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失去女儿的知名女主持,花了3年时间走出至痛

失去女儿的知名女主持,花了3年时间走出至痛

文章来源: 上观新闻 于 2023-11-17 16:43:2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还记得吉雪萍吗?



她曾是热播剧《十六岁的花季》主演

也曾主持《正大综艺》《五星奖》等

热门综艺节目

近些年,逐渐转向了幕后

最近,久未露面的她

再度走到台前

在自己的第一本书《世间的因》里,吉雪萍写下这些饱含伤痛与感悟的文字:

“曾有十几年,我在煎熬中度过,觉得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黑暗隧道,永远走不出去。”

“舒怡给了我书写的能力,但是最初没想在这件事上敞开心扉。作为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不会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孩子生与死的痛苦经历。愿意分享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共情、认可。但是,打开社交网络,一部分人用文字暴力发泄着的愤怒、狂躁、迷茫、消极、嫉妒……不写是我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女儿走后,我没有沉沦在丧女的痛苦中,反而有一种获得新生的感觉。为了完成女儿的夙愿,让我和她的经历成为对他人生活的祝福——苦难就是一种祝福——我鼓起勇气写完了她的故事。”

三年前突遭人间至痛,失去女儿

在巨大痛苦侵袭之下

吉雪萍选择钻研心理学

也决定将心路历程写下

书中有她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人生领悟,还有长达10年陪伴女儿寻医看病的过程。

“我们朋友之间常常感慨,她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好友助阵新书分享会的范志毅说。

吉雪萍好友范志毅助阵新书分享会

“看着女儿的灵柩被推进火炉的那一刻,我顿悟了生死无常。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过这样的痛才能够觉察欢喜,获得力量,我愿意去分享我内心的所获。”吉雪萍说。

“当她对我说,要写这本《世间的因》时,我特别替她高兴。同时,心里又有点难受。难受是因为这本书源自她长期——我不想说‘痛苦’这两个字——应该说是巨大创伤后的愈合感受。”舞蹈艺术家金星在序言中写道,吉雪萍通过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坚持追求的教育事业,慢慢整理出自己的亲子心路历程,“她没有自私地锁在抽屉里,而是选择拿出来分享给所有对人生和家庭有困惑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的健康源于每个独立家庭的健康。”

对话吉雪萍:

“再度走到台前,我确实有一点使命感”

上观新闻:目前活跃的社交账号上,你对自己的身份介绍只和“教育”相关。是有意放下过去表演、主持的身份和经历?

吉雪萍:过去是不可能舍去的,如果没有曾经的媒体经历,网友、观众不会关注我,对这一点我很感恩。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个性其实不太匹配媒体行业,这个行业需要有娱乐精神的人,要对曝光自己有欢喜感。

作为主持人,我只做台上的事,不太会把业余生活跟职业联系在一起。之前我没有开个人社交账号,就是因为我觉得账号要有内容,如果仅仅分享日常吃喝、化妆有价值吗?我觉得没有。

如果说教育是我的B面,主持是我的A面,这是我的两个社会角色。在这两个领域中,我都不太擅长营销、推广。做节目制片人,其实我也只做了制片人一半的工作,只负责节目内容,写稿子、剪辑、审片、配音……谈商业合作,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真的不擅长,不知道怎么做。

不过,主持人的表达能力对我做教育是一个加分项,能把枯燥的教育理念转化成大家更能听懂的语言,在这一点上,我受益于主持给予的养分。

上观新闻:大众可能会怀疑,你做主持人专业,做教育真的专业吗?这一点未必是加分项。

吉雪萍:没错,其实教育靠的是初心和持之以恒。2002年,从央视辞职回上海以后,我就开始接触蒙氏幼儿园,但当时并没有产生要得到蒙氏教师认证的念头。后来在不断经营的过程中,及至我自己的孩子出生以后,我发现,教育,或者说成为家长这件事,不学不行。

从自己家孩子扩展到全社会的孩子,特别这些年,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看到一个个案例,我很焦虑。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作为教育者,如何安身立命?我今年48岁,再过两年就到“知天命”的年纪,再度走到台前,确实是有一点关于教育的使命感。

上观新闻:在这本书里,你坦率地披露了自己的成长、生活、工作经历,甚至是最伤痛的记忆。

吉雪萍:我不习惯掩饰,做节目访谈、解读他人,我不太留情面,对自己同样如此。我是一个非常不爱笑的人,录短视频常常“笑果”不好,但这就是我。把我自己的经历说出来,不是为了八卦,而是我觉醒、反思的过程,有可能照见其他人的生活。过去已经过去,不需要执着,如果我的经历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借鉴,有所参考,它的价值就存在了。

上观新闻:从《十六岁的花季》一路走来,可能有人会觉得你的经历太顺利了,是不是真的能作为参考?

