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又一家央企将消失,曾一年亏损超1000

又一家央企将消失,曾一年亏损超1000

文章来源: 财话连篇 于 2023-12-02 01:19:0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又一家央企将消失,曾一度亏损超过1000亿元,如今被接管,成为别人的子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

11月28日,中国华融发布公告:将于12月15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表决变更公司名称议案。在此之前,该公司已经决定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原有司徽不再使用,而是挂上中信集团的标志。

中国华融和中信集团都是财政部管理的27家金融央企之一,虽然级别上有所不同,但至少都是独立的。如今,却只能屈居人下。

公开资料显示,央企中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是中国华融资产、中国长城资产、中国东方资产、中国信达资产,都是由财政部控股。

这四家公司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正在申请加入WTO的艰难谈判之中,其中一项议程就是金融开放。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工、农、建、中等几大国有银行都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奇高,到1999年竟然达到了41%。也就是说放出去的贷款,超过40%无法回收或者难以回收。

这些不良贷款就是一个包袱,如果不处理好,必定会影响到我国的WTO谈判。面对这个难题,国家提出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用来承接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于是,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公司就相继登场。

其中,华融承接的不良贷款最多,达到4077亿元。当时的规划是用10年的时间处置,然后退出。

要处理这些不良贷款并不容易,因为很多都来自国企。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经营惨淡,2/3以上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后来在国企改革中,不少企业直接消失了,想要钱太难了。

在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结束后,这四家公司都没有退出,而是保留了下来。2009年,原银监会办公厅主任赖小民走马上任,担任中国华融总裁。

在赖小民的带领下,中国华融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主要是往金融产业方向。通过收购、重组的方式,先后拿下银行、私募、期货、消费金融等金融牌照,在加上之前的证券、信托、金融租赁牌照,中国华融集齐了几乎所有的金融牌照,发展成为了一家巨无霸金融企业。

2015年10月30日,中国华融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筹资总额达196.97亿港元。到当年末,中国华融市值达到1100亿元,成为中国总市值最大的国有大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这一年,中国华融净利润达到169.5亿元,相比2009年赖小民接手时的4亿利润,翻了42倍,总资产达到8665.5亿元人民币。

之后几年,中国华融仍然在疯狂扩张,到2017年,中国华融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280.7亿元净利润达到266亿元,相比2009年翻了66倍,总资产更是达到了1.87万亿元。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央企。然而,在2018年赖小民落马后,这家公司的真面目才被揭开。收入下降16.25%,净利润暴跌94.32%,总资产下降8.56%。

2020年,中国华融更是曝出惊人窟窿,巨亏1029亿元,平均每天亏掉2.8亿,成为当年亏损最多的中国企业,等于是把2012年-2019年的利润全部亏掉了。也就是说2012年-2020年,中国华融一分钱都没赚,这才是最真实的情况。

2021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3.79亿元,但2022年又亏损276亿元,2023年上半年继续亏损49亿元。

毫无疑问,在赖小民的管理下,中国华融已经被搞得乌烟瘴气。这家曾经以处理不良资产出名的资产管理公司,如今自己却成为了不良资产。2022年,不得不引进中信集团等多家战略投资者,2023年初,中信集团持股比例上升至26.46%,正式成为第一大股东。

也就是说,中国华融成为了中信集团的控股公司。所以,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也不足为奇。对于中信集团来说,等于是增加了一张资产管理的牌照,实力再次提升。

总体上来说,这些年央企的表现是相当不错的,营收和利润都大幅提高,真正出现亏损的并不多,中国华融算是个例。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柯克枪击案嫌犯:从四年总统奖学金优等生到枪手
罗永浩的直播回应结束了,西贝的夜静悄悄
一泡尿判赔海底捞220万,警告父母管好自家熊孩子
贝索斯新妻和C罗未婚妻罕见同框,比拼30克拉钻戒
马斯克xAI被曝裁员至少500人,Grok 团队是重灾区




