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蔡慎坤:为什么要这么折腾上海?何时才罢休!

蔡慎坤:为什么要这么折腾上海?何时才罢休!

文章来源: 民国咖啡厅 于 2022-04-25 13:17:4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许多人不理解上海的封城,一个25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面对一场疫情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惊慌如此恐惧?许多朋友反复追问:为什么要这样折腾上海?实际上,从封城一开始,我也在观察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折腾上海?

作为一个从事时政新闻评论二十多年的时评人来说,如实解读这个问题并不难,就像我在微信朋友圈一样,寥寥数语就能戳中G点,可是赤裸裸的言语虽然一针见血,却往往会先伤害自己,毕竟时代变得太快,许多人包括我自己也变得谨小慎微左顾右盼甚至变得老眼昏花。

时评人应该具备洞若观火的能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或者穿透力的声音,但是今天即使具备这些也只能沉默不语,不会像十年前那样絮絮叨叨。

有记者打电话,叫我谈谈感想,我很明确的告诉记者,即将开始的下一个十年漫长且艰难,黄金时代一去不再复返,等大戏开幕,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人人必须上场,不再有看客。悲剧以不同的方式反复重演,停滞、封闭接踵而至……如今再回看当天的即兴之言,自己也惊出一身冷汗,几乎一一成为现实,好在那时候小人物的一惊一乍,并不在鹰眼的视野之中。

中国几乎每天发生匪夷所思的大事小事,时评人目不暇接疲于奔命,如何恰到好处解读一些所谓的热点事件,需要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比如为铁链女呐喊,比如传递俄乌战争的真实信息,比如对一波又一波清零封城的拷问,稍有不慎就被删文封号,时评人除了无奈沮丧,也很容易变得懒散变得麻木。再说春暖花开的季节,忙着游山玩水忙着种树栽花,没有太在意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喧哗。

这段时间并没有太多关注上海的封城,因为在我看来,上海有太多高素质人群,有太多活得精彩活得滋润的时尚男女,有太多富可敌国的大佬新贵,有太多擅长于煽情励志的师太师爷,有太多魅力四射的明星名流,有太多圈养的文人雅士,面对突然而来的苦难,即使没有方方没有艾芬,上海人肯定能发出求救的声音,上海人也能找到发泄的平台乃至哭泣的地方,绝不至于像身陷苏北的铁链女那么孤单那么凄凉!

因为上海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对外贸易占中国的20%,外商直接投资占中国的14%。上海是全球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蝉联世界第一,2021年占中囯总吞吐量的17%。疫情之年的2021年,上海给中央财政税收贡献了9294亿元,占中央转移支付总资金的1/10。上海云集各方神仙,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了全国1/3的人才,有统计显示:在上海持外国护照和港澳台身份证的接近200万人,可见上海之魅力非同凡响。上海还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总市值就位居全球第三。

上海当初为了引进国内外各项尖端技术,解决国内劳动力过剩,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吸引外企,7万多家外资企业,800多家跨国公司,500多家外资研发中心汇聚上海,为上海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上海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外企上班,也就是五六百万人,如果外企纷纷撤走,上海还剩下什么?

封城过后,上海人或许会成群结伴逃离这座光鲜亮丽而又魔幻冷漠的城市,这是那些精致优雅善于算计的上海人必然的选择。彭博社的民调显示:未来一年,上海的外国人可能减少一半,48%的外国人表示,如果不是马上离开,也将在今后12个月里离开上海。

封城是上海开埠以来第一次,一般司局级官员都始料不及,更不用说岁月静好的芸芸众生。上海虽然没有武汉的方方,没有西安的江雪,但上海人用自己最原汁原味的方式记录这段从未有过的历史。他们中有因哮喘发病差点丧命的知名作家,有90多岁拒绝去方舱的老教授,有生病得不到救治而跳楼的小提琴家,有从业20年的券商老兵、网信证券副总裁因脑溢血无法得到救治猝死家中,曾经辱骂过方方的退休检察官因病在网上四处求救,有疫情中疲于奔命选择上吊的官吏……

