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普京像模像样搞了个荒唐仪式 他和真实距离有多远?

普京像模像样搞了个荒唐仪式 他和真实距离有多远?

文章来源: 城市的地得 于 2022-10-03 14:29:4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城市的地得|“真实”是存在的,也是有力的

看到一个网友转述的据称是纽约时报的报道,很有意思。我没有去核实(因为看不到纽约时报),真实性存疑,就当是一个故事吧。

乌克兰收复莱曼(中文报道也称红利曼),俄军“撤退到更有利位置”。这时候有些当地人才从乌克兰士兵口中得知,原来自己刚“做了一天俄罗斯人”。因为按照普京指示搞的公投,莱曼也是俄罗斯领土了。

网友转述的纽约时报报道称,一位大娘说:“这很有趣,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我不在,他们就娶了我’。”

这位女性很有幽默感,但这句话不仅是笑话,还非常深刻。

荒谬是显而易见的。普京指示搞的公投,是全世界的大新闻,按照公投内容,四个地区都加入了俄罗斯,相当数量的民众,都为自己成为俄罗斯人而自豪。

但是,就像这位大娘所说的,当地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这当然是可能的。因为断电断网的情况下,你就和世界脱离了。

前两天看了一本书《制造消费者》,书里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历史学家发现,20世纪初,很多法国人都不知道普法战争这回事,因为农村人生活在自给自足的环境中,不像巴黎人那样看报纸,他们的“世界”,就是自己周边几公里范围。

1914年8月3日,一个农妇正和丈夫一起在田里收割庄稼,听到狂暴、异常的钟声响起,看到田野里的道路上很多人在奔跑,她以为是着火了,邻居告诉她,这是战争,她和丈夫都惊呆了——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乌克兰发生的事情,其实也有相似的一面:对广大乌克兰农村人而言,这场战争意味着什么呢?

这位大娘引用的笑话,“我不在,他们就娶了我”,其实很朴素反映出普通乌克兰人对俄罗斯和这场战争的看法——俄罗斯搞的那一套,和本地人没有什么关系。

几天前,普京在莫斯科和几个人像模像样的搞了一个四地入俄仪式,现在看来是多么荒唐。这个场景其实也说明了为什么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为何如此被动,因为普京得到的信息,总是与“真实”相差甚远。

留意今年以来普京的讲话,你会发现,他还沉浸在宏大叙事中。俄罗斯民族是如此伟大,乌克兰人一定会欢迎大军的到来;而随着战争的进展,你会发现普京与现实越来越脱节。

很有可能,他并不真的知道乌克兰战场正在发生什么,因为他看到的都是各种汇报——一个宣传和汇报文本构成的世界,由“进展”“胜利”“很快”这些词所构成。。

相比之下,泽连斯基则生活在真实之中。收复失地,他会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他站在布恰的“万人坑”旁边,注视着人间惨剧。作为对照,我们也可以读他在今年的各种演讲,你会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力量,因为他的语言,扎根于真实和痛苦之中。

战前的乌克兰,可能是一块模糊的土地:或许还有很多人活在“苏联”的意识形态中,认为自己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而在战争中,一个“统一的乌克兰”则变得清晰起来,因为真实,也因为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死亡。

有好几次,看到乌克兰农村人跪在地上,迎接牺牲子弟的灵车。这种悲伤的场面,其实也是一个民族“真正形成”的寓言。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想象的共同体”,其实并不是靠古老的叙事,而靠“共同的”苦难和经历。

其实,尽管谎言和假新闻很多,中文社交媒体上的俄乌战争传播仍然非常有参考价值。2月和3月,支持俄罗斯的民众要占绝大多数,甚至有不少女孩在视频中宣称见到普京会当场排卵,而进入9月,爱普京的中国女人已经大为减少。

这不能怪女粉丝始乱终弃,而是怪普京本人无法提供真实的叙事,他那个长桌子,不仅隔离了绍伊古,也制造了他和真实的距离。这个动不动就宣称要使用核武器的人,可能是全世界最胆小的——他也注定会成为这场战争损失最大的人。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电子垃圾三件套,捞了中国男人几百亿?
看不懂,为什么日本女性宁愿负债也要找牛郎
这个社会留给文科生选的路,不多了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让14亿中国人笑话我们”
“以为自己不可能被骗” 反诈大使演员朱时茂遭诈骗

