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乌克兰的战争悲剧:战场归来的丈夫变成了怪物

乌克兰的战争悲剧:战场归来的丈夫变成了怪物

文章来源: 转角国际 于 2023-08-13 21:10:0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从战场回家的创伤士兵动手打太太,却要女人以大局为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已第二年,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乌克兰家暴案例激增——俄乌战火下,乌克兰经济状况低迷、失业问题严重,许多士兵们在重返家园后精神状态不稳定,也将在战场上受到的创伤,转化成对配偶或家人的亲密暴力上,而多数的乌克兰家暴受害者皆为女性,而当这些女性试图寻求协助时,却又面对曾为士兵的施暴者被视为国家英雄,因而旁人不愿插手的处境,成为战争之下隐形的牺牲者。

2023年1月8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入侵即将满一年之计,一名居住在乌克兰中部第聂伯罗市(Dnipro)的34岁女子柳博芙(Liubov Borniakova)被发现倒卧在住宅中。被发现时她早已离世,身上有75处瘀伤。柳博芙的家人和邻居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她的丈夫2022年11月从军队逃离后,就一直躲在家中。丈夫返家后开始不停酗酒,并持续对柳博芙施暴殴打。

“她被发现时,身上没有一处完好,他的手、脚和头部,也布满了伤痕”柳博芙的亲友受访时回忆道。面对对丈夫的暴行,虽然柳博芙曾试图对外求助,然而从未正式提起申诉。邻居也表示在去年11月,当他们得知柳博芙反覆被逃兵丈夫殴打之后也协助报警,然而柳博芙并没有像警方敞开家门,没想到过几个月后不幸受暴致死。

柳博芙并非俄乌战争之下唯一的乌克兰受暴女性。非营利新闻组织《富勒计画》(The Fuller Project)访问了一名家暴幸存者奥克萨娜(Oksana),奥克萨娜的丈夫曾经参与2014年顿的顿巴斯战争,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俄乌战争开打后,他成为第一批被征召的士兵。今年5月,奥克萨娜丈夫所指挥的连队在顿涅茨克遭到俄军的袭击,前后持续奋战了五天,最后成为少数的幸存士兵之一。他受伤离开军队后返回基辅、回到她与孩子身边,然而原先十分爱护妻小的他却变了一个人。

“在5月之后,他失去了理智。”奥克萨娜回忆道,在好几个夜晚中当她苏醒,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在黑暗之中抓着她的脖子,还多次曾经试图刺伤他。尽管她数次试图和丈夫沟通,但丈夫眼中只视她为敌人。奥克萨娜表示,丈夫201年在顿巴斯战斗时,其实就已种下精神疾病的因子。

当年他饱受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之苦,但在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能够返回军队继续效力。然而今年从顿涅茨克返家后却拒绝接受治疗、频频对妻子施暴,军队得知状况后担心他会伤害其他乌克兰师兵,因此拒绝让他回到军队。奥克萨娜认为”士兵都是英雄烈士”的观念让她求助时不停受阻,她更被告知要”以大局为重”、忍耐丈夫的暴力行为。

“我竭尽所能报警、也联系各家医疗单位,然而他们说现在国家在打仗,我的先生是一位英雄,我应该保持耐心。”

频频受到殴打的奥克萨娜目前已带着两位孩子受到非营利组织”Centre for Women’s Perspectives”的庇护。同样也是逃离暴力伴侣的32岁女子玛丽亚,和奥克萨娜住在同一个庇护中心。玛丽亚接受《富勒计画》采访时表示,战争带给她的伴侣”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遭受三个多月的暴力虐待,直到她的锁骨被伴侣打断、她才决定离开。 “在战争之前我们感情很好,我也一直相信他可以改变”。