还有像郎咸平这样的财经侃爷,为了生意把家从台北搬到香港又搬到上海,想不到疫情来了救不了自己母亲。还有那个会讲中国故事的复旦教授张维为,在吹嘘中国防疫比美国厉害500倍之后,竟然也在封城中饿上了肚子。还有《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作曲者朱践耳的夫人舒群突发急病,被多家医院拒收,折腾6小时后才就医为时已晚,最终不治,又因太平间爆满,遗体只能放在地上。还有那个港红歌星陈奕迅发出哀怨,再这样封下去,日子怎么过,因为卡上只剩下3000万了。

住在上海的人形形色色,很多人见多识广甚至具备国际视野,也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上海公务员整体素质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对于一些不尊重科学不尊重常识,只会指手画脚的官员,内心深处是鄙视的抵制的,虽然16个区的一二把手,几乎都是异地空降,但不可能把上海街道以上的班子全换成外地人吧。强行封城激化了官民矛盾,就把所有人封禁起来,对于高度依赖物质生活高度需要日常社交的上海人来说,这样的决策显然不是出于上海官员。

上海的精准防控,告诉大家C-19奥密克戎重症率不过1/13万,无症状与轻症状占比达99%,越来越多的人在质疑:为什么要折腾上海?是要搞一场清零的实验?还是彻底驯服形形色色的上海人?让几千万人天天做核酸必然导致交叉感染,把次生灾害放大到无以复加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地步,上海本来有很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如今来指手画脚的专家,竟然是北京市丰台区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叶财德,叶财德只是略懂一点中医康复,如今却披上战袍来上海指点江山,究竟要把上海折腾成什么样子才罢休!

被晾在一边的上海名家张文宏坦言:上海目前46万人感染。1月4日封城时感染4.3万人,静态管理22天达到46万。R0=10,符合奥秘2统计特征,证明封城等于没有封。换一种说法,封小区,再连续做二十次集中核酸,导致楼宇通道集聚交叉感染,造成的实际效果,等于没有封。预测5月19日感染峰值为60到80万人,按目前静态管理数据累计死亡人数大概40人,平均年龄75岁,基础疾病为首要不治原因。任何老年基础疾病,若一个月不去医院治疗,大概都会是这个结果。再继续血拼清零,5月10日到了60万总量,也不可能把60万人全部拉到蒙古去,回归社会面以后,有1%复阳就是6000人,意味着又回到3月23日的感染数状态,难道还要再封一遍不成?

有人明确指出:这不仅是变异的病毒,更是一场变异的疫情。

我相信上海依然是中国唯一一座具有城市文明基因且自我修复能力最强的大都市,即使在“1966-1976的十年”,在顽强隐忍的上海人默默坚韧坚持下,依然坚持与世界文明努力接轨,并且迅速拉近了与世界主流城市的距离,这一次封城虽然把上海人折腾得焦头烂额甚至死去活来,但任何邪恶势力都摧毁不了这座魅力四射的城市!

查看评论(21)

24小时热点排行

泽伦斯基拒割地!川普劝接受:俄罗斯是大国但乌克兰不是
普丁提停火6条件!乌须割地6600平方公里,不准加入北约
峰会细节外泄!房客捡走"川普机密文件",赠普丁礼物曝光
美中一团和气"3大原因曝光",智库专家示警:北京好运会耗尽
传统文化复兴:谁捅了北京的“格格”窝?

