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揭秘!骗子是怎么进“家长群”的?

揭秘!骗子是怎么进“家长群”的?

文章来源: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于 2023-08-26 21:36:5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过几天就要开学了,同学们将陆续回到校园,骗子们也在蠢蠢欲动。

此时,家长和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金华市婺城区就发生了一个真实案例。

真实案例

近日,婺城区新狮街道的石某在家中使用手机时,看到孩子的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新学期的缴费通知,并发了两张支付操作的截图,还让家长在群里接龙,石某看到这个消息后,其就按照要求用自己的支付宝支付了教材费,直到真实的班主任发现后,才知被骗。

那么问题来了骗子究竟是如何潜入“家长群”的呢?骗子行骗有这4个套路。

套路一:广撒网,搜索QQ群

诈骗分子会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出现相关的群聊后冒充老师、家长申请进群,如果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班主任验证不严格,骗子就容易趁虚而入。

套路二 :套近乎,获取进群二维码

有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

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套路三:换头像,伺机行动

骗子进群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潜水”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

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换成班主任头像,并将自己的备注名改为和班主任一模一样,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

套路四:利用时间差,实施诈骗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利用时间差借机下手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实施诈骗。

除了家长以外,学生也是诈骗团伙的重点目标。

以下诈骗类型请同学们一定要记牢!

诈骗种类:

学费住宿诈骗

骗子冒充学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向学生发布以链接或二维码等缴纳学费、住宿费的通知。

奖学金诈骗

骗子冒充高校老师或资助机构人员,以电话、短信或邮件方式告知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贷款资金。

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从而转走账户余额,或指令在ATM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进而划走卡内钱款。

“伪装推销”诈骗

伪装学长学姐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如:推销电话卡(没有售后保证,骗取身份证等重要信息用于电信诈骗);推销生活用品,如被褥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忽悠新生买“打折”辅导资料、健身卡等。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新生由于刚入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尚浅,不好意思拒绝从而多上当受骗。

注销“校园贷”诈骗

骗子冒充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称学生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

骗子以不符合当前政策,需要清除校园贷记录,或者校园贷账号异常需要注销,如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等为由,骗取你的信任。

诱骗学生在正规网贷网站或互联网金融APP上贷款后,转至其提供的账户上,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

1.班主任应及时对本班的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同时,要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验证时要对相关信息再次核实。

2.各位家长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微信群、QQ群的群名称和二维码等信息,保存好班主任老师的电话,了解学校的收费政策和流程,切勿轻信群成员要求转账收费的信息。

3.如果遇到自称老师的人员要求转账或是索要银行账号、密码等情况,家长应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核实,不可盲目转账汇款或是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4.要妥善处理填写有个人信息的单据票证,身份证复印件表明用途,在网络社交过程中不透露个人信息。

5.奖助学金发放等官方行为都有官方通知渠道与规定程序,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个人要求提供信息,更不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任何费用。相关部门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更不会引导转账。

