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9%是轻症无症”到“医院重症爆发”是怎么回事?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1. 90%无症状和99%轻症无症状

国内推出新十条时不少专家表示奥密克戎危险性大幅降低(其中一些几个月甚至几周前仍在强调奥密克戎致死率比流感高好几倍以及有多种后遗症),引用比较多的数据是广州90%乃至95%是无症状。后来又有99%乃至99.5%是无症状或轻症。

如今多个城市处于彻底暴发状态时,我们却发现医院仍面对极多的重症病人。不少人感染后的感觉也与宣传的大量无症状相去甚远。还有人因此开始猜测某些地方感染的是否是德尔塔。

其实,不是某个地方遇到了德尔塔,而是之前90%无症状纯属胡说八道,而99%轻症无症状的说辞也缺乏必要的对应背景介绍。奥密克戎是个相对而言病死率低一些的新冠病毒株,但其极强的传染性、突破性感染之频繁,仍会给医疗系统乃至全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搜肠刮肚想把防范奥密克戎说得轻松无比,实际上只会干扰必要的准备与公众心理预期。

2. 从不存在的90%无症状

几周前不少人在强调奥密克戎感染以无症状居多,包括大量引用广州当时的无症状占比高达95%。差不多一个月前,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质疑过这种极高的无症状比例(无症状比例问题)。把当时几个疫情严重的城市(广州、北京、重庆、郑州)每日报告的无症状比例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比例有值得怀疑的地方:




我们可以看到北京(黄色)无症状比例一直不是那么高,很多时候以有症状为主。而广州是到11月之后突然变得以无症状为主。

如果把这些地方10月16-11月16日一个月间的通报无症状以及后续的无症状转确诊比例汇总,就会发现四个城市的数据毫不相符:




北京无症状不到一半,除去转确诊的连40%都不到。而广州无症状虽高,除去累计转确诊的也会降到80%多,重庆郑州则是极高的无症状,转确诊的也很少。

奥密克戎在全球流行一年多来没有发现不同亚株在致病性上显著区别。不同城市出现了无症状比例巨大的差异,就我个人而言,绝不敢冒然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数据来宣传。查找一些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的研究,加州的一个研究发现奥密克戎时期,56%的感染者没有注意到自己感染过,包括10%是有症状。以为是感冒等其它疾病[1]。另外还有国内的研究人员专门分析了2021年11月到2022年4月的文献数据,综合8个研究,近八千名奥密克戎感染者的数据,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是32.4%[2]。

不同城市的数据有如此大的矛盾,又与多项研究有别,在使用所谓95%无症状这一说法前,严谨的做法应要考虑无症状的判定是否存在一定主观性,以及是否存在大规模核酸筛查,导致部分潜伏期感染者被先判为无症状的偏差。

一些人可能会说90或95%无症状问题不大,后来也改成无症状轻症一起说了。但我并不如此认为,无症状的比例一方面涉及到给民众一个合理的预期,另一方面是对数据真实性、严谨性的要求。

无症状、有症状是民众最容易感知的差别,明知疫情暴发在即,宣扬90,95%无症状,等于是让民众在真切遇到疫情后对一切防疫数据的真实性更为怀疑。而且随意采纳如此漏洞百出的数字也开了非常坏的头,变相允许更多人采用不严谨但好看的数据。

疫情的发展飞快时,是会出现一些比较奇怪的数据点,对这些诡异的数据,如果没时间求证核实,合理的做法是寻找有更多证据的数据,而非冒然将可能有问题的说法通过宣传机器放大。

3. 99%轻症无症状不代表不危险

另一个如今被“网暴”的说法是奥密克戎感染99%或99.5%是轻症无症状,或者不需要住院治疗。在一些人眼里看来,很多地方明明医院爆满,重症病人一点都不少,120都叫不到,这种说法显然是误导。

