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大女主们,抵不过 20 年前的一个周迅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文丨谦叔 亦茗 图丨来源于网络

这两年,最通货膨胀、最内卷的概念,非 " 大女主剧 " 莫属。

杨幂的《娇藏》、宋茜《陌生的恋人》,都齐齐打出 " 大女主剧 " 旗号,剧还没播,但已经隐隐约约有一种不太妙的预感。

观众们早已经被挂羊头卖狗肉的 " 大女主剧 " 轰炸到已经有了判断力:

大女主 = 玛丽苏。

即使是章子怡下凡,也难以挽救《上阳赋》;

更别说半斤八两的 4.7 分《燕云台》、5.3 分《骊歌行》……

娜扎的《风起霓裳》号称 " 大女主剧 ",喜提 4.2 分,很多人估计都没看过。

大家恨铁不成钢,集体怀念起了《大明宫词》,剧中的主角、台词,放到现在看,仍然闪耀着女性主义的光芒,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剧。

而《大明宫词》,已经是 21 年前的旧作了。

即使是 9.1 分《大明宫词》的导演李少红,二十年后的姊妹篇《大宋宫词》,也难以再上巅峰,只得到 3.8 分。

" 大女主剧 " 到底是怎么垮掉的?

01

" 大女主剧 " 刷屏,是在 2014 年 -2018 年之间。

在这之前,2011 年,神剧《甄嬛传》横空出世,到今年刚好 10 年。

这部剧估计是这十年里,重播次数最多的剧集。

剧大爆,从主角到配角,后来都陆续打开资源:

" 宁贵人 " 热依扎今年《山海情》口碑大热," 淳贵人 " 谭松韵的《以家人之名》同样拿到白玉兰视后提名," 瑛贵人 " 毛晓彤最近讨薪闹上微博,大家才发现,她已经片酬千万级了。

更别说真正的女主孙俪,之后再接再厉演了三部 " 大女主剧 ":

《甄嬛传》→《芈月传》→《那年花开月正圆》

咖位飞升国剧 " 一姐 ",单集片酬接近百万。

" 后甄嬛时代 " 这 10 年,影视界发生了什么?

首先是资本入局、热钱涌入。

从 2014" 流量元年 " 开始,煤老板、房地产开发商 …… 相继入局,整个影视圈都是一副 " 不差钱 " 的架势。

资本不管砸向哪个行业,最终的使命都是——变现。

所以那几年," 资本+IP" 是最流行的组合——砸钱买现成的大 IP ,请头部演员加盟,就能卖出好价钱。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2017 年年初热播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这部剧号称网播量破 300 亿,除了赵又廷的 " 整容式演技 " 翻红,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杨幂。

嘉行传媒的市场估值,以 " 三生三世 " 为界,一年半时间翻了近 200 倍,接近 50 亿,杨幂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

这样回报丰厚的生意,很少有人会拒绝吧?

同一时期,女性主义崛起。

全世界都在 "Me too ",女性职场的地位越来越高,一个女性 KOL 的商业估值,不亚于一个大型企业 ……

识时务者就去拍女性题材、吸引女性观众,《女医明妃传》《锦绣未央》《孤芳不自赏》…… 都是直接抢到个小花就火速上马。

对花旦们来说,也是利好,可以让 "35+" 的夕阳到来得再晚一些。

女主从年轻演到老,可以让观众潜移默化接受年龄变化,而不会被吐槽 " 装嫩 "。

谁都有利可图。

02

都在拍大女主剧,拍得多了,就有了套路。

市面上的大女主剧,情节简单粗暴到,几个模式就能概括:

不是后妃宫斗记,就是乱世女子成长记,再不济就是落难公主复仇记。

2016 年唐嫣主演的《锦绣未央》,就是亡国公主李未央复仇的故事,第二年的《龙珠传奇》,又是前朝公主的爱恨纠葛。

配方也是,浓浓的工业糖精味儿:男女 CP 要不就是虐到哭,要不就是疯狂撒糖。

有套路可循、有资源红利、拍剧又不像拍电影那样,动辄耗费一年半载,甚至可以让育龄女星即使怀孕生娃,也能保持作品曝光。这就叫:性价比。

即使 2017 年底就有业内人士预言:大女主剧要凉凉。还是有无数人往里面闯。

特别是 2018 年暑期档,《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前后脚开播。

《延禧攻略》比 " 如懿 " 短,恨不得一集七八个爽点 …… 最后流量还反超了大制作《如懿传》。

这也成了大女主剧回光返照的最后一个高峰。

2018 年过后,大女主剧开始降温。以 "85 花之光 " 赵丽颖为例,《楚乔传》的口碑有多高,《有翡》就有多单薄。

从唐人跳槽、投入李冰冰怀抱的娜扎,在老东家拍的《风起霓裳》,把各种雷踩了个遍。

从 2018 年的 " 阴阳合同 " 事件之后,整个圈子都在洗牌," 砸钱投大 IP" 的模式宣告完结,倒是让国产剧终于回到现实主义的路子上来了。

这三年,现实题材剧集,拍出的精品不就越来越多了吗?