吉雪萍:你说的很对,我的确很幸运,相比跟我一样努力的同龄人,我的机会更多,更受青睐,但我也很惶恐。命运是很奇妙的东西,下一刻幸运是不是还属于你?

30多岁的时候,从央视回到上海,我总是想什么时候可以退休,我不喜欢竞争、不享受竞争,希望快速把时光走完。所以,人的经历没有办法复制,但感觉可以共享,在不同时刻的焦虑是共通的。看这本书,或许大家会发现原来这样一个看似一帆风顺、在台前闪亮的人,同样经历过彷徨、摇摆、困惑。

上观新闻:读这本书,读者最被震撼到的可能还是写女儿的这部分。

吉雪萍:失去以后才知道生命的珍贵,也更理解为人父母的惶恐。经过反复思考,我把女儿的故事写出来,就像我自己经历了一遭生和死的过程,我能够面对了,也需要有个了结,要完成一个使命,我在书里写,女儿来到她父亲的梦里,这是我们真切的经历,我相信女儿希望我们把她的故事说出来。

属于她的人生长跑,她已经跑完了,接下来她的妈妈会继续跑。再崎岖的路,也崎岖不过她曾经面对的。不管是他人的误解、调侃或者说消费,都不算什么。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刘国梁女儿在美国夺得高尔夫冠军 全英文致谢父母
姐弟恋?邓文迪布雷迪结伴出席老贝婚礼 网上炸锅
壶口公驴戴套:女游客为何对驴鞭颤抖不已
跟9岁女孩办婚礼后 他真身被扒:假红毯 假葬礼 假电影…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炮轰"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全部削减
再批“大而美”法案,马斯克又提建新政党
“三巨头”史无前例同框?习邀川普普京看9.3大阅兵
游本昌入党 申请书写了21页 回应“92岁为何还入党”
司法部将“取消国籍”列优先事项 曾冒领白卡或丢国籍
中国共产党人数突破1亿 比伊朗土耳其德国人口都多
中国眼下的失业潮,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陆配网红被驱逐回大陆 遇水浸维权接恐吓电话吓得发抖
“马斯克已争取到足够支持者 能对川普构成实际威胁”
白宫发言人:加拿大已经向特朗普总统“屈服”了
俄集结5万军队 以三比一的人力优势试图夺取苏梅
中国秀神秘“断电导弹”一击瘫痪电网 疑剑指台湾
传播淫秽?中国拘捕数十名小说作家 许多是年轻女性
关税战+“大而美”法案 一通乱拳一片狼籍
华裔教授自杀 家属控告西北大学歧视并导致悲剧发生
关税又一次让步 川普不得不对中国低头的四点原因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失去女儿的知名女主持,花了3年时间走出至痛

上观新闻 2023-11-17 16:43:28

还记得吉雪萍吗?



她曾是热播剧《十六岁的花季》主演

也曾主持《正大综艺》《五星奖》等

热门综艺节目

近些年,逐渐转向了幕后

最近,久未露面的她

再度走到台前

在自己的第一本书《世间的因》里,吉雪萍写下这些饱含伤痛与感悟的文字:

“曾有十几年,我在煎熬中度过,觉得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黑暗隧道,永远走不出去。”

“舒怡给了我书写的能力,但是最初没想在这件事上敞开心扉。作为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不会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孩子生与死的痛苦经历。愿意分享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共情、认可。但是,打开社交网络,一部分人用文字暴力发泄着的愤怒、狂躁、迷茫、消极、嫉妒……不写是我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女儿走后,我没有沉沦在丧女的痛苦中,反而有一种获得新生的感觉。为了完成女儿的夙愿,让我和她的经历成为对他人生活的祝福——苦难就是一种祝福——我鼓起勇气写完了她的故事。”

三年前突遭人间至痛,失去女儿

在巨大痛苦侵袭之下

吉雪萍选择钻研心理学

也决定将心路历程写下

书中有她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人生领悟,还有长达10年陪伴女儿寻医看病的过程。

“我们朋友之间常常感慨,她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好友助阵新书分享会的范志毅说。

