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年轻人的地摊故事:有人还清负债,有人陷精神内耗

年轻人的地摊故事:有人还清负债,有人陷精神内耗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网 于 2023-03-25 03:02:5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编者按:

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网3月25日电(中新财经 左雨晴)“想去摆地摊,有没有小伙伴一起约一下?”

随着“地摊经济”的放开,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摆地摊”的行列。“护士兼职摆地摊两周赚1万5后全职开店”“95后夜市夫妻档算起收入笑了”等相关话题屡屡登上热搜,也令不少观望的年轻人蠢蠢欲动。

然而,年轻人摆地摊能否实现人人“月入过万”?

某商业街内,一个年轻人的摊位上写着“奉旨摆摊”。 左雨晴 摄

摆摊者自述:3500元起家 如今整体年入近200万

3月的夜晚,春风尚未吹走冬天的余寒,乐乐如往常一样,下班后驱车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摆摊卖玩具。

这是乐乐兼职摆摊的第二年。2021年6月,餐饮创业失败的乐乐在上班打工的同时,萌生了摆地摊赚外快的想法。

“2020年破产后负债200多万,我手里没有什么本金了,于是想边上班边找副业。”她向中新财经表示,自己摆地摊的启动资金为3500元,而之所以选择卖玩具,是因为玩具价格低廉,耐储存,又深受小孩子喜爱。

第一次摆摊的地点,乐乐选择在自家小区门口。尽管很快遭遇管理人员驱离,但乐乐依然尝到了摆摊的甜头:短短十多分钟,自己就卖掉了价值300元左右的玩具。“卖了不到10件,净利润在150元左右。”

在摆摊的过程中,乐乐还做起了自媒体。“因为我觉得做自媒体成本比较低,如果实在没做起来,我摆摊还是有一份收入,所以自媒体可以跟摆摊同步进行。”她说。

很快,乐乐在自媒体上分享的摆摊经历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不少人希望和乐乐一样摆地摊。这其中,既有负债上千万的破产者,也有赋闲家中的宝妈,以及想找兼职的上班族和不想“躺平”的待业者。

这使乐乐发现了新商机:“一开始我直接将货源推给了他们,后来发现找我拿货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我就开始慢慢走向供应商这条路。”

如今,乐乐早已还清负债,并计划尝试新的投资项目。“去年的收入差不多有200万,除正常上班的40万年薪外,摆地摊净赚25万左右,供应商出货收入应该破百万了。”她说。

“抱团”式摆摊:赚钱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中新财经注意到,不管是追随乐乐摆摊的粉丝们,还是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摆摊经历的其他年轻人,“抱团”正在成为年轻人寻求摆摊经验的方式。

“你也想来摆地摊吗?”在某处年轻人摆摊的“网红地”,正在售卖冰粉的荼荼(化名)向中新财经询问。她的摊位位于小吃街入口外,旁边摊位的摊主大多都是年轻人。而她面前简易的小桌上,摆着不到10杯冰粉。

荼荼向中新财经表示,自己最近才开始尝试摆地摊,一般只在晚上七八点钟出摊。“这个时间段才有客流。”而在谈及生意是否兴旺时,她表示:“其实最近天气还没有完全回暖,不太适合卖冰粉。”

某商业街内,两个摊位的年轻摊主正在交流。 左雨晴 摄

或许是因为尚未适应,荼荼并不好意思主动叫卖。反倒是一旁卖手作糕点的情侣主动帮她推销起了冰粉:“她家冰粉很好,量足价又低,可以尝尝。”

然而,即便是抱团壮胆,赚钱也并不是一件易事。除了看天吃饭外,尽管近期多地“解禁”了路边摊,但实际上不少人的摆摊地点并不在允许摆摊的指定位置。

一名在小吃街内摆摊的年轻人告诉中新财经,在这条街上摆摊需要交180元-200元/天的摊位费。“否则商场管理人员会来驱离。”

不过,也有人选择不交摊位费,蹭在小吃街外摆摊,一如荼荼。然而,此处她依然需要担心管理人员的巡逻。

“这段时间其实已经被赶好几次了,要看运气。”她说。

红利释放,究竟谁在赚钱?

为激发城市消费活力,近年来多地鼓励发展“夜市经济”、“地摊经济”,社交平台上也涌现出一批“月入过万”的生动案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不少年轻人摆摊后感慨“入坑”变“真坑”后,究竟哪些人在赚钱?

