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新冠疫苗成为两会焦点 中国要自研mRNA技术疫苗

新冠疫苗成为两会焦点 中国要自研mRNA技术疫苗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于 2021-03-06 05:58:5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2021年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就提到了疫苗研发。很显然,疫苗已经成为新闻热词。

疫苗除了“热”,还需要“新”。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两会期间获悉,陈薇院士团队、钟南山院士团队均已分别部署新型疫苗的研发工作。

跨界“融合”!

国家纳米中心与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疫苗新型载体

国家纳米中心团队正在和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合作进行疫苗新型纳米载体的研发!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中心主任赵宇亮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透露,相关合作已于去年开始,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方面,中国的基础研究位于世界前列。但是过去纳米科研人员与疫苗的研发者之间没有交集。是新冠疫情结束了我们互相之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的这种局面。”赵宇亮说。

一些变革性的新技术改变了很多领域,包括疫苗研制。

例如,已在国外进入紧急使用的mRNA新冠疫苗,就是通过人造纳米“蛋壳”(脂质体纳米颗粒LNPs)把激发体内抗体的RNA带进体内。

国家纳米中心与陈薇院士团队的合作基于双方先前的研究基础,一拍即合。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把纳米技术用于药物输运载体的研究,我们已经有十多年的研究积累。”赵宇亮打了个比方,纳米载体像一辆有导航的汽车,把药物运到指定地点,一方面提高药物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副作用。

陈薇院士团队已经获批有条件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使用腺病毒载体技术,此前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也使用该技术。“病毒载体和纳米载体有共通之处,例如在大小上,两者都是在100个纳米左右。”赵宇亮说,涉及疫苗设计等方面,陈薇院士团队有着无可比拟的丰富经验。

“以前学科交叉之间存在盲区,例如互相之间并不知道对方的技术或研究进展。国家在不同领域之间怎么打破这个边界或者壁垒,形成充分的交叉、融合,应该是发挥我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赵宇亮说,把新的技术引入到疫苗研发领域,正在逐步引起重视,希望在“后疫情时代”有更多机制体制方面的探索。

全链条创新!

钟南山院士团队新冠mRNA疫苗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计划

就在上周六,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的组织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广州锐博生物创始人张必良面向中国的疫苗研发者们进行了新冠mRNA疫苗开发生产的项目汇报。

同样是mRNA疫苗,张必良团队开发的mRNA疫苗在2到8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半年仍然有效,而国际上现有的mRNA疫苗,由于技术不同,有的需要在零下70摄氏度,有的需要在零下20摄氏度的条件下保存。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凭借这一“突破业界极限”的优势,新型冠状病毒mRNA 疫苗开发生产(由张必良担任课题负责人)成为钟南山院士领衔的攻关项目的子课题,被纳入第四批科技部新冠肺炎重点研发计划。

“我们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在张必良看来,如果把mRNA疫苗比喻成一个鸡蛋,递送mRNA疫苗的“蛋壳”实质是一种脂质化合物,不同企业(如莫德纳、辉瑞等)寻找不同的“配方”,通过粒子或者离子的改良让它达到安全、稳定的特点,技术的核心说到底是化学问题。

相较于药物,疫苗给普通人使用,载体的安全性要求极高,而且还有更特殊的要求——让mRNA在体内短时、高效表达,任务完成后即刻“消失”。

在前期药物载体研发经验的基础上,团队针对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出了自己的脂质纳米颗粒。

张必良团队的新冠mRNA疫苗保存温度之所以能够大幅提升也是由于其具有专利技术的脂质纳米颗粒。

“蛋心”抗原mRNA的设计研发,则是师从RNA领域诺奖得主学习研究多年的张必良的老本行,对于分子尺度的RNA的修饰“雕刻”、三维构象的操控,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如果说核心技术的先进性是一个疫苗得以“顶天”的支撑,那么,稳定的产业化能力则是一个疫苗能够“立地”的关键。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4年起,锐博就开始为研究院所提供RNA的生产服务,从合成寡核苷酸、RNA到RNA聚合酶,整个产业化链条的完整性已经走通。

