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胡锡进:旅游景点爆满但外国人很少 疫后恢复尚欠一大突破

胡锡进:旅游景点爆满但外国人很少 疫后恢复尚欠一大突破

文章来源: 胡锡进 于 2023-10-03 07:02:5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双节长假,北京的旅游景点像全国各地一样人山人海。老胡去了几个热门景点,游客摩肩接踵。然而我同时注意到,如此热闹的景点,外国人却很少。于是我有意数了一下,在颐和园转了一大圈,一共看到8个外国人;在后海,从荷花市场转到烟袋斜街,一共看到11个外国人;在南锣鼓巷,我从北往南走了巷子的三分之二,看到6个外国人。另外,3个地方没有看到一个举着小旗的外国旅游团。我说的是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欧美裔或非洲裔,应该还有一些来自东亚的外国人,但我不确定,不在其列。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老胡在南锣鼓巷拍到的外国游客。

无论如何,这些外国人的数量对北京这个大国首都来说显然太少了。来华外国人比起2019年“数量级”似的减少,最大原因是新冠疫情导致人员交流近乎中断的后续效应尚未散尽。另外,地缘政治紧张成为日益凸显的新变量,一些西方人在舆论影响下担心来华遭遇“不愉快”,甚至害怕“不安全”。还有,签证繁琐、航班减少、中国互联网支付和广泛实行预约制让很多外国人感觉不适应,等等,都是原因。

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外国游客大幅减少的相关问题,在十一之前刚刚颁布的促进旅游相关政策中,就有一章专门谈方便外国游客来华的事项。老胡今天写此文,想特别提醒网友们,我们也要了解相关情况,支持国家在疫情后吸引外国人来华工作、旅游的相关举措,为重新提升中国社会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营造相应的舆论环境,并且做其他力所能及的贡献。

▲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疫情对国际人员交流的破坏可以说是不可抗力,但是疫情过去了,外国游客来华恢复得比东南亚等一些亚洲国家要慢,这需要我们及时总结,要防止技术性问题与地缘政治问题叠加共振,导致一些西方游客“不愿意来中国”,不能让西方社会减少与中国社会的人员交流成为一种习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些西方政治精英很愿意看到中西社会在人员交流层面“自然脱钩”,从中国社会来说,我们要防止与西方政治精英的斗争扩大化为中西社会的相互抵触。我们反对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决不是反对西方的公众,我们要对所有来华工作、学习、旅游的西方人展开热情友好的怀抱。

美国政府今年6月发布旅行建议,警告美国人出于“任意执行当地法律”的风险重新考虑前往中国大陆的旅行,这一建议是恶意的,我们决不能给这种找茬、误导的公告提供任何借口。

▲今年6月30日,美国政府发布了针对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的“旅行建议”警告。

老胡一直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坚定批判者,但我同时主张中美相互不应成为敌人,中美民间的友好交往尤其值得珍视。在中美和中西关系错综复杂的今天,中西恢复疫情之前的大规模人员交流,这对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尤其成为基础性条件之一。中美2019年每周有332个航班,现在是每周36个,到10月底将恢复到48个。按照美方统计,美国在华留学生高峰时达到1.5万人,现在是382人。其他西方国家的情况大概好一些,但来华人数也总体上大幅减少。这样的情况显然需要加速改变。这可不是崇洋媚外,这是扩大和巩固中国开放成果的一份定力和理性。不让中美冲突和中西摩擦朝民间人员交往的领域扩散,这是我们应有的警觉和努力。

老胡相信,只要我们重视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来华大幅减少的问题,让该有的对冲措施跟上,中国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一定会快速恢复。中国今天支持国际人员交往的各种条件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疫情导致的那些障碍的惯性终将散尽,我们要建立起尽最大可能减少地缘政治影响人员交往的强烈意识。中西经济交往的大盘犹在,中国仍是全球化的最大引擎之一,重现疫情前人员交往的活跃面貌,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5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人大买加州房产 野火肆虐后 数十万空屋格外刺眼
安吉丽娜朱莉的19岁亲生女亮相,被曝已和恋人同居
王室密谈录音疑流出!哈里求和条件曝光:要弃梅根了?
特朗普心生一计,欧洲人头都大了...
看不懂“娃哈哈争产”?来看这一篇就够了!

