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赖以成名的成果 背后有一个令人扼腕的故事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作者:在美华人学界大咖dave sun

生物学家颜宁要回国担任新创办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了。颜宁赖以成名的成果是“人类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这是一个困扰了科学家50年的问题,在颜宁团队的努力下,第一次在冷冻电镜下得到了揭示。但是这个成果从“颜宁验证了这个结构变成了颜宁发现了这个结构”,其中的故事令人感慨。

验证和发现,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相当于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杨振宁李政道和验证了这一定律的吴健雄这样的关系。而颜宁将这两者都归于自己了。提出这个“转运蛋白分子结构模型”的其实另有其人,且早在20年前。故事很长,不知道有没有人想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一个令人扼腕的故事。

颜宁简历:

1996年-2000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习,获学士学位;2000年-2004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5年-200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2017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5月7日,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6][7];2019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3];2021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22年接受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一职准备返国。

再看颜宁的恩师施一公的简历:

1985-1989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学士

1990-1995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博士

1995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博士后

1996-1997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博士后

1998-2001

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 助理教授

2001-2003

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 副教授

2003-200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 教授

2007-2008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 Warner-Lambert/Parke-Davis教授

2008-至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为什么会提到施一公的简历?因为这个故事与施一公有脱不了的干系。在后面读者就会明白。颜宁的成果背后,有施一公的影子。

颜宁的成果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在一个世纪以前,科学家们就知道只要是生物体,只要给葡萄糖,生物体就有存活的能量来源。然而,葡萄糖是如何进入细胞的?这一直都是个谜,因为营养和细胞的代谢物进入细胞是受到限制的,而葡萄糖却可以进入细胞被利用。搞清带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载体结构就成了科学家的梦想,在这个领域想揭开谜底的科学家大有人在,也一直在努力做这样的课题。碍于当时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想搞清葡萄糖被细胞吸收的生物机理,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在继续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有必要插叙一下施一公在美的读博经历。施一公的博士是在霍普金斯大学完成的,随后继续霍普金斯做博士后。

施一公的博士生导师是比特·麦洛尼博士,已于2013年去世。记住这个时间点,跟故事有关联性。施的导师是一个极其好心肠的人,施在读博之初,有一门生物学考试三次考试52、32、22分,他去求导师网开一面,不然他的奖学金就会被取消,他的导师“戴着眼镜眯着眼看了他半天,仿佛他不是一个好学生”(施自语)

这些看似跟故事无关的插曲,并非废话,因为施的导师也是这起学术官司的当事人。而施一公的导师有一个高足,在施读博期间在其导师手下做博士后,就是“杨李”中的“杨”,所以就跟施有了交集。这个“杨”在1993年用当时没有人想到的“土办法”(不是主流认可的办法)居然模拟出了葡萄糖蛋白载体的理论模型。

他的论文成果以第一作者和导师联名发表在当时比《自然》更受业界学者看重的《细胞》杂志上。因为在当时这是一个理论模型,论证了葡萄糖蛋白载体必须以这样的模型运作,而没有设备可以3D实物的观察结果予以验证。这为“杨”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取得这样的成就之后竟然离开了这个领域。

这篇极其重要的论文是1993年发表的,看施一公简历,其时他正在读博。要说如此有抱负的施一公不知道这篇论文,或者说没有读过他导师的这篇论文,或者他的导师没有跟他提起过这篇论文,相信没人会信。施可以公开自己考试的不及格,可以公开导师对他的恩情,为何在颜宁成果出来前后,独独不提这篇论文?

颜宁在9年之后发布了她同样课题的论文,但比前者更进了一步,她用那时最先进的冷冻电镜获取了葡萄糖蛋白载体的3D照片,从而以令人信服的科学实证验证了“杨李”模型。如果说颜宁获奖无数的论文施一公没有读过会有人信吗?

颜宁论文发布的时间点“刚好”是2014年,在论文中颜宁引用了诸多其它的论文,却独缺“杨李”9年前相同结果的论文,这样的事发生在学术界是难以想象的。而施一公的导师又“恰巧”在2013年去世,一个看似完美的时间差。为什么颜宁2014年发布论文之后的5年靠这篇论文获得了诸多大奖而没有引起任何质疑和非议?

因为颜宁的论文是发表在《自然》而不是《细胞》杂志上,姑且算作是又一个巧合。按照自律原则,杂志相信投稿者的道德水准而不会像今天大学的学位论文去“查重”。而“杨李”二者一个2013年归西了,一个在博士后做完就因为个人原因退出了这一领域的工作转去其它领域了。照理说,颜宁的“原创发现”安全而完美。

自从2014年颜宁的论文发表以后,无论在国内和国际上,荣誉满载,平安无事。当然这样的“原创成就“任何荣誉都是应得的,它体现了国家对科技成就的重视,国际学术界对这样的成就的骄傲,也让学术同仁钦佩、艳羡。颜宁自己也一定极其自豪和高兴,于2016年接受了央视的邀请,参加了《开讲啦》的电视节目。