“我们拥有国内最大的mRNA原料生产车间。”张必良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而且RNA聚合酶的表达体系也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以迅速扩产。

在mRNA 生产方面,企业也做足了准备,现有厂房最大年产量足够大约一亿人份的疫苗用量。

一支mRNA疫苗听似简单,但从合成原料、到辅助用酶,再到制剂生产,环节众多,要生产出用之于民的疫苗,全链条上任何一环的创新都不能掉链子。

谈及最新研发进展,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们已经完成了动物攻毒试验等临床前的研究阶段,正积极稳步向前推进。”

无疑,新冠疫情激发了前所未有的生物医药的创新热潮,尤其在疫苗研发领域,大量的科研力量、社会资源、金融资本汇聚而来,中国科研领域该如何乘势而上?

另一方面,新型疫苗从研发到落地,必然牵起一个从零起步的产业链条,如何谋划部署,在国际竞争中不落人后?

面对这两个问题,作为科研创新的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必定有深刻的、前瞻性的思考。

查看评论(53)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可怕!UC女生晚上在校园散步 被拖到路边强奸
悲剧!爸爸教女儿学车 车辆从二楼冲出 当场身亡
中国惊传学生杀老师 一刀刺中颈动脉 行凶原因竟是…
中国拼命“挖运河” 背后是真正的国运之战
上亿豪宅“英之园”一夜间夷平 官方曾提充公遭拒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永远会退缩”成流行语 川普:那是谈判技巧
万斯大骂:人工智能是“共产主义技术”
清华博士后之殇:以死明志背后的惊人真相
胡锡进:性萧条导致消费低迷 反对“万恶淫为首”观念
川普:哈佛外国学生数限制在15% 并提供学生名单
川普赦免诈骗+漏税真人秀夫妇:他们该有第2次机会
“失望”马斯克离开特朗普政府 媒体称当天两人未交谈
通胀、胜利与牺牲:我的莫斯科见闻
马斯克与特朗普决裂内幕:火星计划重启 是关键?
川普让美国不再是投资天堂 7.5万亿亚洲资金出逃潮
美股急升,美国国际贸易法院阻止对等关税生效
一个更强势大国正在崛起,不是中国,更不是印度
白宫遭设局“伏击” 南非总统:我当时完全懵了......
坑人!华人$700万豪宅仅仅1.7万被拍卖 原因竟是…
英媒披露普京结束冲突条件:书面承诺停止北约东扩
法院叫停“对等关税”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结束了吗?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新冠疫苗成为两会焦点 中国要自研mRNA技术疫苗

科技日报 2021-03-06 05:58:51

2021年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就提到了疫苗研发。很显然,疫苗已经成为新闻热词。

疫苗除了“热”,还需要“新”。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两会期间获悉,陈薇院士团队、钟南山院士团队均已分别部署新型疫苗的研发工作。

跨界“融合”!

国家纳米中心与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疫苗新型载体

国家纳米中心团队正在和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合作进行疫苗新型纳米载体的研发!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中心主任赵宇亮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透露,相关合作已于去年开始,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在纳米颗粒作为载体方面,中国的基础研究位于世界前列。但是过去纳米科研人员与疫苗的研发者之间没有交集。是新冠疫情结束了我们互相之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的这种局面。”赵宇亮说。

一些变革性的新技术改变了很多领域,包括疫苗研制。

例如,已在国外进入紧急使用的mRNA新冠疫苗,就是通过人造纳米“蛋壳”(脂质体纳米颗粒LNPs)把激发体内抗体的RNA带进体内。

国家纳米中心与陈薇院士团队的合作基于双方先前的研究基础,一拍即合。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把纳米技术用于药物输运载体的研究,我们已经有十多年的研究积累。”赵宇亮打了个比方,纳米载体像一辆有导航的汽车,把药物运到指定地点,一方面提高药物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副作用。

