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中国?“美国制造”越来越有吸引力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在美国,提起棒球帽和书包,许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沃尔玛里便宜的中国货。

但是在距离纽约曼哈顿11英里的纽瓦克,一家供应链完全在美国的纺织品公司却有着傲人的业绩。

“我们在北纽瓦克生产我们所有的产品,我们已经经营30年了,现在,我们有大约155名员工,我们准备马上再招聘25人,” 纺织品公司Unionwear 总裁米契· 卡恩(Mitch Cahn) 通过电话对美国之音说。

Unionwear成立于1992年,主要生产棒球帽、围巾和书包等等。

“今年我们的业绩特别好。很多原本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些产品的公司无法负担进口的成本,改为购买当地产品了,”他说。

新冠的冲击

新冠疫情给供应链带来的冲击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变得越加明显。世界工厂中国本身的各种劳工问题进一步暴露,而新冠疫情大大增加了货物的运输成本。即使公司能够负担高昂的运输费用,由于中国目前实行严格的清零政策,导致货品无法离开中国码头。再加上乌克兰危机导致的油价上升,许多公司都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制造,美国消费这个冗长的供应链是否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Unionwear总裁卡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我们卖的定制棒球帽大约是8到10美元一顶,”他说,“我们假设一个公司可以从中国以2.5美元的价格购得这顶帽子,之后加上关税,加上运输到港口,加上空运,加上运输到消费市场,还要加上最后的包装,对外国货物的检测…现在这顶帽子也要卖8到9美元了。”

他说,在新冠疫情前,他的公司生产的棒球帽要比进口产品贵大约30%到40%,而书包则要贵25%左右。“但是现在,我们两个产品线都完全能与进口产品竞争,”他说。

不仅是中小型公司,大型公司最近也出现了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的苗头。

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今年年初宣布,将在密西根州投入70亿美元扩大电动汽车和汽车电池的生产。这将为当地创造和保留共5000个就业岗位。密西根州州长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说,这将使得“密西根成为让世界在车轮上转起来的基地。”

美国半导体制造公司美光科技(Micron)去年10月承诺,在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进行芯片的研发和制造,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是在美国进行。

与此同时,一些外国企业也承诺将投资美国。去年11月,韩国电信巨头三星(Samsung)承诺将在德克萨斯州投资170亿美元建立半导体工厂,服务北美市场。

一个底线到三个底线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国际商务研究主任威廉·芮恩施(William Reinsch)说,很多公司实际上早就开始考虑供应链本地化的好处了。

“这并不是个新的趋势,这个趋势至少有十年了,“他对美国之音说,”公司希望供应链变短,他们希望靠近顾客群,他们对于波动的能源价格和不断升高的运输成本感到忧虑。“

他补充说,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产品施加的关税减少了进口产品的吸引力,而新冠疫情更加速了公司对于自己供应链不足的考量。

加上乌克兰危机,很多公司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供应链依赖于其他国家的风险。哈里·莫泽(Harry Moser)是行业组织“回岸倡议”(Reshoring Initiative) 的创始人和总裁,这个组织旨在帮助制造业重回美国。

“大约1年前,我常常去向公司兜售我的服务,他们都会跟我说,他们太忙了。现在,公司蜂拥而来寻求帮助。其中不乏一些大公司,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他对美国之音说。莫泽在创立“回岸倡议”组织前,曾担任高端机床制造GF(Georg Fischer)北美分公司总裁22年。

他说,在现在情况下,有大约20%到30%的公司能够在不加价,不减少利润率的情况下将供应链带回美国。

他为记者举了一些例子:“如果你的运输成本很高,想想那些非常沉重的物品。或者你的公司需要经常更换设计,你就需要不断跟供货商沟通。或者是需求波动的产品,比如说是衣服,在外国生产,你可能需要2月下订单,11月拿货。如果能直接在当地寻找原材料,那么你可以提前一个月下单,仍然能满足顾客需求。”

“这个逻辑就是缩短供应链,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全球供应链管理主任尼克·维亚斯(Nick Vyas)对美国之音说。

他说,缩短的、更为多元化的供应链将会更加有弹性,更有可持续性。减少大量的运输成本,这也能够降低碳足迹。

“从前,公司只考虑一个底线,那就是成本。但是现在我们要考虑三个底线:我们要考虑成本,我们也要考虑供应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维亚斯补充道。

政府和企业可以做什么?

