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了之后,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昨天早上起来,就看到一个读者朋友在微信上给我留言,询问我关于学英文以及到美国开大货的事。

这个读者朋友姓李,暂且叫他李大哥吧。李大哥说,他20多岁到广东打工,开了二十多年大货车。疫情爆发以来,特别是今年,几乎没有业务,养家糊口的压力很大。

“有人告诉我到美国开大货车很挣钱,一年可以挣六七十万人民币。我想学好英文后去试试,这边感觉没什么活路了!”

我问了他的年龄,48岁,英文基础,零。我帮他分析了一二三,坦诚地说,以你目前的条件,可能去美国不是一个比留在中国更好的选择。

他有点沮丧,同时又释然了。“我相信你说的,那我就不考虑这个问题了,踏实在国内待着吧。”

和李大哥没有见过面,但凭直觉,我觉得他是个好人。他是河南人,和高耀洁先生是老乡。他一直关注我公号上所有关于高奶奶的文章,经常留言。2020年,他给我转了几百元人民币,让我转交给高奶奶。怕我怀疑他的动机,他甚至拍了自己的身份证传给我。从身份证上的照片看,他是一个朴实憨厚的中原男人。

后来,他因为女儿青春期叛逆的事情很苦恼,和我有过一些交流。看得出来,他是个好父亲,愿意对自己的女儿付出爱,虽然有时方法未必得当。

就是这么一个有爱心的男人,因为严苛的防疫政策,今年基本入不敷出,生活非常窘迫。我理解他,货车司机常年跨省行车,受疫情影响最大。目的地去不了,家也回不去,只好被迫滞留在路上,基本的吃喝拉撒都成了问题。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个货车司机说,他已经好几天没有洗澡了,内裤只能翻面穿,后来附近小卖店开门了,才买了矿泉水洗内裤。“我已经受不了了,恨不得现在就死去!”他声嘶力竭地喊。

想着李大哥也是这些大货车司机中的一员,生活如此艰辛,心里着实为他难过。难过的同时,也感到震惊——当下中国,不但是富人阶层和中产阶级,就连李大哥这样的底层民众,居然都想“润(run)”了!

润,已经成为这片土地上很多人心底的声音或者准备动作了。它是大众情绪的一种显现:沮丧,绝望,同时渴望改变。



今年四月以来,海上传奇碎成一地玻璃渣,辉煌不再,很多平素被掩藏起来的丑陋、拙劣和局促都显现出来了,一些华丽丽的幻象瞬间被打破了。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明白,这个春天是一个分界点,过了这个界,从前的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回不去怎么办?两个选择:留下,把自己当成河床上的一块石头,任海浪冲刷掉棱角,变成一块光滑、没脾气的鹅卵石;润,以命运为弓,把自己当成一枝箭射出去,能射多远算多远。

前天晚上,一个在上海做律师的读者朋友告诉我,他已经在办理杰出人才移民,准备“润”到美国。“我如果单身一人,一定留在这个国家,为它做点什么。但是我现在有老婆孩子了,我想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中。”

他对未来的美国生活满怀憧憬,态度乐观。他说自己有一定的积蓄,即便短期内不工作,维持基本的物质生活应该不成问题。待生活安定后,可以延续原来的职业,做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业务。

我告诉他,你要谨慎乐观,因为“润”了之后,你可能会发现,你去的那个地方未必如你当初所想,它一样有不完美之处。而且,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系统完全不同,你肯定会碰到新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分享一下自己这八年多美国岁月的心路历程吧。

2014年我辞职离开国内时,虽然满怀不舍,但还是对新生活充满了美好想象。之前,我们看过无数关于美国的小说和电影,这个国家如神一般存在。在我们70后的心目中,美国简直就是一座屹立在山巅的灯塔之城。

记得在武汉上大学时,学校周围有几家录像厅,经常播放美国电影,比如《人鬼情未了》、《闻香识女人》、《死亡诗社》、《卡萨布兰卡》、《廊桥遗梦》等。我们宿舍里的几个女生经常不上晚自习,泡在录像厅里,一部接一部地看,对电影中的美国满了憧憬。

同宿舍的一个女孩“中毒”很深,以致后来中文书基本不看,只看英文书。毕业几年后,她终于如愿去了美国留学,后来成了一名会计师,但是前几年还是回国了。她说自己英语没有问题,也嫁给了一个美国人,但是和美国社会依然觉得很隔膜。只有在读南怀瑾书籍的时候,才感到一种血脉贯通的自在。