凡事有因果。因为《开讲啦》节目的火爆,颜宁在国内成了既有学问又有颜值的女神。颜宁在节目上让观众知道了她是如何从构想到实验一步一步走过来,取得葡萄糖转运蛋白载体的3D结构的,一时风头无两。她现在想起来应该会后悔参加这样的节目,因为不参加,“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

如此又过了三年,时间来到了2019年,拜网络之赐,颜宁也成了网红。这样的成就,这样的颜值,这样的年龄,偏还是单身,想不红也不可能。然鹅,正所谓祸兮福所倚。正是因为网络,让退出了学术圈的“杨振宁”偶然之间神使鬼差地看到了颜宁的《开讲啦》节目。当他看到颜宁节目上讲解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时,“杨”心跳加速,“咦,这个蛋白载体模型怎么跟我耗时数年的博士后论文模型一模一样”?然后赶紧去查看颜宁的获奖论文,顿时明白了颜宁论文的全部内容,仔细检查了颜宁论文中引用的各种其它论文,发现自己的论文完全没有提及,这是同行之间极其忌讳的事情,因为在学术领域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既是对同行学者的尊重,也让后人可以了解新的成果所基于的前人足迹,让后来者踩着他人的肩膀登上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高峰,这是科学意义上的薪火相传,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学术规范。科学研究的金字塔,是由无数人的不懈努力,由少数人才能加运气的突破,才让科学技术得以不断进步。

“杨”发现了自己的论文没有被引用的事实之后,又去了解了颜宁的成长经历,就发现了曾经的学弟施一公是颜宁的老师。虽然跟这位学弟没有很深的个人交往(一个是导师的博士后高足,得到导师的充分信任,可以随意决定是否参加每周的例行会议;一个是新晋博士生的菜鸟,导师手下诸多学生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对这位学弟与他共学期间的一切还是了如指掌的,因为“杨”的导师对“杨”青睐有加,会每周安排时间跟他除了学业和课题之外天南地北的闲聊,甚至一些私人决定都会先征求“杨”的意见。节假日会邀请“杨”去家里做客,以至于让师母也爱屋及乌。这是一种自然而又让人羡慕的师生关系,让“杨”不了解施都难。

“杨”了解了颜宁论文的一切之后,在网上发文详细介绍了自己发现葡萄糖蛋白载体结构模型的前后经过,同时肯定了颜宁成果的积极意义,说自己的模型和颜宁通过冷冻电镜得到的3D结构完全一致,且是世界上唯二的葡萄糖蛋白载体结构发现者,通过3D照相将结构呈现出来,验证了“杨”自己理论结构模型的正确……

“杨”的文章在网上发布后,传到了颜宁那里。颜宁即刻在微博上作出了反应,回应说她做的转运蛋白结构跟“杨“的结构模型不是一回事,希望不要来碰瓷。外行当然是搞不清楚的,但是在美国,内行的华人一大堆,更何况“杨”是施一公的师兄,真正的分子生物博士,怎么能不明白颜宁是在狡辩?……

“杨”一针见血地指出四点:

1.她没否认她读过他的论文

2.她在反驳里无法表明她的研究比“杨”的研究更接近于活体细胞的真实动态。

3.颜宁以为在论文里不提“杨”的论文便可永远把真相埋起来,这是误判。

4.颜博士应该知道,在膜蛋白领域,已经有科学家证明CFTR是氯离子通道而非载体!

“杨”进一步指出:颜宁的论文结论恰好证明了“杨”的研究结果。所以,没敢告诉《自然》审稿人真相。颜宁搞的不是钠离子泵,而是葡萄糖载体,而这个机理模型已经发表过了,更颜宁的模型一致。如果不隐瞒真相,那就需要告诉审稿人:颜宁的研究只是用另一方法证明了“杨”发现的葡萄糖载体工作机理是正确的。

有推友问:当年那些论文的评审也都吃干饭的?搜一下不就搜到那师兄的论文了吗?这是一个好问题。

颜论文的审稿人应该是搞X光衍射的,否则审不了她的论文。而在X光衍射解构领域,没有科学家从事葡萄糖载体蛋白的研究,审稿人就根据投稿人给出在葡萄糖载体蛋白机理领域前人的研究结果,以判断此稿件的价值。如果颜宁提及了“杨”的论文,她自己的论文就只能是“证明”而不是“发现”了。二字之差,天上、人间

“杨”作为一个博士,曾经的科研学者,没有功利心,一点都不在乎功名,施一公也肯定知道师兄的“志向”。当初接下导师提这个课题的心态:在当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是一个几乎看不到前景的课题。他导师明确告诉他,做不做随意,让他慎重考虑。他反问导师,你想不想做?你想,就做,成不成无所谓。

大有“但做好事,莫问前程”的豪迈。跟道先生何其相像?扯远了,言归正传。就这样花了近三年的时间,终于做出了葡萄糖转运蛋白载体的理论模型。现在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同胞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更进了一步,用最新的技术手段验证了这个理论模型的正确,高兴之余,又沮丧地发现他的学术成果被完全抹去了……