美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行动鼓励公司进行回岸。拜登总统的重建美好未来方案(Build Back Better Plan)中有一个目标,即增加500万个制造业工作岗位,平衡贸易逆差。这里面采取的一些步骤包括制造税收减免,离岸外包税收处罚,打击假货等等。

在莫泽看来,这都将帮助制造业回流美国,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个项目要求为美国培训更多的技能劳动力。

“美国在招聘和培训熟练劳动力方面严重不足。德国、瑞士、奥地利。。。这些国家60%的年轻人都会参加学徒项目,之后再去上大学。他们拥有强大的实践和技术背景,这个数字在美国只有5%,”他说。

他解释道,这就是为什么德国的工资水平与美国相当,但是由于他们的熟练劳动力有更高的生产力,他们能够保持高达经济体量5%的贸易顺差,而美国目前则一直承受着经济体量3%的贸易逆差。

南加州大学的维亚斯教授补充说,美国还需要对基建进行投资,这包括道路、桥梁和港口。“如果这些公司要回岸,我们的基建能不能承受这样大量的运输需求?现在是不行的,”他说。

芮恩施说,他认为美国政府会出台某种程度的工业政策来辅助一些行业进行回岸,而这很大程度上原因是中国因素。

他说,共和党人过去一般都反对对任何行业倾注政府资源,他们认为这是干预市场的做法。

“现在两党对于中国的威胁高度一致,所以如果一个工业政策是关于抵制中国威胁,他们大多能够接受,”芮恩施说。

Unionwear的米契·卡恩对回岸的潮流感到乐观。他说,廉价进口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制造成了具有真实吸引力的名字。

他也给希望回岸的公司提供了一些建议。“发展当地的供货商。。。或者是那些在西半球的供货商,或许在加勒比盆地,或者是在南美,或者在加拿大。。。这样你就能保护自己不受不断上扬的海运价格的影响,”他说。

Bslrim 发表评论于
我就笑笑,假如我是他的竞争对手公司,过两年美国不再加税了,供应链恢复了,我的产品价格有额外25%的利润空间,这家本土公司要如何与我竞争?再说大一点,一家小厂,专供美国一个州的帽子,问题不大,阿迪达斯,一年需要几千万上亿的帽子,造完之后还有20%可能要销往中国,你觉得我会在哪里开厂?再说一遍,当年美国欧洲的商人不是发慈悲把生产线移到中国,而是明确知道即便算上物流成本,在中国生产也远好过欧美。
量子纠结 发表评论于
除去今年以外,小件商品如牙膏毛巾牙刷几十年没怎么涨过价,这本来就是不正常现象。全球化受益的是第三世界国家和金融资本,受害的是失去工作的美国劳动者。必须控制全球化才能保证美国工人的权益。现在正好趁着猪圈国自己要和世界脱钩的机会,让制造业回归美国吧。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记住什么叫全产业链!
这个只有中国具备!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美国人民都是外国造的,自己瞎折腾神马工厂有意思吗?呵呵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事实上,就是沃尔玛这样的低价商厂生产的一些产品已经不用中国制造的标识,但依然属于,中国制造!
长剑倚天 发表评论于
文章中用隐晦的语言,什么政府的生产资源之类的,说白了就是政府给补贴!
问题是政府补贴这些低价值的制造能够维持多久呢?!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新冠疫情的时候,大嘴鼓励美国自己生产所谓的关键产品,也就是口罩。
有一家美国企业,于是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开始生产口罩,去年政府开始停止补贴,于是这家企业就倒闭了!
因为太贵了,市场不得不再继续从中国进口同类口罩。
不要违反市场规律,牢记!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这是没戏的,一旦疫情过去物流问题缓解,资本还是会选择利润大的地方,在美国的这些企业必然萎缩。后工业社会经济效率低是无法避免的规律。
那些依赖政府免税协议而在美国建厂的企业,四年免税期过后,还有几个存在?基本变成销售中心,而不再是制造中心。
link2way 发表评论于
欢迎美国很抓低端制造业,什么东西都自己做。
shanghai70 发表评论于
中美经济本来已经帮在一起共同发展,但是现在脱钩却是对中美各自最好的选择。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如果有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一起卖,想都不用想就会买贵一些的日本产品。长期使用下来实际上比中国的便宜。中美脱钩有百利而无一害,希望早日实现,造福于美国人民。
大侠独孤求败 发表评论于
就是一个个例。真是有规模的,就给个数字。几乎没什么经济学家说加关税导致企业规模性回归美国。倒是导致美国物价大幅上升是包括部长耶伦的共识。中国的制造业超过美国后,现在已经超过其后三位美日德的总和。这时候拿个生产帽子的个例说事,也就美国之音了。实际上中国现在出口大部分已经是机电产品了。
胡連勝 发表评论于
這僅僅是步入正軌的開始….
Ddco2021 发表评论于
昨天去买PVC 管,价格确实贵了,但居然是美国造,质量明显好很多!替换下来的旧管子质量真是差!
1passby 发表评论于
看来美国物价飞涨是有原因的。但同时成就了美国当地的制造业。
5mslj 发表评论于
过几年再看,墙国在总加速师的带领下,速度不是白加的。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虽然价钱便宜,但长期性价比未必好。。
思想起 发表评论于
如果欧美国家都把制造业从墙内撤走,那墙内就能完全实现经济内循环了。
hkzs 发表评论于
加关税好!
Capitaltwo 发表评论于
淘汰低端制造是国家进步的表现,本案中的做帽子工厂在日韩早就淘汰,中国和越南也在淘汰中。美国却拿来炫耀说明西降的有多么厉害。在此WXC里面估计也就是一部分走投无路的非法移民才会去这种工厂制作卖价9美元的帽子。正宗的汉奸们应该不至于去这种工厂同时打工和反共。当三年后中国制造2025实现时,将有更多的低端制造挥别中国而回到美国。到时正宗的汉奸们也只能从事美式996的工作方式,进一步被资本家和非裔美国人的剥削和压迫。 
ROUTARD 发表评论于
咱中国人民替美国人民感到高兴。
怎么样,中国人民输了吗?
size0 发表评论于
最大的悲哀就是产能,质量,技术都过关,就是卖不出去产品。
size0 发表评论于
把供应链转出中国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再强,产能再高,如果没有外部的市场,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完全内循环吗?
国境之南 发表评论于
“中国制造2025”已经完全不提了,为什么不提了?因为已经注定彻底失败了,“腾笼换鸟”想的挺美,可惜的是家雀赶走了,金丝雀却迟迟不见踪影,这种局面有一个成语形容,就是“鸡飞蛋打”