▌大幅增加的家暴案例

《路透社》援引专家意见指出,乌克兰家暴数据大幅上升,原因与战争冲突相关的压力、经济困难、失业、创伤情形不断增加,密切相关。

自乌俄战争2022年2月爆发以来,乌克兰登记在案的家暴案件曾因居民大量逃亡而一度短暂下降,但《路透社》引述乌克兰警方数据,指出如今随着乌克兰人逐渐返国、或是在落脚城市安顿,2023年的登记案件也激增——2023年1至5月间,登记的家暴案例多达34万9,355起,与2022年同期的23万1,244起案例相比,大增51 %,成为案例数最多的一年。

此前案例数最多的一年是2020年,专家分析认为与疫情封锁措施有关,而2023年的数据又较2020年高出三分之一。

通报家暴的报案电话也明显增加,根据警方纪录,乌俄战争爆发之际的2022年1月至4月间,乌克兰各地警方共接到6万7,000通报案电话,比2021年同期增加40% — —不过全年通报总数减少,警方并未回应解释,而为家暴受害者协助组织La Strada成员切雷帕卡(Kateryna Cherepakha)猜测,由于数百万人逃离家园,因此有许多案件没有报警;加上战争当前,许多人认为”家暴与战争相比,没那么重要”,这样的态度也可能影响通报。

La Strada接到的家暴求助电话也明显增加,尤其在2022年8月达到最高纪录的5,000通,比2021年增加5成以上。

而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家暴受害者都是女性。在第聂伯罗,一个由乌克兰政府和联合国共同开设、支持家暴幸存者的救济中心自2022年9月开始营运以来,截至2023年5月中旬,在此获得协助的800人中,大部分都是女性。而该中心内的个案,只有约35%有向警方报案——可以推测,乌克兰的家暴情形,可能远比警方数据更为普遍、案例更多。

▌乌克兰家暴受害者的”战争困境”

除战争本身造成乌克兰人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致使家暴案件增加外,对家暴受害者来说,处于战争中的现况,更加深其不利处境,La Strada的心理学家波戈里拉( Tetyana Pogorila)指出,由于战争造成流离失所,身处陌生的新落脚地,会让部份家暴受害者倾向依赖加害者。

对这种情境下的家暴受害者来说,让其处境更糟的是加害者的”英雄”身分——刊登于《健康与人权》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指出,战争压力的上升、家庭流离失所,以及战后伤兵(无论是心理或生理创伤)返家,种种情形在战争期间和战后,都让家暴情形有所增加,在家庭内导致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或是性暴力。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成为加害者的士兵被视为保家卫国的英雄,因此人们往往不愿意对其提出批评。

由于家暴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女性,乌克兰政府的性别政策专员列夫琴科(Kateryna Levchenko)表示由于战争让无数人流离失所,因此一些原本提供给家暴妇女的庇护所已经调整用途,转为安置逃离家乡者,而原先分配给防治性别暴力的国家预算,也被改编列成国防支出。列夫琴科补充指出,就从2021年的性别暴力防治预算有约1,000万欧元,在2023年已降成420万欧元。

尽管乌克兰政府已经意识到战争爆发后,激增的家暴问题,并在2023年2月成立一个部门来监督家暴法庭的程序问题,但在战事当前的现实下,恐怕能够投入改善家暴受害者处境的资源非常有限,加上受害者可能遇上”打我的丈夫是国家英雄”的舆论压力而选择噤声,未来即便乌俄战争结束,但战争创伤和相关的家暴噩梦,恐怕仍会在乌克兰的土地上萦绕不去。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壶口公驴戴套:女游客为何对驴鞭颤抖不已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女博主涌入阿富汗 与塔利班合影 小众旅游还是作死?
泰王子“夺储失败”遭驱逐出境!围寺逮人 押送机场
司法部将“取消国籍”列优先事项 曾冒领白卡或丢国籍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炮轰"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全部削减
再批“大而美”法案,马斯克又提建新政党
“三巨头”史无前例同框?习邀川普普京看9.3大阅兵
纽时: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游本昌入党 申请书写了21页 回应“92岁为何还入党”
特朗普普京齐聚北京?九三阅兵或成国际格局分水岭
中国共产党人数突破1亿 比伊朗土耳其德国人口都多
“马斯克已争取到足够支持者 能对川普构成实际威胁”
白宫发言人:加拿大已经向特朗普总统“屈服”了
是否驱逐马斯克?川普:不知道,我们得研究看看
中国秀神秘“断电导弹”一击瘫痪电网 疑剑指台湾
脱离西方轨道后,俄罗斯掀起中国热
关税战+“大而美”法案 一通乱拳一片狼籍
川普民调直直落!美国民族自豪感下降,Z世代尤其明显
伊朗12天内兵败如山倒 原来是印度反水 为以立奇功?
曼达尼有望当选市长的背后:纽约住房危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乌克兰的战争悲剧:战场归来的丈夫变成了怪物

