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留学生签证恢复了,但美国还是曾经那个美国吗?

中国留学生签证恢复了,但美国还是曾经那个美国吗?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于 2021-05-14 09:51:0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对即将来美的中国留学生而言,他们将面对的可能是一个与五年前、十年前、甚至疫情前都大不相同的美国。疫情余波、种族仇恨和中美关系都可能令他们陷入“抱团”和自我封闭。

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停滞,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最近宣布恢复中国留学生签证申请。这本是件值得庆贺的事,但美使馆在微博上发消息时,把中国留学生比作迫不及待出门玩耍的狗狗,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不满。中国国内高涨的民族情绪进一步推升了这种反弹,使馆为此道歉并删除了那条微博。如果你是即将来美的中国留学生,这场风波可能只是你将面对的复杂环境的预演。你手里握着的仍然是那张为美国带来了几代中国留学生的F1签证,但你将面对的可能是一个与五年前、十年前、甚至疫情前都大不相同的美国。

美国当下针对亚裔的仇恨攻击浪潮或许会让你走在陌生的街道上感觉提心吊胆;美国人关于戴不戴口罩的政治斗争或许会让你站在陌生的人群中间感觉困惑迷茫。但这些可能还不是你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早在2018年初中美贸易战初露端倪的时候,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A·雷(Christopher A. Wray)就曾在国会参院的一个听证会上警告说,中国政府利用在美学生学者收集情报的做法已经很普遍。在那之后,敏感专业的中国学生签证受到限制、一些被认为有军方背景的留学生签证被取消、一些在美国的华人学者也被警方盯上。即使现在白宫易主,这种气氛也并未消失。肯塔基州共和党国会众议员安迪·巴尔(Andy Barr)近日提交法案,要求增设56个新的联邦调查局探员职位,监控可能的中共在大学中的间谍行为。在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怀疑中国留学生为中共收集情报的评论,有人甚至质疑为何美国现在还允许中国留学生入境。

但中国留学生的复杂处境并不只是美国造成的,中国这些年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一样可能把你拉进漩涡。2017年,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毕业典礼演讲中说美国的空气比中国的更干净,她可以用之前从未梦想过的方式公开讨论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政治,结果被“爱国民众”骂“卖国”,招来一场噩梦般的人身攻击。去年,匹兹堡大学中国留学生许可馨在网上以激烈言辞批评中国政府的疫情应对,也被中国网友列入“恨国者名单”,身世和家人都被“起底”。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只要自己谨言慎行,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我无法肯定地告诉你,当中美关系一片飞沙走石的时候,单靠谨言慎行是否能确保时代的那一粒砂不落在你的头上。但我所担心的是谨言慎行可能引起的一个副作用:自我封闭。

老一代中国留学生因为人数不多,无法避免与本土美国人的接触和互动。但疫情之前,中国就已经稳居美国留学生最大来源国,在美留中国学生总数超过37万,这使得如今的留学生只生活在“自己人”圈子里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知乎上一条“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的‘抱团’行为?”的帖子收到了150多条回复,已经被浏览了近23万次。喜欢“抱团”的当然不只是中国留学生,时报前专栏作家弗兰克·布鲁尼(Frank Bruni)这篇关于大学新生的专栏文章中也提到,即使是美国本地学生,也喜欢跟自己背景相似的人群待在一起,更何况留学生还面临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而如今,安全可能也成了留学生考虑社交范围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正如布鲁尼所说,跟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让人安心,却也浪费了机会,“多元能让你接触到丰富的思想,在多元环境中如鱼得水对任何职场或事业来说都是一笔财富。”

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时代的烽烟和大国关系无能为力,但即使在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中,我们至少也还能逼着自己把留学的意义发挥到极致。不然,不远万里飞过来却浪费了这样的机会,岂不是可惜?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全球首富妻子生于沈阳 相差47岁 网民:邓文迪第二
查理·柯克被枪杀:FBI公布嫌疑人照片
走私生物材料 密大中国学者服刑 庭上痛哭:事业毁了
枪手逃逸潜入附近社区 专家:杀柯克枪手绝非业余
卡塔尔遭空袭后,下一个是谁?中方回了17个字