制造业升级换代是必然的,很多国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但对你却行不通,因为这里边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否则你就必须和科技强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巨人的力量来助你腾飞。很可惜,一个热衷于山寨、剽窃、弯道超车的国家,同时又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紧张,那你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这个国家的前景一片黑暗,回天无力了
Wuweixiao 发表评论于
和中共比制造帽子?这个国家已经无语了。一个百人小厂的事情拿出来说事。要知道中共现在已经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规模大到一个公司等于美国一座小镇人口
旅途1986 发表评论于
市场说不了谎,日本品牌汽车在印尼独步天下,超过95%是日本车,近两年已经逐渐看到五菱,东风,吉利,奇瑞品牌跑在印尼马路上
飘过的云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产业链外移是大势所趋,外资因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中国政权本身所带来的危胁也会分散投资,产业链外移不可能一蹴而就,起码需要几年的布局,其实我们现在就已经看见外商离开中国的速度已在加快了。
旅途1986 发表评论于
大陆家用电器市场20年前是日本的天下,现在已经被中国大陆美的格力海信品牌逐年压缩空间,自主品牌汽车年增长量超过任何合资品牌,手机仅有苹果唯一外国品牌撑着外国货的面子,这就是独运轮口中低价劣质的中国货。话说就算是苹果手机,索尼电视,西门子冰箱,也是大部分在中国制造,呵呵
文学怪客 发表评论于
没戏,回光返照而已,说的只是个例
旅途1986 发表评论于
在河边,这个人的观点及言论都已经注明在了他的名字里。全是Lie
XM25 发表评论于
墨西哥的飞机汽车医疗器械生产都是世界闻名的,现在人力成本比中国更低,运输也方便。墨西哥人的手艺也好。以前德州修汽车body的,都是老墨,他们从小就学钣金,敲锤子的本事是从小练就的功夫。长大了偷渡到美国,立刻就有body shop收留。中国工人大部分是操作工,技工并不多。有一技之长的技工工资是很高的。
心无所住 发表评论于
这些低技术产业,中国早就外迁到东南亚去了,应该回流到美国,美国人都不会劳动了
GoldenEar 发表评论于
很多制造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西方国家根本没有必要搞什么制造业回归!搞来搞去,非把自己搞进去不可!本来就是应该制造业是个产业链!美国i有必要每个国家都自成一个系统!强要脱钩,最后也是害了自己!
GoldenEar 发表评论于
哎,不用说了!美国制造能比下中国制造,那么就不用说了!美国制造很快就会重新回到美国的!资本追去利润是资本最高的目标!等着看吧!哈哈
旅途1986 发表评论于
Lie-Lie-lie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我家里现在还有几件意大利,西德和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经用了30年,现在还在使用。而这期间用了不知多少代中国制造。说实话,made in China 确实是质量低劣的代名词。按说中国有了难得的制造机会也有30年了,不知为何质量就上不去。专注于低价质劣。
在河边 发表评论于
这是美国官方历年货物进出口数据:
******census.gov/foreign-trade/statistics/historical/goods.pdf
在河边 发表评论于
VOA应该用数字来说明“美国制造越来越有吸引力”吧。
其实数字是打脸的:美国货物贸易数据表明,进口增量一直高于出口增量,贸易赤字数据一直再增高,去年增的更多,如何说明美国制造越来越有吸引力?数据说明美国越来越多的依靠非美国制造来满足消费。
XM25 发表评论于
墨西哥也可以生产啊。还解决非法移民和毒品问题。
Capitaltwo 发表评论于
正宗美国工人愿意996吗?如果是一帮非法移民在美国制造的东西那就不能算是美国制造。
姜饼师 发表评论于
然并卵