吉雪萍好友范志毅助阵新书分享会

“看着女儿的灵柩被推进火炉的那一刻,我顿悟了生死无常。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过这样的痛才能够觉察欢喜,获得力量,我愿意去分享我内心的所获。”吉雪萍说。

“当她对我说,要写这本《世间的因》时,我特别替她高兴。同时,心里又有点难受。难受是因为这本书源自她长期——我不想说‘痛苦’这两个字——应该说是巨大创伤后的愈合感受。”舞蹈艺术家金星在序言中写道,吉雪萍通过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坚持追求的教育事业,慢慢整理出自己的亲子心路历程,“她没有自私地锁在抽屉里,而是选择拿出来分享给所有对人生和家庭有困惑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的健康源于每个独立家庭的健康。”

对话吉雪萍:

“再度走到台前,我确实有一点使命感”

上观新闻:目前活跃的社交账号上,你对自己的身份介绍只和“教育”相关。是有意放下过去表演、主持的身份和经历?

吉雪萍:过去是不可能舍去的,如果没有曾经的媒体经历,网友、观众不会关注我,对这一点我很感恩。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个性其实不太匹配媒体行业,这个行业需要有娱乐精神的人,要对曝光自己有欢喜感。

作为主持人,我只做台上的事,不太会把业余生活跟职业联系在一起。之前我没有开个人社交账号,就是因为我觉得账号要有内容,如果仅仅分享日常吃喝、化妆有价值吗?我觉得没有。

如果说教育是我的B面,主持是我的A面,这是我的两个社会角色。在这两个领域中,我都不太擅长营销、推广。做节目制片人,其实我也只做了制片人一半的工作,只负责节目内容,写稿子、剪辑、审片、配音……谈商业合作,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真的不擅长,不知道怎么做。

不过,主持人的表达能力对我做教育是一个加分项,能把枯燥的教育理念转化成大家更能听懂的语言,在这一点上,我受益于主持给予的养分。

上观新闻:大众可能会怀疑,你做主持人专业,做教育真的专业吗?这一点未必是加分项。

吉雪萍:没错,其实教育靠的是初心和持之以恒。2002年,从央视辞职回上海以后,我就开始接触蒙氏幼儿园,但当时并没有产生要得到蒙氏教师认证的念头。后来在不断经营的过程中,及至我自己的孩子出生以后,我发现,教育,或者说成为家长这件事,不学不行。

从自己家孩子扩展到全社会的孩子,特别这些年,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看到一个个案例,我很焦虑。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作为教育者,如何安身立命?我今年48岁,再过两年就到“知天命”的年纪,再度走到台前,确实是有一点关于教育的使命感。

上观新闻:在这本书里,你坦率地披露了自己的成长、生活、工作经历,甚至是最伤痛的记忆。

吉雪萍:我不习惯掩饰,做节目访谈、解读他人,我不太留情面,对自己同样如此。我是一个非常不爱笑的人,录短视频常常“笑果”不好,但这就是我。把我自己的经历说出来,不是为了八卦,而是我觉醒、反思的过程,有可能照见其他人的生活。过去已经过去,不需要执着,如果我的经历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借鉴,有所参考,它的价值就存在了。

上观新闻:从《十六岁的花季》一路走来,可能有人会觉得你的经历太顺利了,是不是真的能作为参考?

吉雪萍:你说的很对,我的确很幸运,相比跟我一样努力的同龄人,我的机会更多,更受青睐,但我也很惶恐。命运是很奇妙的东西,下一刻幸运是不是还属于你?

30多岁的时候,从央视回到上海,我总是想什么时候可以退休,我不喜欢竞争、不享受竞争,希望快速把时光走完。所以,人的经历没有办法复制,但感觉可以共享,在不同时刻的焦虑是共通的。看这本书,或许大家会发现原来这样一个看似一帆风顺、在台前闪亮的人,同样经历过彷徨、摇摆、困惑。

上观新闻:读这本书,读者最被震撼到的可能还是写女儿的这部分。

吉雪萍:失去以后才知道生命的珍贵,也更理解为人父母的惶恐。经过反复思考,我把女儿的故事写出来,就像我自己经历了一遭生和死的过程,我能够面对了,也需要有个了结,要完成一个使命,我在书里写,女儿来到她父亲的梦里,这是我们真切的经历,我相信女儿希望我们把她的故事说出来。

属于她的人生长跑,她已经跑完了,接下来她的妈妈会继续跑。再崎岖的路,也崎岖不过她曾经面对的。不管是他人的误解、调侃或者说消费,都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