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学”兴起: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正寻求移民途径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上海居民张扬(音,Yang Zhang)几个月来一直在查询离开中国的方法。

“以‘动态清零’为原则的疫情管控措施看不到头,每天人心惶惶,”今年二十九岁的张扬告诉ABC中文。

“国内整个社会氛围有种越来越紧张的感觉,言论收紧,删帖封号的情况经常发生,这些都打击年轻人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我们都不想生活在一个与世界越来越割裂的中国。”

张扬代表的是一个日益庞大的中国年轻群体,他们都在寻找离开中国的办法。

这场运动也被称为“润学”。

一名微博用户写道:“我们邻居群里也讨论润学了…… 每个人都想逃离。”

“不奇怪现在润学盛行,别的地方活着的人起码还像个人,”另一名用户说。

两家澳大利亚本地移民咨询机构表示,中国客户咨询移民的数量从4月来翻了一倍,其中大部分咨询者都来自上海。

在墨尔本执业的移民顾问颜明煌说,从4月起,他们收到“纯国内的咨询平均一个月有200到300个”。

而去年同一时期的月平均咨询人数只有100人。

“上海的占三分之一,然后是北京和深圳。”

“也有不少25-35岁的技术移民,还没有成家,不少互联网企业的工作人员,”颜先生说。

张扬说,在移民目的地的选择上,他更偏好宜居且相对容易获得永居身份的国家,而澳大利亚符合这一标准。

然而,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在5月23日表示,由于国际旅行有“较高风险和不确定性”,民众应避免“非必要”和“非紧急”出行。

移民管理局同时表示,将“严格出入境证件审批签发”,这其中也包括护照。

张先生对此感到担忧,因为他的护照将在一年内过期。

“我目前是计划明年出去,安排了一年准备和缓冲时间。”

“目前没有‘必要’出境缘由的话,肯定是不会给我换[护照]的。”

“清零”政策或迫使更多年轻人出国

上海各区自3月底以来便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疫情封锁措施。

尽管上海政府本月早些时候曾声明将放松部分地区的限制措施,但居民仍被不能离开所在街道,只有在采购生活物资、买药或就医才能外出。

同时,北京六个人口密集区域内的居民也被要求在家工作,餐馆亦停止了堂食服务。

中国国家卫健委一位发言人表示,为“更早发现潜在风险”,政府计划在中国的大城市建立更多核酸检测点,以让居民“步行15分钟”即可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

卫生部门也要求各省市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常规建造或改造一定数量的方舱医院”,这让许多中国网民担忧政府将在未来继续贯彻“清零”路线。

但上海采取的风控措施已经对经济造成了显著影响。

根据中国官媒观察网5月4日发布的一篇文章,2022年中国高校1000万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23.1%。

而根据中国教育部数据,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0%,远高于今年。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1.1%。

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经济学系副教授史鹤凌博士表示,大量中国人“生活的基本保障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动态清零政策对中国经济打击非常大。”

“如果中国经济不景气的状况维持比较长时间的话,那么这些人就不可能找到新的工作,所以这些人是潜在的会移民到其他国家的人群。”

“中国必然会缺很多高学历的人才,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话,这是最大最大的威胁,”史鹤凌博士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将坚持“清零”路线并会“坚决与一切歪曲、怀疑和否定中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但史博士告诉ABC,中国政府如采取更多行动“闭关锁国”将引发更多社会反抗情绪。

“我想中国政府也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他说。

“否则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新一波中国移民将如何影响澳洲?

澳大利亚统计局(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ABS)数据显示,澳大利亚4月失业率为3.9%,创1974年8月以来的新低。

同时,澳大利亚的劳动力短缺也仍在持续,许多雇主急于寻找有技术的雇员。

“从澳大利亚的角度来看的话,现在缺人缺得非常厉害,大家做生意的话,现在最大问题就是找不到员工了,”史鹤凌博士说。

“所以这批移民的加入以后的话,肯定会给澳大利亚的劳工市场带来一些新的员工,这对澳大利亚的经济非常有好处。”

悉尼网络工程公司Best科技服务(Best Technology Service)的老板约翰·麦克威克(John McVicker)就遭遇了招工的困难。

他说,这是他自20年前成立公司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严重的劳动力紧缺。

“市场特别紧张,”他说。

“要找到有技术的IT员工越来越困难。”

麦克威克说:“更多有技术的移民一定会缓解这种状况。”

“在我看来,就是疫情期间技术移民短缺导致或者至少加剧了这种状况。”

 