乐乐向中新财经坦言,尽管自己靠摆摊起家,但却是自媒体让自己在供应商生意上获得了稳定的客源。“(平台)粉丝和播放量也不是很高,所以自媒体本身没什么收入,去年只有3万元左右。但是可以有人源源不断来找你拿货,而不是你去找客户。”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博主在兜售“摆摊秘籍”。

中新财经在走访中发现,除现做手工食品外,不少年轻人还选择卖鲜花、罐罐鱼、发饰等廉价小商品。而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只要搜索“摆地摊”等关键词,便会跳出诸如“适合摆摊的30个小买卖”等相关推荐视频。

这些视频的账号在经常分享摆地摊经验的同时,也会推荐一些适合摆地摊的廉价小商品,并注明进货价和可售价。而当有人在评论区询问如何进货时,博主无一例外表示可私信自己,一些账号更是表示可收徒教摆摊,但需交学费。

“真正赚得瓢满钵满的都是这些营销号。”有摆摊失败者在社交平台上如是表示。

摆摊绝非“摆烂” 需要长期坚持

从“出摊看心情,收摊看心情”的潇洒豪言,到“一天下来只有50元,和想象中差太远了”的无奈抱怨,尽管不少年轻人对摆地摊摩拳擦掌,然而真正尝试起来,多数却迈不过“新手”门槛。

“其实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80%可能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乐乐告诉中新财经,在效仿她摆摊的粉丝中,仅有20%可以做起来,而这20%中全职摆摊的只占5%。

她表示,许多人之所以没能坚持下来,除了对位置、选品、货源等没有经验外,心态也是重要原因。“在年轻人普遍看来,摆摊是一个低端的事情,一般都是四五十岁以上年龄的人爱做的事。”

在某条商业街上,两个女生在摆摊卖手作蛋糕。 左雨晴 摄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摆摊初期的微薄收入和频繁换场都十分打击积极性,很难长期坚持。“地摊模式需要频繁换场,但每一次换位置都是一场精神内耗。”

更有甚者,干脆选择设置“无人售卖”摊位,却最终惨遭“薅羊毛”。“人性经不起考验!”有网友哭笑不得地评论道。

在乐乐看来,年轻人单纯“跟风”摆地摊并不值得鼓励。“年轻人选择副业更应该考虑延展性,摆摊只是你的一个手段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通过摆摊发掘出新的东西。”她建议。

而在网上,更多年轻人也逐渐正视摆摊的辛苦:“从一开始羡慕那些生意好的摊位,到现在感慨哪有那么容易。致敬每一个为生活努力的打工人,多少人开始是为了梦想,最终为生活妥协。”(完)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演唱会CEO出轨最大赢家是他 还清57万元学生贷款
俄媒寻人 25年前与普京合影中国男孩找到了 现任...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特朗普开怼:“克林顿去过那个小岛28次 我从没去过”
“带敌意”外星飞船11月袭击地球?研究团队惊人观点

24小时讨论排行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密集游说施压 以色列曾威胁法国放弃承认巴勒斯坦国
硅谷的C位都是华人?!华人或统治AI时代
斡旋无果 联合国想买被拒 特朗普政府为何烧掉它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不看好两位潜在买家 俄唯一航母或被拆解沦为备件
特朗普发奥巴马版乘车逃亡恶搞图,其本人及万斯扮演警察
大罢免失败赖清德会请辞吗?"第二波投票后民进党恐大乱"
台湾大罢免全数未过,美学者:政治对立恐削弱国安
特朗普抵达苏格兰,当地媒体:美国重刑犯来了
川普关税倒数5天!印度爆"谈判一团乱"卡关症结点曝光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年轻人的地摊故事:有人还清负债,有人陷精神内耗

中国新闻网 2023-03-25 03:02:58

编者按:

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网3月25日电(中新财经 左雨晴)“想去摆地摊,有没有小伙伴一起约一下?”

随着“地摊经济”的放开,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摆地摊”的行列。“护士兼职摆地摊两周赚1万5后全职开店”“95后夜市夫妻档算起收入笑了”等相关话题屡屡登上热搜,也令不少观望的年轻人蠢蠢欲动。

然而,年轻人摆地摊能否实现人人“月入过万”?

某商业街内,一个年轻人的摊位上写着“奉旨摆摊”。 左雨晴 摄

摆摊者自述:3500元起家 如今整体年入近200万

3月的夜晚,春风尚未吹走冬天的余寒,乐乐如往常一样,下班后驱车到离家不远的地方摆摊卖玩具。

这是乐乐兼职摆摊的第二年。2021年6月,餐饮创业失败的乐乐在上班打工的同时,萌生了摆地摊赚外快的想法。

“2020年破产后负债200多万,我手里没有什么本金了,于是想边上班边找副业。”她向中新财经表示,自己摆地摊的启动资金为3500元,而之所以选择卖玩具,是因为玩具价格低廉,耐储存,又深受小孩子喜爱。

第一次摆摊的地点,乐乐选择在自家小区门口。尽管很快遭遇管理人员驱离,但乐乐依然尝到了摆摊的甜头:短短十多分钟,自己就卖掉了价值300元左右的玩具。“卖了不到10件,净利润在150元左右。”

在摆摊的过程中,乐乐还做起了自媒体。“因为我觉得做自媒体成本比较低,如果实在没做起来,我摆摊还是有一份收入,所以自媒体可以跟摆摊同步进行。”她说。

很快,乐乐在自媒体上分享的摆摊经历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不少人希望和乐乐一样摆地摊。这其中,既有负债上千万的破产者,也有赋闲家中的宝妈,以及想找兼职的上班族和不想“躺平”的待业者。

