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知道的80年代的1-2件“高薪”

说说我知道的80年代的1-2件“高薪”
0:00
0:00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77级82年毕业后沿用57年的工资标准,6类地区每月56块,有的单位有车贴2-5块,女同志有卫生费。那时不像现在,各行各业工资标准基本一样,而且文革期间参加工作的除了老五届外,工资都很低,一般只有2-30块钱,以工代干的有时收入还比当工人时少几块。我认识的一位公社女副主任,嫁了一位军官后,县里为照顾她,专门转为了正式工,到供销社里去卖货了,告诉我每月只有32块钱,还是全县转正的人里最高的。这个标准基本执行到1980年代。

1985年开始了双轨制,87年大抢购。在那前后,中央下了份文件:新提拔的副部级干部,工资不够150的涨到150;到了1987年,我知道的工资水平最高的是电力部,教授级高工已经有双2百的了,住房2百平米,工资每月200元。

就在1987年,阿尔斯通要在北京开设代表处,要我老爹当首代,开出的工资是每月6千人民币,一辆专车,但是住房没法解决。当时老爹还没退休,回去和单位的头儿请示,单位领导不同意,当然话说的很好听:您是咱们这里须臾不能离的权威啊。后来是何思源的儿子去了,他妈妈是法国人,有语言便利。

同时期有位1950年圣约翰建筑系毕业的老先生,他是1927年出生,87年退休前在西北搞了2-30年后勤,房屋修缮,因为不是主线,工资很低,退休时才130左右。退休后立即赴美探亲,2-3个月之后,被家人安排到香港一家房地产公司去做设计总监,年薪港币30万。年底给他发薪时他很惶恐,对老板说,我才来几个月,最多应该只拿半年的薪水啊,拿整年的工资会被别人说的。老板哈哈大笑:这里我说了算,不会有人说三道四的。再说也没有人知道你的收入啊。

由于机关的工资低,物价上涨过猛,87年开始发放物价补贴,但很少。自那时开始,自高层起各单位纷纷另立一家企业,利用手中的资源赚价差,这就是官倒的起源。

说到经济领域的主线,在计划经济年代,每年制定下一年投入计划时,优先级的排列是:以粮为纲,农业农机农资第一优先确保;接下来:交通运输(那时主要是铁路运输)是命脉,钢铁(冶金)是元帅,电力是先行官。至于其他行业就只能视盘子大小而临时定了。所以每逢计划制定时,各个主管副总理也盯得很紧。80年代初期,石油部和各单位的关系紧张,主管经济的陈云又看不上余秋里的大会战那一套,借着渤海二号,给了康世恩一个处分同时打脸石油部,紧接着十二大又安排余去主管政法委,算是把自1964年以来一直把持计划经济领域的余秋里撵出了经济领域。也算是石油部流年不利,部长宋振明(好像那时已经被撤职了)的司机强奸杀害了一位女知青,这下石油部算是臭了大街,好像是最先被撤部变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