对重症率的相关说法产生怀疑的不仅是非专业人士,有些医疗工作人员也在犯嘀咕,传言说有些地方感染的可能不是奥密克戎,而是致病性更强的德尔塔。

说99%或99.5%非重症未必有错。比如台湾地区2022年的疫情数据[3]:




轻症无症状比例是高达99.55%。问题出在了我们怎么把极低的重症率放到恰当的背景里去理解。

一个疾病是不是一定要重症率达到较高的比例才能造成严重危害?我们还是看台湾的数据,2022年新冠截至12月25日在当地造成死亡已达14244人,全是奥密克戎感染。对照一下当地2021年的前十大死因[4]:




奥密克戎的这个致死人数仅次于癌症和心脏疾病,会是第三大死因。2021年台湾遇到德尔塔,死亡人数排在哪里呢?第19位。

当一个疾病传播能力非常强,即便病死率、重症率较低,也是有可能在整体上造成较大负担。这也是为什么2022年奥密克戎在美国造成的死亡人数超20万,仅次于癌症与心血管疾病;而香港人口不过740万,2022年新冠死亡11000多人。

因此,抛却奥密克戎传染性的背景不提,单独说新冠重症率低于1%或0.5%,很容易造成一个错误的印象:奥密克戎不危险。

4. 如何评估重症率低于1%的新冠

其实如果我们全面评估奥密克戎的威胁,当下很多地方的困境可以说是在预料之中。

第一,在第一次遇到奥密克戎时,由于人群免疫基础的问题,必然迅速出现大量感染,即便不到1%的人会是重症,最终的重症人数并不少。可以参考美国每十万人新冠住院人数变化[5]:




2022年初奥密克戎第一波造成的高峰远超德尔塔的峰值。其实也是美国三年疫情的最高峰。所以,奥密克戎本身的致病性是足以造成巨大的医疗压力以及社会整体健康负担的。这在讨论奥密克戎重症率高低时不应忽略。

第二,奥密克戎的重症率分布不是平均的。当我们说重症率不到1%,这是特定人口结构与免疫基础之下的整体重症率。在现实中不同的人群,结果会很不一样。

还是拿台湾的数据稍作计算,70-79,80-89,90以上的重症率分别为0.9%,3.1%和7.8%。反过来30多岁的人重症率是0.0095%。可以看到,高龄老人重症率是高于1%的,而且台湾的重症率和病死率非常接近,年轻人中什么0.5%重症,其实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因此,我个人非常不喜欢轻症无症状99%或99.5%的说法。因为这个说法对于高危人群可能带来虚假的安全感,对年轻人又有误导——总会有些比较焦虑的人说1%风险还挺高,可有些人群风险明明比1%还要低很多。这种过度焦虑在儿童新冠感染里最为突出。

第三,奥密克戎对社会包括医疗系统的冲击是超过重症率本身的。由于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太强,第一波短短两三个月之内一个社会感染个20-30%的人非常正常。重症率是可能低于1%甚至0.5%,但问题是剩下99%或99.5%的人都是生龙活虎,毫无影响吗?别说这毕竟不是感冒,就算是感冒,一个感冒的人工作效率等各方面可以和健康人比吗?

面对奥密克戎疫情时,就要考虑到大量人生病带来的额外冲击。这可能是一个医院本来能收治100个重症病人,现在凑不齐人手,只能收治80个或者50个。也可能是一个养老院,本来可以较好照料里面的老人,如今护理人员不足,看护难以周全,影响到老人的健康状态。

如果把上述这些重要的背景情况和奥密克戎的重症率放在一起,就不会片面认为奥密克戎已经是个感冒,或者不危险,或者很容易应对。反而会觉得需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谨慎对待。

5. 全面真实的数据是合理决策的基础

如今不少人对之前说95%无症状,或99%非重症的专家们恨之入骨。其实没必要,无症状的数据收集时就可能存在一定偏差,99%非重症也是境外一些地方的真实数据,国内也完全有可能类似。

关键问题不是有人在说这些数据,而是我们如何做到全面研判数据,用真实的数据做合理的决策。

比如别人报95%无症状,我们要想想几个地方数据对不上,是不是采样上存在偏差,太多是潜伏期,或者询问患者时是否有主观暗示让人觉得有些症状不算新冠症状?