“杨”在冷静思考之后,一方面将事情的全部经过发布在网上,一方面联系了《自然》杂志的资深编辑进行了投诉,杂志编辑建议“杨”把投诉给《自然》的质疑信贴在颜宁2014和2015年两篇论文下面的评论栏,这样读者可以看到“杨”的质疑。这在当年的海外中文网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为颜宁辩护者有之,更多的是支持“杨”。顺便插一句题外话,有许多读者已经看明白了谁是“杨”,我会在故事最后说明用“杨”替代真实主角的原因,言归正传。“杨”按照杂志编辑的建议把他的质疑贴在了颜宁论文的下面评论区。面对质疑,颜宁采取的方式是沉默,对如此重大的质疑选择不答疑不反驳。“杨”在质疑之余。仍然以十分客观的胸怀,指出:“颜宁最大的贡献在于她在膜蛋白结晶、X射线衍射技术改进、利用方面。在X光衍射领域她是顶级大牛,实至名归”。而整个事件中,对于颜宁的论文成果是“原创还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这个问题上,大家包括“杨”自己都忘了一个除了“杨”自己外,最有发言权的重要人物—颜宁的老师和“杨”的学弟施一公博士…

施一公博士作为颜宁的老师,“杨”的学弟,对于这样的争论,应该是唯一一位祥知内情的人了。外界对颜宁的辩护和对“杨”的支持,都不会比施一公的要说的话有份量。然鹅,面对自己的爱徒和自己的学长 以及他曾经感激不尽的导师,施一公也似乎同样以事不关己的态度选择了沉默。既没有为自己的学生发声,也没有为自己的学长、导师辩护。施一公似乎忘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一名言。但是,如果读者仔细看看施一公和颜宁,和“杨”在时间上的交集,读者可以合理推想,施一公在读博期间,就读过他导师和学长联名的论文,完全了解这个理论模型的意义,他也完全了解颜宁取得科学突破的课题是怎么立项的…

好巧不巧的是,施一公的学长九十年代就离开了分子生物学的领域,施一公的导师2013年去世,施一公的学生颜宁2014年就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这是与10年前就存在的理论模型无关的原创性成就呢?还是以这个理论模型为基础的技术突破和验证模型的正确呢?施一公难道不是最有资格说话的人吗?如果颜宁对“杨”针对她的质疑保持沉默还能理解的话,施一公对整个事件的沉默实在令人有足够理由心生疑窦。就在这桩学术公案进行的过程中,迎来了新冠这一世纪疫情,想想颜宁的“运气”实在太好了,就在2020年的年末,“杨”因为突发性疾病离世了,“杨”对颜宁的质疑就此嘎然而止…这里需要澄清的是,“杨”不是因为新冠离世的

现在是时候告诉大家谁是那个“杨”了。他就是海外网上头号博主,传奇人物阎润涛。为什么没有在一开始就披露他的真实姓名?是因为出于我个人对他的敬重,他是我神交已久却从未谋面的网友。用“杨”来替代他,是想让读者知道杨振宁、李政道和吴健雄博士之间的关系,同样适用于阎润涛、麦洛尼和颜宁的关系…

能够让离世的阎润涛为众多的推友所了解,也算是我在润涛离世二周年之际,对他的一个追思吧…

雪花漂飘 发表评论于
颜是否用了闫的成果,看了他的文章,只有颜自己清楚了。我个人认为肯定是看到了, 故意忽略的。能人就是会打擦边球, 明显的错误人家是不会犯的, 这就是这些人混得名利双收的原因。
helix22 发表评论于
博主有太多不靠谱的说法。 直接一点,列出引用了阎的有关Glut1重要文章数量,看看有多少其他人是引用的
太宇 发表评论于
学术自由,来去自由,挺好的。国内几年,国外几年,挺好,与政治无关。
太宇 发表评论于
不懂,吵吵那么厉害,治好过神魔病?发现,还是验证伟大真理,给实际生活带来点什么?
xyz18 发表评论于
没想到颜宁也是个骗子啊,太令人失望了,居然还好意思整天上电视一本正经的装腔作势
码农 发表评论于
流量变现,过期作废。学术不是目的而是流量工具。
护国中将 发表评论于
颜宁这种有污点的两面派中国政府应该坚决批斗,颜宁2017从清华逃到美国,抛弃祖国,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的,习主席一定要收拾她。
pandali 发表评论于


大葱省土特产:戏精
时不时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润涛阎:颜宁剽窃实锤与中国政府应该调查此案 (2019-07-29 12:11:34)