24小时讨论排行

美国加州州长跳脚:特朗普想把未来拱手交给中国!
宗庆后生前购买美国千万豪宅曝光 顶级定制 奢华至极
美媒猛批:中国人想通了,如今美国人却不懂了
18亿美元的隐秘信托,宗馥莉如何用110万就击穿了?
特朗普:他是我任命的最差劲的官员之一 这个“蠢货”
美媒曝猛料:特朗普给爱泼斯坦写过粗俗的生日贺信
美企CEO偷情在演唱会被拍 发文道歉 呼吁尊重隐私
川普:中国很快会处死芬太尼制造者 北京:责任在美国自身
CSGO Zeus不雅影片延烧! 传当事女大生遭惩处后坠楼
遗产争夺扑朔迷离 宗馥莉被要求说明百万美元下落
女子花60万断骨增高13厘米,却落下终身疾病
冰箱上安摄像头:宗馥莉有被害妄想吗?
宗庆后三弟全家美籍负责在美资产 杜建英小儿生父存疑
一男一女,今天刷爆了领英!全美吃瓜
纽约CEO跟女高管相拥听演唱会,上大屏幕后忙躲闪
小腿出现肿胀,特朗普患上的静脉疾病是什么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胡锡进:旅游景点爆满但外国人很少 疫后恢复尚欠一大突破

胡锡进 2023-10-03 07:02:59

双节长假,北京的旅游景点像全国各地一样人山人海。老胡去了几个热门景点,游客摩肩接踵。然而我同时注意到,如此热闹的景点,外国人却很少。于是我有意数了一下,在颐和园转了一大圈,一共看到8个外国人;在后海,从荷花市场转到烟袋斜街,一共看到11个外国人;在南锣鼓巷,我从北往南走了巷子的三分之二,看到6个外国人。另外,3个地方没有看到一个举着小旗的外国旅游团。我说的是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欧美裔或非洲裔,应该还有一些来自东亚的外国人,但我不确定,不在其列。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老胡在南锣鼓巷拍到的外国游客。

无论如何,这些外国人的数量对北京这个大国首都来说显然太少了。来华外国人比起2019年“数量级”似的减少,最大原因是新冠疫情导致人员交流近乎中断的后续效应尚未散尽。另外,地缘政治紧张成为日益凸显的新变量,一些西方人在舆论影响下担心来华遭遇“不愉快”,甚至害怕“不安全”。还有,签证繁琐、航班减少、中国互联网支付和广泛实行预约制让很多外国人感觉不适应,等等,都是原因。

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外国游客大幅减少的相关问题,在十一之前刚刚颁布的促进旅游相关政策中,就有一章专门谈方便外国游客来华的事项。老胡今天写此文,想特别提醒网友们,我们也要了解相关情况,支持国家在疫情后吸引外国人来华工作、旅游的相关举措,为重新提升中国社会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营造相应的舆论环境,并且做其他力所能及的贡献。

▲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疫情对国际人员交流的破坏可以说是不可抗力,但是疫情过去了,外国游客来华恢复得比东南亚等一些亚洲国家要慢,这需要我们及时总结,要防止技术性问题与地缘政治问题叠加共振,导致一些西方游客“不愿意来中国”,不能让西方社会减少与中国社会的人员交流成为一种习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些西方政治精英很愿意看到中西社会在人员交流层面“自然脱钩”,从中国社会来说,我们要防止与西方政治精英的斗争扩大化为中西社会的相互抵触。我们反对的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决不是反对西方的公众,我们要对所有来华工作、学习、旅游的西方人展开热情友好的怀抱。

美国政府今年6月发布旅行建议,警告美国人出于“任意执行当地法律”的风险重新考虑前往中国大陆的旅行,这一建议是恶意的,我们决不能给这种找茬、误导的公告提供任何借口。

▲今年6月30日,美国政府发布了针对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的“旅行建议”警告。

老胡一直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坚定批判者,但我同时主张中美相互不应成为敌人,中美民间的友好交往尤其值得珍视。在中美和中西关系错综复杂的今天,中西恢复疫情之前的大规模人员交流,这对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尤其成为基础性条件之一。中美2019年每周有332个航班,现在是每周36个,到10月底将恢复到48个。按照美方统计,美国在华留学生高峰时达到1.5万人,现在是382人。其他西方国家的情况大概好一些,但来华人数也总体上大幅减少。这样的情况显然需要加速改变。这可不是崇洋媚外,这是扩大和巩固中国开放成果的一份定力和理性。不让中美冲突和中西摩擦朝民间人员交往的领域扩散,这是我们应有的警觉和努力。

老胡相信,只要我们重视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来华大幅减少的问题,让该有的对冲措施跟上,中国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一定会快速恢复。中国今天支持国际人员交往的各种条件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疫情导致的那些障碍的惯性终将散尽,我们要建立起尽最大可能减少地缘政治影响人员交往的强烈意识。中西经济交往的大盘犹在,中国仍是全球化的最大引擎之一,重现疫情前人员交往的活跃面貌,这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