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15岁少女减肥至24.8公斤去世,什么加剧了身材焦虑

15岁少女减肥至24.8公斤去世,什么加剧了身材焦虑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于 2023-05-25 10:05:1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近日,广东15岁女孩减肥仅24.8公斤去世的消息牵动网友的心。



据报道,女孩减肥将近50天没吃过东西,只喝水,身高165厘米,体重仅24.8公斤,送医时已重度营养不良,呼吸衰竭,失去意识。经医生诊断,女孩患上了神经性厌食。在ICU抢救了二十多天,面部凹陷、多器官衰竭,最终没能唤醒那个活泼可爱的少女。

而她身材焦虑的来源,是自己喜欢的男生,喜欢了一个比自己更瘦的女孩。

近年来,节食减肥、身材焦虑的现象已渗透进中小学。当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减肥,仅仅是为了健康吗?

近50天只喝水,不吃东西

15岁女孩小玲的经历,在一档纪录片中被呈现。

家里发现,身高165厘米,曾经体重95斤的小玲,自2021年8月开始减肥,今年大年初三之后的近50天里,只喝水,不吃东西。

妈妈回忆,小玲最胖的时候是小学六年级,104斤,上了初中以后,她要求食物不要放油,“一点点油都不要放”,不吃米饭和主食,逐渐完全不进食。

小玲的体重逐渐掉到五六十斤,她曾告诉妈妈,“我想活,但不能接受自己吃东西”。一年半的时间里,她反复绝食,身体稍微有点力气,就进入只喝水不进食的模式中。

医院里,给小玲做CT检查的医生,小心翼翼将其抬至病床时说,“好轻啊,像在抬一床被子”。那时的小玲只有49斤了,骨瘦如柴,随时可能骨折。

刚开始减肥时,家里没当回事,小玲父亲觉得,女孩子爱漂亮,减一减,饿了自然会吃,没觉得有很大危害,也没引起重视,直至被确诊神经性厌食。被送入ICU前,她已身患14种相关疾病。

小玲在医院抢救时,皮下脂肪已消失(新闻视频截图)

据2022年中国瘦身网民减肥现状调查,59.3%的瘦身人群采用节食减肥法,节食减肥已成为大众瘦身首选。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厌食症患者很多都是从节食减肥开始的。临床上的厌食症患者,90%以上都与节食减肥有关,尤其是极端的节食减肥行为,可能会发展成厌食症。

什么样的人会发展成厌食症?陈珏表示,一般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过度追求完美,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想变得更完美;

2.自卑或不自信,为了获得自信,觉得瘦、身材好才好看;

3.有超强意志力,一旦有了节食减肥的目标,会不顾及身体感受,哪怕很饿很累,都始终以目标为导向。

体重数字变少,内心的快乐会变多吗?

有患者曾告诉陈珏,刚开始节食的时候,确实想要好看一点,当自己吃得少了,或运动以后,看到体重数字的下降,会很有成就感。

起初只想从100斤减到90斤,可是到了90斤,好像就刹不住车了。体重下降才会感到开心,不降就焦虑,体重增加则更加焦虑。

陈珏说,发展成厌食症的人,最后追求的只是体重数值的下降,在成就感或价值感的驱使下,越减越瘦,直至骨瘦如柴。

她提醒,不要以为采用节食减肥,没减下来只是小事情,更深刻的危害是,除了可能发展为厌食,还有可能演变为贪食症、暴食症。

一项数据表示,节食减肥的青少年,5年内出现暴食行为的占到11.4%,有3.1%会发展成进食障碍;节食减肥的女性成年人,11.6%在5年内会产生暴食行为;节食减肥的男性,5.5%在5年内会产生暴食行为。

暴食行为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进食,比如平时量的两三倍,并伴有失控感。由于节食导致的身体饥饿状态,可能出现特别嗜碳水、嗜糖的情况。

从人格特质上,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的人,更容易出现暴食和贪食。

从身体机制上,身体里的瘦素能引起食欲降低,增加饱腹感,胃饥饿素则产生饥饿感,增加食欲。节食减肥之后,瘦素水平下降,胃饥饿素水平增高,体内激素水平传递到大脑体重调节中枢,产生增加食欲、想要吃的欲望,让人摄入更多的热量,最终变成暴食行为,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而暴食之后,出于弥补心理,有人尝试催吐。

