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中小学倒闭、断电、逼捐…地方财政开始没钱了?

中小学倒闭、断电、逼捐…地方财政开始没钱了?

文章来源: 腾讯教育 于 2023-03-27 20:51:3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核心观点

1民办学校的经费来源是自筹为主,也可以靠社会、校友捐赠。和企业一样,民办学校也会出现经营不善、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依法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足额拨付,基本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

2我国的义务教育支出主要面临区域间和时间上的不平衡问题。2019年的数据显示北京普通小学生的生均经费是郑州的3.6倍,凸显了区域间的不均衡。

3出生人口的波动也为教育支出的可持续性带来较大的挑战。义务教育短期内面临学位不足的问题,但长期来看却有学位过剩的风险。

4教育经费短缺背后的财政困难主要源于疫情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导致的经济循环不佳,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但支出却有所上升。2020年疫情以来,一些地方陆续出现因财政困难导致的补贴不到位、公共交通停运、人员工资迟发欠发等情况。

近日,多地中小学乱收费、逼捐、倒闭等事件频发,“中小学没钱了”成了热议话题。

有观点认为地方财政出现了缺口,教育领域是最直接的体现,其他诸如医疗健康、公共交通等领域也处在艰难的时刻。

也有观点认为教育经费缺口问题主要集中在民办学校和民转公学校,公立学校保持稳定,我国教育投入一直保持在GDP的4%以上。

这些观点背后是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问题的密切关注。中小学是不是真的没钱了?除了“钱少”,教育经费还存在哪些问题?教育以外,还有哪些公共品也出现了问题?如何解决?

腾讯新闻教育(微信公号ID:qq_edu)对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耀璟老师,聊聊地方财政教育经费相关话题。

对话专家

王耀璟|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于美国Texas A&M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

一、中小学教育经费紧张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有区别吗?

王耀璟:最近新闻中报道的学校,无论是河南省北街小学,还是河北衡水桃城中学,都是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经费来源是自筹为主,主要包括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杂费、住宿费等,也可以靠社会、校友捐赠。

非盈利的民办学校可以享受和公办学校一样的税收优惠。但民办学校和企业一样,也会出现经营不善、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比如招生生源不足,或者因为年检不合格被缩减招生规模导致收入不足,都会造成学校运营资金不足的问题。媒体报道中出现的中小学乱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资金不足导致。

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依法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足额拨付,基本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最近有新闻报道河南信阳某小学因财政紧张拖欠电费而被限制用电,当地政府已经妥善解决。整体来说公立学校的运营在地方财政中是被优先、全额保障的。

至于民转公学校,教育部于2021年下达了《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对之前一些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义务教育民办高收费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停止“公参民”的模式,逐步转成民办或者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在转成公办学校之后还是由财政全额拨款,转公期间各级人民政府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支持。

二、除了“没钱”外,我国的教育经费支出还面临哪些问题?

王耀璟:除了财政问题之外,我国的义务教育支出主要面临区域间和时间上的不平衡。

区域间不平衡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城乡之间以及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2007年以来,城乡和地区之间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差距有所扩大。2019年的数据显示北京普通小学生均经费是郑州的3.6倍,凸显了这种区域间的不均衡。

政府为了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作出了很多努力,将教育经费的使用始终坚持向薄弱环节和贫困地区倾斜。以后如果全面开征房地产税,也应该将部分所得统筹规划。

为什么提到房地产税?房地产税可以较好地完善地方税体系,作为地方税税源的稳定来源。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就将房地产税用于改善所在区域的公立学校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房地产税同样存在地区间差异较大的不均衡问题,因此依然需要部分统筹来达到资源均等化的目的。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将部分房地产税集中统筹再分配给各学区(California's Local Control Funding Formula)。研究表明这种统筹分配资源的拨款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低收入地区学生的教育表现。

另外由于出生人口的波动,也就是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达到波峰随后急剧下降,也为教育支出的可持续性带来较大的挑战。义务教育短期内面临学位不足的问题,但长期来看却有学位过剩的风险。如果继续按照生均稳定拨款的话,生源不足的学校将会面临更大挑战。

现在已经开始的应对措施包括了新聘任教师参照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变成合同制聘用(非编教师),增强教师队伍的灵活性。如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的4%目标保持不变的话,未来生均经费将会因为出生人口下降而被动提高,从而达到促进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三、除了教育经费支出外,地方财政还面临哪些困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王耀璟:尽管现阶段学校的资金还能够得到基本保证,地方财政现阶段的“紧平衡”状态是毋庸置疑的。

