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德媒:法国“受辱”纯属活该 想左右逢源?最后像个傻瓜

德媒:法国“受辱”纯属活该 想左右逢源?最后像个傻瓜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21-09-23 12:04:3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德语报刊评论版周三继续关注被澳洲潜艇订单事件搅动的美、欧、中三角关系。《世界报》认为,欧洲人和中国人闷声大发财、拒绝坚定站在美国一边,因此遭到美国惩罚纯属活该。《时代周报》则感叹,中美两国都不再会容许欧洲左右逢源。



法国的这款潜艇,原定要售于澳大利亚

(德国之声中文网) 柏林出版的《世界报》以"潜艇订单是对默克尔中国政策行动的回应"为题,认为法国以及欧盟丢失澳大利亚潜艇订单纯属咎由自取,因为以德法两国为首的欧盟正在和美国的敌人中国大做生意。

"拜登不过是让德国以及欧洲照照镜子:假如他们在幼稚的愤怒眼泪中依旧还能看清东西的话,就会看到自己的虚伪。"

"潜艇订单事件是对默克尔的背叛之回应。德国总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一道悄悄地完成了《欧中投资协议》的谈判。当时,拜登已经胜选、但是还没有正式上任美国总统一职。欧洲根本没有就协议的谈判咨询过美国政府,华盛顿不得不无助地看着协议达成,欧洲也由此传递出一个信号:不会跟随美国的强硬对华路线。"

"拜登对这个信号的解读是:欧洲人一方面想要超级大国美国提供军事保护,另一方面又想同时和美国的敌人做生意。在阿富汗问题上,以及在如今的潜艇问题上,拜登现在向欧洲人清楚地表示:美国不再容忍这种两面派外交。"

"可惜的是,欧洲人是否能够理解拜登的这个信号,依然存疑。欧洲的外交政策其实也体现了欧洲的民意。德国民众以及欧洲民众依然令人惊讶地认为,对华冲突纯粹是美国的麻烦。许多欧洲民众依然对独裁专制的中国和解放了欧洲的美国一视同仁。这是欧洲几十年以来的反美精神分裂症。拜登总统今后将会让欧洲人为这种伪善付出代价。"

德国还能在中美间左右逢源吗?

汉堡出版的《时代周报》以"地球继续转 欧洲当观众"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澳洲潜艇订单事件表明,欧洲人想在美中之间左右逢源的做法恐怕难以为继。

"拜登为什么要冒险去史无前例地得罪欧洲?因为他把对抗中国置于其他一切事务之上,因为他相信欧洲人至今没有明白这场与中国的对抗对整个西方到底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在从阿富汗撤军时,拜登就以此为由:这场持续了20年的战争削弱了美国及其盟友,并且分散了注意力;与此同时,中国则不断地变得强大。面对北京在印太地区的权力诉求、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化举措、在台湾海峡发出的威胁,拜登想要用更强硬、更为军事化的手段来抵御。因此,他寄希望于他眼中最为可靠的盟友,包括澳大利亚和英国。至于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则不在其列。"

文章接着指出,北京当局一方面担心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后对印太军事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却也很欣喜地看到西方阵营内部因对华政策而争吵不休。

"然而,在这场跨大西洋的争吵中,欧洲人也有责任。2020年底,欧盟在德国的推动下违背拜登新政府的意愿,完成了《欧中投资协议》的谈判,徒劳地期望这份协议能够让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得对等待遇。"

"欧洲、尤其是德国,希望兼得鱼与熊掌:盟友美国继续提供针对核大国俄罗斯、新兴超级大国的军事保护,美国海军继续在包括印度洋、太平洋在内的世界各大洋保护重要航道;只不过这一切都不能损害和中国的生意。因此,欧盟自己的印太政策依旧是'包容性'的,也就是包容中国。这听起来很理智,但是在美中激烈对抗的现实面前,这种盘算濒于破产。"

"从长远来看,在最重要盟友与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冲突中,欧洲几乎不可能灵巧地左右逢源。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不会容许欧洲这么做。就在最近,中国人向德国人明确了这一点:正在驶向印太海域的德国海军'巴伐利亚号'护卫舰请求访问上海港,从而能够拉拢一下中国。但是中国回绝了访问请求。想让所有人都满意,很容易导致自己像个傻瓜----这在外交领域同样适用。"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5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什么才是加州硅谷清华学霸杀妻案的真相?
承认当年赴美签证有问题,但马斯克永远是马斯克
“大而美”法案通过了,特朗普大胜,美国大败
印度花巨资建90度死亡直角高架桥 7工程师遭解雇
清北高才生夫妻1家3口被撞仅1人幸存 推动醉驾入刑