转角国际 2023-08-13 21:10:02


“从战场回家的创伤士兵动手打太太,却要女人以大局为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至今已第二年,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乌克兰家暴案例激增——俄乌战火下,乌克兰经济状况低迷、失业问题严重,许多士兵们在重返家园后精神状态不稳定,也将在战场上受到的创伤,转化成对配偶或家人的亲密暴力上,而多数的乌克兰家暴受害者皆为女性,而当这些女性试图寻求协助时,却又面对曾为士兵的施暴者被视为国家英雄,因而旁人不愿插手的处境,成为战争之下隐形的牺牲者。

2023年1月8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入侵即将满一年之计,一名居住在乌克兰中部第聂伯罗市(Dnipro)的34岁女子柳博芙(Liubov Borniakova)被发现倒卧在住宅中。被发现时她早已离世,身上有75处瘀伤。柳博芙的家人和邻居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她的丈夫2022年11月从军队逃离后,就一直躲在家中。丈夫返家后开始不停酗酒,并持续对柳博芙施暴殴打。

“她被发现时,身上没有一处完好,他的手、脚和头部,也布满了伤痕”柳博芙的亲友受访时回忆道。面对对丈夫的暴行,虽然柳博芙曾试图对外求助,然而从未正式提起申诉。邻居也表示在去年11月,当他们得知柳博芙反覆被逃兵丈夫殴打之后也协助报警,然而柳博芙并没有像警方敞开家门,没想到过几个月后不幸受暴致死。

柳博芙并非俄乌战争之下唯一的乌克兰受暴女性。非营利新闻组织《富勒计画》(The Fuller Project)访问了一名家暴幸存者奥克萨娜(Oksana),奥克萨娜的丈夫曾经参与2014年顿的顿巴斯战争,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俄乌战争开打后,他成为第一批被征召的士兵。今年5月,奥克萨娜丈夫所指挥的连队在顿涅茨克遭到俄军的袭击,前后持续奋战了五天,最后成为少数的幸存士兵之一。他受伤离开军队后返回基辅、回到她与孩子身边,然而原先十分爱护妻小的他却变了一个人。

“在5月之后,他失去了理智。”奥克萨娜回忆道,在好几个夜晚中当她苏醒,她发现自己的丈夫在黑暗之中抓着她的脖子,还多次曾经试图刺伤他。尽管她数次试图和丈夫沟通,但丈夫眼中只视她为敌人。奥克萨娜表示,丈夫201年在顿巴斯战斗时,其实就已种下精神疾病的因子。

当年他饱受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之苦,但在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能够返回军队继续效力。然而今年从顿涅茨克返家后却拒绝接受治疗、频频对妻子施暴,军队得知状况后担心他会伤害其他乌克兰师兵,因此拒绝让他回到军队。奥克萨娜认为”士兵都是英雄烈士”的观念让她求助时不停受阻,她更被告知要”以大局为重”、忍耐丈夫的暴力行为。

“我竭尽所能报警、也联系各家医疗单位,然而他们说现在国家在打仗,我的先生是一位英雄,我应该保持耐心。”

