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春有你3》热播,某男团表演开始,邓超就失去表情管理。
网友脑洞了邓超当时的心理活动:啊~这……
如果刘若英在场,估计反应和邓超差不多。
唱片时代已经是过去10几年,52岁的刘若英却还在像过去那样做唱片。
她宁可慢慢赚钱,也不随波逐流,唱那些没有记忆点,听后即焚的“选秀”歌。
别人退休的年纪,刘若英仿佛回到了20岁的拼劲。
新歌《黄金年代》里,刘若英挑战身体极限,50多岁在高空中吊威亚、打空翻;
单曲《所有相爱的人啊》,等晴天却遇到寒潮,顶着风雨拍摄。
比起当下娱乐圈那些记不住的音乐,奶茶的歌,每一首都令人回味。
《为爱痴狂》《后来》《很爱很爱你》《成全》。
出道20多年,刘若英都以“奶茶”的温润示人。
当翻出她的成绩,才发现奶茶只是披了件慵懒的外衣,把世人“骗”了。
她,一点也不懒。
与刘若英同时代的歌手,任贤齐、光良早已隐退,刘若英却几乎每年一张专辑的更新频率。
出道前15年,她斩获173个大奖,将歌后、影后收入囊中。
除了唱歌和拍戏,她还写书、写专栏,至今共出版了12本书。
平淡的日子里,闷声做事,不像明星,更像每个踏实工作的普通人。
就像她在《人间四月天》里说的:
过山过水,走就是了。
军训出来的乖乖女
时间倒回1969年,儿童节这天,刘若英在台北出生。
也是这一年,小学生陈升许下人生第一个愿望:我长大要当一名画家。
“画家”没当成,他却在20年后成了刘若英的师父。
她的祖父刘咏尧,是皇甫军校第一期学员,叶挺的同期;父亲刘纬文是海军,常年在海上执勤。
刘若英2岁时,父母离了婚,她和姐姐跟着祖父祖母生活。
(刘若英 姐姐 和父母亲)
她从小,就是被祖父母“军训”长大的。
祖父立了很多规矩,出门随手关灯,洗手关水,在家里公共区域,不能穿睡衣。
姐姐受不了这些规矩,偷偷离家出走。
刘若英不管,你规定你的,我做我的。
洗手忘记关水,祖父迁就她,写小纸条贴旁边提醒。
在家穿睡衣,祖母碰到一次纠正一次。
二老没舍得真骂一句,打一下。
祖母是标准的“大家闺秀”,永远穿着端庄的旗袍,踩高跟鞋。
腰腿不好,走路依然挺得笔直,保持端庄。
以至于老师问刘若英,长大后想做什么? 她脱口而出:当刘太太。
当一个祖母那样的贤妻良母,是刘若英一生的梦想。
祖父看着凶,却最护犊子。
她在学校被老师体罚,祖父听了,一巴掌差点把桌子拍碎:
“谁敢打我孙女?来人,拿枪出来!”
5个副官条件反射,迅速掏出手枪,虽然全是空膛枪。
祖父母填补了亲情的空缺,刘若英从小都不觉得爸妈离婚有什么问题。
9岁,祖母牵她走进钢琴培训班,刘若英好奇:
“为什么要学钢琴?”
“如果有一天你老公不要你了,你还有一技之长,可以养自己、养小孩。”
小小人儿,连“老公”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已经学着以后要靠自己。
第一次登台演奏,刘若英紧张到发抖,连头磕到了钢琴,鲜血直流都毫无察觉。
弹完走下台,祖母心疼得满脸是泪。
刘若英的童年,是被“军训”出来的。
80年代末,北大的穷学生俞敏洪被女朋友逼着,四处筹钱留学。
台北高中毕业的刘若英,轻轻松松就被祖父送到美国加州,学习古典音乐。
结果她到了才发现,留学不像想得那么高大上,得靠自己端盘子,到中国城卖床垫挣生活费。
将军的孙女,突然变成“贫民窟女孩”,刘若英委屈得不行,打电话回家诉苦。
祖母心疼:要不,就回来吧?