另一方面,也有反向的采样偏差。比如我们说重症率不到1%。可在一个医院里,是不是绝对来100个人只有1一个重症?不是啊,可能就是高危人群才主动来,或者身体状态极差,自己熬不下去的才来。这个医院完全有可能遇上重症率高得多的情况。或者是一个养老院,相当于集中抽样了高危人群,重症率还能是1%吗?

参考任何一个国家遇到奥密克戎时的情况,有哪个能说一帆风顺,毫无波折的?除了朝鲜大概是名义上最顺利的,大多数国家都是经历了不小的的考验。奥密克戎本身就够难对付了,只有对真实的数据做全面分析,以此来获得合理的决策,方能降低些难度。

如今国内提出的各种说法琳琅满目。比如说有的地方遇到德尔塔,最简单的做法,重症患者的样本做些测序,不用全基因组测序,就用老套的桑格测序测一下S蛋白,很快就能知道是不是德尔塔。又比如有个城市说当地流行病毒株BF.7占47%,剩下是BA.5.2,测了几个病毒基因组序列,能那么精确?还有个人口1000万的城市,推算当下每日新增49-53万,以10%比例增速。“推算”的数字未免过于精准,另外增长之快似乎也超过奥密克戎在全球扩散时的表现。

当下,中国是三年疫情以来最需要用准确真实的数据来决策的时候,不应再让这些明显令人存疑的“推断”流行于世。

如果觉得此文还算靠谱,那么订阅一下这个公众号,转发分享。

也可以在微博(@生物狗Y博)上找到我
 

参考资料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95246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321237/