24小时讨论排行

会见梅尔茨 王毅提起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
什么才是加州硅谷清华学霸杀妻案的真相?
“大而美”法案通过了,特朗普大胜,美国大败
承认当年赴美签证有问题,但马斯克永远是马斯克
印度花巨资建90度死亡直角高架桥 7工程师遭解雇
金正恩看在俄作战士兵影片时落泪 俄朝合作换回什么?
特朗普希望孤立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协议很重要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美国最高法院:允许将非法移民遣送至南苏丹
一个自由主义的乌托邦:“它”或许是民主党最后的希望
俄海军副总司令在指挥所阵亡,乌方袭击细节披露
美解禁大飞机发动机对华出口 能换来中方稀土让步?
各国8月1日开始交关税,川普:税率最高70%
“反诈大使”朱时茂自曝一天两遇骗局 被骗走2000元
美国迈向250 七月四日如相问,你是哪种MAGA人?
日本前首相谈美加征关税:哭闹的小孩儿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普京像模像样搞了个荒唐仪式 他和真实距离有多远?

城市的地得 2022-10-03 14:29:43


城市的地得|“真实”是存在的,也是有力的

看到一个网友转述的据称是纽约时报的报道,很有意思。我没有去核实(因为看不到纽约时报),真实性存疑,就当是一个故事吧。

乌克兰收复莱曼(中文报道也称红利曼),俄军“撤退到更有利位置”。这时候有些当地人才从乌克兰士兵口中得知,原来自己刚“做了一天俄罗斯人”。因为按照普京指示搞的公投,莱曼也是俄罗斯领土了。

网友转述的纽约时报报道称,一位大娘说:“这很有趣,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我不在,他们就娶了我’。”

这位女性很有幽默感,但这句话不仅是笑话,还非常深刻。

荒谬是显而易见的。普京指示搞的公投,是全世界的大新闻,按照公投内容,四个地区都加入了俄罗斯,相当数量的民众,都为自己成为俄罗斯人而自豪。

但是,就像这位大娘所说的,当地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这当然是可能的。因为断电断网的情况下,你就和世界脱离了。

前两天看了一本书《制造消费者》,书里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历史学家发现,20世纪初,很多法国人都不知道普法战争这回事,因为农村人生活在自给自足的环境中,不像巴黎人那样看报纸,他们的“世界”,就是自己周边几公里范围。

1914年8月3日,一个农妇正和丈夫一起在田里收割庄稼,听到狂暴、异常的钟声响起,看到田野里的道路上很多人在奔跑,她以为是着火了,邻居告诉她,这是战争,她和丈夫都惊呆了——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乌克兰发生的事情,其实也有相似的一面:对广大乌克兰农村人而言,这场战争意味着什么呢?

这位大娘引用的笑话,“我不在,他们就娶了我”,其实很朴素反映出普通乌克兰人对俄罗斯和这场战争的看法——俄罗斯搞的那一套,和本地人没有什么关系。

几天前,普京在莫斯科和几个人像模像样的搞了一个四地入俄仪式,现在看来是多么荒唐。这个场景其实也说明了为什么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为何如此被动,因为普京得到的信息,总是与“真实”相差甚远。

留意今年以来普京的讲话,你会发现,他还沉浸在宏大叙事中。俄罗斯民族是如此伟大,乌克兰人一定会欢迎大军的到来;而随着战争的进展,你会发现普京与现实越来越脱节。

很有可能,他并不真的知道乌克兰战场正在发生什么,因为他看到的都是各种汇报——一个宣传和汇报文本构成的世界,由“进展”“胜利”“很快”这些词所构成。。

相比之下,泽连斯基则生活在真实之中。收复失地,他会第一时间出现在那里。他站在布恰的“万人坑”旁边,注视着人间惨剧。作为对照,我们也可以读他在今年的各种演讲,你会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力量,因为他的语言,扎根于真实和痛苦之中。

战前的乌克兰,可能是一块模糊的土地:或许还有很多人活在“苏联”的意识形态中,认为自己和俄罗斯是一个国家,而在战争中,一个“统一的乌克兰”则变得清晰起来,因为真实,也因为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死亡。

有好几次,看到乌克兰农村人跪在地上,迎接牺牲子弟的灵车。这种悲伤的场面,其实也是一个民族“真正形成”的寓言。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想象的共同体”,其实并不是靠古老的叙事,而靠“共同的”苦难和经历。

其实,尽管谎言和假新闻很多,中文社交媒体上的俄乌战争传播仍然非常有参考价值。2月和3月,支持俄罗斯的民众要占绝大多数,甚至有不少女孩在视频中宣称见到普京会当场排卵,而进入9月,爱普京的中国女人已经大为减少。

这不能怪女粉丝始乱终弃,而是怪普京本人无法提供真实的叙事,他那个长桌子,不仅隔离了绍伊古,也制造了他和真实的距离。这个动不动就宣称要使用核武器的人,可能是全世界最胆小的——他也注定会成为这场战争损失最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