(一)颜宁2014年《自然》发表的葡萄糖载体论文剽窃他人成果的实锤
颜宁团队剽窃他人成果的证据全部在她们的论文里。根据法律用语,颜宁在该论文里对剽窃他人成果供认不讳。证据确凿,实录如下:
1.论文剽窃的实录原话是(The original sentence of her Nature paper(p.124) is quoted here:) “On the basis of our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published biochemical data, we propose a working model for GLUT1 (Fig. 5).”
Where does the “published biochemical data” come from?
颜宁团队如此明显地剽窃了他人“发表过的生化资料”,作为自己论文的科研成果。道理很简单:
A + B = C;
A = 颜宁团队的结构资料;
B = 颜宁论文剽窃来的“生化资料”;;
C = 颜宁论文的成果—葡萄糖载体的工作模型 (Fig. 5 in the 2014 Nature paper).
B = C (请看我以前的博文图片,颜宁的图5 与Yan/Maloney 发表过的一模一样)
颜宁博士无法反驳她自己的论文,帮她洗地的无外乎以下几个说法。详情如下:
Yan/Maloney 研究的葡萄糖载体与颜宁团队研究的葡萄糖载体不是同一个蛋白。那么,我们看看颜宁的论文里是怎么说的:
“Conclusions derived from such analysis may be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other uniporters and proton-coupled symporters.”
Uhpt, Glut1 和 “other uniporters and symporters” 都是同一家族的载体(Microbiol Mol Bio Rev. 1998, 62:(1)1-34), 颜宁说她们的研究结论(注意是结论,不是假说)可以用于同一家族的其它载体,也就是说,Glut1 的结果可以用于同一家族的Uhpt,那同一家族Uhpt 的结果也同样可以用于同一家族的Glut1. 除非颜宁发现在同一家族的载体里,还有不同的工作机理与模型。地球人连这样的预测都没有,她也没说过她是这样预测的。
颜宁自己论文的内容,完全彻底堵死了任何反驳她剽窃了他人成果的路。
xy999 发表评论于
文中爆施一公的不得意之事,与文德不符,不免使人怀疑本人本文用意为何?
xy999 发表评论于
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
颜宁受到肯定是事实,开始首先第一位第一时间肯定她的人应该是内行人,懂得这个专业的人,是同行,是这一行业的专家。
闫润涛应该是涉足过这一领域,但是很快退出,他还没有品出这一领域的“真味”,可惜了。如果闫润涛
真的进入了真谛的境界,那他也肯定不会退出。有个模模糊糊的大约猜想,那还不能算作成。。。
内行人说,闫和颜的不是一个概念出来的,这正是闫润涛的可惜之处。还没有搞清楚颜的概念是什么,就认为是自己发明别人证明,太太可惜了,
闫润涛把疑问贴到颜的文后,没有人承认他而否认她,这是人的可怜之处,。。。。
闫润涛的才华很高很高,可惜可惜没有发掘出来,能发掘出来就好了,可惜没有。
今天说,颜是在闫润涛的肩膀之上,说服力不大。
法眼 发表评论于
那个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主要完成人员:张锦熙,刘锡山,诸德辉,陈强生,李鸿祥
获奖情况 :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内容提要 :
该研究为探索自由控制小麦株型规律、丰产植株长相以及促控方法,从而增强田间管理的预见性,提高小麦栽培技术水平,达到小麦高产、稳产、低耗的目的。该项研究成果:一是把小麦器官同伸规律直接应用到栽培管理技术上;二是研究和发现小麦“叶龄余数”和穗分化、器官建成有稳定的同步规律,因此确定“叶龄余数”作为鉴定穗分化期和判断器官建成进程的确切指标,用来指导小麦生产,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三是研究总结出不同叶龄肥水的综合效应和三种株型(纺锤、宝塔、倒锥型)模式作为制定措施的依据;四是提出小麦高产、稳产、低耗的两套促控法:①单马鞍(V)型促控法,即两促一控法,其株型模式为宝塔型,适用于高肥水、大群体的麦田;②双马鞍(W)型促控法,即三促两控法,株型模式为纺锤形,适用于中等苗情的一般麦田。
该项成果在1980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重点推广项目,1981—1984年在京、津、冀、鲁、豫、晋、陕、皖、川、滇等10个省、直辖市的343个县、1 397个对比试验点上示范应用,增产3.5%~19.2%,累计推广面积303万公顷,总增产小麦11.2亿千克,平均每亩增产24.6千克,省工、节约肥水、减少投资1.3亿元,总经济效益5.2亿元,平均每亩增收11.5元。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是结合国内小麦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出的新栽培管理技术,它开创作物一环境一措施综合配套的科学研究,是目前国内小麦栽培上最先进的指标化栽培技术体系。
麦克老狼 发表评论于
“的确,我听到她捏腔作势的腔调赶紧换了台,关了视频。专业和非专业播音的听起来还是很有区别的”
=====================
看她的最新演讲,摇头晃脑地小学生背作文一样,实在令人汗颜。。。 学术女神就这个水平吗?
二胡一刀 发表评论于
俺当时认真地读过老闫对颜宁的质疑文章,他的核心意思就是他的论文第一个想到了喇叭口的葡萄糖转运方式,颜的论文里也是用了这个结构。所以虽然颜宁说我做的东西和老闫不一样,但是她用了老闫的这个概念似乎是成立的,颜宁始终说自己没有读过老闫的论文以避免这个嫌疑。
当然颜宁的名气比老闫大得多,所以估计生物圈里人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谁也没法拿出证据来说颜宁读过老闫的论文。
老闫早逝估计被这事气得也是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出名估计心中长期的郁闷也就散开了。
颜宁曾经为了徐州铁链女的事情发过声,也是不错的人。
古往今来为了名和利害了多少人。
ljcn 发表评论于
请颜宁先对付新冠病毒蛋白质,连这个眼下最热门的研究对象都不去碰,是心虚吧。医学研究院?能治糖尿病,还是高血压?整天给蛋白质拍照有用吗?
悟空是女的 发表评论于
没功夫看这来来去去的,但一看颜宁去啥贝宁的节目,听她讲话的姿态,本猴王立刻闻到妖味!颜宁与施一公很可能都是妖怪!
兔比兰伯王 发表评论于
利用AI做生物科技的研究,从而大大提高效率