24小时讨论排行

会见梅尔茨 王毅提起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让14亿中国人笑话我们”
金正恩看在俄作战士兵影片时落泪 俄朝合作换回什么?
特朗普希望孤立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协议很重要
美国最高法院:允许将非法移民遣送至南苏丹
俄海军副总司令在指挥所阵亡,乌方袭击细节披露
美解禁大飞机发动机对华出口 能换来中方稀土让步?
“反诈大使”朱时茂自曝一天两遇骗局 被骗走2000元
美国迈向250 七月四日如相问,你是哪种MAGA人?
一个自由主义的乌托邦:“它”或许是民主党最后的希望
英国F-35B战机因故障滞留印度 被当地旅游局“征用”
日本前首相谈美加征关税:哭闹的小孩儿
坠楼机长妻子:丈夫出事无人通知 最后一眼都没见到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以为自己不可能被骗” 反诈大使演员朱时茂遭诈骗
预言日本7月5日将发生大地震的漫画家真的很灵吗?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德媒:法国“受辱”纯属活该 想左右逢源?最后像个傻瓜

德国之声 2021-09-23 12:04:35

德语报刊评论版周三继续关注被澳洲潜艇订单事件搅动的美、欧、中三角关系。《世界报》认为,欧洲人和中国人闷声大发财、拒绝坚定站在美国一边,因此遭到美国惩罚纯属活该。《时代周报》则感叹,中美两国都不再会容许欧洲左右逢源。



法国的这款潜艇,原定要售于澳大利亚

(德国之声中文网) 柏林出版的《世界报》以"潜艇订单是对默克尔中国政策行动的回应"为题,认为法国以及欧盟丢失澳大利亚潜艇订单纯属咎由自取,因为以德法两国为首的欧盟正在和美国的敌人中国大做生意。

"拜登不过是让德国以及欧洲照照镜子:假如他们在幼稚的愤怒眼泪中依旧还能看清东西的话,就会看到自己的虚伪。"

"潜艇订单事件是对默克尔的背叛之回应。德国总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一道悄悄地完成了《欧中投资协议》的谈判。当时,拜登已经胜选、但是还没有正式上任美国总统一职。欧洲根本没有就协议的谈判咨询过美国政府,华盛顿不得不无助地看着协议达成,欧洲也由此传递出一个信号:不会跟随美国的强硬对华路线。"

"拜登对这个信号的解读是:欧洲人一方面想要超级大国美国提供军事保护,另一方面又想同时和美国的敌人做生意。在阿富汗问题上,以及在如今的潜艇问题上,拜登现在向欧洲人清楚地表示:美国不再容忍这种两面派外交。"

"可惜的是,欧洲人是否能够理解拜登的这个信号,依然存疑。欧洲的外交政策其实也体现了欧洲的民意。德国民众以及欧洲民众依然令人惊讶地认为,对华冲突纯粹是美国的麻烦。许多欧洲民众依然对独裁专制的中国和解放了欧洲的美国一视同仁。这是欧洲几十年以来的反美精神分裂症。拜登总统今后将会让欧洲人为这种伪善付出代价。"

德国还能在中美间左右逢源吗?

汉堡出版的《时代周报》以"地球继续转 欧洲当观众"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澳洲潜艇订单事件表明,欧洲人想在美中之间左右逢源的做法恐怕难以为继。

"拜登为什么要冒险去史无前例地得罪欧洲?因为他把对抗中国置于其他一切事务之上,因为他相信欧洲人至今没有明白这场与中国的对抗对整个西方到底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在从阿富汗撤军时,拜登就以此为由:这场持续了20年的战争削弱了美国及其盟友,并且分散了注意力;与此同时,中国则不断地变得强大。面对北京在印太地区的权力诉求、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化举措、在台湾海峡发出的威胁,拜登想要用更强硬、更为军事化的手段来抵御。因此,他寄希望于他眼中最为可靠的盟友,包括澳大利亚和英国。至于法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则不在其列。"

文章接着指出,北京当局一方面担心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后对印太军事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却也很欣喜地看到西方阵营内部因对华政策而争吵不休。

"然而,在这场跨大西洋的争吵中,欧洲人也有责任。2020年底,欧盟在德国的推动下违背拜登新政府的意愿,完成了《欧中投资协议》的谈判,徒劳地期望这份协议能够让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得对等待遇。"

"欧洲、尤其是德国,希望兼得鱼与熊掌:盟友美国继续提供针对核大国俄罗斯、新兴超级大国的军事保护,美国海军继续在包括印度洋、太平洋在内的世界各大洋保护重要航道;只不过这一切都不能损害和中国的生意。因此,欧盟自己的印太政策依旧是'包容性'的,也就是包容中国。这听起来很理智,但是在美中激烈对抗的现实面前,这种盘算濒于破产。"

"从长远来看,在最重要盟友与最重要贸易伙伴的冲突中,欧洲几乎不可能灵巧地左右逢源。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不会容许欧洲这么做。就在最近,中国人向德国人明确了这一点:正在驶向印太海域的德国海军'巴伐利亚号'护卫舰请求访问上海港,从而能够拉拢一下中国。但是中国回绝了访问请求。想让所有人都满意,很容易导致自己像个傻瓜----这在外交领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