

《中国新闻周刊》曾在报道里提到,有律师遇到过执法人员担心罚款数额低了会被问责的现象。一些地方财政与执法机关甚至还存在“罚款分成”的情况,因而为了逐利而顶格处罚的现象一再出现。

尤其这两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地方财政收入下降,罚没收入却呈现逆势增长态势。

比如,南方周末报道,湖南湘潭因为千亿地方债,从2018年就陷入债务危机,当地想各种办法化债。

其中,2022年初,湘潭全市罚没收入预算为4.8亿元,但最终决算数达到了10.1亿元,增加了110%。

地方罚没收入的逆势增长,一度引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23年,国务院取消调整33个罚款事项。

鉴于这种种背景,人们有理由担心,宜宾这张与常识存在明显偏差的巨额罚单,背后的动机不仅仅是维护市场环境。

人们也关心,若因为遭遇过度处罚,店家关门闭店,这损失要不要赔,相关人员会不会被追责?

在通报里,翠屏区卫生健康局提到要对该案启动内部复查,希望“内部复查”能动真格,吸取教训,保护小微企业的利益。

不管李家英的行为违不违法,她都是众多小微店主的一个缩影。东拼西凑借了10多万,耗费一年多的时间,招了3个员工,才把店开起来。

然而不到半个月就关了门。接到天价罚单后,她迅速注销了店铺,现在只能到处打零工。

我们忍不住想象,如果当地执法部门在执法时不是光想着重罚,而是给她警示教育,让其及时改正错误,李家英和她的3个员工以及这家采耳店会是什么光景?

至少李家英不需要到处漂泊打零工,当地也多了一个小门店。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特朗普炮轰"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全部削减
装到这种程度,会不会有点太不尊重人了?
味精对人体有害?50多年的谣言摧毁了一个行业
一个普通人,为何如此潦草过完一生?
专家:特朗普不太可能登上“总统山”,原因是...

24小时讨论排行

纽时: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特朗普普京齐聚北京?九三阅兵或成国际格局分水岭
“大又美法案”51:50参院闯关成功 万斯投下关键票
是否驱逐马斯克?川普:不知道,我们得研究看看
伊朗12天内兵败如山倒 原来是印度反水 为以立奇功?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夫妻花50万带儿子游41国 网民嘲:英语零进步属浪费
川普民调直直落!美国民族自豪感下降,Z世代尤其明显
脱离西方轨道后,俄罗斯掀起中国热
川马互骂 川普威胁砍特斯拉补助 马斯克怒回 股价重挫
急坠8000米 乘客"魂没了 腿在抖" 中国春秋航空火速切割
4大学生在出租屋遭砍死 残忍震惊全美 博士生认罪逃死
再批“大而美”法案,马斯克又提建新政党
示威者带来51口棺材抗议大而美法案 数十人被捕…
纽约时报:美国是时候放弃寻求朝鲜无核化了
不满移民不会说英文 川普:在翻译上美国花太多钱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采耳店老板被罚22万,小微店主的命运缩影

四环青年 2024-04-02 19:56:48


如今宜宾市翠屏区卫生健康局向区人民法院撤回了强制执行的申请,在公众看来,这相当于承认此前开出的巨额罚单不合理。

“采耳店被认定无证诊疗,收入2000罚22万”一事,持续引发关注。

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31日,宜宾市翠屏区卫生健康局通报称,已向法院撤回强制执行申请,并启动内部复查,将根据复查情况作出妥善处理。

2023年3月,四川宜宾这家耳部护理店被当地卫健局认定“擅自开展诊疗活动”,被罚11.2万元,又因未缴纳这笔罚款被追收11万滞纳金,进而被卫健局告上法庭强制执行。

2024年3月22日,申请强制执行案开庭审理。在舆论施压之下,这个困扰当事人一年多的案子终于迎来一个转折点。

这家采耳店的主人叫李家英,是宜宾一位40多岁的单亲妈妈,之前一直以卖菜为生。

2022年她通过加盟商培训后,开了这家采耳店,筹备了近一年之后,2023年3月9日新店开业,没想到仅仅过了13天,店里就来了执法人员,以非法行医为名开出了巨额罚单。

收入不过2000元,却被罚22万,是否存在“小错重罚”的执法瑕疵?当地执法部门一直被舆论穷追猛打。

如今宜宾市翠屏区卫生健康局向区人民法院撤回了强制执行的申请,在公众看来,这相当于承认此前开出的巨额罚单不合理。

当初罚款罚得那叫一个理所当然,甚至追加了一倍的滞纳金;如今说撤销强制执行就撤销,不需要给个理由吗?

李家英当然也有错,她的采耳店向周围老人宣称“不打针、不手术、摘下助听器”,很明显涉嫌虚假宣传。

市面上这种夸大疗效,故意混淆保健品与医疗药品区别的店面很多,对这种店面施以惩戒,也是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然而,当地处罚的理由不是虚假宣传,而是“该店正在使用‘小可视’内窥镜仪器对一顾客进行检查,并制定治疗方案”。这算不算非法行医,采耳店是不是不能用内窥镜,网友看法不一。

退一步讲,就算构成非法行医,《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过罚相当”,通俗来说就是有多大错,承担多大的责任。

李家英的店开业不过十几天,收入不过2000元,不管是主观恶性还是社会危害程度都比较小,按照“首违不罚”的原则,怎么看22万的罚款都不合理。

当地行政部门虽然看起来“有错就改”,舆论却难言轻松。很多人怀疑,执法部门这么积极地罚款,是不是在借罚款创收?

过去,一些地方执法机关“小过重罚”、侵害当事人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

2020年,财政部发布《罚没财物管理办法》,里面明文规定,罚没收入全额上缴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但现实中,很多地方仍会将罚没所得返还给执法机关作为办案经费。一些地方的行政机关还会把执法人员的绩效与罚款收入挂钩。执法人员罚得越多,自己到手的福利就越多。

《中国新闻周刊》曾在报道里提到,有律师遇到过执法人员担心罚款数额低了会被问责的现象。一些地方财政与执法机关甚至还存在“罚款分成”的情况,因而为了逐利而顶格处罚的现象一再出现。

尤其这两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地方财政收入下降,罚没收入却呈现逆势增长态势。

比如,南方周末报道,湖南湘潭因为千亿地方债,从2018年就陷入债务危机,当地想各种办法化债。

其中,2022年初,湘潭全市罚没收入预算为4.8亿元,但最终决算数达到了10.1亿元,增加了110%。

地方罚没收入的逆势增长,一度引起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23年,国务院取消调整33个罚款事项。

鉴于这种种背景,人们有理由担心,宜宾这张与常识存在明显偏差的巨额罚单,背后的动机不仅仅是维护市场环境。

人们也关心,若因为遭遇过度处罚,店家关门闭店,这损失要不要赔,相关人员会不会被追责?

在通报里,翠屏区卫生健康局提到要对该案启动内部复查,希望“内部复查”能动真格,吸取教训,保护小微企业的利益。

不管李家英的行为违不违法,她都是众多小微店主的一个缩影。东拼西凑借了10多万,耗费一年多的时间,招了3个员工,才把店开起来。

然而不到半个月就关了门。接到天价罚单后,她迅速注销了店铺,现在只能到处打零工。

我们忍不住想象,如果当地执法部门在执法时不是光想着重罚,而是给她警示教育,让其及时改正错误,李家英和她的3个员工以及这家采耳店会是什么光景?

至少李家英不需要到处漂泊打零工,当地也多了一个小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