常态 发表评论于
不建议鼓励移民。

太多工作,生活思想分裂的天朝人-分不出那些是生活思想一致的人。


国境之南 发表评论于 2022-05-30 15:05:18
有五毛说“亚裔男子,更加的食物链的最底端。三思而行”,我就奇怪了,我周围中国出来的,无论是什么渠道出来的,哪怕就是偷渡的,只要在国外呆过三年以上的,还没有一个在“食物链的最底端”,甚至还没有一个收入在平均线以下的,都活的挺滋润的,如果家里有小孩子的,那就更别犹豫了,赶紧润吧,为了孩子绝对值得

skyhorse913 发表评论于
到每天都有几万新增病例的地方寻找自由?脑壳坏了!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中国政府宣布了,上海封城都是基层居委会自作主张干的,和中央政府不相干。上海老百姓在两个月抗疫中完全自治,取得了抗疫胜利。说明上海老百姓有能力进行全面自治,不用中央政府操心。
现眼 发表评论于
猫也润之 过
InNorthTexas 发表评论于
外循环吃肉,
内循环吃屎。
锦西 发表评论于
赶紧的让他们走。不是什么才子佳人,哪儿要,给哪儿,。到“赶集要趁早儿”那个地方去。加拿大小毛驴儿哪去。太逗了。
iknowwhoiam 发表评论于
很好啊 中国人多资源少 过去的一孩政策是愚蠢至极的操作 应该积极向外拓展民族的生存空间 通过移民是最好的办法 各方都受益
秒秒 发表评论于
政府不要管太紧了。什么都像家长一样管市民其实吃力不讨好。不要当家长。而是当人民公仆。这样就会对了。
noborders 发表评论于
西方媒体也喜欢夸张,墙以及墙内宣传机器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韭菜们无法逃脱档妈布下的天罗地网及其信息和宣传的狂轰滥炸,我认识的韭菜们都很幸福、自豪呢,认为美国、西方国家才是祸根。只要韭菜们有口水喝,能苟延残喘,一切就都无法改变。
旧金山叔叔 发表评论于
敦促移民国从严审查这些要润的强国人,特别是以前岁月静好的时候发表五毛言论的人,拒绝其移民,要爱国就死也死在中国,别跑出来爱国
加拿大小毛驴 发表评论于
二十多年前,我在国内上学时,曾在校园围墙外的棚户区遇到一志愿军归国战俘。他战时受伤被俘,因家中有老母而选择归国。之后遭受数次审查,历次运动中被批斗殴打。垂暮之年,仍靠每天推辆三轮车走街串巷收破烂为生。他给我讲述自己的遭遇时,不禁潸然垂泪。那一幕令我至今难忘。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一尊对中国得有多大仇恨,折腾完香港折腾上海,这些城市都是中国的经济命脉啊!

总加速师,名不虚传!
加拿大小毛驴 发表评论于
大门可能随时彻底关闭,赶集要趁早。1)中共铁了心与俄国人狼狈为奸,不远的将来必与西方世界彻底决裂。2)习大大脑袋一根筋要完成毛太祖未竟的伟业“解放台湾”,战争随时可能爆发。3)中共的清零政策已使经济濒临崩溃、国内矛盾日益激化,对外战争是化解危机、得苟延残喘的不二选项。开战后,粮食与石油禁运,饥殍遍野的景象势必再现。世界大势,浩浩荡荡。成、住、坏、灭,非是人力之所能改变。惟有祈祷上苍,愿好人平安。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当年联合国军释放的志愿军人数。
伤病人员直接遣返,1,030人。
直接遣返,5,640人。
不直接遣返,主动回国,440人。
不直接遣返,自主选择去往台湾,14,235人。
不直接遣返,自主选择去印度,22人。

有意思的是直接遣返和主动回国的后来都很惨,基本上一生就完了。而去往台湾的改开后以台商资格回国,受到热烈欢迎。主动回国的志愿军战俘最典型代表是张泽石,著有《我的朝鲜战争》一书。道尽了回国志愿军战俘的酸甜苦辣。最惨的回国志愿军战俘是李正文,文革是被斗的最凶。1982年落实平反政策的时候,他以为新一轮运动已经开始,当夜悬梁自尽。

战俘是国家英雄,什么样的政权不把他们当人看?
wen1 发表评论于
往哪里跑呀?自己的国家不搞自由平等,那个国家没有黑人,黑人就像动物专门打亚洲人
Panda-2020 发表评论于
不要来美国 不受欢迎
lthy 发表评论于
晚了,老老实实当韭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