24小时讨论排行

柯克案枪手竟是出自传统共和党家庭 说明了什么?
“有些人被枪杀”正常?说完,他被枪杀
美商务部长爆料:特朗普想让哈佛大学投建职业学校
柯克遇刺案嫌犯父为警官 双亲象党 曾扮川普过万圣
“小黑妮”宣布结婚:从小被河南夫妇收养的巴基斯坦人
法德英发表联合声明 欧盟酝酿制裁以色列 停止售武
川普拟对俄重大制裁,王毅:制裁只会使问题更复杂
被美拘留的韩国工人:不认为有人还想留在美国
尼泊尔诞生史上首位女总理 曾留学印度 打贪“零容忍”
中对美晶片展开"歧视,反倾销"调查,警告:维护国家利益
美国拟对俄实施新一轮能源制裁,前提是北约停购俄石油
全网都在吵预制菜,吵的到底是什么?
哈里王子和查尔斯国王会面,父子有望修复关系
“苹果官网进不去”iPhone17在陆开卖 果粉热情抢购
当舆论开始倒向对方,西贝能赢罗永浩吗?
孩子一走,配偶终于处成道友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又一家央企将消失,曾一年亏损超1000

财话连篇 2023-12-02 01:19:03

又一家央企将消失,曾一度亏损超过1000亿元,如今被接管,成为别人的子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

11月28日,中国华融发布公告:将于12月15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表决变更公司名称议案。在此之前,该公司已经决定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原有司徽不再使用,而是挂上中信集团的标志。

中国华融和中信集团都是财政部管理的27家金融央企之一,虽然级别上有所不同,但至少都是独立的。如今,却只能屈居人下。

公开资料显示,央企中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是中国华融资产、中国长城资产、中国东方资产、中国信达资产,都是由财政部控股。

这四家公司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正在申请加入WTO的艰难谈判之中,其中一项议程就是金融开放。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工、农、建、中等几大国有银行都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奇高,到1999年竟然达到了41%。也就是说放出去的贷款,超过40%无法回收或者难以回收。

这些不良贷款就是一个包袱,如果不处理好,必定会影响到我国的WTO谈判。面对这个难题,国家提出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用来承接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于是,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资产公司就相继登场。

其中,华融承接的不良贷款最多,达到4077亿元。当时的规划是用10年的时间处置,然后退出。

要处理这些不良贷款并不容易,因为很多都来自国企。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经营惨淡,2/3以上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后来在国企改革中,不少企业直接消失了,想要钱太难了。

在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结束后,这四家公司都没有退出,而是保留了下来。2009年,原银监会办公厅主任赖小民走马上任,担任中国华融总裁。

在赖小民的带领下,中国华融开启了疯狂的扩张,主要是往金融产业方向。通过收购、重组的方式,先后拿下银行、私募、期货、消费金融等金融牌照,在加上之前的证券、信托、金融租赁牌照,中国华融集齐了几乎所有的金融牌照,发展成为了一家巨无霸金融企业。

2015年10月30日,中国华融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筹资总额达196.97亿港元。到当年末,中国华融市值达到1100亿元,成为中国总市值最大的国有大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这一年,中国华融净利润达到169.5亿元,相比2009年赖小民接手时的4亿利润,翻了42倍,总资产达到8665.5亿元人民币。

之后几年,中国华融仍然在疯狂扩张,到2017年,中国华融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280.7亿元净利润达到266亿元,相比2009年翻了66倍,总资产更是达到了1.87万亿元。

在外界看来,这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央企。然而,在2018年赖小民落马后,这家公司的真面目才被揭开。收入下降16.25%,净利润暴跌94.32%,总资产下降8.56%。

2020年,中国华融更是曝出惊人窟窿,巨亏1029亿元,平均每天亏掉2.8亿,成为当年亏损最多的中国企业,等于是把2012年-2019年的利润全部亏掉了。也就是说2012年-2020年,中国华融一分钱都没赚,这才是最真实的情况。

2021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3.79亿元,但2022年又亏损276亿元,2023年上半年继续亏损49亿元。

毫无疑问,在赖小民的管理下,中国华融已经被搞得乌烟瘴气。这家曾经以处理不良资产出名的资产管理公司,如今自己却成为了不良资产。2022年,不得不引进中信集团等多家战略投资者,2023年初,中信集团持股比例上升至26.46%,正式成为第一大股东。

也就是说,中国华融成为了中信集团的控股公司。所以,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也不足为奇。对于中信集团来说,等于是增加了一张资产管理的牌照,实力再次提升。

总体上来说,这些年央企的表现是相当不错的,营收和利润都大幅提高,真正出现亏损的并不多,中国华融算是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