祖父夺过电话,厉声吼道:大学没上完,
你就是死,也要死在美国
。
祖父严厉,祖母柔软。
二老混合双打, 给刘若英的性格,一半注入铁血,一半填充柔和。
02 苦味的锦鲤运
毕业回国,已经是1991年。
台北的夏季,地面烫得可以煎鸡蛋。21岁的刘若英泡在游泳馆“降暑”,一身橙色绕着泳池穿梭,像锦鲤。
游泳馆角落,30岁的男人定定地看了她很久。
他叫陈升,滚石唱片公司第二代唱将、音乐人。
女孩的橙色泳衣,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陈升上前搭话,两人聊下来发现,竟然是“同行”。
只不过对方是歌手,刘若英却连音乐老师都没当成。
闲谈中陈升觉得刘若英底子不错,直接收做徒弟,并带她签约滚石唱片。
不过陈升始终“嫌弃”这个徒儿,长相普通,声音普通,先做助理吧。
和刘若英一起“被欺负”的新人,还有16岁的金城武。
(刘若英 金城武助理时期)
两人的日常工作,就是帮歌手买饭、买槟榔、擦桌子扫地,打扫卫生间。
卫生间门上,常年挂着一张值日表:一三五,金城武;二四六,刘若英。
每扫完一次,两人就在后面画上自己的头像。
有一次刘若英、金城武和几个同事下班,已经凌晨两点,一群人走在台北四下无人街道,饥肠辘辘。
好巧不巧,这时拐角出现一家烧肉店,店铺已经打样,但烧肉就挂在橱窗里,表皮烤得金黄酥脆。
男生们上去薅了一块肉,拉上刘若英拔腿就跑。一群人躲进偏僻的巷子,一人一口地分着吃。
吃完过意不去,刘若英偷偷跑回去塞了200块在摊位上。
给陈升当助理,她每月能拿10000台币,折合人民币3000多元。
而刘若英当时租的房子,房租就要8000台币,连1350台币的物业费都交不起。
活多钱少,她倒乐得自在。
每次发新歌,工作人员那一页,只要出现“制作助理:刘若英”,她就特别有成就感。
一天师父突然找到刘若英,让她录《为爱痴狂》。
陈升作曲填词,为刘若英量身定做的主打歌。
结果录了一遍又一遍,陈升都不满,这首歌一录就是两三年。
一旦不过关,就被劈头盖脸一顿骂,有时候周围的声乐老师都看不下去,出来求情。
最夸张一次,刘若英唱得忘情,录完睁开眼,陈升已经不见了。
“他早就走了。”
那时候的刘若英,在众人眼里,是饱受师父嫌弃的平庸弟子,仿佛随时会丢掉饭碗。
一只脚,踏进两条河
9岁那年,学音乐的刘若英,想过当老师,想过当音乐家,但就是没想过做演员。
1994年,滚石唱片在新加坡办了场群星会。
滚石初代台柱子张艾嘉,第二代陈升、李宗盛等得力干将齐聚。
25岁的刘若英左手拎吉他,右手拖着行李箱,为歌手登台忙前忙后。
此时,19岁的高中生阿信,因为沉迷音乐,成了没人要的“学渣”。
刘若英一身白衬衣搭牛仔裤,像个女大学生,一下击中了屏幕前的阿信。
“这姑娘真白。”
当晚被刘若英击中的,还有另一个大佬,张艾嘉。
她正在为电影《少女小渔》寻找女主,看了100多个候选人。
直到晚会上遇见刘若英,那才是她要找的小渔。
一听有“脱”的情节,刘若英回绝了张艾嘉,而且气得3天不理她。
最后张艾嘉妥协,还用刘若英,不脱。
那个年代没有自媒体,也没有钱宣传电影。刘若英每天跑到西门町,站在木桩上唱电影的主题歌《决定》。
电影多一点曝光度,新人就多一分机会。
1995年《少女小渔》上映,亚太影展邀请刘若英和两个师父(陈升、张艾嘉)去参加。
陈升在后台打发时间,忽然传来主持人的播报:
亚太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少女小渔》Rene Liu 。
他一个冷颤,刘若英更是吃惊,第一次演女主,就被影后砸中。
(《少女小渔》剧照)
陈升趁热打铁,为刘若英推出第一张专辑《少女小渔的美丽与哀愁》,其中就包括录了不下3000遍的《为爱痴狂》。
(
《为爱痴狂》MV 链接:
http://m.v.qq.com/play.html?cid=&vid=g3107wpf3m1&vuid24=dcfFXLTYosMunsNmIignpA%3D%3D&url_from=share&second_share=0&share_from=copy&pgid=page_detail&mod_id=mod_toolbar)
这支MV,唱片公司没有给太多经费,就连拍MV的白色连衣服,都是她自己掏钱,在公司楼下买的。
专辑推出后,这首歌大火,拿到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奖。
左手影后,右手歌后。
1995年的刘若英,一次踏进了两条河
。
背后托着她的两只手,陈升改变了她的人生,张艾嘉改变了事业。
领奖回到滚石,刘若英像往常一样,跑去小卖部给师父买东西。
小店老板一脸惊讶:都当影后了,你怎么还给人跑腿?
