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复旦学生实习期假冒分析师 骗其他实习生为其打工

复旦学生实习期假冒分析师 骗其他实习生为其打工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于 2022-06-22 19:51:0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近日,假冒券商行业分析师招聘实习生的事件引发热议。事件一出,国信证券、中金公司和德邦证券等多家券商都在近期发表了相关声明。

比如,德邦证券发布声明称,关注到外界热议的 " 实习生事件 ",该名同学于 2021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间进入德邦证券研究所实习,目前尚未入职。得知此事件后,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校方调查核实。在校方反馈明确调查结论前,将暂缓该名同学的校招录用流程。截至发稿,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校方并未给予反馈,该名同学仍然处于暂缓录用阶段。

据悉,该同学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 2020 级硕士生研究生刘某,曾在多家券商实习期间,以正规分析师名义给自己招 " 小黑工 ",为自己服务,并承诺 " 实习六个月以上可获得留用机会 "。然而,最后却以 " 临时缩招,卡学历 " 为由,导致这些受骗的实习生在辛苦实习数月后得不到实习证明和背调材料,甚至错过了应届生身份,从而失去了秋招、春招的机会。

据证券时报,有实习生表示,自己在被骗的 10 个月里,累计完成上百万字的研究报告,甚至大年初一晚上都在加班。这些实习生一直以为自己在证券公司实习,结果辛苦写出来的报告,却被刘某以自己的名义交了上去。

对此,有律师表示,刘某的上述行为暂不构成诈骗罪,但其行为涉嫌侵犯了被骗实习生的著作权,同时涉嫌侵犯相关券商的名誉权,被骗实习生和相关券商可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习生冒充券商首席招聘

今年 5 月,有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布自己作为实习生上当受骗的经历。其中有一位实习生说道:" 我于 2021 年 7 月投递了一家券商的行研实习,且很快收到了电话面试。面试结束后,一位自称 gx 证券军工首席的人添加了我的微信。并称此为正式实习,实习六个月以上可以获得留用机会。2021 年 12 月,此人要求我提交答辩报告,并很快告知我答辩通过已获得留用。"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 由于录用函迟迟无法发放、实习证明开据也再三推诿,我开始心存疑虑并多次催问。2022 年 3 月,此人以‘公司临时缩招,卡本科学历’为由称无法录用。因为这一理由过于生硬,我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求助并联系到 gx 证券人力部门,证实了该微信并非分析师所有,且公司并无我的实习及答辩记录。" 上述分享受骗经历的人进一步说道。

对于为何没能识破,这位实习生坦言,一是此人盗用的首席姓名、头像确有其人,指导过程也有模有样;二是此人反复向其强调此为正式实习,并发送了公司实习协议、保密协议要求填写,以假乱真。

据证券时报和网络爆料者称,在多名受骗者收集并整理他们所有的证据后,基本确定该行骗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 2020 级硕士生研究生刘某。

另外,也有曾受骗的实习生在网络平台表示,冒充招聘的人已经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相信会受到应有的处罚。同样,被骗的实习生不仅在辛苦实习数月后得不到实习证明和背调材料,甚至错过了应届生身份,从而失去了秋招、春招的机会。

多家券商发表声明

值得一提是,前述提到的 "gx 证券 " 在获悉此事件后,于 5 月下旬发布了声明称,近期发现有外部人员冒充公司经济研究所分析师招聘实习生。主要表现为:相关人员谎称其为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分析师,通过微信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在经过电话面试后告知对方学生被录为正式实习生,实习六个月以上可以获得留用机会,并通过微信向对方学生发送了实习协议等文件,以假乱真。

该券商表示,上述不正当行为系外部人员冒充公司员工名义进行,与公司及公司员工无关。对任何冒充公司或公司工作人员的不正当行为,将采取一切必要之法律手段以追究其责任。

与此同时,中金公司也注意到虚假实习招聘这一事件,并发布了严正声明。

就在该事件本以为到此结束后,有被骗的实习生爆料称,刘某在德邦证券实习,或将被录用。对此,德邦证券获悉后于 6 月 10 日也发表了相关声明:近日,关注到外界热议的 " 实习生事件 ",并于第一时间与该名同学所在母校——复旦大学取得联系。目前,校方已在积极调查核实中。该名同学于 2021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间进入德邦证券研究所实习,目前尚未入职。得知此事件后,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校方调查核实。在校方反馈明确调查结论前,将暂缓该名同学的校招录用流程。

截至发稿,记者在 6 月 22 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校方并未给予反馈,该名同学仍然处于暂缓录用阶段。