中国新闻周刊曾独家报道,女子为减肥将塑料管插入胃里50cm进行催吐,而这种暴食催吐管,曾在电商平台公开售卖。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报道

26岁的小敏长期使用催吐管催吐减肥,她说自己从小因身材问题受到歧视,从节食减肥发展到暴食催吐,如今已难以与食物和平共处,几乎每天都会暴食催吐。长期暴食催吐造成其电解质失衡,出现手麻手抖、脸变大、昏厥等情况。

陈珏指出,催吐行为对健康存在重大危害,将损伤食道、牙齿、腮腺、唾液腺、胰腺等部位,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出现抽搐、休克、癫痫发作等严重后果,甚至心脏骤停导致死亡。

减肥低龄化,什么加剧了身材焦虑

陈珏介绍,进食障碍群体多为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厌食症人群以13-20岁居多,贪食症在12-35岁。厌食症平均16岁发病,贪食症18岁,暴食症发病年龄要到23岁。

然而近几年,患者群体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陈珏所在医院收治的临床患者中,从原来13岁以上为主,到这两年发现,13岁以下的人群明显增多。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发现,节食减肥、身材焦虑现象已渗透到中小学群体。初二女生小玥因身材问题遭到同学嘲笑,节食减肥并陷入催吐,被确诊为进食障碍,休学在家。因过度节食导致暴食行为,曾一天催吐5次,导致食道受损、脱发、月经失调。

小玥表示,节食减肥的风气在中小学校园中十分盛行,很多女同学会选择不吃晚饭、一天中多次称体重,模仿社交网络上流行的“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等展现身材的视频,追求“白瘦幼”审美。

5月24日,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发起投票——#什么加剧了身材焦虑#,在参与投票的5.6万网友中,50%的网友认为,白瘦幼的审美观加剧了身材焦虑;22%的网友则认为,身材焦虑受“世界对瘦子更友好”的畸形观念影响;还有网友指出,商家衣服尺码越做越小、社交平台充斥着的各种减肥法,以及周围人不断讨论着减肥话题,都加剧了内心的身材焦虑。

中国新闻周刊微博投票

陈珏指出,“以瘦为美”的审美潮流正深刻影响青少年群体。社交平台上,“A4腰”“直角肩”“小鸟腿”“好女不过百”等减肥相关话题和术语不断出现又广泛传播、推送,使青少年感到羡慕、争相模仿,甚至产生一种过度的身材内卷。

那些不断传播的减肥方法、瘦身观念,导致了部分青少年,只吃鸡胸肉和沙拉,吃完全不放油的食物,有油还要在水里涮一涮。高二女生小艺,为了艺考减肥,3天只吃了一根黄瓜。陈珏表示,这对于还在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既不合适,也不科学。

同时,在一些社交媒体博主宣扬的“世界对瘦子更友好”的畸形观念影响下,很多学生在校园里,因身材胖受到歧视和霸凌,被起外号,从而走向节食减肥的道路。

陈珏建议,青少年不要过度关注个人体型,需更多发展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增强自信,呼吁教育部门加强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看待“美”和“减肥”,并学会辨别媒体上传播的不科学、不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减肥方法。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4大学生在出租屋遭砍死 残忍震惊全美 博士生认罪逃死
“最讨厌的功能终于取消了!”微信朋友圈有新变动
急坠8000米 乘客"魂没了 腿在抖" 中国春秋航空火速切割
伊朗12天内兵败如山倒 原来是印度反水 为以立奇功?
湖北破纪录暴雨!洪灾一夜摧毁全城 悽惨视频曝光

