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我们还需要家乐福吗?

我们还需要家乐福吗?

文章来源: 外滩TheBund 于 2023-02-12 23:22:1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家乐福说“不会关门”

他们能赢回消费者的心吗?

“家乐福是不是真的要关门了?”

最近路过家乐福商场的门口,经常会听到有阿姨爷叔发出这样的疑问。

一个阴雨的工作日,下班时分外滩君来到了上海古北家乐福。这家店1998年就开了,曾是古北人气最高的购物地标之一,如今却显得十分萧条。

家乐福的烤鸡多年来深受消费者欢迎,以往热闹的熟食区如今却人去灶空,烘焙货架只剩流水线产品。

堂食区“MR.福”关着灯,两年前,这里曾作为“苏宁家乐福全国首家餐厅”备受期待。

所有的鱼缸都空着,鲜肉还有少量猪肉供应,蔬菜空了大半,水果还有一些“耐放”的品种在卖,如苹果、脐橙、香蕉等。

整个商场都肉眼可见地处在一种“清库存”的状态,鲜奶、奶制品、鲜果汁等不好存放的产品都消失了,放奶的冷柜贴着设备维护的提示。

店里只留了一个人工柜台和几台自助机器结账,前来消费的顾客使用购物卡的居多。

上海的家乐福目前营业的还有20多家。在元旦和过年前迎来短暂的客流后,年后这些家乐福基本再次趋于冷清,部分门店不再提供新的生鲜、蔬果、熟食产品。

家乐福官方最近则多次通过媒体表示“不会关门”,而是要进行升级转型。

01

高管离职风波

家乐福摸索转型之路

家乐福中国COO张其喆已于近日离职,家乐福中国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其“因个人原因已于去年离职”,此外“多位副总裁离任”的消息并不属实。

就在两天前,家乐福中国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明确了家乐福“近场零售服务商”的定位。

3月开始,北京、上海、昆明、徐州、无锡、沈阳等地的家乐福将从超市转型为聚焦周边3公里范围家庭客群的社区品质生活中心,业务涵盖购物,餐饮、生活配套、休闲娱乐、家电家装等。

20多年里,家乐福其实并没有太多改变,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辈的生活方式可是变得太多了,曾经在中国家庭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家乐福,逐渐变得可有可无。

无论这些门店是否能成功升级转型,如今家乐福的萧条,都让人看着觉得不是滋味。

从2021年开始,家乐福在全国关停了多家门店,加速从一二线城市撤离的步伐。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去年3月,北京中关村家乐福关门歇业。这家店经营了18年,曾是家乐福在亚洲规模最大的旗舰店。

由于关店传言,不断有顾客到各家门店询问是否能退卡,无果。于是只能把购物卡里的金额尽量用完。

但对于购物卡结算,在部分门店中也存在限制,例如贴有“福气心选”标签的商品不支持购物卡,蔬果类产品还需要在专柜现场收银。

02

开启“大卖场时代”

城市家庭每周必去

家乐福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

1995年圣诞节,北京老国展中心南侧,中国大陆第一家家乐福门店“家乐福创益佳店”开张,正式开启了这片土地的“大卖场时代”。

外滩君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和父母去上海南方商城的家乐福,推着购物车走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巨大超市里,在当时那是非常震撼的体验。

无数的货架无数的商品,家乐福好像什么都有卖。

从电视机等大家电到手机、鼠标之类的数码产品,大人去“菜场”那部分买菜,孩子则畅游零食海洋,每个家乐福都有单独几排货架会卖玩具、童书、文具。

家乐福扩张的速度很快,后来20多家门店能辐射到上海市区的大多数居民区。

回想起来,最初那十多年里,家乐福其实就是“社区生活中心”——它并不只是一家大超市,它的周围一定会聚集着无数小餐厅、理发、美甲、眼镜店,甚至网吧、棋牌室……

尤其是对于家附近没有徐家汇、静安寺这种大型商圈的社区来说,家乐福就是每个周末一家人出门的最佳消费地点。

要买啥这里都有,购物结束提着大包小包,带着孩子去楼下味千拉面、肯德基吃一顿,这应该是很多城市家庭的共同记忆。

比如1996年开业的曲阳家乐福,是上海最早的一家家乐福门店,附近是大量六层楼老式住宅的居民小区,以及上外、财大等多所高校。至今这里仍是曲阳人气最高的地方之一。

在世纪之交,五角场还没有那么繁华,东北角复旦、上理等学校的学生也会在周末坐公车去曲阳玩一圈,“去逛家乐福”是常规节目。

03

跟不上时代的家乐福

消费者想要的是什么?

曾经红极一时的家乐福,为什么现在无人问津了呢?

