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员工批高层不切实际 饮料做不完还要跟客人聊天?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你的公司怎么评论你的绩效呢?星巴克以顾客感觉“有没有产生连结”方式,评估全国连锁店员工工作表现,部分员工抱怨这种评估方式一点也不公平。

星巴克在美国有约2700万会员,每次消费后,会员就能在手机应用程序给予该店评分,除了饮料风味,有一项问题是“店员们有想办法了解我吗?”区经理看到结果后会跟该店分享,告诉该店和其他分店相比,哪里做得不够。

美国广播公司访问17名现职5名前星巴克员工此事,他们认为这种评估方式让他们感觉无能为力,生杀大权操在顾客手中,评分低的员工,分配到的时数也较少。

目前美国全境9千多家星巴克员工正酝酿组成工会,一名现职员工说道,他们要让管理层知道他们离第一线有多远,“就比方说你的正在做饮料,做一做忽然你想到说,如果你在忙着做饮料的时候,没有跟每个进来的说好,你没有和每个人聊天,就可能会影响你分店的评分”。

大部分的员工都说,如果“与顾客连结分数”较低,不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薪水。但有3名在职与2名前员工说,曾被威胁砍工作时数。

星巴克发言人表示,这项连结分数不会影响上班时数,上班时数取决于巅峰时间与否,这项连结评估分数确实是“伙伴”的首要任务,“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让我们和其他业者不一样,人们来星巴克是为了体验”。

比起星巴克,更多公司采用客人直接评分机制,像是餐厅、零售商、药局、医生、电话客服、叫车服务UBER、Lyft、外送服务DoorDash,当服务人员分数过低,就会遭到惩罚。

想不开1 发表评论于
看到店员和人聊天,很烦。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这与星巴克的目的有关,星巴克的目的是制造第三空间,而不是供应咖啡,那么做咖啡就不是最重要的。
这就要求顾客进来后立即有一种“这里属于我”的感觉,与客人有产生connection的举动就是必须的,给顾客的感觉不同,因为被注意到。至于咖啡快慢,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在意,因为你去那里的目的并不是喝咖啡。
第三空间这个概念如今在不同地方见到,不久前在shopping mall里看到Citibank在做,甚至IKEA都开始这种模式。
就是增加回头客的一种方法,而这个回头客概念,并不是指具体哪一家店,而是整个品牌。小家伙一旦要复习考试,一般都是几天里每天在那里呆几个小时。很多年前清华南门外有一家茶品店,很大面积,18人民币可以坐一天,无限量供应茶水和花生瓜子之类的,窗口看出去楼下也有街景,一个在科学院工作的朋友听说后表示需要去这种地方才能真正做点事情,在单位里总是有学生打搅。北京过去有过大量的茶店,很多是类似的模式,未必是固定的价格,但人们去那里肯定不是为了品茶。
美国更明显,如果需要静下心做点什么,星巴克是不错的地方,有吃有喝有音乐没人打搅,比单位或者家里强,也比图书馆强,因为图书馆不能买吃的。
亘古未见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神经有问题,把陪聊做评分标准,不忙时聊一聊可以,忙碌时忙得头昏脑胀,还聊天呢!
都是商学院出来的赵括。
海栗子MM 发表评论于
这大概是文化不同的吧!我家门口的一家星巴克我经常上班前会去买杯咖啡,那里几个员工都认识了,反正经常去,好多常客每天基本上都混得脸熟。我去时他们会直接叫我名字,也会记得我常叫的饮料,也常常会聊下近况,大家去哪里旅行了什么的.疫情期间因为关闭了一阵子,好多员工都走了,再开张时又换了批新员工。我去买咖啡时没人叫得出我名字,那个天天都在泡咖啡的Steve 不在了,突然觉得挺愁怅的
家有好宝-夏静子 发表评论于
最讨厌这样聊天的!上班的时候急急忙忙,前面那位在聊天。烦死了!
闲聊几句 发表评论于
大公司的高层都是这鸟样,天马行空,尽整这些没用的。
何西2017 发表评论于
卖咖啡还要加上陪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