https://udn.com/news/covid19/COVID19\_Taiwan

https://www.mohw.gov.tw/cp-16-70314-1.html

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new-hospital-admissions

baiden_北美101 发表评论于
广州在全世界都是个特例, 因为他们在2003年的sar-cov-1开始直到现在cov-2 爆发就已经大部分感染冠状病毒而群体免疫。查一查广州2003年之后的几年,是不是老年人的死亡率高于2003年之前,就一目了然。广州人基因不好的在那些年早就死了,剩下的抗得住现在的cov-2。他们90%轻症完全可信。 其实全世界大城市有20%的早就感染过cov-1,他们也都抗得住。
baiden_北美101 发表评论于
以下是关于这个新/老/冠状病毒的特性和来龙去脉最准确的描述,基于我家和朋友家和至少3名网友的同样病例的事实.
2003年的sars老冠病毒cov-1根本没有消失,其实早就传播全球18年了!!更厉害的新冠cov-2是人工功能增益研究的产物
2002年底sars在广东爆发,传遍全球,共有8439人得病,逾800人死亡,2003年夏sars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致死率10%的病毒半年就自己消失的.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持续2-3年造成全球17亿人中5千万-1亿死亡,
致死率才5%.后来应该是群体免疫了,基因不好的都死了.病毒毒性代代减弱,成为一直流行到现在的HxNx流感病毒.
2003年死亡率10%的sars也绝对没有消失。只是几代后病毒毒性减弱,弱化的cov-1 病毒早已经在全球传播开来.
甚至2012年中东爆发的MERS冠也不可能自己消失,病毒一旦出现,根本就不会自己消失,会变异弱化而永远存在.
我为什么现在这样肯定呢?首先声明本人不吸烟,家族无哮喘气管过敏等遗传疾病.本人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堪称半个医生.
我在广州曾经生活了12年,2003年的11月,也就是致命sars疫情"结束"后不久。我经常去广州文冲船厂和广远船厂干活
有一次我跟一个老外机务主管(他的病毒可能从船厂员工那里传来)仅仅聊了几分钟, 1-2米的距离,他不停的干咳。
2-3天后,我突然爆发剧烈咳嗽。少痰,不发热,不疲劳,不头痛,晚上躺下咳得更厉害,每隔几秒钟就要咳.
我活了30几年来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极其剧烈的咳嗽,整日整夜地咳,咳得肺都要出来了.一星期之后咳嗽慢慢减弱停止。
5个月后2004年4月我坐了18小时飞机移民加拿大蒙特利尔,旅途很劳累,刚住在朋友家里第二天这种剧烈咳嗽又无端爆发了
整晚地咳,有少许脓痰,一星期后咳嗽慢慢减弱停止。2004年10月飞回广州,旅途劳累.咳嗽又发作.打吊针,吸雾化才好.
这种咳嗽2004年初就传给了我的老婆和女儿。老婆和4岁的女儿也咳嗽,但是没我的厉害。女儿得了肺炎住院过一周。
2019年新冠后我意识到我家得的应该就是cov-1。2004年以后,我观察到很多广州人都在干咳。sars之前没有这种现象。
感染后根据个人免疫反应不同有两种症状:1>剧烈咳嗽一周后会消失,劳累会复发 2>无剧烈咳嗽期,只成年累月轻微干咳
一广州朋友的女儿也那时得过肺炎低烧住院,说是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我认为其实是cov病毒,因为
大环内酯类的药物对RNA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我每次咳嗽吃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有效。印度吃依维菌素也是大环内酯药物
科学文献: ******x-mol***/paper/1372968531599507456/t?recommendPaper=1248718311573979136
去年我打电话问了他母亲为何在2005年-2008年的某年,60来岁就突然去世?她以前身体挺好的,
他说是咳嗽,心肺功能衰竭,肺纤维化!天了!典型的sars症状!广州鸟政府18年来一直在隐瞒偶发的弱化版sars肺炎病例. 操!
我认为从2003年到现在至少70%广州人已经感染了弱化版的sars-cov-1。就是冠状病毒的“祖宗”版本.广州早已群体免疫
2015年我坐大巴温哥华到洛杉矶沿线7日游,每天坐车8小时.前4天不咳嗽,后半程很劳累,咳嗽又爆发,休息一周后平复正常。
2019年6月一位住richmond的朋友经过日本旅游回大连探亲.他说在日本下飞机后爆发了剧烈咳嗽.少痰,发烧7天,吃西药无效
3星期后自愈。他说以前从没经历过这种剧烈咳嗽,很奇怪。他估计是在richmond就已经感染了?sars-cov1 or cov2 ??
还有一温哥华认识12年的朋友.最近6年每次见到他,注意到他总是偶尔干咳,就跟2004年后大部分广州人的干咳症状一样.
我本人在2019年12月底的某一天,我从Ferries下班回来,下午就明显感到喉咙不舒服,意识到不妙,似乎感染了什么.
果然第二天咳嗽发作,有黄色脓痰,这次咳嗽持续3-4周,肺部有湿罗音,吃了10天克拉霉素才好转。应该就是sar-cov-2
baiden_北美101 发表评论于
我已有的sars-cov-1抗体肯定有助于抵抗新冠cov-2不至于重证.大多数人有抗体的广州将是死人最少的城市,立此为证
我在网上也看到英国的一个科学家研究报告,发现有多个版本的cov。他说“早期版本的cov已经全球传播了十数年".
scmp***/news/china/science/article/3077442/coronavirus-pathogen-could-have-been-spreading-humans-decades
我估计第一代弱化的cov-1和弱化的MERS冠状病毒早已广泛的传播于全球。全球这几年一些肺炎病例就是cov-1感染
我估计全球大城市10-15%人经过18年传播已感染了cov-1,新冠比旧冠毒性强5-10倍,血液检测抗体会是一样,无法区分开
******sciencedirect***/science/article/pii/S2590053621001075 法国流感患者中22%其实是sars-cov感染。
现在的这个新型cov-2可能是2015年合作者石正丽提供百种蝙蝠病毒给美国北卡大学,教授Baric玩玩功能增强型实验GOF
毒性更强,更多刺突,传染性更高。他们声称“很好地感染了实验老鼠的肺”。自然界有肺的动物可能大多都会被感染
nature***/articles/nm.3985 这就是2015年他们合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合成功能增强型蝙蝠病毒的论文
dy.163***/article/FBPK70FS053296CT.html 和 med.china******/content/pid/158414/tid/1015 美国有科学家反对而
中止了这种高风险研究,就外包给愚蠢的武毒所石正丽. 最终泄露.boxun***/news/gb/pubvp/2021/03/202103010132.shtml
因为泄漏的病毒跟实验室的病毒基因应该99.9%相同.不然为什么这么怕检查?当时就检查不是最好的自证清白的机会吗??
这也是为什么开始时政府总想隐瞒什么,训诫医生,销毁病毒样本.军管武毒所,颁布生物安全法,收取武汉公务员军人护照
1月3日就只通知美国(没通知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包括国内自己)美国马上断航。国内反而不知道怎么回事,还开万家宴
后来中美两国互相摔锅,川普不得不暗示说“我和习主席都知道病毒哪来的".据信美国福齐领导的组织一直在资助武毒所
的冠状病毒研究。最近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问到要不要中国赔偿新冠损失时暗示:拜登政府不太会就疫情责任惩罚北京.
新冠病毒完全就是傻B科学家作死搞出来的,"美国合成,武毒所泄漏" ,两国责任 55开46开37开都行,抓几个责任人坐牢.
关键是这个罪责太大,赔不起.中美都不承认,现在全部的黑锅都是中国一个背上了,麻烦大了。不如捅出去,让美国也分担点
其实全球大多数政府也都猜到是这么回事.土共政府再捂着又有什么意义呢?应该捅出去,如果美国人知道是美国教授合成的
对中国人的仇恨应该会减轻一些,又何必捂着呢? 再看看总结 :wenxuecity***/news/2021/01/17/10243931.html上说:
病毒实际上具备了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与功能,又能以流感的方式大范围内传播,即使是宿主通过治疗恢复了健康
病毒终身寄生在宿主体内,等到各种条件具备的时候,它将再度生机萌发兴风作浪.(也就是我家的例子:劳累后复发)
病毒将永远存在,10年后最终全球几乎100%的人都会得这个乙肺,几乎无人可以幸免。折寿至少5-10年
真相 ******youtube***/watch?v=MT2nrv59px4
其实病毒在9月就已经泄露了.他们早就知道,所以有9月18日武汉机场的新冠演习.又不取消10月份的军运会,有故意传播给
全球军队之嫌(方便以后武统?) 或抱着侥幸的心理拖着藏着,一直到已经大面积感染藏不住了为止.共匪该千刀万剐.
下面连接是美国VOA出的病毒溯源报告.
***voachinese***/a/full-text-chinese-translation-of-house-foreign-relations-miniority-staff-report-on-covid-origin-and-investigation-of-wiv-20210807/5994174.html
常看热闹 发表评论于
八戒这是反对伟大的宽衣帝放开的决定!看来中央委员是没希望了。

