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77年北京文科状元 作文登上人民日报 如今过得怎样?

77年北京文科状元 作文登上人民日报 如今过得怎样?

文章来源: 佛曰影视 于 2021-07-02 09:13:45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对于青年人来说,高考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今的国情下,“一卷定终生”并未改变。正因如此,家长、老师、学生无不关注着分数。每年7月,高考状元们也成为了最受关注的对象。今天,我们就要介绍北京市第一位高考状元,她便是刘学红。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国家发起“上山下乡”的号召。于是,大批青年踊跃出发,他们将热血青春贡献在了祖国各地。出生于北京城里,刘学红自小备受呵护。求学路上,她勤奋拼搏,屡受好评。面对“吃苦教育”,她更是勇敢面对。不久之后,她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密云县高岭公社。

从知识青年变成了农民,许多孩子一时都难以接受。顶着毒辣的太阳,大家被迫忙碌在田间地头,这是极其辛苦的。在人群中,唯有刘学红不抱怨、不后悔。对于政策,她充分理解。“身为青年,自己不担当,那要让谁去担当呢”,在日记里,她这样写道。

在密云县,刘学红一呆便是3年。挑水、砍柴、种地、栽苗、收割,干起农活,她浑身有劲,绝不退缩。在大队里面,她性格热情,善解人意。在脏活、累活面前,她抢着去做。因此,她倍受人们的赞许。另一方面,各类政策也出现了改变。

在特殊年代,刘学红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众人的认可。可是,她未能被保送进入大学深造。最后,大队里面仅有的名额被村支书的女儿拿到了。在不公面前,人们可能会自怨自艾,可刘学红却没有放弃希望。对于知识,她充满渴望。白天,她在田头挥汗如雨地劳作;晚上,她在月光下自学。

在刘学红看来,努力一定能够有所收获。为了那一天,她必须坚持下去。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学红等到了绽放之日。1977年8月,国家又一次恢复了高考。这一年,上百万考生参加了考试。为了改变命运,年轻人们都捧起了书本。在偏僻农村,等刘学红收到消息后,她仅剩下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

步行了数十公里,她和同伴抵达了密云县城,提前一天完成了报名。之后,刘学红开始了艰难的自学复习。此时,村里的人都主动分担她的任务。在一众乡亲们的帮助下,她这才挤出了时间。最后半个月,她将自己锁在屋子里,翻烂了课本,笔记写了一打又一打,埋首于案前,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打下了良好的功底。

1977年12月,刘学红踏入了高考考场。在第一场语文考试中,她的表现尤为出色。一看到题目,她就奋笔疾书。多年以来,她坚持看《人民日报》、《青年日报》等书刊。因此,她积攒了许多生动详实的素材,更拥有精湛的文采。

那一年,刘学红没有想过未来。对于高考,她仅仅是想努力一次。要知道,数百万青年人一同参考,能被录取的一定是少数。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出炉。此时,刘学红还在田埂上忙碌,看到当天的《人民日报》,她才吃惊地发现:上面竟然登了自己的作文。

在考场上,刘学红写下了一篇了《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这篇文章情深意切,文理通达,极其动人。在阅卷现场,老师们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最终,刘学红的作文拿到了99分,距离满分仅差一分。最令人兴奋的是,刘学红的其他成绩也很优异。1977年,她夺得了北京市文科状元,并被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

大学期间,她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四年时间,她阅读了大量书籍,个人能力飞速提升。1981年,刘学红从北大毕业。随后,她进入了《中青在线》担任编辑。如今,她则是《中青在线》的总经理。多年之后,她又一次接受了媒体采访,对于高考,刘学红满怀感激。没有这场考试,她恐怕得不到满意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刘学红还将自己当年的准考证捐给了博物馆。在媒体的报道下,她的励志故事也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查看评论(35)

24小时热点排行

演唱会CEO出轨最大赢家是他 还清57万元学生贷款
俄媒寻人 25年前与普京合影中国男孩找到了 现任...
情人78岁丁珮谈李小龙离世当天细节 癫痫或是真死因
特朗普开怼:“克林顿去过那个小岛28次 我从没去过”
“带敌意”外星飞船11月袭击地球?研究团队惊人观点