频频受到殴打的奥克萨娜目前已带着两位孩子受到非营利组织”Centre for Women’s Perspectives”的庇护。同样也是逃离暴力伴侣的32岁女子玛丽亚,和奥克萨娜住在同一个庇护中心。玛丽亚接受《富勒计画》采访时表示,战争带给她的伴侣”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遭受三个多月的暴力虐待,直到她的锁骨被伴侣打断、她才决定离开。 “在战争之前我们感情很好,我也一直相信他可以改变”。

▌大幅增加的家暴案例

《路透社》援引专家意见指出,乌克兰家暴数据大幅上升,原因与战争冲突相关的压力、经济困难、失业、创伤情形不断增加,密切相关。

自乌俄战争2022年2月爆发以来,乌克兰登记在案的家暴案件曾因居民大量逃亡而一度短暂下降,但《路透社》引述乌克兰警方数据,指出如今随着乌克兰人逐渐返国、或是在落脚城市安顿,2023年的登记案件也激增——2023年1至5月间,登记的家暴案例多达34万9,355起,与2022年同期的23万1,244起案例相比,大增51 %,成为案例数最多的一年。

此前案例数最多的一年是2020年,专家分析认为与疫情封锁措施有关,而2023年的数据又较2020年高出三分之一。

通报家暴的报案电话也明显增加,根据警方纪录,乌俄战争爆发之际的2022年1月至4月间,乌克兰各地警方共接到6万7,000通报案电话,比2021年同期增加40% — —不过全年通报总数减少,警方并未回应解释,而为家暴受害者协助组织La Strada成员切雷帕卡(Kateryna Cherepakha)猜测,由于数百万人逃离家园,因此有许多案件没有报警;加上战争当前,许多人认为”家暴与战争相比,没那么重要”,这样的态度也可能影响通报。

La Strada接到的家暴求助电话也明显增加,尤其在2022年8月达到最高纪录的5,000通,比2021年增加5成以上。

而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家暴受害者都是女性。在第聂伯罗,一个由乌克兰政府和联合国共同开设、支持家暴幸存者的救济中心自2022年9月开始营运以来,截至2023年5月中旬,在此获得协助的800人中,大部分都是女性。而该中心内的个案,只有约35%有向警方报案——可以推测,乌克兰的家暴情形,可能远比警方数据更为普遍、案例更多。

▌乌克兰家暴受害者的”战争困境”

除战争本身造成乌克兰人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致使家暴案件增加外,对家暴受害者来说,处于战争中的现况,更加深其不利处境,La Strada的心理学家波戈里拉( Tetyana Pogorila)指出,由于战争造成流离失所,身处陌生的新落脚地,会让部份家暴受害者倾向依赖加害者。

对这种情境下的家暴受害者来说,让其处境更糟的是加害者的”英雄”身分——刊登于《健康与人权》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指出,战争压力的上升、家庭流离失所,以及战后伤兵(无论是心理或生理创伤)返家,种种情形在战争期间和战后,都让家暴情形有所增加,在家庭内导致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或是性暴力。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成为加害者的士兵被视为保家卫国的英雄,因此人们往往不愿意对其提出批评。

由于家暴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女性,乌克兰政府的性别政策专员列夫琴科(Kateryna Levchenko)表示由于战争让无数人流离失所,因此一些原本提供给家暴妇女的庇护所已经调整用途,转为安置逃离家乡者,而原先分配给防治性别暴力的国家预算,也被改编列成国防支出。列夫琴科补充指出,就从2021年的性别暴力防治预算有约1,000万欧元,在2023年已降成420万欧元。

尽管乌克兰政府已经意识到战争爆发后,激增的家暴问题,并在2023年2月成立一个部门来监督家暴法庭的程序问题,但在战事当前的现实下,恐怕能够投入改善家暴受害者处境的资源非常有限,加上受害者可能遇上”打我的丈夫是国家英雄”的舆论压力而选择噤声,未来即便乌俄战争结束,但战争创伤和相关的家暴噩梦,恐怕仍会在乌克兰的土地上萦绕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