几年前,她带着儿子隐居在四川青城山。这是后话了。

和她一样,过去八年多,我对美国也经历了从盲目喜欢到客观审视的过程。以我的个人体会,变化是以2018年为分界点的。

2018年之前,中美交好,经济贸易交流活跃。最明显的表现是,纽约第五大道的奢侈品店里,华人面孔攒动,到处都能听到有人在说普通话。会说中文的营业员一看到华人就笑容满面地迎上去;两岸教育和学术交流畅通无阻。我家公寓窄窄的沙发上,睡过好几拨国内来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美国人普遍对华人比较友好。有一年夏天,从国内回来入境时,碰到一个心情大好的女性移民官,甚至对我展颜一笑,夸赞我的民族风耳坠好看。

那些年,我产生一种幻觉,觉得中美关系永远都会这样延续下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

变化是从2018年开始的。当时中美打起了贸易战,两国交恶,美国的社会气氛不似原来那么轻松了,一些民众对华人的敌意也慢慢增加了。

从那年夏天开始,连续两年,在国内过完暑假返美入境时,我和女儿总要被叫进“小黑屋”,工作人员在电脑上一通审查后,才放我们出来。

我去镇上邮局寄东西时,一个西裔工作人员头一秒还与一个白人女性开玩笑,笑容灿烂,下一秒到了我,就换成一张冰霜凝结的脸。

我知道,一些东西在慢慢发生变化了。

过去这些年,枪击案、因种族歧视、堕胎、同性恋等议题引发的抗议不断,让我看到了美国社会幽暗的另一面。特别是疫情以来,民间社会的撕裂、两党的不合一、疫苗的政治化都让我看到了美国政治的丑陋之处。特别是去年一月暴徒冲击国会事件,更是凸显了部分美国民众狂热无脑的非理性情绪,让我窥见了这个国家之前不了解的一个侧面。

于是,美国从我青年时期设立的神坛上跌落下来了,我开始对它进行了客观审视——美国确有美好之处,但是并非完美。就连纽约时报评论员Bret L.Stephens都说:“在美国,这是一个悲观的季节——事实上,是一个悲观的时代。”

他甚至刻薄地说:“即使没有日常的迹象让你想到卡特时代的通货膨胀,这感觉也已经很像另一个卡特式的萎靡时代,再加上一个不受欢迎的总统,他往往会激发更多的同情,而不是信心。”

  三

五年前,若是有人征求我移民美国的建议,我会告诉他:移!贫贱也得移。

经历了过去八年多美国社会的种种变化,现在若有人再问起这个话题,我会劝他慎重考虑:你在国内得到的一切,可能会在美国失去,比如语言运用的自如,在母语文化中的自在,亲情的温暖,等等;但是,你在国内失去的一切,也许在美国会得到,比如某方面的自Y。

不过,当你疲于谋生的时候,某些自Y对于你来说,可能会像挂在衣柜里的晚礼服,看上去很华丽,其实基本没有穿的机会。

2018年的一天,我去纽约法拉盛的世界书店买完书后,到附近一个美食广场吃饭。一个坐我旁边的六十多岁的阿姨看我在吃鸭血粉丝,问我好吃不。然后我们聊起来。阿姨说她来自黑龙江,以前在一家国企工作,后来下岗了,靠领低保度日。后来听人说美国好挣钱,就拿着旅游签证来了,之后滞留不归。

来了以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由于不会英文,她只能在一个医疗楼里帮人打扫卫生,一小时不到十美元。每天工作9个小时。“每天累半死,挣不了几个钱,吃碗面都要先瞅瞅价格。”几年前,她生了一场病,两个儿子来美国看她,劝她回去。但她觉得自己没混出什么名堂,怕邻居笑话,所以还是留在了美国。

“以前吃完晚饭后就去跳广场舞,没什么钱,但日子过得不辛苦。现在太辛苦了,没有任何娱乐活动。”阿姨叹气。

我问她这些年去过纽约哪些地方。阿姨不好意思地说,去过一次中央公园和第五大道,去过一次布鲁克林桥,去过几次唐人街,其它地方都没去过。我看到她斑白的头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心酸了半天。我说,阿姨,今天碰到你也是缘分,我请你吃碗鸭血粉丝吧。

