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那些假装上班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假装上班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文章来源: 惊蛰青年 于 2023-04-10 20:55:3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最近,# 没有工作,每天按时出门假装去上班 # 词条登上小红书热榜,相关博文下,都是 " 世另我 "" 原来不只有我一个人这样 " 的评论。

每天早上八九点,假装上班的年轻人,准时到达图书馆、咖啡厅、公园,甚至商场的按摩椅休息区 " 上班 ",下午五六点准时 " 下班 "。

在咖啡厅假装上班。/《二十不惑》

经历同样的早晚高峰,同样一坐就是一整天,他们和打工人的最大区别,只在于 " 无工可打 "" 无薪可领 "。

失业就失业,裸辞就裸辞,怎么还要 " 假装上班 "?伪装待业身份的日子是怎样地 " 惊心动魄 "?假装上班能缓解待业的焦虑吗?

图源:《凪的新生活》

假装上班的年轻人,挤满图书馆

为了不让家人发现,很多年轻人坚持每天早起出门,过朝九晚五的生活。只是目的地从以往的工作单位,变成了快餐店、咖啡厅、书店、图书馆,甚至是商场的按摩椅。

图源:《理想之城》

担心自己无法承受母亲令人窒息的责备,网友 " 莓莓猫在角落 " 选择隐瞒自己辞职跑路的决定,每天说在上班,实则偷偷跑到了图书馆 " 自我疗愈 "。她在小红书分享道:

" 我承认,这里真的很治愈我,有网络,有热水,有厕纸,还有暖气。对我这种没有工作的咸鱼来说,简直就是美好的天堂 ~"

假装上班每天打卡的图书馆门口。/@莓莓猫在角落

麦当劳、按摩椅环境嘈杂,不适合静心学习;咖啡厅、自习室消费不低;书店则没有免费的桌子座位。

九点开门、六点关门,遮风挡雨,冬暖夏凉,能让人清静舒适地待一整天的图书馆,成为了假装上班的人的首选。

你甚至可以搜到 " 裸辞后免费去处攻略 ",有博主从开放时间,周边吃饭、交通,甚至车位等问题进行了 " 图书馆全方位测评 "。

裸辞后还需假装上班,免费晃荡场所地图。/@蜀葵

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学习氛围浓厚,适合待业的他们专注于复习备考、准备面试,或静心思考 " 修行 "。

是的,选择 " 假装上班 " 的年轻人,并不只是为了逃避父母,也是在借 " 上班 "" 工作 " 的节奏,规律地执行自己新的学习、换工作计划——

复习备战考研、考编,学习外语出国留学,完善简历找工作,静心沉淀提升自己,无班可上的他们,并没有真的 " 躺平摆烂 ",一直在为 " 真上班 " 做准备。

一边假装上班,一边在图书馆认真学习。/@盐分摄取过多

假上班,还要真交家用

为了瞒住每天的嘘寒问暖,甚至同吃同住的爸妈,假装上班的 " 伪装者 " 人均 " 影帝影后 " ——

去图书馆还得带着饭," 做戏做全套 ";原本是跨城上班,失业了仍然六点起床假装通勤;不想去外面就躲在楼道等父母去上班了才进家门,还随时怕他们突然回家 ……

为了不被发现和爸妈打 " 游击战 "。/@彭禾安

不住家里的失业者,同样也需要注意不 " 穿帮 ":不在 " 上班时间 " 接爸妈的视频电话,回复 " 在忙 ";辞职第二天立马关掉微信步数;每个月还得给爸妈汇钱,假装一切正常 ……

这些遮遮掩掩的背后,往往都有一对极容易焦虑的父母。

" 主要是告诉他们会让他们无比焦虑,还不如我每天出去,大家相安无事。"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的父母大多是 50 后、60 后。他们年轻时普遍经历过工作分配、下岗潮,缺乏安全感,对他们来说,稳定是最重要的,失业在父母眼里,意味着巨大的生活变化。

图源:《小舍得》

父母的这种观念,也加重了年轻人 " 失业羞耻 " 的心理,难以坦诚相告。

" 因为家里人不支持,我会觉得自己不上班有罪。"

不少女孩也提到,自己如果没班上待在家里,还需要面对父母 " 不如找个人嫁了算 " 这样更加猛烈的催婚攻势。

太恐怖了,还是继续装吧,说不定哪天就有班上了。

图源:《我在他乡挺好的》

没赶上 " 社会时钟 ",也不过如此

假上班,毕竟是假的,失业焦虑仍然困扰着这些人——

同龄人都在努力工作赚钱养家,自己停滞不前格格不入;努力投简历面试找工作却屡屡被拒,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力不足;到猫咖狗咖消磨时光时,想到 " 连狗都有工作,我没有 " 而深深 emo……

图源:《三悦有了新工作》

没有了收入来源,但仍需要天天出门 " 消费 ",他们前所未有地节约:

有时一天只啃一个花卷,搭公交不小心多刷了三块六也心疼不已;在麦当劳、肯德基待一天但只点一杯饮料;没钱了跑去图书馆隔壁的萨莉亚当服务员兼职 ……

图源:《凪的新生活》

但度过这段最焦虑的时间,又发现失业也不过如此——天没有塌下来。在图书馆、咖啡厅发呆的日子,也让有些人跳出了 " 必须马不停蹄奋斗 " 的束缚,久违地停下来、找自己。

他们开始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抄经文静心、看自己想看的书、专注复习备考,或者只是追剧磕 CP、趁着好天气坐在草坪上晒太阳 ……

这样看来,从忙碌高压的生活中抽身,适当地暂停,让自己安静、沉淀下来,好像也并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图源:《凪的新生活》

但为什么长辈总是会说 " 你这个年纪就是应该好好奋斗、好好工作 " 之类的话,从不给年轻人停歇喘气的机会呢?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作彧关于 " 时间社会学 " 的研究观点,或许能给出答案:

" 我国在短短 40 年间完成了其他国家 200 多年的发展任务,这导致了不同世代问题与观念的叠加。"

在上一辈眼里,30 岁是一个奋斗的年龄。但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到 30 岁时并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奋斗方向,他们的 30 岁是迷茫的。

父辈理想中子女的状态,与年轻人的真实现状,是割裂的。冲突与束缚由此诞生。

为无法与父母倾诉感到苦恼的年轻人。/@Laine

年轻人假装上班,正是为了规避这样的代际冲突。

他们利用假装上班的时间探寻自己未来的方向,也是他们为了打破迷茫现状所付出的努力。

每个人都终究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这场假装上班的 " 表演 " 总会有落幕的一天,希望那时,他们已经拥有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现阶段,就让他们无伤大雅的 " 谎言 " 再飞一会儿。

查看评论(1)

24小时热点排行

空战捷报与假新闻,印巴停火背后的较量
第一批提前退休的人,已经回来上班了
战争或者和平,与习近平有关的两个画面或载入史册?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他几乎反对特朗普代表的一切?
宠物店跑路,越来越多

24小时讨论排行

薄瓜瓜母亲节为母喊冤 称谷开来是“当代窦娥”
经贸会谈结束 何立峰:双方一致同意建立磋商机制
美中贸易谈判重大进展 美官员:中国急于重启贸易
星二代称"中国人大部分是傻X" 官媒:吃中国饭砸中国锅
川普夸中美谈判“取得了巨大进展” 中方不评价
中国“真空磁浮列车”:北京上海仅需90分钟
反制中国极音速飞弹!日本研发新武器"电磁炮"将试射
纽约时报:这是习近平一直在等待的贸易战
特朗普声称中美谈判取得 “重大进展”
日本首相表示不会接受英美关税协议中的10%汽车关税
“门铃恶作剧”酿悲剧 高中生毕业前夕遭枪击身亡
美国收到"令人震惊情报",范斯致电印度总理促停火
都结束了!美大使称:川普“第51州”言论已过去
美公民入境中国遭强制“侵入性检测” 美政府将调查
3岁女童突严重脱发 被确诊铊中毒 警调查:人为投毒
来自美国的新教皇在大选中投给了特朗普吗?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那些假装上班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惊蛰青年 2023-04-10 20:55:33

最近,# 没有工作,每天按时出门假装去上班 # 词条登上小红书热榜,相关博文下,都是 " 世另我 "" 原来不只有我一个人这样 " 的评论。

每天早上八九点,假装上班的年轻人,准时到达图书馆、咖啡厅、公园,甚至商场的按摩椅休息区 " 上班 ",下午五六点准时 " 下班 "。

在咖啡厅假装上班。/《二十不惑》

经历同样的早晚高峰,同样一坐就是一整天,他们和打工人的最大区别,只在于 " 无工可打 "" 无薪可领 "。

失业就失业,裸辞就裸辞,怎么还要 " 假装上班 "?伪装待业身份的日子是怎样地 " 惊心动魄 "?假装上班能缓解待业的焦虑吗?

图源:《凪的新生活》

假装上班的年轻人,挤满图书馆

为了不让家人发现,很多年轻人坚持每天早起出门,过朝九晚五的生活。只是目的地从以往的工作单位,变成了快餐店、咖啡厅、书店、图书馆,甚至是商场的按摩椅。

图源:《理想之城》

担心自己无法承受母亲令人窒息的责备,网友 " 莓莓猫在角落 " 选择隐瞒自己辞职跑路的决定,每天说在上班,实则偷偷跑到了图书馆 " 自我疗愈 "。她在小红书分享道:

" 我承认,这里真的很治愈我,有网络,有热水,有厕纸,还有暖气。对我这种没有工作的咸鱼来说,简直就是美好的天堂 ~"