24小时讨论排行

乌克兰只剩2条路可选!美媒分析「凄惨下场」
美女主播直播中失控!怒飙脏话痛骂川普
特朗普的调停让人沮丧,先停火和先达成协议有何区别
特朗普宣布:暂不针对中国购买俄油加征关税
乌克兰人怒了!炮轰「川普普丁没两样」
范曾看画展破“失联”疑云 传娇妻徐萌与继子有染
外卖小哥捡到“血书枕头”救了她!女子曝自救过程
这次会吵吗?万斯18日将出席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会晤
川普突发神秘贴文!大票网友疯猜
峰会没有任何突破,特朗普:阿拉斯加伟大而成功的一天
半导体公司关深圳工厂 近千员工抗议:我们做错什么了?
范曾疑失联:知情者曝女方多次出轨 与情夫设局…
范曾一家的故事才刚开始 还会有无穷的狗血八卦
为何美中突然一团和气?专家指3原因 警告北京“好运到头”
川普让欧洲和乌克兰沮丧 先停火和先达协议有何区别?
特朗普的确没怂,可更没赢,美国亏大了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蔡慎坤:为什么要这么折腾上海?何时才罢休!

民国咖啡厅 2022-04-25 13:17:41

许多人不理解上海的封城,一个25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面对一场疫情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惊慌如此恐惧?许多朋友反复追问:为什么要这样折腾上海?实际上,从封城一开始,我也在观察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折腾上海?

作为一个从事时政新闻评论二十多年的时评人来说,如实解读这个问题并不难,就像我在微信朋友圈一样,寥寥数语就能戳中G点,可是赤裸裸的言语虽然一针见血,却往往会先伤害自己,毕竟时代变得太快,许多人包括我自己也变得谨小慎微左顾右盼甚至变得老眼昏花。

时评人应该具备洞若观火的能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或者穿透力的声音,但是今天即使具备这些也只能沉默不语,不会像十年前那样絮絮叨叨。

有记者打电话,叫我谈谈感想,我很明确的告诉记者,即将开始的下一个十年漫长且艰难,黄金时代一去不再复返,等大戏开幕,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人人必须上场,不再有看客。悲剧以不同的方式反复重演,停滞、封闭接踵而至……如今再回看当天的即兴之言,自己也惊出一身冷汗,几乎一一成为现实,好在那时候小人物的一惊一乍,并不在鹰眼的视野之中。

中国几乎每天发生匪夷所思的大事小事,时评人目不暇接疲于奔命,如何恰到好处解读一些所谓的热点事件,需要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比如为铁链女呐喊,比如传递俄乌战争的真实信息,比如对一波又一波清零封城的拷问,稍有不慎就被删文封号,时评人除了无奈沮丧,也很容易变得懒散变得麻木。再说春暖花开的季节,忙着游山玩水忙着种树栽花,没有太在意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喧哗。

这段时间并没有太多关注上海的封城,因为在我看来,上海有太多高素质人群,有太多活得精彩活得滋润的时尚男女,有太多富可敌国的大佬新贵,有太多擅长于煽情励志的师太师爷,有太多魅力四射的明星名流,有太多圈养的文人雅士,面对突然而来的苦难,即使没有方方没有艾芬,上海人肯定能发出求救的声音,上海人也能找到发泄的平台乃至哭泣的地方,绝不至于像身陷苏北的铁链女那么孤单那么凄凉!

因为上海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对外贸易占中国的20%,外商直接投资占中国的14%。上海是全球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蝉联世界第一,2021年占中囯总吞吐量的17%。疫情之年的2021年,上海给中央财政税收贡献了9294亿元,占中央转移支付总资金的1/10。上海云集各方神仙,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了全国1/3的人才,有统计显示:在上海持外国护照和港澳台身份证的接近200万人,可见上海之魅力非同凡响。上海还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总市值就位居全球第三。

上海当初为了引进国内外各项尖端技术,解决国内劳动力过剩,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吸引外企,7万多家外资企业,800多家跨国公司,500多家外资研发中心汇聚上海,为上海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上海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外企上班,也就是五六百万人,如果外企纷纷撤走,上海还剩下什么?

