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频现去英文化现象 翻译路牌“Road”变成“Lu”

中国频现去英文化现象 翻译路牌“Road”变成“Lu”

文章来源: 中央社 于 2023-03-16 12:03:0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据报导,中国近年频现“去英文化”现象,不仅直观表现在北京街道路标的英文翻译,在文化教育体制中,也不时出现弱化英语考试的呼声。

香港星岛日报今天发自北京的报导说,北京街道路标的英文翻译,以拼音“Lu”替代“Road”,地铁站牌翻译则从原来的Station改为Zhan。

此外,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日前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提案,建议取消初高中英语主科地位,大学入学考试外语则由必考改设选考;人大代表、四川雅安二中校长庹庆明也提出,大学入学考试外语分值从150分降至100分,引发广泛争议。

有支持声音说,学了10多年英语,一点没用上,要不是必考,普通人一般不会学英语;但许多教育界人士则公开反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星岛日报,舆论对英语学习的质疑在于基础教育“一刀切”学英语,耗费很多时间,却学出“哑巴英语”;但是改变英语主科地位,无法走出这个困境,而学校不重视英语教学,也恐怕会对农村学生进入国际竞争环境产生影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者公羽也表示,全球化时代,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意义,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愈来愈凸显。

不过,人大代表的意见反映民声,有资深教师坦言,“有很多校长已经嗅到了这个气息,开始大幅缩减英语课和英语老师”。

减少英语学习甚至与“增强文化自信”挂钩。有全国人大代表曾提出“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对此,中国教育部公开答复说,外语有助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而且中小学外语课占比已低于语文等学科。

引述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认为,中国若要加快加大对外开放,就必须进行外语教育。不懂外语将无法了解世界,面对美国等西方势力“向中国挑衅、对中国进行封锁、散布抹黑中国的言论,我们怎么进行反击,怎么获取我们应有的发展空间?”

报导表示,的确,两会期间,官方推出的最新国家形象网宣片PRC就以一口地道英语上线。

查看评论(56)

24小时热点排行

入境时无人机被扣 中国游客"脑子一热"签证作废 全家遣返
华人家庭周末出游遇劫难 探亲老人一死一伤 儿子失踪
突破!全球首例糖尿病被治愈 他彻底摆脱胰岛素
好友:千百惠在成都生活这几年 是她最无忧无虑的日子
彭博:中银国际经济学家称人民币美元汇率或“破7”

24小时讨论排行

震动学界!前众议员:让哈佛的中国留学生回家
华人数学家张益唐谈回国原因:美国政治氛围太差
《走过咖啡屋》成绝响 歌手千百惠去世 生前摔了一跤…
历史性一幕,特朗普对风车宣战了
印度称未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重申台印关系不变
特朗普再谈见普京:我们之间有一种“温暖”感觉
习近平为何发起大清洗?毛泽东和斯大林也许能提供答案
弗兰克法官走了,但他留下了法律最温柔的一面
川普批光电是“世纪骗局” 美国愚蠢的日子结束了!
中国留学生患癌 起诉密歇根州立大学索赔1亿美元
泽伦斯基频频致谢 欧洲领袖齐声赞扬 一场感恩大合唱!
很遗憾,中产家庭支撑孩子留学的时代已经结束
美版iPhone“印度造”:苹果首次将iPhone全系转移印度
广州在住宅区喷剧毒农药,是灭人还是灭蚊?
华男天天谎报包裹丢失 靠这招赚上百万 被判9个月
川普推“普泽会”踢铁板 外媒曝普京两大顾虑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频现去英文化现象 翻译路牌“Road”变成“Lu”

中央社 2023-03-16 12:03:05

据报导,中国近年频现“去英文化”现象,不仅直观表现在北京街道路标的英文翻译,在文化教育体制中,也不时出现弱化英语考试的呼声。

香港星岛日报今天发自北京的报导说,北京街道路标的英文翻译,以拼音“Lu”替代“Road”,地铁站牌翻译则从原来的Station改为Zhan。

此外,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日前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提案,建议取消初高中英语主科地位,大学入学考试外语则由必考改设选考;人大代表、四川雅安二中校长庹庆明也提出,大学入学考试外语分值从150分降至100分,引发广泛争议。

有支持声音说,学了10多年英语,一点没用上,要不是必考,普通人一般不会学英语;但许多教育界人士则公开反对。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星岛日报,舆论对英语学习的质疑在于基础教育“一刀切”学英语,耗费很多时间,却学出“哑巴英语”;但是改变英语主科地位,无法走出这个困境,而学校不重视英语教学,也恐怕会对农村学生进入国际竞争环境产生影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者公羽也表示,全球化时代,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意义,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愈来愈凸显。

不过,人大代表的意见反映民声,有资深教师坦言,“有很多校长已经嗅到了这个气息,开始大幅缩减英语课和英语老师”。

减少英语学习甚至与“增强文化自信”挂钩。有全国人大代表曾提出“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对此,中国教育部公开答复说,外语有助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而且中小学外语课占比已低于语文等学科。

引述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认为,中国若要加快加大对外开放,就必须进行外语教育。不懂外语将无法了解世界,面对美国等西方势力“向中国挑衅、对中国进行封锁、散布抹黑中国的言论,我们怎么进行反击,怎么获取我们应有的发展空间?”

报导表示,的确,两会期间,官方推出的最新国家形象网宣片PRC就以一口地道英语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