影后给陈升当助理,不免传出风言风语。她到北京演出,为了师父安心,特地发了条短信:
或许我永远无法和你一道,但我的心永远追随你。
回到台北,陈升叫上刘若英,师徒二人深夜漫步闲聊。陈升话里话外,都在赶奶茶出去闯。
你是个很有才华的女孩,
就像风筝,属于你的天空很高很高,
你应该自由去飞翔,不要被我局限了。
1996年,陈升主动终止了刘若英的助理合同。
她从此成了影视+歌的“两栖”艺人。
破圈,不设限
1995年,25岁的刘若英在雅加达的聚光灯下,接过影后奖杯的时候。
马来西亚,24岁的光良和品冠,小心翼翼把录好的磁带交给李宗盛,并一举得到赏识,也加入了滚石唱片。
滚石的打杂老手,刘若英转正成为歌手,她的制作助理,正是光良。
滚石负责她的唱片,张艾嘉负责接戏。
1998年,导演陈国富拍《征婚启事》。29岁的刘若英单身恨嫁,去演再合适不过。
但陈国富压根看不上刘若英,于是给她出了个难题。
电影没有剧本,台词全靠自己想。
而且除了金士杰,其他和女主相亲的演员,都是临时拉来的素人。
为了演好这个戏,刘若英就当自己在相亲。
结果,她写的日常对话,反而让电影大获成功,获评金马奖最佳评审奖。
(《征婚启事》剧照)
5年后冯小刚借鉴这个剧本,拍出3亿票房的《非诚勿扰》。
娘家滚石唱片最擅长“跟热度”,《征婚启事》火了,陈升主导再次为刘若英打造爆款专辑《很爱很爱你》,这首主打歌入围当年热门金曲前60。
第二年,《后来》红遍大江南北,刘若英的天花板,不再是台湾。
而她在内地深入人心,离不开两个“文艺男青年”:
一是北影歌神,黄磊;二是乌镇景区开发带头人,陈向宏。
1999年,刘若英同周迅、黄磊、伊能静一起驻扎乌镇,拍《人间四月天》。
刘若英饰演徐志摩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她没有周迅演的林徽因那么有才,也不如陆小曼独特。
然而三个女主,刘若英最受好评。
电视热播,乌镇“包工头”陈向宏乐坏了。
1999年,一场大火让乌镇成了一片废墟。彼时任桐乡市长秘书的陈向宏,负责重建乌镇。
《人间四月天》选景里,就有乌镇,这仿佛给陈向宏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2002年,黄磊带着《似水年华》再次到乌镇开机,陈向宏一眼相中了刘若英。
此后20多年,刘若英都是乌镇的形象代言人。
许多人去浙江,冲着刘若英,也会到乌镇一游。
2003年《粉红女郎》,她不惜扮丑,男人婆、结婚狂火遍两岸三地。
文艺女青年、痴情的歌手、影后,刘若英出道不到10年,一路破圈,一路长红。
时过境迁,她却依旧如同进滚石那天,踏实工作,年复一年。
用过去的思维,去做现在的事情
1998年,李宗盛在滚石的办公室抽烟,抖烟灰的瞬间,看见垃圾桶里有个奇怪的邮包:
“麻烦听完了再扔。”
李宗盛打开包裹,是一盘磁带。一听,头皮发麻。
他立即按照邮包留的联系方式,找到唱歌的主角。
他们就是刚毕业的乐队,五月天。
从此陈升手下的刘若英,李宗盛手下的光良和五月天,成了滚石最难搞的“挑刺三人组”。
刘若英当过制作助理,对音乐制作严格到变态,连打光师的活也要管,配唱曾经被她缠着录音,一唱就是20几个小时。
她和光良合作《后来》时,为了歌曲天天吵架,最激烈的时候站上桌子大打出手。
