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批张文宏,反对金冬雁…饶毅“舌战群医”为哪般?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布了《对上不必逞能、对下不宜逞强:疫情双方代表性人士都应该实事求是》的文章,开头直指媒体报道的“我们即将走出这次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的言论,表示,“新冠病毒流行完全不同于已知的病毒”;“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断定疫情走向”。

被饶毅批判的言论源自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两位行业学者的不同意见引发大量关注,也引出了“我们是否能够预测之后变异毒株的致病性”的问题。

这不是唯一需要明确的问题。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此前,饶毅提出的争议话题还包括“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及轻症占总感染人数的99.5%以上过于乐观”“新冠疫苗可以防重症,不能防感染”“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人数高于德尔塔”等。



图片来源:“饶议科学”微信公众号截图

核心争议:“走出疫情”的趋势能否逆转,是否能够预测之后变异毒株的致病性?

回到奥密克戎最初被发现的2021年11月,其传播性和致病性还尚未可知。钟南山在当月的公开讲话中表示,“这个变异株很新,虽然分子基因检测发现,它在受体结合部位有比较多的变化,但是它有多大的危害性、传播会有多快、会不会使疾病更加严重,以及是否需要针对它进行疫苗研发,还要根据情况来判断。现在下结论为时太早”。

一年多过去,人们发现,全球疫情形势因为奥密克戎的出现发生了很大变化。据健康时报报道,张文宏的“我们即将走出这次疫情已成定局,这个趋势不会再逆转”的言论出自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高端论坛上的发言。

张文宏以流感举例,认为人类从来不以消灭一种物种来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标,而是随着人类接种疫苗和普遍感染,会与传染病维持在一定的稳态,这是新冠病毒将面临的局面。

他指出,目前,各种研究可以看出,接种疫苗后新冠病毒演变的数量大幅减少,目前看到的只有奥密克戎毒株胜出,且这个家族诞生一个传播更快的毒株已经很困难。

目前,网上难以搜寻当日直播回放并获得更完整的表述,但在发声的专家中,这一观点较为常见。如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金冬雁在上半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之间也会优胜劣汰,传播性越来越强的毒株将生存下来,淘汰掉传染性较弱的毒株。此外,按照自然规律,病毒的传染性与致病性是成反比的,传染性越强,致病性就会下降。

而这些观点均招来了饶毅的反对。12月3日,“饶议科学”发文对金冬雁“言论中与科学事实不符的说法进行勘误”,认为奥密克戎的致病性相对以前毒株较低,但从原始株到Delta VOC,新冠病毒的致病性并未减弱。新冠病毒既可以向致病性更强的方向变异(原始株→Alpha→Delta),也可以沿着增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方向进化(奥密克戎)。而最近出现的XBC等Delta/Omicron重组毒株,就很可能兼具免疫逃逸能力和较强的致病性。

换言之,尽管新冠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流行遵循了传播性加强、致病性减弱的规律,但这可能不是新冠疫情的全部故事。今年上半年,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曾表示,新冠病毒也有可能往同时兼具高致病性与高传染性的亚种方向进化,只是这种几率比较低。

或因于此,饶毅在12月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明确表示,“以后毒株的致病性不能预测”。

更多争议:感染奥密克是否真为自限性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德尔塔少还是多?

对新冠相关观点表示反对,这不是饶毅的第一次,期间还有其他研究者的身影。12月3日~12月6日。“饶议科学”在与金冬雁往来的2篇文章,是一位“新冠一线研究者”对金冬雁18则说法的反对,其主要观点包括“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及轻症占总感染人数的99.5%以上过于乐观”“新冠疫苗可以防重症,不能防感染”“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人数高于德尔塔”等。以下为每经记者整理的双方观点:











资料来源:“饶议科学”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肿瘤情报局》 每经记者刘国梅 制图

(限于篇幅,部分内容有删减,更多信息见资料来源)

一些共识:奥密克死亡病例依然存在且在增加,防护意识不能随着“段子”而松懈

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目前国内防疫工作已经进入“下半场”,工作重点也从避免感染到避免重症转移。在新冠感染人数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尽管业内专家就特定话题的争辩没有停止,但其观点并非完全对立,相反地,一些殊途同归,通过辩论不断精确的表达为公众提供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指导。但也需要公众擦亮眼睛,看清这些结论的来龙去脉。

例如,12月22日,“金冬雁:全球新冠疫情正在走向终结”的词条再上热搜,但搜寻相关报道便可发现,其完整表达系“我推测,只要不出现免疫性超强或致病性超高的新变种,全球新冠疫情正在走向终结”。这些前置条件是立论根本,却容易在传播中被弱化甚至消失。

另外,无论是学者争辩,还是各类科普,最重要的是落在实践上,理清需要严肃讨论的事情。比如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奥密克戎主导下的新冠肺炎的危害性有多大?人们的防护意识到了松懈的时候了吗?新冠疫苗的接种应该如何进行?因为感染新冠死亡的病例中,其原因是什么?在常说的脆弱人群(老人、儿童)之外,感染新冠离世的病例又敲响了哪些警钟?这些问题有些还在争辩的过程中,但主线从未改变,其中推进新冠疫苗的接种就是一条。