她的眼睛一亮,但随即摆摆手,“你们年轻人挣钱也不容易。”然后就离开了。

我看到她走到旁边的包子铺,买了一个包子,然后上了电梯,消失在一群肤色各异的人群中。

我知道,对于阿姨这些艰难谋生的社会底层来说,她拥有某些自Y,比如安心待在自己的家中,不用担心有人破门消sha;上街时不用担心警察把她拉到郊区筛沙子;生病时被拉到医院,医生不会因为她没钱而拒绝医治……但是,她也有很多不自Y,比如买碗鸭血粉丝的不自Y,远离亲人的孤独的不自Y,不会英文的不自Y,了解和参与美国社会运作的不自Y,等等。

自Y这块"饼"很大,但由于自身条件的缺失,以及少数族裔在美国社会政治地位较低的现状,她能享受到的,其实只有那么一小角。

那么,有钱,英文好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享受一切的自Y?未必。

我所在的小镇因为学区好,这几年搬进了很多华人。他们大多是留学后留在美国的,有着体面的收入,或者是国内来的新移民。对于前者来说,语言不是问题;对于后者来说,钱不是问题。可是,我在几个微信群里发现,他们平时的聊的话题无非是孩子爬藤和吃喝玩乐,几乎没有什么让我眼睛一亮的社会公共话题。

去年12月,我把庆祝高耀洁先生生日活动的通知发在一个群里,竟然被一个群友“教育”:高是有争议的ZZ性人物,这是生活群,不要把此类和ZZ有关的信息发在这里!

一个只关心眼前那点现实利益、不关注社会公共议题、没有大格局的族裔,不管“润”到哪里,其实能享受到的自Y并不多。因为他们拒绝去拓展更广阔的天地,争取更多的自Y和权利。

  四

四月以来,由于海上发生的林林总总,很多人都在热议1952年从沪上出走的张爱玲。她对时势见微知著的敏锐洞察以及当机立断的果敢让人佩服。唐云教授在他的文章《沪上再无张爱玲》里说,张爱玲出走后,从此沪上没有了穿旗袍、抹口红的张爱玲,只有霓虹灯下的哨兵。

没错,张爱玲“润”的时候非常潇洒,甚至书稿都没带,就跑到了香港,后来辗转到了美国。可是,她“润”了以后的美国岁月,似乎不是那么美好。

张爱玲在美国时最信任的朋友,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授夏志清先生在多年前一次接受采访时回忆,“张爱玲刚到美国时,到麦克道威慈善文艺营免费吃住写作,但期限很快就到,她的英文小说《粉泪》也失败了。后来胡适介绍她去哈得福特文艺营,我再介绍她去麻州赖氏女子学院研究所专心翻译清代小说《海上花》,时间都不长。我后来推荐张爱玲到加州伯克莱大学当了短期住校作家。但是都没有解决她的经济困境。“

还好命运出现了一点转机。1961年,夏志清的英文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版了,他把张爱玲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称张的小说《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并作出了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齐平的评价。此后,在海外沉寂多年的张爱玲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之后,夏志清和台湾《皇冠》出版集团平鑫涛、香港作家宋淇一起协力,陆续再版她四十年代的小说。虽然版税有限,但总算可以维持生活,不需四处颠沛流离了。

但是,张爱玲后来出现幻想症,总是认为跳蚤到处跟着她,前后搬了180多次家。她根本没有家具,拖着一大堆纸袋不断四处搬家,结果把自己翻译了十几年的《海上花》手稿弄丢了。

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公寓里去世,几天后才被发现。走时家徒四壁,屋里连一张写字台也没有,只有一个旧床垫。面容清瘦的她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毯子。

一代民国才女,就这样在异国的土地上走完了薄凉一生的最后一程,让人唏嘘不已。她留下了那句著名的“人生就像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多年后我才明白,那其实就是她本人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夏志清说,张爱玲原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定居纽约市,东山再起。“但是她太穷了,又不肯做写作之外的事,怎么可能在纽约生存呢?我有时想,如果她生活在纽约,可以写写第五大道,时代广场,林肯中心这些有血有肉真实的美国大都市生活,可她来美后一直在小地方生活,孤陋寡闻,拒交朋友,总是独自埋头写些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东西,虽然她英文好,但美国人是不要看的呀!张爱玲对现实的社会和人失去了兴趣,这是她的致命伤啊!”