这使乐乐发现了新商机:“一开始我直接将货源推给了他们,后来发现找我拿货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我就开始慢慢走向供应商这条路。”

如今,乐乐早已还清负债,并计划尝试新的投资项目。“去年的收入差不多有200万,除正常上班的40万年薪外,摆地摊净赚25万左右,供应商出货收入应该破百万了。”她说。

“抱团”式摆摊:赚钱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中新财经注意到,不管是追随乐乐摆摊的粉丝们,还是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摆摊经历的其他年轻人,“抱团”正在成为年轻人寻求摆摊经验的方式。

“你也想来摆地摊吗?”在某处年轻人摆摊的“网红地”,正在售卖冰粉的荼荼(化名)向中新财经询问。她的摊位位于小吃街入口外,旁边摊位的摊主大多都是年轻人。而她面前简易的小桌上,摆着不到10杯冰粉。

荼荼向中新财经表示,自己最近才开始尝试摆地摊,一般只在晚上七八点钟出摊。“这个时间段才有客流。”而在谈及生意是否兴旺时,她表示:“其实最近天气还没有完全回暖,不太适合卖冰粉。”

某商业街内,两个摊位的年轻摊主正在交流。 左雨晴 摄

或许是因为尚未适应,荼荼并不好意思主动叫卖。反倒是一旁卖手作糕点的情侣主动帮她推销起了冰粉:“她家冰粉很好,量足价又低,可以尝尝。”

然而,即便是抱团壮胆,赚钱也并不是一件易事。除了看天吃饭外,尽管近期多地“解禁”了路边摊,但实际上不少人的摆摊地点并不在允许摆摊的指定位置。

一名在小吃街内摆摊的年轻人告诉中新财经,在这条街上摆摊需要交180元-200元/天的摊位费。“否则商场管理人员会来驱离。”

不过,也有人选择不交摊位费,蹭在小吃街外摆摊,一如荼荼。然而,此处她依然需要担心管理人员的巡逻。

“这段时间其实已经被赶好几次了,要看运气。”她说。

红利释放,究竟谁在赚钱?

为激发城市消费活力,近年来多地鼓励发展“夜市经济”、“地摊经济”,社交平台上也涌现出一批“月入过万”的生动案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不少年轻人摆摊后感慨“入坑”变“真坑”后,究竟哪些人在赚钱?

乐乐向中新财经坦言,尽管自己靠摆摊起家,但却是自媒体让自己在供应商生意上获得了稳定的客源。“(平台)粉丝和播放量也不是很高,所以自媒体本身没什么收入,去年只有3万元左右。但是可以有人源源不断来找你拿货,而不是你去找客户。”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博主在兜售“摆摊秘籍”。

中新财经在走访中发现,除现做手工食品外,不少年轻人还选择卖鲜花、罐罐鱼、发饰等廉价小商品。而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只要搜索“摆地摊”等关键词,便会跳出诸如“适合摆摊的30个小买卖”等相关推荐视频。

这些视频的账号在经常分享摆地摊经验的同时,也会推荐一些适合摆地摊的廉价小商品,并注明进货价和可售价。而当有人在评论区询问如何进货时,博主无一例外表示可私信自己,一些账号更是表示可收徒教摆摊,但需交学费。

“真正赚得瓢满钵满的都是这些营销号。”有摆摊失败者在社交平台上如是表示。

摆摊绝非“摆烂” 需要长期坚持

从“出摊看心情,收摊看心情”的潇洒豪言,到“一天下来只有50元,和想象中差太远了”的无奈抱怨,尽管不少年轻人对摆地摊摩拳擦掌,然而真正尝试起来,多数却迈不过“新手”门槛。

“其实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80%可能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乐乐告诉中新财经,在效仿她摆摊的粉丝中,仅有20%可以做起来,而这20%中全职摆摊的只占5%。

她表示,许多人之所以没能坚持下来,除了对位置、选品、货源等没有经验外,心态也是重要原因。“在年轻人普遍看来,摆摊是一个低端的事情,一般都是四五十岁以上年龄的人爱做的事。”

在某条商业街上,两个女生在摆摊卖手作蛋糕。 左雨晴 摄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摆摊初期的微薄收入和频繁换场都十分打击积极性,很难长期坚持。“地摊模式需要频繁换场,但每一次换位置都是一场精神内耗。”

更有甚者,干脆选择设置“无人售卖”摊位,却最终惨遭“薅羊毛”。“人性经不起考验!”有网友哭笑不得地评论道。

在乐乐看来,年轻人单纯“跟风”摆地摊并不值得鼓励。“年轻人选择副业更应该考虑延展性,摆摊只是你的一个手段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通过摆摊发掘出新的东西。”她建议。

而在网上,更多年轻人也逐渐正视摆摊的辛苦:“从一开始羡慕那些生意好的摊位,到现在感慨哪有那么容易。致敬每一个为生活努力的打工人,多少人开始是为了梦想,最终为生活妥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