#########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2-12-26 15:20:07
欧美恐感染死亡率低,但不等于整个社会的死亡率低。社会死亡率是感染人数乘以感染死亡率,当感染传播系数非常大的时候,这个乘积就不能当作无所谓。

中国的医疗本来就是紧张,现在突然增加十几倍的病人,医疗挤兑不可避免。

所以中国只能坚持清零,开放的结果就是灾难。
Diesel10 发表评论于
New data indicate Moderna's Covid bivalent booster may be more effective against currently circulating Omicron variants of the virus than its original vaccine. 数据显示,Moderna 和辉瑞后续出品的Bivalent Booster针对奥米克戎变异更新了数个RNA组合,比起老版mRNA疫苗对新COVID19变异效果不错的。mRNA疫苗通过基因重组非常快速跟踪病毒变异,比灭活疫苗的最大优势。
exds 发表评论于
天朝14亿热口,1% 有症状 就是1400万,足够 “医院爆发” 哟 ~~
exds 发表评论于
只有肺部感染才叫“有症状”,发烧咳嗽嗓子疼 属于 “无症状” 哟 ~~

tsingdao355 发表评论于 2022-12-26 19:40:51
99%轻症是骗人的,
在美国的人都知道,奥米克戎流行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发烧咳嗽,嗓子疼
绝对超过一半人有症状
这明显是有人撒谎了
弯刀月 发表评论于
社会是否会动荡?该来得就来吧,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tsingdao355 发表评论于
99%轻症是骗人的,