作为一个中年被动出国的文字工作者,作为一个和张爱玲一样性格敏感的女性,我太理解她的感受了。我们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它已经铺陈了我们生命的底色,这导致我们很容易沉湎于过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忽略了外面的世界和当下的风景。

况且,由于中国文化的长期浸淫,中国文人的骨子里头难免都有家国情怀,它让你不由自主回望那片土地。哪怕知道它里面住的义人可能不足十个,哪怕知道一回头可能就会像罗得之妻一样,变成盐柱,但还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回望。

30多年前,一个刘姓记者本来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但是由于他在一个突发的历史事件中勇敢发声,所以回不去了。后来,他定居在新泽西美丽的小镇普林斯顿。

虽然“进亦忧,退亦忧”,但他终日念兹在兹的,仍是那片土地。每次,只要有来自大陆的中国人,他都急切想从TA那里了解中国国情。不管对方来自何方,身份何属,也不管社会地位高低,只要他知道,只要能够前去探望或请到家中来,他必定这样做。

2005年,他在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将来,……想起今天……这样的日子……,会非常……有意思。

他曾经希望将来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刻下这一行字:“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曾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说了他应该说的话。”但是最后未能如愿。五年后,他的在北京门头沟天山陵园的坟墓,只被允许是无字碑。

在异国漂泊的18年里,他如此想念那片土地,渴望有朝一日,可以和从前当记者时一样,坐在乡村或城市的路沿上,随便和一个路过的老农民或其它路人聊天。

很多年后,从他的自传中读到这些细节,我的眼睛湿润了。即便身体“润”到了天涯海角,即便最后客死他乡,但是一些与灵魂有关的东西“润”不了,它永远留在了那片土地上,留在了秦砖汉瓦的缝隙里,留在了鼓角筝鸣的叹息中。

它不时提醒你的来处,还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痛。



【作者简介】:林世钰,媒体人,作家。曾出版《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美丽与哀愁: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美国日常》《潮平两岸阔:15位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等书籍。其中《烟雨任平生》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19年度十大中文好书(非虚构类)”。喜欢旅行、摄影、收集民间手工艺品。