很难说家乐福是输给了某个特定的对手,回想一下这十几年来我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实会发现我们早就不需要这样的购物场景了。

无论是家乐福,还是好又多、易初莲花、华联吉买盛……这些大型卖场都从年轻消费者的生活中消失了。

电商的发展是原因之一。从早期我们刚接触淘宝、京东,到近几年生鲜电商和外卖平台的飞速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懒”。

坐在家里手机上下单就能半小时送达的东西,何必还要开车出门跑一趟?

而社区商超的市场,则已被盒马、奥乐齐们迅速占据。

相比传统大卖场,他们的商品种类更小而精,善于运营网络社区,在熟食、烘焙等产品开发上精准找到了都市年轻人的喜好,成了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如今说到大卖场,更多人会想到Costco和山姆这样的会员店。周末节假日上海这几家门店人山人海,停车要排队好久。

家乐福也曾试图向会员店转型,2021年在上海开了第一家会员店。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就被迫发“致歉信”,称有供货品牌遭竞争对手施压,“如果该品牌供货给家乐福会员店,就下架该品牌在竞对的产品”。

如今家乐福在上海共有4家会员店,反响平平。

家乐福等大卖场衰落的原因,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商业地产在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

在上海市区,大多数社区周边几公里内都能找到新兴的大型购物中心,他们取代了家乐福原本的社区聚集作用。

在这些商场的地下一层,还永远都有一个Ole’或City Super,对于价格不敏感的年轻消费者来说,这些洋气的进口超市更有逛商场的感觉。

2019年改换门庭后,家乐福一度对升级扩张颇有展望。3年多过去了,门店却一直在关停。

船大难掉头,这艘法国巨轮在换了中国引擎后,正在挣扎着重新启航。

家乐福将以怎样的变革来追上中国消费者的脚步?我们拭目以待。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真正奇怪的是,释永信为何现在才被查?
济航空难调查新细节:飞行员误操作后发动机或仍能飞行
灾情惨重!北京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非必要不外出(组图)
全球首个!这一岛国计划"全体移民":25年后或被淹
澳门赌业生变,一众港澳大佬们离场

24小时讨论排行

英防长:若台湾爆发战事 英国已准备好在亚太区作战
投资万亿的雅江工程开工 网民十问习近平
释永信出事 有言论认为与方济各会面 踩国家红线
医学生飞机上救人,被质疑没有行医资格
沉默的屠杀 中国竟让致命攻击案在新闻中消失
川普加码?欧盟对美投资5000亿被改6000亿,手写字迹曝光
释永信被目睹喝酒吃肉 僧人私下叫其情妇"师娘"
中国发放婴幼儿补贴 3周岁前每娃每年3600元
怕被AI取代?AI教父:可以考虑找这两种工作
ICE埋伏 华人日常一个疏忽被捕 这些地方以后不敢去了
参议员提法案:任何人只要在美国居住7年就发绿卡!
私下换汇后果太严重 华人被中国警方要求回国调查
网友感叹:上次少林寺方丈出事还是北宋年间…
到苏格兰打高尔夫 特朗普“走哪都带她”引发争议
强烈反对宗教界把坏和尚释永信丢给我们世俗界
坑爹!为移民 独生女串通中介偷卖父母国内养老房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我们还需要家乐福吗?

外滩TheBund 2023-02-12 23:22:17

家乐福说“不会关门”

他们能赢回消费者的心吗?

“家乐福是不是真的要关门了?”

最近路过家乐福商场的门口,经常会听到有阿姨爷叔发出这样的疑问。

一个阴雨的工作日,下班时分外滩君来到了上海古北家乐福。这家店1998年就开了,曾是古北人气最高的购物地标之一,如今却显得十分萧条。

家乐福的烤鸡多年来深受消费者欢迎,以往热闹的熟食区如今却人去灶空,烘焙货架只剩流水线产品。

堂食区“MR.福”关着灯,两年前,这里曾作为“苏宁家乐福全国首家餐厅”备受期待。

所有的鱼缸都空着,鲜肉还有少量猪肉供应,蔬菜空了大半,水果还有一些“耐放”的品种在卖,如苹果、脐橙、香蕉等。

整个商场都肉眼可见地处在一种“清库存”的状态,鲜奶、奶制品、鲜果汁等不好存放的产品都消失了,放奶的冷柜贴着设备维护的提示。

店里只留了一个人工柜台和几台自助机器结账,前来消费的顾客使用购物卡的居多。

上海的家乐福目前营业的还有20多家。在元旦和过年前迎来短暂的客流后,年后这些家乐福基本再次趋于冷清,部分门店不再提供新的生鲜、蔬果、熟食产品。

家乐福官方最近则多次通过媒体表示“不会关门”,而是要进行升级转型。

01

高管离职风波

家乐福摸索转型之路

家乐福中国COO张其喆已于近日离职,家乐福中国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其“因个人原因已于去年离职”,此外“多位副总裁离任”的消息并不属实。

