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海归中的戏迷、票友

老海归中的戏迷、票友
0:00
0:00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北京绕不开华盛顿

面对拜登对华"激烈竞争/保持沟通"的战略,习近平采取"躲起来/不与美国来往"的应对策略。这一策略背后的逻辑似乎是,无法挡住你"激烈竞争", 我至少可以让你无法达到"保持沟通"的目的。中国这一儿戏的外交方式,很快就把自己给憋住了。

1

习近平以为, 撇开美国/联合马克龙,就能为中国争取到欧洲的支持。而鼓动起马克龙(法国)无法忘怀的"战略自主/世界第三极"冲动,中国就可以借助欧洲抵消美国"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压力。

结果,马克龙的支持不仅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且昙花一现。其兜售的对台海危机视而不见的"第三极",因为缺少民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责任",被迅速淹没在欧洲的一片斥责声中,而他提出的维护"世界第三极”的军事力量,5000名欧洲军团,更是令人啼笑皆非。

除了是华人媒体人郑旭光非常看好的欧洲领导人外,马克龙也是习近平在欧洲能找到的唯一盟友。但是,在习近平把自己的国际政治抱负托付给马克龙后,郑旭光却似乎变得含糊起来,在节目

老海归们来自五湖四海,离乡背井,乡音不改。他们在海外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不少喜爱上古典音乐,却依然醉心于家乡的沪剧、越剧、豫剧、昆曲、花鼓戏等地方戏剧。京剧虽说起源于北京,但是全国最普及的剧种,天南海北都有京剧爱好者。梁于华、蔡焌年、吴文俊都是上海人,都爱听京剧。今天介绍几位老海归中的铁杆戏迷。

邓稼先是大家都熟悉的两弹一星元勋,父亲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邓老先生是个戏迷,常带邓稼先去看京剧,特别喜欢梅兰芳、马连良、尚小云、程砚秋的戏。耳濡目染,久而久之,邓稼先也成了一个戏迷。留学回国后工作之余,喜欢听戏唱戏看戏,唱腔很有梅兰芳的风格。有时候工作忙,没工夫去买戏票,晚上就去戏院等退票。

王希季也是两弹一星元勋,也是受父亲影响,小时候对脸谱、银光闪烁的刀枪意醉神迷。从最初的看热闹,到后来一板一眼地赏析不同流派的唱腔,几十年如一日地倾心于京剧艺术的不衰魅力。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剧院看戏,晚上就抽空听上一段梅兰芳、马连良等名角的唱片,他便觉得是一种绝好的消遣与享受。

何国柱不但自己是戏迷,一大家子都是戏迷,包括哥哥何国栋,也是老海归。每当逢年过节,一家人凑在一起,有拉二胡的,有唱老生的,还穿上行头,自己在家里开“堂会”。他在北京钢院工作时,还在礼堂演唱过京剧唱段。何国柱还把子女也培养成了戏迷,为了看一场戏,去排好几个钟头队。

于敏、朱光亚、谢冰心、老舍等许多老海归也都是戏迷,但能称得上“票友”的老海归不多。蔡焌年算一个,她晚年组织苏州京剧票友登台演出,一起上台过把瘾。所谓“票友”,可以说是业余演员,出于爱好,上台演出,不计报酬。郝德元作为京剧传人,应该是老海归中票友之首。

郝德,1938年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毕业,1948年赴美,1955年获纽约大学教育博士,1956年奉父之命回国。

郝德元的父亲是当年京剧名角郝寿臣。父亲尝够了“戏子”低人一等的滋味,决不许郝德元学戏。但在父亲身边,绕膝承欢,耳濡目染,郝德元从小就爱唱戏,暗下苦功,偷学技艺。同时听从父亲的教诲,努力读书,考上大学,出国留学。

郝德元在美国留学,边工作边学习,先后获得纽约大学文学硕士和教育学博士学位。在美八年期间,郝德元念念不忘京剧。他怕干扰邻居,就跑到地铁站,在车来车往隆隆作响之际,吊吊嗓子,喊几声,唱几句。这样还是不过瘾,1951年与几个票友一起创办了美国第一家京剧票房,取名“国剧雅集”,于1953年第一次登台公演。至今“国剧雅集”还一年一度为当地华人演出,先后公演80多场,演出200多出戏。在美国首创京剧票房,是郝德元对京剧做出的最大贡献。

在心理学专业方面,郝德元也有突出成就,开创了北京师范学院的心理学专业,成为中国心理学会评定的第一批中国心理学家。郝德元回国后继续潜心研究戏曲,与梨园名流交往,心理学、京剧两不误,是一位“斜杠老海归”。

郝德元2012年于北京去世,享年97岁。

​​​​​​​

中很少再提起马克龙。

(你没看错,马克龙准备建立一支5000人的欧洲军队,作为欧洲"战略自主"的军事保障。作为比较参照物,美国主导/保卫欧洲安全的"北约组织",其军事人员人数是330万)