被复旦大学取消优秀毕业生

律师:暂不构成诈骗罪

据证券时报,获悉刘某系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的身份后,曾有被骗同学于 5 月 23 日向复旦大学校长信箱发送举报信,举报刘某在实习期间,私自使用证券公司员工身份私招实习生无偿帮助其完成实习工作,致使多名同学上当受骗。

6 月 8 日,复旦大学 2022 年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拟获得者名单公示中,经济学院的刘某位列其中,随后该事件在网络平台发酵。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此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工作人员与受骗学生陆续进行沟通,其中提及校方不会包庇刘某。根据学院工作人员的转述,刘某称受骗的同学 " 不到 10 个 "。刘某还曾向学院工作人员辩解称,每去一个新单位就把这些实习生拉上,是给他们一个新的机会。

而对于刘某被举报后仍入选优秀毕业生拟获得者名单,学院工作人员称系 " 乌龙 "。据了解,目前学院对刘某采取的措施包括取消优秀毕业生等。在更新后的优秀毕业生拟获奖者公示中,已将刘某的名字删掉。对于被骗学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学院方面称尚无对应的校规进行处理。

据了解,目前被骗学生仍在推动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记者就相关事宜致电刘某,对方在得知记者身份后挂断了电话。

对此,有律师表示,刘某的上述行为暂不构成诈骗罪,但其行为涉嫌侵犯了被骗实习生的著作权,同时涉嫌侵犯相关券商的名誉权,被骗实习生和相关券商可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美男在商店猥亵女顾客,被另一女顾客开枪击毙
疯狂!这支大牛股4天爆拉1300%!发生了什么?
中国稀土管制 美贸易代表承认过去这件事做错了
上海父患胰脏癌 豁达教女儿离别:就当我去旅行了
普京“一通电话”,打乱特朗普“大计”




24小时讨论排行

若开战炸不炸中国港口?美军官提“可修复式打击”
纽时:川普圈子里 种族主义 支持纳粹并非啥大问题
对普丁好失望!川普止战下一步,转向习近平"联中制俄"
仅两个月新增一万亿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8万亿
北京再次大抓捕地下教会,家属求救,海外华人到中领馆抗议
特朗普:料下周能同中国达成多项协议,包括恢复采购大豆等
WSJ:特朗普赦免了被定罪的币安创始人赵长鹏
华人钢琴家包揽肖邦钢琴大赛前三名 美籍华裔夺冠
境内留学生免交$10万申请费 川普政府:防H-1滥用
特朗普:计划有变,取消会面,准备制裁普京
解放军九上将同时官宣落马,背后的潜在逻辑和补缺悬念
加州州长硬刚白宫:敢派兵,一纳秒内起诉!
“看着满院发霉的玉米,想哭也哭不出”
厨师大赛没结束 作品已被大妈们扑上抢光 参赛者傻眼
“进口药”活不下去了,这次却没人叫好了?
纽约时报:特朗普的超级大国自杀行为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复旦学生实习期假冒分析师 骗其他实习生为其打工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6-22 19:51:09

近日,假冒券商行业分析师招聘实习生的事件引发热议。事件一出,国信证券、中金公司和德邦证券等多家券商都在近期发表了相关声明。

比如,德邦证券发布声明称,关注到外界热议的 " 实习生事件 ",该名同学于 2021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间进入德邦证券研究所实习,目前尚未入职。得知此事件后,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校方调查核实。在校方反馈明确调查结论前,将暂缓该名同学的校招录用流程。截至发稿,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校方并未给予反馈,该名同学仍然处于暂缓录用阶段。

据悉,该同学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 2020 级硕士生研究生刘某,曾在多家券商实习期间,以正规分析师名义给自己招 " 小黑工 ",为自己服务,并承诺 " 实习六个月以上可获得留用机会 "。然而,最后却以 " 临时缩招,卡学历 " 为由,导致这些受骗的实习生在辛苦实习数月后得不到实习证明和背调材料,甚至错过了应届生身份,从而失去了秋招、春招的机会。

据证券时报,有实习生表示,自己在被骗的 10 个月里,累计完成上百万字的研究报告,甚至大年初一晚上都在加班。这些实习生一直以为自己在证券公司实习,结果辛苦写出来的报告,却被刘某以自己的名义交了上去。

对此,有律师表示,刘某的上述行为暂不构成诈骗罪,但其行为涉嫌侵犯了被骗实习生的著作权,同时涉嫌侵犯相关券商的名誉权,被骗实习生和相关券商可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实习生冒充券商首席招聘

