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老生常谈的圣诞节之争:谁在抵制洋节?

老生常谈的圣诞节之争:谁在抵制洋节?

文章来源: 辚辚 于 2023-12-26 18:10:4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想都不用想,今夜一定很热闹。

有些地方狂欢,有些地方宴饮。相信今天晚上一定有不少人聚会,一扫本周第一个工作日的苦闷。

这个时代,开心似乎成为了奢侈品。一年到头,发自肺腑的欢笑似乎只有几天。其它时候,我们都要严肃认真,为社会作贡献。

过节每个人都很开心,但有些人显然没那么开心。

每到这个时候,少不了全国各地聒噪“抵制洋节”的声音。每年都有新一轮的倡议,但换汤不换药,都是打着“文化自信”和“弘扬传统”的旗号,做最没自信的事。

抵制洋节的重灾区,往往是政府和学校。

乌兰浩特的一个官方公众号这样写道,“我们要理性地看待洋节,做到不盲目、不跟风、不组织、不参与平安夜、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在当下新媒体时代,做到不发布、不转发、不评论相关内容。”

而一所大学里,“团团”堂而皇之这样规定道,“不购买与洋节相关的装饰物品;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等”。

这些提议,无一例外却都是看似正义凛然。站在民族大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道德制高点,实则逻辑空洞无物,透露着狭隘和短视。似乎过个洋节,中华文化就会消失灭种。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那样拥抱全球文化。

小时候,圣诞节是元旦之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班级里一年一度的联欢会就选在圣诞节,教室的黑板会画满圣诞老人的图案。同学们伴着窗外的大雪,互道Merry Christmas。

大家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圣诞节的由来,绝大多数人也不信基督教。学生们只知道,一到这个节日,大家就会互相送苹果。

苹果包得里三层外三层,比一朵花还好看。

商场里会有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玩偶。我时常在想,商场里的圣诞礼盒里面会不会真的有礼品。后来上去摸了一下,发现只是泡沫。

十年之后,居然大街上一点圣诞的元素都看不到了。那些圣诞老人玩偶,和当年拍下的照片,伴着记忆成为了历史。

相比于外来的宗教信仰,洋节只不过是一个简单而不能再简单的载体。我们过节,到底过的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一股热乎气,无外乎图个热闹罢了。

直到被扣上了一口大锅——“一个民族的群体热衷于另一个民族的节日,说明文化入侵已经十分严重。”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民族要多么没有自信,才能让这样的论调甚嚣尘上?

我们每天规规矩矩上班,安安分分走路。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人告诉我,你连过节也只能过自己的节。

这个世界不止有一种颜色,东西方文明也并不是非你即我。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报道全球各地的地标披上了“中国红”外衣,我们报道各国元首庆贺新春佳节。但是,当圣诞节来临,就变成了冷冰冰的“抵制洋节”。

一个渴望融入世界的民族,不该把自己拒绝在世界的门外。

政府里官员,和学校里的老师,是最应该开眼看世界的一批人。可笑的是,在大学这个创新的沃土里,居然要求“抵制洋节”。

讽刺。

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从加入WTO到2023年的今天。我们头上的辫子割了,但心中的辫子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粗了。