关键还是要加关税,不光对中国加,对全世界都加,防止中国贴牌


总之加关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对了
旅途1986 发表评论于
我们美国人一想到以后就能穿上我们美国人自己织的内裤,我们的孩子能玩上美国人自己做的塑料玩具,一想到广袤的美国土地上机器轰鸣,热闹生产的场景,就令我们美国人兴奋。
必须要有 发表评论于
也就是说,中国的物价是美国的1/4。如果中国的军费是2K亿,则美国需要8K亿才能和中国同步
破棉袄 发表评论于
生产棒球帽、围巾和书包等等
=======================
这些东西,工序简单重复,工资低又枯燥,美国人不愿意干。把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应用一下,找个自动化的法子。在电脑中设计好,机器一边进布料,另一端出棒球帽。等到我退休了,找点钱,搞定棒球的全自动生产线。
roliepolieolie 发表评论于
很多人说到制造产品自然想到中国产品,其实事实上这个现象仅是近20几年的事情。我刚来时美加有很多的工厂,衣服厂家,家电生产。我最初的电视机,VCR,家具都是美国生产的。由于华尔街推动全球化和美国精英误判,导致一厢情愿地把工作机会都送给中国,结果导致今天的情况。不过既然是主动送出去当然就可以收回来。
ca_lowhand 发表评论于
还需要时间来完全转移,但趋势已经开始了
wen1 发表评论于
请封号maniac62
我要真普選 发表评论于
多給點錢,讓自己人賺好。
山龙 发表评论于
是该跟中国歪货说拜拜了,中共国制造的东东价钱便宜,质量也够菜的,美国奸商只管赚钱,不顾消费者利益大量买进中国制造
量子纠结 发表评论于
厉害国不需要世界,世界也不需要厉害国。中美快快脱钩。buy American, hire American.
XM25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优势是劳动力密集型。现在劳动力并不便宜,工业用地价格不低,中国自己都用机器人生产。在美国生产越来越有吸引力了。
涨保田 发表评论于
不光是成本直接,还包括人工和福利等的隐形成本,在工会的助推下,任何人力为主的行业包括tsla这种高智能产业在美国也没戏,别想了
iask 发表评论于
不仅是中小型公司,大型公司最近也出现了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的苗头。

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今年年初宣布,将在密西根州投入70亿美元扩大电动汽车和汽车电池的生产。这将为当地创造和保留共5000个就业岗位。密西根州州长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说,这将使得“密西根成为让世界在车轮上转起来的基地。”

美国半导体制造公司美光科技(Micron)去年10月承诺,在未来10年投资1500亿美元进行芯片的研发和制造,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是在美国进行。

与此同时,一些外国企业也承诺将投资美国。去年11月,韩国电信巨头三星(Samsung)承诺将在德克萨斯州投资170亿美元建立半导体工厂,服务北美市场。
=======================================================================

好! 先把产业链移回来, 再用AI科技产业升级,降成本,加大产量,让美国重回制造大国!

Panda-2020 发表评论于
好呀 加油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应该说,美国之阴给美国佬画了又一个大饼子。
wutianlong84 发表评论于
美国之音 抓了一个 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