主旋律色彩的反贪《人民的名义》、扶贫《山海情》;讲学区房、子女教育、鸡娃内卷的《小欢喜》《小舍得》……

都是又有口碑、又有流量的爆款。

那些没有打出 " 大女主 " 招牌,但实际上做着 " 大女主 " 该做的事情的女主角们,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就以白玉兰奖的 " 水花 VS 顾佳 大对决 " 为例,虽然一个拍的是黄土高原,一个拍的是现代化都市,但镜头对准的,都是女性的生存困境。

谁是真的为女性代言,谁是投机取巧,观众们并不傻。

03

现在回头再看《大明宫词》,在大女主剧没有扎堆的 2000 年,它却是先行者,是真正意义上女性主义题材剧。

甚至,在对女性成长原因的挖掘上,她比《甄嬛传》格局要大。甄嬛当初是一心爱四郎,发现被负心之后才觉醒的,复仇的成分大,是被动选择;

而《大明宫词》里的武则天和太平,情况就复杂多了。尤其前者,在那个时代能当上女性帝王,绝非简单两字可以概括。

《大明宫词》诞生的时代是千禧年。

与其说这是一部剧,不如说是一种对女性命运的关照:关于情、关于性、关于纯真的失落,都以一种文学化的、诗意的方式呈现出来。

首先整部剧氛围都很美,甩现在的抠图漫画几条街。

美术设计邵瑞刚,拿过金鸡奖最佳美术奖。

他设计的布景中,以唐风打底,但不完全照搬唐朝的制式。

主角们的造型叶锦添,让赵文瑄穿上宽袍大袖、写满文字的飘逸服装,让周迅顶着繁复的头饰出场。

也打造了最美的陈红。

技术部门的高手过招,把氛围营造到位。

但整部剧的内核:却是清醒真实的。

导演李少红负责的是女性价值观输出,这部剧的台词非常书面繁复,甚至华丽,可以说独树一帜。

剧里太平因为得不到薛绍的爱独自惆怅,武则天会去劝慰她:

你不可以这样做女人,更不能被男人的道德所操纵,不能成为他们用以完善自己德行的工具。

太平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离世后,武则天和她一起去送葬。

当时武则天送给太平一段箴言:

如果有一个男人像一棵大树那样供你休养,固然好。但如果有一天树倒了,你却不能倒,要学会扎根,长出自己的枝叶,真正像一棵树那样,坚韧而倔强地生长,甚至不惜付出冷酷的代价。

再比如,接着武则天之口,把男权社会的真相撕开了一个口子:

女人当道,是男人们最不能容忍的,他们会无限的苛求,夸大他们同样能犯的错误,他们还怪女人,偷走了他们的精气,甚至智慧。

《大明宫词》这些台词之所以经典,是因为道破了古往今来、所有时代里的女性,生存环境的残酷实录。

这种真实,跟唯美的宫廷滤镜反差巨大,更显悲凉。

最最重要的,是它洞悉了人性的复杂。

《大明宫词》拍的是唐朝,中国古代风气最开放的时期,气质也如大唐一般:开放、包容。

女性可以有欲望,可以毫不掩饰地追逐权力、在爱情中成为主动的一方,而不会被简单刻画为阴谋家或傻白甜。

在女性掌握权力之后,在一些关系中不必伪装自己,可以处于强势的位置。

男性既不是救世主,可也不是绊脚石,而是两性的角力中,会胜出,也会失败的一方。

每一个人,都不是绝对的好或坏,他们的命运,仿佛早就注定,却也各有因果。

这是以后的剧集中,再也没有的悲悯视角。

在资本和热钱把持之前,在李少红的才华巅峰期,在周迅灵动到发光的少女时代,在世纪初百花齐放的空气中 …… 才有了这么一部,女性导演拍、书写女性故事的经典。

而反观现在的大女主剧,包括孙俪甄嬛之后的角色在内,女主清一色性格扁平,都是一路开挂的傻白甜,天真善良毫无心计。

男主更是为了女主全体放弃事业或江山,每次看到章子怡《上阳赋》里圣母心泛滥的去救仇人,我都无比怀念那个《卧虎藏龙》里那个佛挡杀佛的狠辣少女。

连大满贯影后都不能免俗,何况其他?

就连李少红自己,也无法超越自己了。《大宋宫词》口碑差到完全无法复制前者,女性成长中的复杂性被弱化,变成了刘涛演的那个圣母刘娥。

男主为她下跪求情,男配为了救她,不惜以身犯险。

这些年,人人都在说女性主义,可我们可以谈论的仍然只得一部《大明宫词》,而时间已经过了 20 年,大女主剧不进反而退步,真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