24小时讨论排行

万斯长文悼好友柯克 将用空军二号运送灵柩回原居地
亚航拟采购中国C919,冲击空客-波音垄断地位
川普追授柯克勋章 凶器上刻变性和反法西斯标记
柯克遭枪杀:川普狂粉 常入校园煽动学生上台对骂
美夫妇好心帮陌生男手机充电 惨被虐5小时活活烧死
高大帅气口若悬河 柯克被视为明日之星 川普接班人
查理柯克遇刺前正辩论枪支问题 曾说“被枪杀是值得的”
美中太空竞赛加剧:NASA禁止中国公民参与项目
川普与内塔尼亚胡通话时非常愤怒:为何没通知我
"黑暗新常态":国家危险时刻 可怕美国模式已形成
杀害查理·柯克枪手的“狙击点位”被曝光,疑有枪手痕迹
纽约时报:我们正在目睹一个科学超级大国的自我毁灭
她醉酒打Uber呕吐 被司机赶下车 遭陌生人捡尸强奸
中国共享单车突然自动上锁 多人摔骨折 涉多个平台……
特朗普要求被拘留韩公民留下,致其归国程序中断
美国联邦调查局悬赏10万美元,寻找凶手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留学生签证恢复了,但美国还是曾经那个美国吗?

纽约时报 2021-05-14 09:51:03

对即将来美的中国留学生而言,他们将面对的可能是一个与五年前、十年前、甚至疫情前都大不相同的美国。疫情余波、种族仇恨和中美关系都可能令他们陷入“抱团”和自我封闭。

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停滞,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最近宣布恢复中国留学生签证申请。这本是件值得庆贺的事,但美使馆在微博上发消息时,把中国留学生比作迫不及待出门玩耍的狗狗,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不满。中国国内高涨的民族情绪进一步推升了这种反弹,使馆为此道歉并删除了那条微博。如果你是即将来美的中国留学生,这场风波可能只是你将面对的复杂环境的预演。你手里握着的仍然是那张为美国带来了几代中国留学生的F1签证,但你将面对的可能是一个与五年前、十年前、甚至疫情前都大不相同的美国。

美国当下针对亚裔的仇恨攻击浪潮或许会让你走在陌生的街道上感觉提心吊胆;美国人关于戴不戴口罩的政治斗争或许会让你站在陌生的人群中间感觉困惑迷茫。但这些可能还不是你将面临的最大挑战。

早在2018年初中美贸易战初露端倪的时候,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A·雷(Christopher A. Wray)就曾在国会参院的一个听证会上警告说,中国政府利用在美学生学者收集情报的做法已经很普遍。在那之后,敏感专业的中国学生签证受到限制、一些被认为有军方背景的留学生签证被取消、一些在美国的华人学者也被警方盯上。即使现在白宫易主,这种气氛也并未消失。肯塔基州共和党国会众议员安迪·巴尔(Andy Barr)近日提交法案,要求增设56个新的联邦调查局探员职位,监控可能的中共在大学中的间谍行为。在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怀疑中国留学生为中共收集情报的评论,有人甚至质疑为何美国现在还允许中国留学生入境。

但中国留学生的复杂处境并不只是美国造成的,中国这些年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一样可能把你拉进漩涡。2017年,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毕业典礼演讲中说美国的空气比中国的更干净,她可以用之前从未梦想过的方式公开讨论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政治,结果被“爱国民众”骂“卖国”,招来一场噩梦般的人身攻击。去年,匹兹堡大学中国留学生许可馨在网上以激烈言辞批评中国政府的疫情应对,也被中国网友列入“恨国者名单”,身世和家人都被“起底”。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只要自己谨言慎行,这些问题都可以避免。我无法肯定地告诉你,当中美关系一片飞沙走石的时候,单靠谨言慎行是否能确保时代的那一粒砂不落在你的头上。但我所担心的是谨言慎行可能引起的一个副作用:自我封闭。

老一代中国留学生因为人数不多,无法避免与本土美国人的接触和互动。但疫情之前,中国就已经稳居美国留学生最大来源国,在美留中国学生总数超过37万,这使得如今的留学生只生活在“自己人”圈子里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知乎上一条“如何看待中国留学生的‘抱团’行为?”的帖子收到了150多条回复,已经被浏览了近23万次。喜欢“抱团”的当然不只是中国留学生,时报前专栏作家弗兰克·布鲁尼(Frank Bruni)这篇关于大学新生的专栏文章中也提到,即使是美国本地学生,也喜欢跟自己背景相似的人群待在一起,更何况留学生还面临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而如今,安全可能也成了留学生考虑社交范围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正如布鲁尼所说,跟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让人安心,却也浪费了机会,“多元能让你接触到丰富的思想,在多元环境中如鱼得水对任何职场或事业来说都是一笔财富。”

或许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时代的烽烟和大国关系无能为力,但即使在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中,我们至少也还能逼着自己把留学的意义发挥到极致。不然,不远万里飞过来却浪费了这样的机会,岂不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