6.面对陌生人的热心仍要时刻保持警惕,手机、钱包、银行卡、证件、录取通知书等重要物品一定要随身保管携带。

7.不要轻易相信推销员的花言巧语,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前可先向老师或学姐学长了解清楚,到正规商场或营业厅购买。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特朗普9月一行程曝光,堪称史无前例
川普大赞爱妻"1句话"点醒他,让他看清普丁真面目
比起三个美国籍孩子,宗家100多亿境外资产更值得关注
全球首例,深圳机器人搭地铁为商家送货
德州暴洪"神秘营"27女童遭冲走亡!恐怖事发全程曝光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连工大,你应该保护受害女生,而不是开除
中领馆:所有在美中国公民尽快完成"海外公民登记"
纽约时报:中国第二季度经济保持稳健增长
川普突然变强硬真正原因,觉得自己被普京羞辱了
纽约时报:“中国冲击2.0”比上一次严重得多
川普稳赚不赔的战争生意 拜登就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特朗普承诺军援,象征乌克兰战事的重要突破
欧巴马吁民主党"硬起来",勿因川普重返白宫而沉默
“同志”的年头要回归了?“共产”还远吗?
乌克兰喜收爱国者飞弹,俄议员酸"川普威胁"没人怕
关税没引起物价上涨?白宫爱国说法遭打脸 3大原因曝
美最高法院推翻禁令,让特朗普解散教育部
美众议员:习近平在川普任内不会侵台 著眼50年…
中国父子德国风景区湖中溺亡 失踪一周后找到遗体
陈立人杀妻案,前女友提交重要证物并要求不公开!
袁红冰爆中国机要官员带文件叛逃 曝2套俄垮台后方案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揭秘!骗子是怎么进“家长群”的?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2023-08-26 21:36:59

过几天就要开学了,同学们将陆续回到校园,骗子们也在蠢蠢欲动。

此时,家长和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金华市婺城区就发生了一个真实案例。

真实案例

近日,婺城区新狮街道的石某在家中使用手机时,看到孩子的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里发了新学期的缴费通知,并发了两张支付操作的截图,还让家长在群里接龙,石某看到这个消息后,其就按照要求用自己的支付宝支付了教材费,直到真实的班主任发现后,才知被骗。

那么问题来了骗子究竟是如何潜入“家长群”的呢?骗子行骗有这4个套路。

套路一:广撒网,搜索QQ群

诈骗分子会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出现相关的群聊后冒充老师、家长申请进群,如果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班主任验证不严格,骗子就容易趁虚而入。

套路二 :套近乎,获取进群二维码

有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

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套路三:换头像,伺机行动

骗子进群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潜水”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

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换成班主任头像,并将自己的备注名改为和班主任一模一样,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

套路四:利用时间差,实施诈骗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利用时间差借机下手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实施诈骗。

除了家长以外,学生也是诈骗团伙的重点目标。

以下诈骗类型请同学们一定要记牢!

诈骗种类:

学费住宿诈骗

骗子冒充学校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向学生发布以链接或二维码等缴纳学费、住宿费的通知。

奖学金诈骗

骗子冒充高校老师或资助机构人员,以电话、短信或邮件方式告知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贷款资金。

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从而转走账户余额,或指令在ATM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进而划走卡内钱款。

“伪装推销”诈骗

伪装学长学姐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如:推销电话卡(没有售后保证,骗取身份证等重要信息用于电信诈骗);推销生活用品,如被褥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忽悠新生买“打折”辅导资料、健身卡等。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新生由于刚入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尚浅,不好意思拒绝从而多上当受骗。

注销“校园贷”诈骗

骗子冒充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称学生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

骗子以不符合当前政策,需要清除校园贷记录,或者校园贷账号异常需要注销,如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等为由,骗取你的信任。

诱骗学生在正规网贷网站或互联网金融APP上贷款后,转至其提供的账户上,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

1.班主任应及时对本班的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同时,要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验证时要对相关信息再次核实。

2.各位家长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微信群、QQ群的群名称和二维码等信息,保存好班主任老师的电话,了解学校的收费政策和流程,切勿轻信群成员要求转账收费的信息。

3.如果遇到自称老师的人员要求转账或是索要银行账号、密码等情况,家长应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核实,不可盲目转账汇款或是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4.要妥善处理填写有个人信息的单据票证,身份证复印件表明用途,在网络社交过程中不透露个人信息。

5.奖助学金发放等官方行为都有官方通知渠道与规定程序,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个人要求提供信息,更不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任何费用。相关部门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更不会引导转账。

6.面对陌生人的热心仍要时刻保持警惕,手机、钱包、银行卡、证件、录取通知书等重要物品一定要随身保管携带。

7.不要轻易相信推销员的花言巧语,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前可先向老师或学姐学长了解清楚,到正规商场或营业厅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