是一件非常有前景的事!
beepee 发表评论于
颜宁在论文里承认她的结论是根据她团队的分析和“发表过的生化资料”而得出来的。
如果根据她自己的数据和分析,能得出她的结论,那么“发表过的生化资料”并不重要。
否则“发表过的生化资料”就很重要,她在论文里不提,就很让人生疑。

==================
所谓的生化资料类似于结构数据库,就像材料科学里头的化合物结构的大全,基本上都是实验的结果,不会有太多的理论结果在里头的,也没法依个人来引用,基本上都是引用主编等的名字什么的。

bsmile 发表评论于 2022-11-07 10:28:42

所谓的生化资料类似于结构数据库,就像材料科学里头的化合物结构的大全,基本上都是实验的结果,不会有太多的理论结果在里头的,也没法依个人来引用,基本上都是引用主编等的名字什么的。
兔比兰伯王 发表评论于
中国国内的人为什么不能来美国发展

在美国的人为什么不能回中国工作?

人才的流动更有利于交流和相互理解!

说美国培养的就不能回国的,和中国人不能为美国工作的,卖国的!

都是狭隘的!
xy999 发表评论于
颜宁不是剽窃,听听内行人怎么说。
2022-11-07 09:50:41 by jty

闫润涛的导师Peter Maloney不是施一公的导师。施一公的导师是Jeremy Berg,和Maloney不在同一个系,所以闫和施谈不上是师兄弟。读了闫润涛和颜宁的论文。闫的论文研究的是一种antiport,而颜宁研究的Glut1是uniport。这两种蛋白和symport一起组成一个叫做MFS的膜蛋白家族。这三类MFS虽然都具有V形三维结构和类似的conformational change (喇叭口向上或者向下的转换,为方便我就叫它喇叭口模型),但转运机理是不同的。闫的论文首次提出antiport的转运机理可以用喇叭口模型来解释,照理应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可是我查了web of science,闫的论文引用率并不高。不仅颜宁没有引用,我查到了所有和MFS蛋白结构有关的论文都没有引用。这或许并不能说明闫的工作不重要,但起码在该领域里没有受到重视。还有一种可能是闫提出的模型借用了66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钠钾泵机理,因此并非是原创的新理论。这只是我读了几篇综述文章之后的理解,不一定对。颜宁做出了Glut1的三维结构。这篇论文在喇叭口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uniport独特的转运机理。说颜宁剽窃闫的成果有失公允。至于这篇论文的意义是否被夸大要听业内人士怎么说了。
旁观者XWY 发表评论于
既然是研究这个酶的结构,有关的理论模型一定会注意到,何况是发表在主要期刊上的文章。如果没有,博士论文就有缺陷。后者用了新仪器工具,证实其解构,也是突破。
北美平民2015 发表评论于

老阎失落感可以想象。
为了老婆,为了五斗米,放弃了
自己的事业。唉,一心报负,为
老婆打工,太郁闷了。
无法长寿的。
北美平民2015 发表评论于

吵来吵去。

希望颜小姐此去不复返。
在中美之间乱窜的人以后
没好果子吃了。
72122 发表评论于
老掉牙的贴在又炒起来。昨天在时坛炒了一遍。
昨天有人说阎碰瓷,就是借名人碰瓷。
阎在学术上没有什么建树。他夫人wsz是UAB的正教授,有自己的实验室,夫人雇佣他在实验室里,年薪$65000, 相当于本科刚毕业的起薪。他把精力2放在了网上,成了网红。
颜宁对中国和美国的科学都做出贡献,是两个科学界都认可的。
细胞杂志并没有把颜宁的论文撤销,也没有给2阎的机会单独发表质疑的文章。
颜宁的声誉没有收到影响,所以普林斯顿大学再次聘任她为教授。
阎本来在科学界就无名没什么损失不损失的,只是增加了博客击点量,收获了粉丝的赞美。

还有,阎声称自己获得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查证不实。他的研究生导师张锦熙研究员毕其一生的小麦研究获奖,团队的5个人也跟着获奖,没有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上或者google都可以查到。
兔比兰伯王 发表评论于
和已故的阎润涛先生有过几次诗词上的讨论!