祝各位圣诞快乐,想乐就乐。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华人遍佈世界 为何仅这国华人完全同化?连中国名都不要
12万日本女人战败后被遗弃在中国 她们最后去哪了?
韩国前第一夫人金建希出庭受审,念了句中国古诗
川普砍大学经费 知名癌症专家离美回中国
核战爆发会死多少人?惊人模拟:美中俄欧几乎全灭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丢下一颗“炸弹” 强制社保为何引发如此大反弹
纽约时报:特朗普如何毁掉美国80年的伟大遗产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后果将非常严重”
中国“机器狼群”现身高原 为攻台巷战量身打造?
日媒:反习派不愿攻台 习仍握大权 解放军拐弯抗议
华尔街日报:美中AI大战 战场转到开源AI模型
芯片卖中国抽成15% 贝森特:川普的点子 用来还国债
对华政策前后矛盾,川普政府真的制定了对华战略?
曝光:美国在AI芯片暗装追踪器 追查非法转运中国
川普家族狂揽45亿 背后神秘平台操盘手竟是赵长鹏?
拜登女儿官宣结束13年无娃婚姻 分手词被指尖刻
拜登女儿提出离婚 结束13年婚姻 丈夫比她年长15岁
被史泰龙大赞“第二个华盛顿” 川普终于给他颁了个奖
德州大规模火车脱轨!35节车厢歪七扭八倾倒堆叠
特朗普想削减对华贸易逆差 除了关税还有个办法
出门总要背着井的青蛙父母,没必要带孩子出门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老生常谈的圣诞节之争:谁在抵制洋节?

辚辚 2023-12-26 18:10:41



想都不用想,今夜一定很热闹。

有些地方狂欢,有些地方宴饮。相信今天晚上一定有不少人聚会,一扫本周第一个工作日的苦闷。

这个时代,开心似乎成为了奢侈品。一年到头,发自肺腑的欢笑似乎只有几天。其它时候,我们都要严肃认真,为社会作贡献。

过节每个人都很开心,但有些人显然没那么开心。

每到这个时候,少不了全国各地聒噪“抵制洋节”的声音。每年都有新一轮的倡议,但换汤不换药,都是打着“文化自信”和“弘扬传统”的旗号,做最没自信的事。

抵制洋节的重灾区,往往是政府和学校。

乌兰浩特的一个官方公众号这样写道,“我们要理性地看待洋节,做到不盲目、不跟风、不组织、不参与平安夜、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庆祝活动。在当下新媒体时代,做到不发布、不转发、不评论相关内容。”

而一所大学里,“团团”堂而皇之这样规定道,“不购买与洋节相关的装饰物品;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等”。

这些提议,无一例外却都是看似正义凛然。站在民族大义、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道德制高点,实则逻辑空洞无物,透露着狭隘和短视。似乎过个洋节,中华文化就会消失灭种。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那样拥抱全球文化。

小时候,圣诞节是元旦之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班级里一年一度的联欢会就选在圣诞节,教室的黑板会画满圣诞老人的图案。同学们伴着窗外的大雪,互道Merry Christmas。

大家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圣诞节的由来,绝大多数人也不信基督教。学生们只知道,一到这个节日,大家就会互相送苹果。

苹果包得里三层外三层,比一朵花还好看。

商场里会有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玩偶。我时常在想,商场里的圣诞礼盒里面会不会真的有礼品。后来上去摸了一下,发现只是泡沫。

十年之后,居然大街上一点圣诞的元素都看不到了。那些圣诞老人玩偶,和当年拍下的照片,伴着记忆成为了历史。

相比于外来的宗教信仰,洋节只不过是一个简单而不能再简单的载体。我们过节,到底过的是什么?是人与人之间的一股热乎气,无外乎图个热闹罢了。

直到被扣上了一口大锅——“一个民族的群体热衷于另一个民族的节日,说明文化入侵已经十分严重。”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民族要多么没有自信,才能让这样的论调甚嚣尘上?

我们每天规规矩矩上班,安安分分走路。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人告诉我,你连过节也只能过自己的节。

这个世界不止有一种颜色,东西方文明也并不是非你即我。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报道全球各地的地标披上了“中国红”外衣,我们报道各国元首庆贺新春佳节。但是,当圣诞节来临,就变成了冷冰冰的“抵制洋节”。

一个渴望融入世界的民族,不该把自己拒绝在世界的门外。

政府里官员,和学校里的老师,是最应该开眼看世界的一批人。可笑的是,在大学这个创新的沃土里,居然要求“抵制洋节”。

讽刺。

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从加入WTO到2023年的今天。我们头上的辫子割了,但心中的辫子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粗了。

祝各位圣诞快乐,想乐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