今年 5 月,有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布自己作为实习生上当受骗的经历。其中有一位实习生说道:" 我于 2021 年 7 月投递了一家券商的行研实习,且很快收到了电话面试。面试结束后,一位自称 gx 证券军工首席的人添加了我的微信。并称此为正式实习,实习六个月以上可以获得留用机会。2021 年 12 月,此人要求我提交答辩报告,并很快告知我答辩通过已获得留用。"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 由于录用函迟迟无法发放、实习证明开据也再三推诿,我开始心存疑虑并多次催问。2022 年 3 月,此人以‘公司临时缩招,卡本科学历’为由称无法录用。因为这一理由过于生硬,我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求助并联系到 gx 证券人力部门,证实了该微信并非分析师所有,且公司并无我的实习及答辩记录。" 上述分享受骗经历的人进一步说道。

对于为何没能识破,这位实习生坦言,一是此人盗用的首席姓名、头像确有其人,指导过程也有模有样;二是此人反复向其强调此为正式实习,并发送了公司实习协议、保密协议要求填写,以假乱真。

据证券时报和网络爆料者称,在多名受骗者收集并整理他们所有的证据后,基本确定该行骗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 2020 级硕士生研究生刘某。

另外,也有曾受骗的实习生在网络平台表示,冒充招聘的人已经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相信会受到应有的处罚。同样,被骗的实习生不仅在辛苦实习数月后得不到实习证明和背调材料,甚至错过了应届生身份,从而失去了秋招、春招的机会。

多家券商发表声明

值得一提是,前述提到的 "gx 证券 " 在获悉此事件后,于 5 月下旬发布了声明称,近期发现有外部人员冒充公司经济研究所分析师招聘实习生。主要表现为:相关人员谎称其为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分析师,通过微信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在经过电话面试后告知对方学生被录为正式实习生,实习六个月以上可以获得留用机会,并通过微信向对方学生发送了实习协议等文件,以假乱真。

该券商表示,上述不正当行为系外部人员冒充公司员工名义进行,与公司及公司员工无关。对任何冒充公司或公司工作人员的不正当行为,将采取一切必要之法律手段以追究其责任。

与此同时,中金公司也注意到虚假实习招聘这一事件,并发布了严正声明。

就在该事件本以为到此结束后,有被骗的实习生爆料称,刘某在德邦证券实习,或将被录用。对此,德邦证券获悉后于 6 月 10 日也发表了相关声明:近日,关注到外界热议的 " 实习生事件 ",并于第一时间与该名同学所在母校——复旦大学取得联系。目前,校方已在积极调查核实中。该名同学于 2021 年 11 月至 12 月期间进入德邦证券研究所实习,目前尚未入职。得知此事件后,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校方调查核实。在校方反馈明确调查结论前,将暂缓该名同学的校招录用流程。

截至发稿,记者在 6 月 22 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校方并未给予反馈,该名同学仍然处于暂缓录用阶段。

被复旦大学取消优秀毕业生

律师:暂不构成诈骗罪

据证券时报,获悉刘某系复旦大学在读研究生的身份后,曾有被骗同学于 5 月 23 日向复旦大学校长信箱发送举报信,举报刘某在实习期间,私自使用证券公司员工身份私招实习生无偿帮助其完成实习工作,致使多名同学上当受骗。

6 月 8 日,复旦大学 2022 年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拟获得者名单公示中,经济学院的刘某位列其中,随后该事件在网络平台发酵。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此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工作人员与受骗学生陆续进行沟通,其中提及校方不会包庇刘某。根据学院工作人员的转述,刘某称受骗的同学 " 不到 10 个 "。刘某还曾向学院工作人员辩解称,每去一个新单位就把这些实习生拉上,是给他们一个新的机会。

而对于刘某被举报后仍入选优秀毕业生拟获得者名单,学院工作人员称系 " 乌龙 "。据了解,目前学院对刘某采取的措施包括取消优秀毕业生等。在更新后的优秀毕业生拟获奖者公示中,已将刘某的名字删掉。对于被骗学生提出的其他要求,学院方面称尚无对应的校规进行处理。

据了解,目前被骗学生仍在推动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记者就相关事宜致电刘某,对方在得知记者身份后挂断了电话。

对此,有律师表示,刘某的上述行为暂不构成诈骗罪,但其行为涉嫌侵犯了被骗实习生的著作权,同时涉嫌侵犯相关券商的名誉权,被骗实习生和相关券商可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