2020年疫情以来,陆续有报道称一些地方因财政困难导致补贴不到位、公共交通停运、人员工资迟发欠发等情况。总体原因是疫情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导致经济循环不佳,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但支出却有所上升。从中央开始到地方今年都强调要继续“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等非必要支出,以保证有足够财政资金支持涉及民生和发展的日常运行稳定。

这种情况也并非我国独有,受同样因素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形势较弱带来的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去年英国威尔士的学校为了节省能源费用甚至提议每周一天在家上网课。

为了应付开支,很多政府选择了大规模举债,例如美国的联邦政府债务在过去三年期间屡次达到法定上限,政府想要维持运作,必须通过立法修改债务上限。因此公共品供给问题是现在政治经济环境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地方财政问题?

王耀璟:首先,地方财力的40%左右来自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因此中央政府能够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弥补地方本级收入的不足。

2022年,尽管只有8个省份实现了公共预算收入的正增长,但所有31个省份都实现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正增长,其中部分原因就是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

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如果想加大公共品供给保障力度,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扩张,比如通过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来适度扩大中央财政支出的规模。

从地方角度来说,可以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发展,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最后,短期的紧平衡是为了长期的发展。以留抵退税政策为例,2022年一年的留抵退税额度就达到了2.46万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2%。这说明越是在困难的时期,越是要做好让利于民的工作。只有让广大企业在逆境中减轻负担轻装上阵,才能保住就业、稳住经济,从而奠定长期发展的基石。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贝索斯带55岁未婚妻去酒店,桑切斯的“衣服”引争议
马斯克再添龙凤胎?“海后”官宣生下一儿一女
美对中重大退让!因中国在2问题上未有任何承诺
查尔斯癌症恶化入院?王室已做好秘密继位准备...
薄瓜瓜歌颂母亲是“当代窦娥” 网友翻出黑历史秒破防

24小时讨论排行

贸易谈判北京没跪?网友:美国征的还是比中国多
贝森特:不脱钩 但战略品必需脱钩 钢铁芯片链更去中国化
印巴空战 中制导弹无损落地 印度捡到军情大礼包
中美联合声明发布 “丰硕”成果可能只在股市?
紧跟川普准没错?他两度高喊买股 标普大涨了…
川普签史上最具影响力行政令 美国人不再为他国买单!
一批南非白人难民抵美国 川普政府高官机场迎接
中媒:中国面子里子全拿下 应当感谢“特朗普同志”
中国男晒日本护照喊“打入敌人内部” 遭日网友检举急删文
美降至30%、中降至10% 一次看懂中美谈判结果
现场细节:财长贝森特用糖来演示芬太尼有多毒
贸易战重大进展!央视播《纽约我爱你》引热议
离谱!特朗普拟接受卡塔尔赠送豪华飞机当“空军一号”
川普:周末或与习近平通话 与中国实现了完全重置
中国网红改编印度神曲“刚买的飞机被打啦”火爆全球
美中90天真能谈出结果 平息贸易战?专家:别过度乐观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小学倒闭、断电、逼捐…地方财政开始没钱了?

腾讯教育 2023-03-27 20:51:35
核心观点

1民办学校的经费来源是自筹为主,也可以靠社会、校友捐赠。和企业一样,民办学校也会出现经营不善、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依法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足额拨付,基本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

2我国的义务教育支出主要面临区域间和时间上的不平衡问题。2019年的数据显示北京普通小学生的生均经费是郑州的3.6倍,凸显了区域间的不均衡。

3出生人口的波动也为教育支出的可持续性带来较大的挑战。义务教育短期内面临学位不足的问题,但长期来看却有学位过剩的风险。

4教育经费短缺背后的财政困难主要源于疫情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导致的经济循环不佳,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但支出却有所上升。2020年疫情以来,一些地方陆续出现因财政困难导致的补贴不到位、公共交通停运、人员工资迟发欠发等情况。

近日,多地中小学乱收费、逼捐、倒闭等事件频发,“中小学没钱了”成了热议话题。

有观点认为地方财政出现了缺口,教育领域是最直接的体现,其他诸如医疗健康、公共交通等领域也处在艰难的时刻。

也有观点认为教育经费缺口问题主要集中在民办学校和民转公学校,公立学校保持稳定,我国教育投入一直保持在GDP的4%以上。

这些观点背后是对财政教育经费支出问题的密切关注。中小学是不是真的没钱了?除了“钱少”,教育经费还存在哪些问题?教育以外,还有哪些公共品也出现了问题?如何解决?