24小时讨论排行

纽时: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特朗普炮轰"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全部削减
特朗普普京齐聚北京?九三阅兵或成国际格局分水岭
“大又美法案”51:50参院闯关成功 万斯投下关键票
夫妻花50万带儿子游41国 网民嘲:英语零进步属浪费
是否驱逐马斯克?川普:不知道,我们得研究看看
中国短剧海外爆红:美国三线演员争演 薪水暴增7倍
示威者带来51口棺材抗议大而美法案 数十人被捕…
川马互骂 川普威胁砍特斯拉补助 马斯克怒回 股价重挫
不满移民不会说英文 川普:在翻译上美国花太多钱
“鳄鱼恶魔岛”移民监启用 20万鳄鱼看守 川普将出席开幕
柴静: 从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体人
央视前主持人水均益,亮出身份证辟谣“移民国外”
毫无疑问,这就是全世界最轰动的分手大戏
马斯克旧友警告川普 “他会尽全力伤害总统!”
纽约时报:特朗普的美国正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15岁少女减肥至24.8公斤去世,什么加剧了身材焦虑

中国新闻周刊 2023-05-25 10:05:10

近日,广东15岁女孩减肥仅24.8公斤去世的消息牵动网友的心。



据报道,女孩减肥将近50天没吃过东西,只喝水,身高165厘米,体重仅24.8公斤,送医时已重度营养不良,呼吸衰竭,失去意识。经医生诊断,女孩患上了神经性厌食。在ICU抢救了二十多天,面部凹陷、多器官衰竭,最终没能唤醒那个活泼可爱的少女。

而她身材焦虑的来源,是自己喜欢的男生,喜欢了一个比自己更瘦的女孩。

近年来,节食减肥、身材焦虑的现象已渗透进中小学。当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减肥,仅仅是为了健康吗?

近50天只喝水,不吃东西

15岁女孩小玲的经历,在一档纪录片中被呈现。

家里发现,身高165厘米,曾经体重95斤的小玲,自2021年8月开始减肥,今年大年初三之后的近50天里,只喝水,不吃东西。

妈妈回忆,小玲最胖的时候是小学六年级,104斤,上了初中以后,她要求食物不要放油,“一点点油都不要放”,不吃米饭和主食,逐渐完全不进食。

小玲的体重逐渐掉到五六十斤,她曾告诉妈妈,“我想活,但不能接受自己吃东西”。一年半的时间里,她反复绝食,身体稍微有点力气,就进入只喝水不进食的模式中。

医院里,给小玲做CT检查的医生,小心翼翼将其抬至病床时说,“好轻啊,像在抬一床被子”。那时的小玲只有49斤了,骨瘦如柴,随时可能骨折。

刚开始减肥时,家里没当回事,小玲父亲觉得,女孩子爱漂亮,减一减,饿了自然会吃,没觉得有很大危害,也没引起重视,直至被确诊神经性厌食。被送入ICU前,她已身患14种相关疾病。

小玲在医院抢救时,皮下脂肪已消失(新闻视频截图)

据2022年中国瘦身网民减肥现状调查,59.3%的瘦身人群采用节食减肥法,节食减肥已成为大众瘦身首选。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进食障碍诊治中心负责人陈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厌食症患者很多都是从节食减肥开始的。临床上的厌食症患者,90%以上都与节食减肥有关,尤其是极端的节食减肥行为,可能会发展成厌食症。

什么样的人会发展成厌食症?陈珏表示,一般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过度追求完美,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想变得更完美;

2.自卑或不自信,为了获得自信,觉得瘦、身材好才好看;

3.有超强意志力,一旦有了节食减肥的目标,会不顾及身体感受,哪怕很饿很累,都始终以目标为导向。

体重数字变少,内心的快乐会变多吗?

有患者曾告诉陈珏,刚开始节食的时候,确实想要好看一点,当自己吃得少了,或运动以后,看到体重数字的下降,会很有成就感。

起初只想从100斤减到90斤,可是到了90斤,好像就刹不住车了。体重下降才会感到开心,不降就焦虑,体重增加则更加焦虑。

陈珏说,发展成厌食症的人,最后追求的只是体重数值的下降,在成就感或价值感的驱使下,越减越瘦,直至骨瘦如柴。

她提醒,不要以为采用节食减肥,没减下来只是小事情,更深刻的危害是,除了可能发展为厌食,还有可能演变为贪食症、暴食症。

一项数据表示,节食减肥的青少年,5年内出现暴食行为的占到11.4%,有3.1%会发展成进食障碍;节食减肥的女性成年人,11.6%在5年内会产生暴食行为;节食减肥的男性,5.5%在5年内会产生暴食行为。