哈里斯 发表评论于
作者真能编,来美国随便干啥都比在国内强
老天真 发表评论于
作者并没有“忽悠”所有的人都不要来美国,他说的是,那些没有英语能力和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美国并不一定比在国内混得好。国内有那么多没读几天书的人,靠搞房地产发了财。可是他们中间有几个,能像李嘉诚那样满世界通吃。到处都能赚钱的?美国大学里,当教授的大陆毕业生比比皆是,可美国地产界有几个中国来的大佬?
老天真 发表评论于
说的对。张爱玲在美国最后还真是饿死的。
----------------------------------------------
mister986 发表评论于 2022-05-18 19:03:24
草泥马,至少不会饿死在大上海吧
老天真 发表评论于
就算张爱玲不在中国大陆生活是个偶然的幸运,可是她跑到美国真的就比留在香港,或者留在台湾更幸运吗?我看未必。在大陆政权更替前,张爱玲怎么就在美国成了“上流人士”了,你有根据证明你的说法吗?
--------------------------------------------------------
XXX 发表评论于 2022-05-18 10:06:00
张爱玲,如果没有政权更替在中美都是上流人士,这个不反对吧,错乱年代她能活着逃出来就是万幸了,至于在美国生活情况,那是小样板
mister986 发表评论于
草泥马,至少不会饿死在大上海吧
要做手脚滴 发表评论于
自己没本事来美八年还混在窄小的公寓里,还用张爱玲的例子说明“润出来”后的“孤苦潦倒”,傻逼作者快滚回你的“祖国”去吧,那里有满脸堆笑的热情洋溢的政府工作人员,警察叔叔,城管哥哥,居委会,甚至可爱的大白等着你呢。
不好吃懒做 发表评论于
李大哥 will have a better life if he moves to US and he can work for Chinese business and he doesn't need to speak English. Everyone can have a good/better life if he works hard and be nice in US.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看一个人想要的是什么,总共移民才八年,就好为人师
taoli 发表评论于
在目前的环境下,“润”还是好主意
tz2000 发表评论于
作者居然用张爱玲来说事,不润的话,别说活到1995,能比老舍死得好看一点吗?
体制内 发表评论于
If you are still living in the past, your life will be miserable, wherever you are.
Idado 发表评论于
去加拿大吧,政府资助上学,学习语言和技能后再找工作
Idado 发表评论于
需要执照的职业,都不容易。需要强语言能力的,也难。两个条件排除后,工程师职业最好
温妮燕 发表评论于
我心安处即是家,作者人出来了,心还留在过去,这样怎么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天台坐客 发表评论于
谁在中国有什么政治地位?一个语言不通教育水平有限的屌丝在中国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什么社会地位?出国的得失不要去想那些没边际的东西。先搞清楚自己就有什么没什么再说其它
lalalaland 发表评论于
又一个自以为是的二货.
hkzs 发表评论于
实话实说,热爱中国文化,认为自由不能当饭吃的,的确还是呆在国内。
hombre 发表评论于
中国连“自由”这个词都禁了,只能说“自Y"。
一只熊 发表评论于
住在法拉盛,可不是没过上想要的生活么。法拉盛不代表美国。还别人拉家常就看不起,得聊公共政策才眼前一亮。近10年热心公益和政治的新移民不要太多,圈子有的是。作者恐怕也鄙视吧,他们各有各的小算盘! 还读南怀瑾才气血畅通,美国这种没文化没底蕴的地方作者是怎么忍了这么多年的。赶紧回国啊!
southgate 发表评论于
权贵是中国好,底层老百姓美帝好。
底层老百姓都跑了,权贵们就没有韭菜可割了
sidelooker 发表评论于
拜托,千万别出来,呆在中国最好了。
北美小镇 发表评论于
还真信谷爱凌是中国籍?她要是中国籍,现在就该因为欺诈被FBI请去喝茶了——她拿的那个奖学金是只给美国公民的,外国人拿了就是诈骗联邦基金。
size0 发表评论于
我纳闷了。都说中国边检剪绿卡,剪枫叶卡,难道不边检坐私人飞机的吗?谷爱凌这位中国女孩怎么就轻松离开了呢?她姥姥难道已经美国人了?
tang07059 发表评论于
“润”了之后,至少不用再过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三思2016 发表评论于
读了觉得作者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润回国去。
一条小路 发表评论于
美國不是人人都適合的不能一概而論,適合的人適合,不適合的人不適合。年紀小或者能進入大學裡學習,再學習,畢業後生存能力就強,安全感就強。年紀大了最好還是留在自己家,跟著兒女也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功夫熊猫茶 发表评论于
其实这里原来挺好的,这几年来被白左搞坏了。
size0 发表评论于
背井离乡肯定不容易。但是要看每个人的个人情况以及心理诉求。年轻,英文好或者学习语言能力强,受过起码的良好教育,性格随和活泼,希望自由,好奇,到处润润都是好事。年龄大,学习语言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差,有没有独到的一技之长,最好别乱润。
滇西老妖 发表评论于
在哪儿都是活,但必须要有安全感。
94111 发表评论于
讲什么都是虚的。
我们一定要跟领导的子女走,他们去那我们就去那。
破棉袄 发表评论于
服务员的中国人(司机,售货员,大厨,理发,清洁工)来了美国,收入立即增加十倍,问题在于,美国让你们来吗?
jiuhao 发表评论于
张爱玲后面也江郎才尽了吧。否则她英语又好,香港台湾也都会出她的作品。她那性格也糟,没多少人能和她共事的。不过她也并没有一贫如洗。她一直有版税收入的,香港帐户上钱不少。只是她好像也不花,留will送人了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我就喜欢作者这样的,自己不回去忽悠别人不要来。反正我老实待在美国,至少包总在世我是不会回中国。一个不小心就挨到社会主义铁拳了。
就想体面的活着 发表评论于
张爱玲若不走,能活到文革结束吗?
涨保田 发表评论于
张爱玲,如果没有政权更替在中美都是上流人士,这个不反对吧,错乱年代她能活着逃出来就是万幸了,至于在美国生活情况,那是小样板
涨保田 发表评论于
在国内律师到美国就继续律师?想多了吧,成年人要调整后找到位置这个过程可能是几十年的,或许永远到不了,不过西方国家的精英到美国一样可以开Uber,这个不丢人
worley 发表评论于
可见作者来美国八年,还没有活明白。

美国黒命贵几百次对无辜商铺打砸抢烧,占领州政府货市政府,作者认为是合理的。
而美国国民到美国国会抗议政府,要求选举审计、选举透明,要求选举投票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并没有打砸抢烧,作者却认为是暴徒。

可见作者也是被左媒洗脑而已。作者一定认为香港冲击立法会的年轻人也都是暴徒。
hetero 发表评论于
据说张爱玲在上海的房产还有3百多?
涨保田 发表评论于
政府还是英明,关闭国门势在必行,不能让韭菜国有资产流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