2

欧洲想结束俄乌战争,需要中国说服俄国。为了取悦欧洲同时展示自己世界领导人的魅力,习近平也希望促成俄乌战争结束。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惹起的事件,让习近平似乎未及于普京商量,就急匆匆地与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并在电话中承若的中国将派"特使",游走于各派之间,促成战争结束。

然而,北京的所有努力,都需得到华盛顿最终首肯才可有成果。一方面因为美国是乌克兰的主要援助国,同时泽连斯基知道中国偏袒俄国,自己必须有美国撑腰。这让北京调和停火的努力,必须经过华盛顿。

3

在拜登"激烈竞争/保持沟通(管控危机)的对华战略下,美国不会为了与中国"保持沟通"而放弃(缓和)"激烈竞争"。中国耍小性子,断绝与美国来往,大大限制了自己取悦欧洲的能力。与泽连斯基通话后,习近平的"特派和平大使"却迟迟没有出行,原因就在于没有美国的参与,"特派大使"没有任何分量。只有先与美国保持正常沟通,才可能争取到美国的参与。

【北京绕不过华盛顿: 习近平"特派和平大使", 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之前,不会有什么活动。】

普京跳得过习近平

最新消息说,德法明确表示,在这场侵略战争中,中国自称保持中立的立场,就是与侵略者站在一边。中国的真正积极作用,是迫使俄国(侵略者)坐到谈判桌前。这是让普京愤怒的假设。

1

普京的自大,让他很难屈服于某个人的压力,

1)心高气傲的普京,不会甘愿成为习近平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铺路石,他会以各种方式向世界证明,在中俄关系中,俄国是独立的。这种心态会非常强烈,以至于他甚至会拒绝中国提出的一些确实有利于俄国的建议,仅仅是要证明,俄国的事物不容外人(中国)插手。

中国提出"12点和平立场"后,俄国委婉地予以拒绝;在习近平刚刚离开克林姆林宫,普京就对乌克兰平民设施发起新一轮轰炸,并不久就宣布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在习 - 则通话后两天,俄国再次轰炸乌克兰平民设施。这些行动都是普京在告诉习近平,俄国的事情我说了算;

2) 中国施压俄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取悦欧洲)。中国这一用俄国的损失为自己牟利的做法,会被俄国视为背叛而予以拒绝。从这个角度说,欧洲越催促习近平劝普京,习近平就越无法这么做。这样看来,欧洲(德法)清晰表明"这是习近平能对结束这场战争所做的唯一贡献"的做法,大有挑拨中俄关系之嫌。

2

从事后俄国的反应看,无论是提出"12点和平建议", 还是习近平与泽连斯基通话,中国事先都没有与俄国进行妥善的沟通。这一比较典型的习近平行事方式,会引起普京极大的不愉快:"既然你在谈论有关俄国前途的事情,作为盟友,事先与我商量一下是最基本的操作了。这都不懂么?你真以为中国拥有了俄罗斯?" 在目前情况下,中国最大的误判是【俄罗斯走投无路,只能当自己的跟班】,

1) "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烈宁主义"后, 中俄(苏)百年关系中俄国一直维持主动地位,仅仅是这场战争,才开始让外界把俄国视为中国的附庸,并与习近平喜悦地告诉普京"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谋而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用战狼/暴发户的外交心态俯瞰俄国,将是极其危险的;

2)不堪沦为中国附庸的心态,导致俄国在日后的停战谈判中,如果需要做出任何让步,俄国都会直接/独立地与【美国/欧洲】谈判的结果,而不会是中国压力(劝说)的结果;

3)俄国跳过中国与美欧单独谈判,既让自己与欧美关系有所缓和,又淡化了中国的努力,后者可以削弱中国从欧洲那里得到的赞赏。无论是自己与欧美关系的缓和,还是削弱中欧关系,都让俄国与中国的交往中拥有更多/更大的筹码。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这个时候耍小性子,拒绝与美国沟通,恰恰削弱了自己在中俄关系中的筹码,是最愚蠢的外交策略;

4)二战中欧洲战争在德国结束时,德国军队尽量向西撤退,以便能够向盟军投降。作为战俘是很悲惨的一件事,但成为苏联红军的战俘,则是最悲惨的事。同样的道理,如果普京失去权力,俄国必须投降,那失去普京的俄国会宁愿向欧美投降。成为附庸很悲惨,但对俄国来说,成为中国的附庸,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现实中,都是最悲惨可能。

3

除非中国以"武力援助俄国相威胁"为俄国争取利益,否则,它在谈判桌上对俄国的帮助非常有限。最后,【俄国很可能跳过中国,直接与美欧谈判,让中国调解战争的努力,竹篮打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