在美国的人都知道,奥米克戎流行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发烧咳嗽,嗓子疼

绝对超过一半人有症状

这明显是有人撒谎了
true? 发表评论于
这些数据不都是西方国家反反复复强调用以证明躺平政策是正确的吗?
难道五分们认为西方是在骗己骗人?
ljcn 发表评论于
在海外生活过的都知道,得了或多或少都有点症状的。以前全民核酸,卫健委公布的天天90%无症状就非常可疑。现在只不过被中国老百姓亲身验证了。从这一刻起,如果还有如果还有老百姓相信政府的话,那就怨不得别人了。
老歌好听 发表评论于
哪怕是99%轻症,北京就会有25万重症。
kingdale1 发表评论于
兄弟,光靠有限的记忆是不够的,呵呵。 上网查查最近的医学论文就知道了。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就有。mRNA对欧米克戎还是有效的. 防有症状感染 61%,防重症95%
===============================
在河边 发表评论于 2022-12-26 16:43:10
rMRNA疫苗对奥密克戎有临床经验数据吗?我记忆里是没有做。疫苗对奥密克戎的传染防护率不会达到50以上,根本不会达到最低的审批要求。
并且奥密克戎已经不再侵犯肺部,只是上呼吸道感染。
minhangcom 发表评论于
罗列一些快百岁老人的讣告干啥 有对比数据吗
Sweetiemm 发表评论于
如果中国使用的有效疫苗,大部分人尤其是高龄有基础病的都打了。另外各种药物做好准备,医疗系统做好安排,选择在夏天慢慢放开。恐怕要比现在的状况要好。
incognitus 发表评论于
99%的无症状和轻症,没有说错啊
新九军 发表评论于
以前刁总说清零不彻底.现在我就彻底不清零。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个人认为中国又到了危机时刻,急迫需要一个影帝出来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凝聚国家社会民众意识,迅速应对危机。

两条路:一条是中南海内变,习近平常委班子下台。胡锦涛温家宝老同志们和国务院组成临时常委,动用一切军民资源,全国总动员,与西方重启有效合作,重新配置大白方舱健康码角色,配置药品,整合统计数据,抗疫救灾。

另一条,是非洲印度半躺半就模式,自生自灭。各大城市高峰期也就六周左右,全部疫情三个月后会逐渐消失。然后和本届这个没头苍蝇一般、无论是封城还是放开都没有任何具体规划的僵硬无能政府一起接着混日子,裸泳一天是一天,等着下一次更大危机的爆发。依旧危机处理能力为零。知道亡国。


XiaoYao2010 发表评论于
上海四月的病毒显然没有大量的症状,现在大半年过去了,病毒肯定一直在变异
河西海龟 发表评论于
记得几个月前中国都说没多少奥密克戎,有也是都是轻症,这是当时的政治立场。现在…..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You got the wrong handle of the stick. 医疗资源紧张,应该扩建医疗资源才对。你曾有三年时间,国外也没有对中国封锁消息。而不应该把资源都浪费在清零、大白、方舱、健康码这些权宜之计表面文章上。


中国这个蠢政府,如若在国外西方社会,会被当渎职罪受审的。

——————-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2-12-26 15:20:07
欧美恐感染死亡率低,但不等于整个社会的死亡率低。社会死亡率是感染人数乘以感染死亡率,当感染传播系数非常大的时候,这个乘积就不能当作无所谓。