暴食行为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进食,比如平时量的两三倍,并伴有失控感。由于节食导致的身体饥饿状态,可能出现特别嗜碳水、嗜糖的情况。

从人格特质上,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的人,更容易出现暴食和贪食。

从身体机制上,身体里的瘦素能引起食欲降低,增加饱腹感,胃饥饿素则产生饥饿感,增加食欲。节食减肥之后,瘦素水平下降,胃饥饿素水平增高,体内激素水平传递到大脑体重调节中枢,产生增加食欲、想要吃的欲望,让人摄入更多的热量,最终变成暴食行为,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

而暴食之后,出于弥补心理,有人尝试催吐。

中国新闻周刊曾独家报道,女子为减肥将塑料管插入胃里50cm进行催吐,而这种暴食催吐管,曾在电商平台公开售卖。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报道

26岁的小敏长期使用催吐管催吐减肥,她说自己从小因身材问题受到歧视,从节食减肥发展到暴食催吐,如今已难以与食物和平共处,几乎每天都会暴食催吐。长期暴食催吐造成其电解质失衡,出现手麻手抖、脸变大、昏厥等情况。

陈珏指出,催吐行为对健康存在重大危害,将损伤食道、牙齿、腮腺、唾液腺、胰腺等部位,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出现抽搐、休克、癫痫发作等严重后果,甚至心脏骤停导致死亡。

减肥低龄化,什么加剧了身材焦虑

陈珏介绍,进食障碍群体多为青少年及年轻女性,厌食症人群以13-20岁居多,贪食症在12-35岁。厌食症平均16岁发病,贪食症18岁,暴食症发病年龄要到23岁。

然而近几年,患者群体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陈珏所在医院收治的临床患者中,从原来13岁以上为主,到这两年发现,13岁以下的人群明显增多。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发现,节食减肥、身材焦虑现象已渗透到中小学群体。初二女生小玥因身材问题遭到同学嘲笑,节食减肥并陷入催吐,被确诊为进食障碍,休学在家。因过度节食导致暴食行为,曾一天催吐5次,导致食道受损、脱发、月经失调。

小玥表示,节食减肥的风气在中小学校园中十分盛行,很多女同学会选择不吃晚饭、一天中多次称体重,模仿社交网络上流行的“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等展现身材的视频,追求“白瘦幼”审美。

5月24日,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发起投票——#什么加剧了身材焦虑#,在参与投票的5.6万网友中,50%的网友认为,白瘦幼的审美观加剧了身材焦虑;22%的网友则认为,身材焦虑受“世界对瘦子更友好”的畸形观念影响;还有网友指出,商家衣服尺码越做越小、社交平台充斥着的各种减肥法,以及周围人不断讨论着减肥话题,都加剧了内心的身材焦虑。

中国新闻周刊微博投票

陈珏指出,“以瘦为美”的审美潮流正深刻影响青少年群体。社交平台上,“A4腰”“直角肩”“小鸟腿”“好女不过百”等减肥相关话题和术语不断出现又广泛传播、推送,使青少年感到羡慕、争相模仿,甚至产生一种过度的身材内卷。

那些不断传播的减肥方法、瘦身观念,导致了部分青少年,只吃鸡胸肉和沙拉,吃完全不放油的食物,有油还要在水里涮一涮。高二女生小艺,为了艺考减肥,3天只吃了一根黄瓜。陈珏表示,这对于还在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既不合适,也不科学。

同时,在一些社交媒体博主宣扬的“世界对瘦子更友好”的畸形观念影响下,很多学生在校园里,因身材胖受到歧视和霸凌,被起外号,从而走向节食减肥的道路。

陈珏建议,青少年不要过度关注个人体型,需更多发展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增强自信,呼吁教育部门加强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看待“美”和“减肥”,并学会辨别媒体上传播的不科学、不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减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