腾讯新闻教育(微信公号ID:qq_edu)对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耀璟老师,聊聊地方财政教育经费相关话题。

对话专家

王耀璟|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于美国Texas A&M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

一、中小学教育经费紧张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有区别吗?

王耀璟:最近新闻中报道的学校,无论是河南省北街小学,还是河北衡水桃城中学,都是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经费来源是自筹为主,主要包括向学生收取的学费、杂费、住宿费等,也可以靠社会、校友捐赠。

非盈利的民办学校可以享受和公办学校一样的税收优惠。但民办学校和企业一样,也会出现经营不善、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比如招生生源不足,或者因为年检不合格被缩减招生规模导致收入不足,都会造成学校运营资金不足的问题。媒体报道中出现的中小学乱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资金不足导致。

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依法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足额拨付,基本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最近有新闻报道河南信阳某小学因财政紧张拖欠电费而被限制用电,当地政府已经妥善解决。整体来说公立学校的运营在地方财政中是被优先、全额保障的。

至于民转公学校,教育部于2021年下达了《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对之前一些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义务教育民办高收费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停止“公参民”的模式,逐步转成民办或者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在转成公办学校之后还是由财政全额拨款,转公期间各级人民政府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支持。

二、除了“没钱”外,我国的教育经费支出还面临哪些问题?

王耀璟:除了财政问题之外,我国的义务教育支出主要面临区域间和时间上的不平衡。

区域间不平衡的问题主要反映在城乡之间以及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2007年以来,城乡和地区之间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差距有所扩大。2019年的数据显示北京普通小学生均经费是郑州的3.6倍,凸显了这种区域间的不均衡。

政府为了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作出了很多努力,将教育经费的使用始终坚持向薄弱环节和贫困地区倾斜。以后如果全面开征房地产税,也应该将部分所得统筹规划。

为什么提到房地产税?房地产税可以较好地完善地方税体系,作为地方税税源的稳定来源。一些国家例如美国就将房地产税用于改善所在区域的公立学校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房地产税同样存在地区间差异较大的不均衡问题,因此依然需要部分统筹来达到资源均等化的目的。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将部分房地产税集中统筹再分配给各学区(California's Local Control Funding Formula)。研究表明这种统筹分配资源的拨款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低收入地区学生的教育表现。

另外由于出生人口的波动,也就是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达到波峰随后急剧下降,也为教育支出的可持续性带来较大的挑战。义务教育短期内面临学位不足的问题,但长期来看却有学位过剩的风险。如果继续按照生均稳定拨款的话,生源不足的学校将会面临更大挑战。

现在已经开始的应对措施包括了新聘任教师参照单位聘用制人员管理,变成合同制聘用(非编教师),增强教师队伍的灵活性。如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的4%目标保持不变的话,未来生均经费将会因为出生人口下降而被动提高,从而达到促进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三、除了教育经费支出外,地方财政还面临哪些困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王耀璟:尽管现阶段学校的资金还能够得到基本保证,地方财政现阶段的“紧平衡”状态是毋庸置疑的。

2020年疫情以来,陆续有报道称一些地方因财政困难导致补贴不到位、公共交通停运、人员工资迟发欠发等情况。总体原因是疫情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导致经济循环不佳,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但支出却有所上升。从中央开始到地方今年都强调要继续“过紧日子”,压缩一般性等非必要支出,以保证有足够财政资金支持涉及民生和发展的日常运行稳定。

这种情况也并非我国独有,受同样因素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形势较弱带来的财政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去年英国威尔士的学校为了节省能源费用甚至提议每周一天在家上网课。

为了应付开支,很多政府选择了大规模举债,例如美国的联邦政府债务在过去三年期间屡次达到法定上限,政府想要维持运作,必须通过立法修改债务上限。因此公共品供给问题是现在政治经济环境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四、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地方财政问题?

王耀璟:首先,地方财力的40%左右来自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因此中央政府能够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的方式来弥补地方本级收入的不足。

2022年,尽管只有8个省份实现了公共预算收入的正增长,但所有31个省份都实现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正增长,其中部分原因就是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

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如果想加大公共品供给保障力度,还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扩张,比如通过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来适度扩大中央财政支出的规模。

从地方角度来说,可以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发展,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最后,短期的紧平衡是为了长期的发展。以留抵退税政策为例,2022年一年的留抵退税额度就达到了2.46万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2%。这说明越是在困难的时期,越是要做好让利于民的工作。只有让广大企业在逆境中减轻负担轻装上阵,才能保住就业、稳住经济,从而奠定长期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