中国的医疗本来就是紧张,现在突然增加十几倍的病人,医疗挤兑不可避免。

所以中国只能坚持清零,开放的结果就是灾难。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中国目前情况有两个原因
1疫苗的效用照国外的疫苗差很多。
2接种的时间太久,放开太晚。

可以用印度做例子。印度人口和中国相近,医疗条件照中国差很多。目前为止,印度总共才因新冠死亡53万。想当初,印度刚传入新冠时也很惨。甚至出现大街烧尸体现象。

印度也有自己的疫苗,好赖很难说,但它确实对新冠有预防作用。现在印度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这么低正说明了这点。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一个地方再严重的挤兑也没有关系,中国可以调动大量医疗队支援,这就是武汉开始疫情的时候中国能控制疫情的原因。

但是,当全国各地同时爆发的时候,谁还能抽出医生支援别人?这就是灾难的开始
flyingdust11 发表评论于
有啥好说明的,不就是因为中国的疫苗无效吗?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90%的人是无症状的,症状甚至比流感还轻,这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大多数人接种了有效的疫苗,而不是中国那种疫苗,而且是接种了很长时间。

OMICRON虽然毒性减低不少,但多没有抗体的人还是有一定杀伤力的。专家统计的是国外的数据,而不是国内的数据。没做统计就大规模开放,究竟怨谁?

国外每做一个规定,都是专家和数据做根据。就这样还经常犯错。如果这么复杂的防疫工作由一个智障来一锤定音,其结果可想而知。这是制度优势吗?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欧美恐感染死亡率低,但不等于整个社会的死亡率低。社会死亡率是感染人数乘以感染死亡率,当感染传播系数非常大的时候,这个乘积就不能当作无所谓。

中国的医疗本来就是紧张,现在突然增加十几倍的病人,医疗挤兑不可避免。

所以中国只能坚持清零,开放的结果就是灾难。
八哥 发表评论于
全世界轮番演给中共们看,仍然毫无准备的的一头扎上去, 不是任性是蠢坏 是草菅人命, 无论清零还是放开, 一贯如此
lzr 发表评论于
"不需要入院治疗"显然不等于“舒舒服服就熬过发病期”。躺床上浑身疼痛起不来吃不下东西并不好过,但是只要是几天过后能自己恢复,就是“不需要入院治疗”,其实就算入院治疗也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cwang28 发表评论于
是啊 该把那时建方舱专关阳性反应的速度。赶快重建方舱来收治重症病人才是啊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中国曾在武汉小汤山7天建成数千张病床野战医院。英国能在9天内改建万张病床野战医院。知道习近平中央政府无能,危机处理能力为零,凡事都慢三拍,但三周过去,高峰近半,是时候各地拿出“基建狂魔”的一点本领了?


就怕平时吹牛容易,一遇真挑战就歇菜。那还哪有国运。唯一的道路是衰败了。


FollowNature 发表评论于
好文。
Peace2018Sep 发表评论于
Omicron病例的死亡风险约为Delta突变株的1/3-1/2,约为原始毒株的2/3。降低的主要是中青年的病死率,而老年人的病死率差别不大。

2022年12月2日,美国CDC的着名刊物MMWR发表了一项美国大型血清学研究结果。这个研究意义重大,既证实了新冠病毒感染存在比例高达43.7%的大量无症状感染,更证明了一年前新冠疫情预测的准确性。
pirate88 发表评论于
前期拉到方仓的都活蹦乱跳没有听到有重症的,看来只有请教石正丽了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这不矛盾吧!1%重症入院。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常住人口二千万。1%是二十万人。中国最大医院的病床空余也就两千张。二十万人就是一百家三甲大医院住满。有那么多急诊病床吗?


为什么不能之间改建方舱为急诊病床?当年大白不能戴罪立功干点正事为人民服务一下?可以调集街道医院普通医生直接服务。





摩根小城 发表评论于
只能说现在许多所谓的科学家的研究不靠谱,对疫苗的作用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