陈薇院士团队已经获批有条件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使用腺病毒载体技术,此前获批上市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也使用该技术。“病毒载体和纳米载体有共通之处,例如在大小上,两者都是在100个纳米左右。”赵宇亮说,涉及疫苗设计等方面,陈薇院士团队有着无可比拟的丰富经验。

“以前学科交叉之间存在盲区,例如互相之间并不知道对方的技术或研究进展。国家在不同领域之间怎么打破这个边界或者壁垒,形成充分的交叉、融合,应该是发挥我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中一个重要的课题。”赵宇亮说,把新的技术引入到疫苗研发领域,正在逐步引起重视,希望在“后疫情时代”有更多机制体制方面的探索。

全链条创新!

钟南山院士团队新冠mRNA疫苗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计划

就在上周六,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的组织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广州锐博生物创始人张必良面向中国的疫苗研发者们进行了新冠mRNA疫苗开发生产的项目汇报。

同样是mRNA疫苗,张必良团队开发的mRNA疫苗在2到8摄氏度的环境下保存半年仍然有效,而国际上现有的mRNA疫苗,由于技术不同,有的需要在零下70摄氏度,有的需要在零下20摄氏度的条件下保存。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凭借这一“突破业界极限”的优势,新型冠状病毒mRNA 疫苗开发生产(由张必良担任课题负责人)成为钟南山院士领衔的攻关项目的子课题,被纳入第四批科技部新冠肺炎重点研发计划。

“我们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在张必良看来,如果把mRNA疫苗比喻成一个鸡蛋,递送mRNA疫苗的“蛋壳”实质是一种脂质化合物,不同企业(如莫德纳、辉瑞等)寻找不同的“配方”,通过粒子或者离子的改良让它达到安全、稳定的特点,技术的核心说到底是化学问题。

相较于药物,疫苗给普通人使用,载体的安全性要求极高,而且还有更特殊的要求——让mRNA在体内短时、高效表达,任务完成后即刻“消失”。

在前期药物载体研发经验的基础上,团队针对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出了自己的脂质纳米颗粒。

张必良团队的新冠mRNA疫苗保存温度之所以能够大幅提升也是由于其具有专利技术的脂质纳米颗粒。

“蛋心”抗原mRNA的设计研发,则是师从RNA领域诺奖得主学习研究多年的张必良的老本行,对于分子尺度的RNA的修饰“雕刻”、三维构象的操控,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如果说核心技术的先进性是一个疫苗得以“顶天”的支撑,那么,稳定的产业化能力则是一个疫苗能够“立地”的关键。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4年起,锐博就开始为研究院所提供RNA的生产服务,从合成寡核苷酸、RNA到RNA聚合酶,整个产业化链条的完整性已经走通。

“我们拥有国内最大的mRNA原料生产车间。”张必良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而且RNA聚合酶的表达体系也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以迅速扩产。

在mRNA 生产方面,企业也做足了准备,现有厂房最大年产量足够大约一亿人份的疫苗用量。

一支mRNA疫苗听似简单,但从合成原料、到辅助用酶,再到制剂生产,环节众多,要生产出用之于民的疫苗,全链条上任何一环的创新都不能掉链子。

谈及最新研发进展,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们已经完成了动物攻毒试验等临床前的研究阶段,正积极稳步向前推进。”

无疑,新冠疫情激发了前所未有的生物医药的创新热潮,尤其在疫苗研发领域,大量的科研力量、社会资源、金融资本汇聚而来,中国科研领域该如何乘势而上?

另一方面,新型疫苗从研发到落地,必然牵起一个从零起步的产业链条,如何谋划部署,在国际竞争中不落人后?

面对这两个问题,作为科研创新的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必定有深刻的、前瞻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