同事见惯了她的挑剔,看到这样的场景反而哈哈大笑,谁也不劝架。
刘若英眼里,这些变态的严苛,都是陈升教的。
1999年的最后一个夜晚,陈升开演唱会,刘若英是嘉宾。
当天她连跑5个场子,紧赶慢赶,终于提前5分钟,气喘吁吁到了师父的最后一场。
演唱还来得及,可是陈升脸拉得老长,大手一挥,把音乐叫停:
“我一向尊重演出,我不认为一个歌手在唱歌的前5分钟到,能把一首歌唱好,我的学生我没教好,是我的错,我跟大家道歉。
”
说完话筒一扔,往台下走去,刘若英愣在原地,不知所措,眼泪哗哗地流。
自从1996年离开陈升,刘若英很少再见到师父,久违的相见,却是这样的场景。
陈升给她“难堪”,不是一次两次。
2005年,吴佩慈当家综艺《桃色蛋白质》,同时邀请了刘若英和陈升。
刘若英单膝下跪,把新专辑送给陈升,却遭到一场痛骂:
信心苦苦做出来的专辑,就这样随便送人?
原本是个喜剧综艺,陈升一开口,刘若英从头哭到尾。
刘若英却懂陈升的用意,就像郭德纲对郭麒麟说的那句话:
我不骂你,出去了社会也要骂你。
只有严格到变态,才能少受些社会的毒打。
流量时代,听歌变成了快餐,某音热门歌曲一月一换,能被记住的却不多。
陈升教会刘若英,用过去的严苛,做今天的事情。
人到中年,不再为爱痴狂
师徒绯闻一传10几年,唯有现实,才能封住悠悠众口。
2006年,刘若英拍摄电影《心中有鬼》,认识了导演滕华涛。
导演看刘若英单身,于是做主,介绍财经富商钟小江给她。
2011年,42岁的刘若英官宣,嫁给钟先生。
当天,陈升欢呼:终于还我清白了!
这几年,刘若英的眼泪在变少,平和在变多。
虽然结婚10年,分房睡了10年。就连两人一起看电影,都是各看各的,看完一起回家。
另一面,两人却又像校园情侣。钟小江喜欢摄影,刘若英喜欢野外。
一家三口出游,钟就负责拍美美的照片。
闲下来的时候,又过成了寻常夫妻,和先生远程谈心,做顿美食。
刘若英的诗和远方,是赚够钱换来的人间烟火。
40多年前,哭着喊着要当贤妻良母的刘若英。
辗转半生,终于在40岁做到了。
小时候,她以为祖父母的生活平静枯燥。
后来才明白,很多人相识,一开始就烧成滚烫的开水,浓烈热情。
但处着处着,关系就从沸腾慢慢变凉。
有质量的爱情,初始是一壶凉水,缓缓加热,才有持久上升的温度。
越到中年,越发清淡,刘若英不再为爱痴狂。
人淡如茶,刀疤即勋章
军人的孙女,海军的女儿,出生军旅世家,刘若英却没有一丝攻击性。
她的歌,娓娓道来,有人说她是甜而不腻的奶茶,淡淡地,懒懒的。
刘若英打了所有人的脸。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地爱我。”
歌里的遗憾,都是曾经的痴狂。
但刘若英却不是“恋爱脑”,事业、爱情,拎得清。
该吃的苦,一次也没偷懒。该拿的奖拿,一个不落下。
52岁,有人问她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计划不如变化快,不怕摔。
摔了就摔了,起来拍拍掸掸继续走。
就像老兵,记忆深刻的不是胜仗,而是身上的伤疤。
奶茶,平淡如茶地对人,变态苛刻地对己。
她不懒,也不弱。只是绵绵发力,柔中带刚。
愿你如奶茶,过去的伤疤,都成了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