封城过后,上海人或许会成群结伴逃离这座光鲜亮丽而又魔幻冷漠的城市,这是那些精致优雅善于算计的上海人必然的选择。彭博社的民调显示:未来一年,上海的外国人可能减少一半,48%的外国人表示,如果不是马上离开,也将在今后12个月里离开上海。

封城是上海开埠以来第一次,一般司局级官员都始料不及,更不用说岁月静好的芸芸众生。上海虽然没有武汉的方方,没有西安的江雪,但上海人用自己最原汁原味的方式记录这段从未有过的历史。他们中有因哮喘发病差点丧命的知名作家,有90多岁拒绝去方舱的老教授,有生病得不到救治而跳楼的小提琴家,有从业20年的券商老兵、网信证券副总裁因脑溢血无法得到救治猝死家中,曾经辱骂过方方的退休检察官因病在网上四处求救,有疫情中疲于奔命选择上吊的官吏……

还有像郎咸平这样的财经侃爷,为了生意把家从台北搬到香港又搬到上海,想不到疫情来了救不了自己母亲。还有那个会讲中国故事的复旦教授张维为,在吹嘘中国防疫比美国厉害500倍之后,竟然也在封城中饿上了肚子。还有《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作曲者朱践耳的夫人舒群突发急病,被多家医院拒收,折腾6小时后才就医为时已晚,最终不治,又因太平间爆满,遗体只能放在地上。还有那个港红歌星陈奕迅发出哀怨,再这样封下去,日子怎么过,因为卡上只剩下3000万了。

住在上海的人形形色色,很多人见多识广甚至具备国际视野,也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上海公务员整体素质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对于一些不尊重科学不尊重常识,只会指手画脚的官员,内心深处是鄙视的抵制的,虽然16个区的一二把手,几乎都是异地空降,但不可能把上海街道以上的班子全换成外地人吧。强行封城激化了官民矛盾,就把所有人封禁起来,对于高度依赖物质生活高度需要日常社交的上海人来说,这样的决策显然不是出于上海官员。

上海的精准防控,告诉大家C-19奥密克戎重症率不过1/13万,无症状与轻症状占比达99%,越来越多的人在质疑:为什么要折腾上海?是要搞一场清零的实验?还是彻底驯服形形色色的上海人?让几千万人天天做核酸必然导致交叉感染,把次生灾害放大到无以复加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地步,上海本来有很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如今来指手画脚的专家,竟然是北京市丰台区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叶财德,叶财德只是略懂一点中医康复,如今却披上战袍来上海指点江山,究竟要把上海折腾成什么样子才罢休!

被晾在一边的上海名家张文宏坦言:上海目前46万人感染。1月4日封城时感染4.3万人,静态管理22天达到46万。R0=10,符合奥秘2统计特征,证明封城等于没有封。换一种说法,封小区,再连续做二十次集中核酸,导致楼宇通道集聚交叉感染,造成的实际效果,等于没有封。预测5月19日感染峰值为60到80万人,按目前静态管理数据累计死亡人数大概40人,平均年龄75岁,基础疾病为首要不治原因。任何老年基础疾病,若一个月不去医院治疗,大概都会是这个结果。再继续血拼清零,5月10日到了60万总量,也不可能把60万人全部拉到蒙古去,回归社会面以后,有1%复阳就是6000人,意味着又回到3月23日的感染数状态,难道还要再封一遍不成?

有人明确指出:这不仅是变异的病毒,更是一场变异的疫情。

我相信上海依然是中国唯一一座具有城市文明基因且自我修复能力最强的大都市,即使在“1966-1976的十年”,在顽强隐忍的上海人默默坚韧坚持下,依然坚持与世界文明努力接轨,并且迅速拉近了与世界主流城市的距离,这一次封城虽然把上海人折腾得焦头烂额甚至死去活来,但任何邪恶势力都摧毁不了这座魅力四射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