就在两天前,家乐福中国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明确了家乐福“近场零售服务商”的定位。

3月开始,北京、上海、昆明、徐州、无锡、沈阳等地的家乐福将从超市转型为聚焦周边3公里范围家庭客群的社区品质生活中心,业务涵盖购物,餐饮、生活配套、休闲娱乐、家电家装等。

20多年里,家乐福其实并没有太多改变,但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辈的生活方式可是变得太多了,曾经在中国家庭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家乐福,逐渐变得可有可无。

无论这些门店是否能成功升级转型,如今家乐福的萧条,都让人看着觉得不是滋味。

从2021年开始,家乐福在全国关停了多家门店,加速从一二线城市撤离的步伐。

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去年3月,北京中关村家乐福关门歇业。这家店经营了18年,曾是家乐福在亚洲规模最大的旗舰店。

由于关店传言,不断有顾客到各家门店询问是否能退卡,无果。于是只能把购物卡里的金额尽量用完。

但对于购物卡结算,在部分门店中也存在限制,例如贴有“福气心选”标签的商品不支持购物卡,蔬果类产品还需要在专柜现场收银。

02

开启“大卖场时代”

城市家庭每周必去

家乐福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

1995年圣诞节,北京老国展中心南侧,中国大陆第一家家乐福门店“家乐福创益佳店”开张,正式开启了这片土地的“大卖场时代”。

外滩君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和父母去上海南方商城的家乐福,推着购物车走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巨大超市里,在当时那是非常震撼的体验。

无数的货架无数的商品,家乐福好像什么都有卖。

从电视机等大家电到手机、鼠标之类的数码产品,大人去“菜场”那部分买菜,孩子则畅游零食海洋,每个家乐福都有单独几排货架会卖玩具、童书、文具。

家乐福扩张的速度很快,后来20多家门店能辐射到上海市区的大多数居民区。

回想起来,最初那十多年里,家乐福其实就是“社区生活中心”——它并不只是一家大超市,它的周围一定会聚集着无数小餐厅、理发、美甲、眼镜店,甚至网吧、棋牌室……

尤其是对于家附近没有徐家汇、静安寺这种大型商圈的社区来说,家乐福就是每个周末一家人出门的最佳消费地点。

要买啥这里都有,购物结束提着大包小包,带着孩子去楼下味千拉面、肯德基吃一顿,这应该是很多城市家庭的共同记忆。

比如1996年开业的曲阳家乐福,是上海最早的一家家乐福门店,附近是大量六层楼老式住宅的居民小区,以及上外、财大等多所高校。至今这里仍是曲阳人气最高的地方之一。

在世纪之交,五角场还没有那么繁华,东北角复旦、上理等学校的学生也会在周末坐公车去曲阳玩一圈,“去逛家乐福”是常规节目。

03

跟不上时代的家乐福

消费者想要的是什么?

曾经红极一时的家乐福,为什么现在无人问津了呢?

很难说家乐福是输给了某个特定的对手,回想一下这十几年来我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实会发现我们早就不需要这样的购物场景了。

无论是家乐福,还是好又多、易初莲花、华联吉买盛……这些大型卖场都从年轻消费者的生活中消失了。

电商的发展是原因之一。从早期我们刚接触淘宝、京东,到近几年生鲜电商和外卖平台的飞速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懒”。

坐在家里手机上下单就能半小时送达的东西,何必还要开车出门跑一趟?

而社区商超的市场,则已被盒马、奥乐齐们迅速占据。

相比传统大卖场,他们的商品种类更小而精,善于运营网络社区,在熟食、烘焙等产品开发上精准找到了都市年轻人的喜好,成了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如今说到大卖场,更多人会想到Costco和山姆这样的会员店。周末节假日上海这几家门店人山人海,停车要排队好久。

家乐福也曾试图向会员店转型,2021年在上海开了第一家会员店。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就被迫发“致歉信”,称有供货品牌遭竞争对手施压,“如果该品牌供货给家乐福会员店,就下架该品牌在竞对的产品”。

如今家乐福在上海共有4家会员店,反响平平。

家乐福等大卖场衰落的原因,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商业地产在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

在上海市区,大多数社区周边几公里内都能找到新兴的大型购物中心,他们取代了家乐福原本的社区聚集作用。

在这些商场的地下一层,还永远都有一个Ole’或City Super,对于价格不敏感的年轻消费者来说,这些洋气的进口超市更有逛商场的感觉。

2019年改换门庭后,家乐福一度对升级扩张颇有展望。3年多过去了,门店却一直在关停。

船大难掉头,这艘法国巨轮在换了中国引擎后,正在挣扎着重新启航。

家乐福将以怎样的变革来追上中国消费者的脚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