24小时讨论排行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财政赤字困难 泽连斯基喊欧洲国家出钱 帮乌军加薪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硅谷的C位都是华人?!华人或统治AI时代
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死绝了?还不站出来发声
密集游说施压 以色列曾威胁法国放弃承认巴勒斯坦国
斡旋无果 联合国想买被拒 特朗普政府为何烧掉它
新一轮的美国妖股来了 散户压路机前捡铜板?
不看好两位潜在买家 俄唯一航母或被拆解沦为备件
特朗普抵达苏格兰,当地媒体:美国重刑犯来了
BBC:台湾“大罢免”惨败的五个启示
《年轮》原唱之争,张碧晨和汪苏泷彻底撕破脸
特朗普发奥巴马版乘车逃亡恶搞图,其本人及万斯扮演警察
花大钱的山姆会员,如何一步步被背叛
台湾大罢免全数未过,美学者:政治对立恐削弱国安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77年北京文科状元 作文登上人民日报 如今过得怎样?

佛曰影视 2021-07-02 09:13:45

对于青年人来说,高考有着重要意义。在当今的国情下,“一卷定终生”并未改变。正因如此,家长、老师、学生无不关注着分数。每年7月,高考状元们也成为了最受关注的对象。今天,我们就要介绍北京市第一位高考状元,她便是刘学红。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国家发起“上山下乡”的号召。于是,大批青年踊跃出发,他们将热血青春贡献在了祖国各地。出生于北京城里,刘学红自小备受呵护。求学路上,她勤奋拼搏,屡受好评。面对“吃苦教育”,她更是勇敢面对。不久之后,她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密云县高岭公社。

从知识青年变成了农民,许多孩子一时都难以接受。顶着毒辣的太阳,大家被迫忙碌在田间地头,这是极其辛苦的。在人群中,唯有刘学红不抱怨、不后悔。对于政策,她充分理解。“身为青年,自己不担当,那要让谁去担当呢”,在日记里,她这样写道。

在密云县,刘学红一呆便是3年。挑水、砍柴、种地、栽苗、收割,干起农活,她浑身有劲,绝不退缩。在大队里面,她性格热情,善解人意。在脏活、累活面前,她抢着去做。因此,她倍受人们的赞许。另一方面,各类政策也出现了改变。

在特殊年代,刘学红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众人的认可。可是,她未能被保送进入大学深造。最后,大队里面仅有的名额被村支书的女儿拿到了。在不公面前,人们可能会自怨自艾,可刘学红却没有放弃希望。对于知识,她充满渴望。白天,她在田头挥汗如雨地劳作;晚上,她在月光下自学。

在刘学红看来,努力一定能够有所收获。为了那一天,她必须坚持下去。皇天不负有心人,刘学红等到了绽放之日。1977年8月,国家又一次恢复了高考。这一年,上百万考生参加了考试。为了改变命运,年轻人们都捧起了书本。在偏僻农村,等刘学红收到消息后,她仅剩下一个多月的复习时间。

步行了数十公里,她和同伴抵达了密云县城,提前一天完成了报名。之后,刘学红开始了艰难的自学复习。此时,村里的人都主动分担她的任务。在一众乡亲们的帮助下,她这才挤出了时间。最后半个月,她将自己锁在屋子里,翻烂了课本,笔记写了一打又一打,埋首于案前,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打下了良好的功底。

1977年12月,刘学红踏入了高考考场。在第一场语文考试中,她的表现尤为出色。一看到题目,她就奋笔疾书。多年以来,她坚持看《人民日报》、《青年日报》等书刊。因此,她积攒了许多生动详实的素材,更拥有精湛的文采。

那一年,刘学红没有想过未来。对于高考,她仅仅是想努力一次。要知道,数百万青年人一同参考,能被录取的一定是少数。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出炉。此时,刘学红还在田埂上忙碌,看到当天的《人民日报》,她才吃惊地发现:上面竟然登了自己的作文。

在考场上,刘学红写下了一篇了《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这篇文章情深意切,文理通达,极其动人。在阅卷现场,老师们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最终,刘学红的作文拿到了99分,距离满分仅差一分。最令人兴奋的是,刘学红的其他成绩也很优异。1977年,她夺得了北京市文科状元,并被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

大学期间,她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四年时间,她阅读了大量书籍,个人能力飞速提升。1981年,刘学红从北大毕业。随后,她进入了《中青在线》担任编辑。如今,她则是《中青在线》的总经理。多年之后,她又一次接受了媒体采访,对于高考,刘学红满怀感激。没有这场考试,她恐怕得不到满意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刘学红还将自己当年的准考证捐给了博物馆。在媒体的报道下,她的励志故事也被越来越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