对阎先生很敬佩,但不知道他还有生物学上的研究!厉害!

但回过头来说,如果真的是抄袭,业内人不可能放过她的!

我相信专业人的眼光!

现在的争议是,那个是阎先生先提出来的

而颜宁用其他方法做出研究结果后,在论文上没指名阎先生已有发表!

如果已知的话,有不厚道的成分!





孤岛侠客 发表评论于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颜宁和施一公这种卑鄙小人,是最适合共匪统治下的中国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别忘了是美国人培养了你们!
Sam大树 发表评论于
学术届跟政界一样,派别分明。
即使师出同源,分边站队之后,不替对方吹捧,才是常态。
comethrough 发表评论于
手上有了装备,谁都可以解析任何蛋白结构,只要吭哧吭哧地肯苦干即可,并不是颜宁施一公有多牛比。同样,也不用参考老阎之类的人的任何前期结果,因为不需要。

老阎说起来算个人才,本可以大有作为。但玩物丧志,被互联网给毁了,留下一些所谓的大作,除了娱乐一下当下一些混日子的53系海外华人外,再过几年就没人记得了
衡山老道 发表评论于
作者明显是偏向老阎。不同领域的论文,没有读到很正常。老阎当时可以走正规渠道来澄清这件事,而不是在自己博客中大肆渲染。老阎是个聪明人,但也是一个自以为是,盲目自信的人。他自博士毕业后,就没有重要的科研成果,就是受到性格的局限造成的
smeagolrocks 发表评论于
现在知道了颜宁为什么要回国,抄袭闫润涛的丑闻在国外掩盖不住了但回国还能继续骗人。
锦西 发表评论于
闫顺涛在文学城至少十五年。这人是个才子,文章写得也好。中国现在的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以,势利眼,鸡贼,,为上乘。说这多的解释,没有用。敢干去吧。用深圳人的钱,有的是。
comethrough 发表评论于
为了找证据,硬把老阎和施一公两个不相干的人扯到一起。很简单的一件事,那就是不读老闫的文章,颜宁也可以做出那个结构。那个冷冻显微镜就是地图炮,什么都可以画,抓到谁就是谁。去问问那些制造冷冻显微镜和开发3D模型软件的人读过老阎的文章没有,肯定没有,因为没有必要。这种设备系统落在谁的手里都可以玩同样的花样
向晚平 发表评论于
感谢 在美华人学界大咖dave sun为神交已久却从未谋面的朋友润涛阎写的这篇文章。是对去世两年的阎的最好纪念。
cowboy62 发表评论于
方舟子:
施一公、颜宁搞的结构生物学,类似于30年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那时候如果克隆、测定一种重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就可以发一篇高档论文。我入学没多久就作为第N作者有一篇《自然》论文,就是因为我帮助做了测序。后来核酸测序自动化了,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事。但研究分子生物学,获得基因序列只是起点,主要是后面的功能研究,测序自动化反而有利于这个领域的发展。施、颜则只会解析蛋白质晶体结构,有别人没有的条件(施从刘延东那里搞到3亿元经费买冷冻电镜,全世界独一家)、有廉价劳动力,不停地解析蛋白结构,解析一个就可发一篇高档论文,一年解析几个蛋白发几篇高档论文,本来可以这么一直混下去,不料谷歌人工智能程序今年把已知的上亿种蛋白质的结构全破解了,大部分结果和用实验获得的一样好,以后只会越来越好,而且开源谁都能用。于是颜宁的专业就悲剧了,当然不会马上失业,但没前途是肯定的。而她除了解析蛋白结构又不会干别的,没法转行做功能生物学研究,毅然回国当学官、学商是最佳选择。
jty 发表评论于
闫润涛的导师Peter Maloney不是施一公的导师。施一公的导师是Jeremy Berg,和Maloney不在同一个系,所以闫和施谈不上是师兄弟。读了闫润涛和颜宁的论文。闫的论文研究的是一种antiport,而颜宁研究的Glut1是uniport。这两种蛋白和symport一起组成一个叫做MFS的膜蛋白家族。这三类MFS虽然都具有V形三维结构和类似的conformational change (喇叭口向上或者向下的转换,为方便我就叫它喇叭口模型),但转运机理是不同的。闫的论文首次提出antiport的转运机理可以用喇叭口模型来解释,照理应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可是我查了web of science,闫的论文引用率并不高。不仅颜宁没有引用,我查到了所有和MFS蛋白结构有关的论文都没有引用。这或许并不能说明闫的工作不重要,但起码在该领域里没有受到重视。还有一种可能是闫提出的模型借用了66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钠钾泵机理,因此并非是原创的新理论。这只是我读了几篇综述文章之后的理解,不一定对。颜宁做出了Glut1的三维结构。这篇论文在喇叭口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uniport独特的转运机理。说颜宁剽窃闫的成果有失公允。至于这篇论文的意义是否被夸大要听业内人士怎么说了。
世事沧桑 发表评论于
老阎有一句话:老天爷能放过谁?颜宁也不会例外,其实她已经为情所困多年而不嫁,只能在微博上关注小鲜肉解馋就能看出一二。
-----------
爱上已婚大佬人家不肯离婚?
约翰捞面 发表评论于
颜宁在国内时,有人质疑。颜宁在美国五年,风平浪静。现在颜宁又回国了,又有人要质疑了。
时不时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选民:颜宁在美国的信誉,润涛阎的博客已经判了,您无法改变,她也无法改变,因为那些都是颜宁自己做的。您还是转告颜宁:做自己,堂堂正正。
时不时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选民:颜宁在美国的一切头衔,回国估计好用,但还是要看新领导的意思。她17年断然回美直接原因似乎是因为没选上院士(肯定自己申请了,也有推荐),当年投她反对票的人改变成赞成票的可能性不太大。其实美国更适合颜宁,您转告她。
选民 发表评论于
@时不时来看看