假装上班每天打卡的图书馆门口。/@莓莓猫在角落

麦当劳、按摩椅环境嘈杂,不适合静心学习;咖啡厅、自习室消费不低;书店则没有免费的桌子座位。

九点开门、六点关门,遮风挡雨,冬暖夏凉,能让人清静舒适地待一整天的图书馆,成为了假装上班的人的首选。

你甚至可以搜到 " 裸辞后免费去处攻略 ",有博主从开放时间,周边吃饭、交通,甚至车位等问题进行了 " 图书馆全方位测评 "。

裸辞后还需假装上班,免费晃荡场所地图。/@蜀葵

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学习氛围浓厚,适合待业的他们专注于复习备考、准备面试,或静心思考 " 修行 "。

是的,选择 " 假装上班 " 的年轻人,并不只是为了逃避父母,也是在借 " 上班 "" 工作 " 的节奏,规律地执行自己新的学习、换工作计划——

复习备战考研、考编,学习外语出国留学,完善简历找工作,静心沉淀提升自己,无班可上的他们,并没有真的 " 躺平摆烂 ",一直在为 " 真上班 " 做准备。

一边假装上班,一边在图书馆认真学习。/@盐分摄取过多

假上班,还要真交家用

为了瞒住每天的嘘寒问暖,甚至同吃同住的爸妈,假装上班的 " 伪装者 " 人均 " 影帝影后 " ——

去图书馆还得带着饭," 做戏做全套 ";原本是跨城上班,失业了仍然六点起床假装通勤;不想去外面就躲在楼道等父母去上班了才进家门,还随时怕他们突然回家 ……

为了不被发现和爸妈打 " 游击战 "。/@彭禾安

不住家里的失业者,同样也需要注意不 " 穿帮 ":不在 " 上班时间 " 接爸妈的视频电话,回复 " 在忙 ";辞职第二天立马关掉微信步数;每个月还得给爸妈汇钱,假装一切正常 ……

这些遮遮掩掩的背后,往往都有一对极容易焦虑的父母。

" 主要是告诉他们会让他们无比焦虑,还不如我每天出去,大家相安无事。"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的父母大多是 50 后、60 后。他们年轻时普遍经历过工作分配、下岗潮,缺乏安全感,对他们来说,稳定是最重要的,失业在父母眼里,意味着巨大的生活变化。

图源:《小舍得》

父母的这种观念,也加重了年轻人 " 失业羞耻 " 的心理,难以坦诚相告。

" 因为家里人不支持,我会觉得自己不上班有罪。"

不少女孩也提到,自己如果没班上待在家里,还需要面对父母 " 不如找个人嫁了算 " 这样更加猛烈的催婚攻势。

太恐怖了,还是继续装吧,说不定哪天就有班上了。

图源:《我在他乡挺好的》

没赶上 " 社会时钟 ",也不过如此

假上班,毕竟是假的,失业焦虑仍然困扰着这些人——

同龄人都在努力工作赚钱养家,自己停滞不前格格不入;努力投简历面试找工作却屡屡被拒,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力不足;到猫咖狗咖消磨时光时,想到 " 连狗都有工作,我没有 " 而深深 emo……

图源:《三悦有了新工作》

没有了收入来源,但仍需要天天出门 " 消费 ",他们前所未有地节约:

有时一天只啃一个花卷,搭公交不小心多刷了三块六也心疼不已;在麦当劳、肯德基待一天但只点一杯饮料;没钱了跑去图书馆隔壁的萨莉亚当服务员兼职 ……

图源:《凪的新生活》

但度过这段最焦虑的时间,又发现失业也不过如此——天没有塌下来。在图书馆、咖啡厅发呆的日子,也让有些人跳出了 " 必须马不停蹄奋斗 " 的束缚,久违地停下来、找自己。

他们开始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抄经文静心、看自己想看的书、专注复习备考,或者只是追剧磕 CP、趁着好天气坐在草坪上晒太阳 ……

这样看来,从忙碌高压的生活中抽身,适当地暂停,让自己安静、沉淀下来,好像也并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图源:《凪的新生活》

但为什么长辈总是会说 " 你这个年纪就是应该好好奋斗、好好工作 " 之类的话,从不给年轻人停歇喘气的机会呢?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作彧关于 " 时间社会学 " 的研究观点,或许能给出答案:

" 我国在短短 40 年间完成了其他国家 200 多年的发展任务,这导致了不同世代问题与观念的叠加。"

在上一辈眼里,30 岁是一个奋斗的年龄。但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到 30 岁时并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奋斗方向,他们的 30 岁是迷茫的。

父辈理想中子女的状态,与年轻人的真实现状,是割裂的。冲突与束缚由此诞生。

为无法与父母倾诉感到苦恼的年轻人。/@Laine

年轻人假装上班,正是为了规避这样的代际冲突。

他们利用假装上班的时间探寻自己未来的方向,也是他们为了打破迷茫现状所付出的努力。

每个人都终究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这场假装上班的 " 表演 " 总会有落幕的一天,希望那时,他们已经拥有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现阶段,就让他们无伤大雅的 " 谎言 " 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