免疫学学者周叶斌在《新冠病毒是在越变越弱吗?》一文中表示,我们观察到目前的主流病毒株——奥密克戎比以往的新冠主流病毒株在致病性上有减弱。科学家也解密了这一现象背后的一些生物学机制。但是,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人数仍然很高,造成的健康危害也一点都不“弱”。而在不同地区,疫情走向和严重程度并不一致,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人群的免疫基础。

未来,关于新冠问题的种种争辩不会消失。公众和专家都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不要太聚焦于情绪化争辩,达成防护方面的共识更重要;而公众在积极应对新冠感染的同时,应避免各种“段子”诱发的盲目乐观,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饶毅是attention whore,哪个话题火,就凑上去蹭流量。没有知识分子基本素质。
Huilianghu5 发表评论于
这位常常以过激言论收获流量。
张文宏说走出疫情,我也这样想。但说出来,疫情再有任何反复就会被口水喷死。
群医,对同一种疾病开出不同方子,很正常。
三年疫情,全体老百姓都快成为医学博士了。
Capitaltwo 发表评论于
张在国内自称张半仙,兼职辉瑞公司医药代表,观点应该是对的。
h1h2 发表评论于
同意楼下的、张叫人吃鸡蛋 一点点没错、补充营养补充蛋白质很重要、张是实在人
valore 发表评论于
饶毅还做科研吗?网红一个。张文宏推荐吃鸡蛋一点没错,当然要补充蛋白质。
山里歌行 发表评论于
饶毅舌战群医为哪般?为了显示他还在科研界吧,尽管已经离开科研十万八千里了。他当了校长,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专业,没有了自己的科研,就像方舟子一样,只能靠抠字眼才能赚到眼球了。

中国的科学家,不管海龟与否,一旦做了官,就很难搞科研了, 饶毅回国后没有什么像样的研究,但还想在科研界插一脚。
重鸟先飞 发表评论于
碰瓷蹭热度,饶现在就是个丑生网红,必须不断刷存在感才能保住流量
空城之主 发表评论于
他们往张文宏头上泼粪,造成气势,叫上层将信将疑,下不了启用张文宏的决心,这样就保住了钟南山,也就保住了自己的利益群体。
旧金山叔叔 发表评论于
饶毅这番骚操作,是跟前辈钱学森“科学”论证亩产万斤学的吧?虽然论卖身投靠前的成就,钱还是甩了饶无数条街。
与世无争好 发表评论于
饶毅就是海龟里的败类,为了中饱私囊、故意颠倒黑白,欺软怕硬,一副摇尾乞怜的奴才相!
unanimous 发表评论于
这个姓饶的,背后有人指使, 张文宏最近讲话,说感染病毒的人之所以死亡, 很多都是吃了莲花清瘟,肝脏进一步受损, 张阻挡了一些人的财路,说了真话,他们肯定会攻击他,有些“科学家”为了利益,可以不要良心, 拿老百姓的命当儿戏


localappleseed 发表评论于
看来饶毅自己这个人,既是对上逞,又能对下逞强。
groogle 发表评论于
一尊别的不会 玩起来人民斗人民 那是有模有样
橘猫的幸福家园 发表评论于
为啥不怼习大大?
BeyondWind 发表评论于
哈哈,文中饶毅说不要迷信Paxlovid, 但是阳了之后自己也吃上了。
markyang 发表评论于
我就奇怪饶教授为什么不去怼钟院士,钟南山可是直接提出“新冠感冒”的说法,再接再厉,饶教授加油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现在可以说“纠结于病名无益于解决疫情”了?那还是不忘初心用“武汉肺炎”吧?
二八斤 发表评论于
陰的偉大,陽的光榮,橫批:赤博上陣
天台坐客 发表评论于
究竟是谁在执政,谁在掌权?TM的这时候就不光荣正确伟大了?
daye21 发表评论于
新冠之前,张文宏是个临床医生,每周都要出门诊,看病人的。谁敢让饶毅看病?对于这个病现在世界上都了解不多,包括专家,但临床医生能根据过去,当前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这个国家的政策一开始就是错的,让政治家,政府来制定防疫。我们都上上中南海挂号看病得了,把医院都关了就可防疫了。
bluetag 发表评论于
张文宏其实就是完全搬运了国外的观点,不一定不对,但也未必符合国内的情况,他本身在研究方面也没有多少造诣。
Radianz 发表评论于
有这种不同声音和辩论才正常。 只要别挖苦讽刺,拿出数据或论证辩论。 总比一个声音好。特别是不能只有一个小学生最后排版。
unanimous 发表评论于
每次攻击张文宏的都不是好东西,不是中国政府指使下的黑社会,就是披着科学家外衣的党棍, 估计这次也不例外,老子支持张文宏!
Moon_cake 发表评论于
还是相信张文宏,他始终如一的实事求是, 饶毅何许人也? 不知道
WDCreader 发表评论于
这个饶毅似乎是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茬。
cruise_w 发表评论于
饶毅, a deeply insufficient, low-man complexity show at it's best.
L 发表评论于
回国的学者不当网红就活不下去?

花大把的时间,不务正业。说得对不对对自己都不重要。。。
L 发表评论于
国内的学者不当网红就活不下去?

花大把的时间,不务正业。说得对不对对自己都不重要。。。
常态 发表评论于
要是进化一个中国特色的分支,这些裆的专家统统都对!
中mei2001 发表评论于
这次我支持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