学术上还能走多远和学术诚信是二个完全不同的事情.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的十几年统一场论的研究几乎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但这不影响爱因斯坦的伟大.
bluetag 发表评论于
这个很难确认,虽然从情理上讲,她不知道她师伯的研究说不通,但她一口咬定你也拿她没办法。不过她后来既然知道了还要说别人碰瓷,那就显示人品不大行了。
时不时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选民:颜宁在科学上无法走得更远,您把她5年来她发的文章列一下看看比一比,我没那闲工夫。她在人生路上如何接着走,全看她的造化,不是选票决定的。她是个聪明的人,女人,为情所困,还深陷其中。
望乡客人 发表评论于
Jesus!好一个现代版“拍案惊奇”啊!
njfox 发表评论于
颜宁真的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吗?根据***en.wikipedia.org/wiki/Nieng_Yan,她是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Foreign Associate。我不知道翻译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否妥当?
=========
选民 发表评论于 2022-11-07 09:07:01
难道普林斯顿大学聘请颜为终身教授的时候, 普林斯顿大学的分子生物系的教授们都没有读过阎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这个杂志可是生物专业的顶级杂志, 分子生物学的教授可能没读过“自然”杂志上的文章, 但及不可能没读过“细胞”杂志的文章, 都看不出颜的成果是建立在阎的成果之上?没有人质疑颜为什么不注明自己引用了阎的成果?这可是一个学术诚信的问题, 在美国学术界被认为是一个最重要品质.

颜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时候, 所有的评审专家们都看不出颜的成果如这里大家所说, 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山龙 发表评论于
一贯认为科学界比较清爽,没有其他领域那样污,但在中共国,科学界也很丑陋的。像陈景润这样的傻子科学家是凤毛麟角,像杨振宁施一公颜宁这样的投机小人太多了
时不时来看看 发表评论于
老阎有一句话:老天爷能放过谁?颜宁也不会例外,其实她已经为情所困多年而不嫁,只能在微博上关注小鲜肉解馋就能看出一二。
猫二 发表评论于
施一公如果有职业道德应该出面澄清。可惜的是生活在体制内,心不由已罢……
portfolio 发表评论于
关键人物在2013年去世。

选民 发表评论于
难道普林斯顿大学聘请颜为终身教授的时候, 普林斯顿大学的分子生物系的教授们都没有读过阎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这个杂志可是生物专业的顶级杂志, 分子生物学的教授可能没读过“自然”杂志上的文章, 但及不可能没读过“细胞”杂志的文章, 都看不出颜的成果是建立在阎的成果之上?没有人质疑颜为什么不注明自己引用了阎的成果?这可是一个学术诚信的问题, 在美国学术界被认为是一个最重要品质.

颜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时候, 所有的评审专家们都看不出颜的成果如这里大家所说, 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即使全美国分子生物学界的专家, 教授们当年都忽略了阎的研究成果, 后来阎在“自然”上关于颜的文章的注明, 必然会引起全世界分子生物学界的关注, 人们必须会回头去找出阎的文章认真地阅读. 之后没有人出来质疑颜的成果及学术品质, 颜继为终生教授, 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可见颜的成果至少绝大部分是独立于阎的成果的。

华人有这个恶习, 对比自己成功的华人, 都要找出点理由来贬低一下, 踩几脚, 心理上满足一下.

当年阎风生水起的时候, 这个城踩阎的人可不少. 同样是这些人, 现在又通过捧已经去世的阎来踩颜.
问题哥 发表评论于

前两年就看到了老阎的抗议,是有道理的。不是说颜宁和施一公的工作没有新意或不重要,但大概他们刻意抹去前人的研究成果,这是有问题的。至于这个问题被他人发现或没有被学界看得严重,这是另一个问题,这种事情在科学史上屡见不鲜。比如1952年,华生(James Watson)、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三人因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而活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而事实上,双螺旋结构是英国科学家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发现的,她的同事威尔金斯将成果秘密透露给了华生和克里克,三人共同得诺贝尔奖,反倒没有富兰克林什么事儿,诺贝尔委员会当时也没发现。。。

痕微迹轻非虚空
不必煮酒论英雄
阎君乘鹤已西去
施颜风火在朝中

偶偶地来一发 发表评论于
这时候高调回国,指标性意义。
方玉 发表评论于
从文中得知颜宁还是施一公的学生。难怪了,一直觉得施一公是很高级的骗子。
方玉 发表评论于
我也是看小萨主持的《开讲啦》才看了和开始知道颜宁,做出来的东西不是啥值得大惊小怪的,吹的还那么神秘,唬下面年轻的孩子也不嫌臊得慌,这是我的感觉,她的认知层次和实践水平属平庸的水平,吹得过分了。
兔比兰伯王 发表评论于
生物学中的bio tech很可能是下个大爆发的行业!
纽西兰的冬天 发表评论于
本文的中心思想:
通过造谣诬陷中国学者的学术成果,来表达作者崇拜其美国粑粑的目的。
别以为蔡大妈用假论文,别人也都一样,记住蔡大妈只代表巴子,不代表岛内,大陆,及其海外华人
LaoChiu 发表评论于
对于我这个外行吃瓜人而言,此文有很明显的“软肋”。
如果说颜宁以及老师施一公很带嫌疑地避而不谈润涛阎的成果论文,那么此文为何以权威知情人士之名出现却也完全避谈为何颜宁能被普林斯顿大学聘授终身教职且得到院士之衔呢?是颜、施作假,还是大学、科学院走眼?————他们也都不知道润涛阎的论文?
Peace2018Sep 发表评论于
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呈现经典的MFS家族折叠方式----12个跨膜螺旋组成N端和C端两个结构域。两个结构域之间的腔孔朝向胞内区,即该结构呈现向内开放构象。而在结晶中用到的去污剂头部恰好是葡萄糖苷,其结合位点与此前XylE中观测到的葡萄糖结合位点基本重合,证实了MFS家族具有单一结合位点。有趣的是,GLUT1在胞内可溶区还具有一个由4个α螺旋组成的结构域(简称ICH),这一序列只在MFS中的糖转运蛋白亚家族中(Sugar Porter subfamily)观察到,因此ICH是属于该家族蛋白的特有结构特征。
Peace2018Sep 发表评论于
葡萄糖跨膜转运的研究历史基本上代表了人类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历史。将近100年前,就观测到红细胞对葡萄糖的饱和性吸收;起初认为葡萄糖是通过自由跨膜扩散进入细胞的,随着实验证据的积累,1948年,LeFevre等首次提出葡萄糖的进入红细胞的跨膜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特定组分(蛋白质)参与;1952年,Widdas等通过对人体红细胞转运葡萄糖的动力学研究提出了饱和运载体机制(saturable carrier mechanism),理论上揭示了细胞膜上运载体(carrier)的存在(尽管之后的研究并不再支持这转运模型,但至今许多跨膜转运蛋白仍然以carrier命名,转运蛋白家族以SLC分类);1977年,Kasahara和Hinkle从人体红细胞提纯分离出了参与葡萄糖转运的膜蛋白,并实现了脂质体重构功能实验,证实了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存在;1985年,Harvey Lodish实验室首次鉴定出了人体GLUT1蛋白的基因序列,并根据氨基酸序列预测了其具有12次跨膜区的拓扑结构;1991年,De Vivo等首次报道了与GLUT1突变体相关的疾病症状,并将这一大类与GLUT1突变相关的疾病命名为De Vivo 综合症,展示了GLUT1与人类健康的紧密关联。
Peace2018Sep 发表评论于
Glucose transporter 1(葡萄糖转运蛋白1) is an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with 492 amino acids, 54084 Da and with 12 hydrophobic segments, each of which is believed to form a membrane-spanning helix.

葡萄糖(D-glucose)是地球上包括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已知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葡萄糖代谢的第一步就是进入细胞:亲水的葡萄糖不能自由穿透疏水的细胞膜,其进出细胞需要通过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完成。其中一类属于主要协同转运蛋白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简称MFS)的转运蛋白是大脑、神经系统、肌肉、红细胞等组织器官中最重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cose transporters,简称GLUTs)。在人体的14个GLUTs中,GLUT1、2、3、4这四种蛋白生理功能最重要,研究最广泛,其中GLUT1因发现最早而得名。
Peace2018Sep 发表评论于
阎润涛1976年北京农业大学,1979年考入北京中国农科院首届研究生,他研究植物化学方面。

他夫人是公派美国,获博士后从事眼科方向的研究,阎跟随来美读博士,毕业后在他夫人实验室打工。

1985年来美,1991年在Virginial Technical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获得博士学位。
-------------------------------

蛋白质(人体)由21个氨基酸构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有多有少。

氨基酸数量越多空间构型的排列组合越多,人工确定小蛋白质空间构型可以,但大蛋白质的空间构型几乎不可能了。
showmecn 发表评论于
哦, 原来是阎润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