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新冠赢家"的真相?德语媒体:中共付出巨大代价

"新冠赢家"的真相?德语媒体:中共付出巨大代价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20-10-24 19:35:0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国经济增长、感染病例减少,有观察人士由此将中国封为新冠危机的赢家。《世界报》却认为,中共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中国的危机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世界报》10月22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作为新冠赢家的真相(Die Wahrheit über China als Corona-Gewinner)”。文章开头写道:“中国国家统计局本周一公布的该国第三季度同比增长近5%,这一消息令许多西方观察人士震惊。第二波疫情正在席卷欧美国家,经济遭受创伤。”

作者Maximilian Kalkhof随后笔锋一转:“而中国的经济则蓬勃发展。对一些观察人士而言,这一证据足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将成为新冠危机的赢家’。”听到这种说法,北京估计已经开香槟庆祝了。那里的当权者最大的心愿应该就是证明,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行动中,民主国家不如专制的中国。然而,给中国冠以新冠赢家称号的人不仅为中共送上了一份宣传礼物,而且也太过轻率了。因为,被他们认为是’赢’家的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台湾和新西兰呢?

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在8月份发表的的一份简报中指出:“成功减少新冠病例数量的国家在重新振兴经济方面通常更成功。”《世界报》的作者却认为这一结论过于简单,“并不适用于所用国家”。该报文章写道:“毕竟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成功战胜疫情的国家。台湾和新西兰也鲜有新增病例,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呈现出类似的增长趋势。区别就是:这两个岛国十分依赖于全球贸易和旅游业,而中国则拥有14亿人口组成的国内市场。”

“总而言之,中国的经济优势一直都在。新冠危机甚至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因为即使没有国际市场,中国依旧可以依靠巨大的国内市场,但是中国就有此成为’赢家’’了吗?”作者Maximilian Kalkhof如是提问。

中国的“政治灾难年”

他继续写道:“得出这种结论的人忘记了:过去这一年对中国而言可谓是一场政治灾难。中国和西方从根本上彼此疏远,将此作为2020年的标志事件载入史册,一点也不为过。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不仅和美国的关系一落千丈,中国和欧洲的关系也急剧恶化。”

《世界报》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最初试图掩盖疫情的做法,加上其外交人员的强硬表态,使得该国国内的其他问题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新疆再教育营、无视香港法治、对台侵略性行为。媒体对这些议题的报道比一年前都要多很多。从公关角度来看,这对北京而言是一场灾难。”

文章最后写道:如今中国看似已经战胜了新冠危机,但是最初试图掩盖疫情的做法导致家破人亡、商店倒闭。这些悲剧不仅不会出现在中共宣扬其成果的叙述中,面对疫情,该政党反而加大了监控力度,由此为以后的冲突埋下了种子。与其说中国是’新冠危机的赢家’,不如说:中国的危机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中国的抗疫手段

中国是否真的战胜了新冠?德国电视台NTV也在其网站发表文章,提出类似问题。文章在导语中写道:“一切从中国开始——今年年初,新冠病毒导致千万人口大城武汉封城,全世界瞠目结舌。当时还未形成大流行,貌似遥不可及。但是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洲饱受第二波疫情的袭击,中国却已逐渐恢复常态。怎么会这样?”

作者随后在文章中提到,除了实施严格的封锁和全面的检测措施以外,不少地方现在依旧会进行体温测量或者要求民众出示绿色健康码。中国研发的这种手机应用程序用于对潜在的感染者进行跟踪和识别,如果健康码变红则需立即实施隔离。文章就此指出:“维权人士批评称,北京通过这类手机应用程序扩大了对民众的监控,可能会在疫情过后继续采用这一措施。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在欧洲人看来颇为严厉的措施也有助于公共生活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刘国梁女儿在美国夺得高尔夫冠军 全英文致谢父母
姐弟恋?邓文迪布雷迪结伴出席老贝婚礼 网上炸锅
壶口公驴戴套:女游客为何对驴鞭颤抖不已
跟9岁女孩办婚礼后 他真身被扒:假红毯 假葬礼 假电影…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24小时讨论排行

特朗普炮轰"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全部削减
再批“大而美”法案,马斯克又提建新政党
“三巨头”史无前例同框?习邀川普普京看9.3大阅兵
游本昌入党 申请书写了21页 回应“92岁为何还入党”
司法部将“取消国籍”列优先事项 曾冒领白卡或丢国籍
中国共产党人数突破1亿 比伊朗土耳其德国人口都多
陆配网红被驱逐回大陆 遇水浸维权接恐吓电话吓得发抖
中国眼下的失业潮,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马斯克已争取到足够支持者 能对川普构成实际威胁”
传播淫秽?中国拘捕数十名小说作家 许多是年轻女性
白宫发言人:加拿大已经向特朗普总统“屈服”了
中国秀神秘“断电导弹”一击瘫痪电网 疑剑指台湾
俄集结5万军队 以三比一的人力优势试图夺取苏梅
关税战+“大而美”法案 一通乱拳一片狼籍
关税又一次让步 川普不得不对中国低头的四点原因
华裔教授自杀 家属控告西北大学歧视并导致悲剧发生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新冠赢家"的真相?德语媒体:中共付出巨大代价

德国之声 2020-10-24 19:35:03

中国经济增长、感染病例减少,有观察人士由此将中国封为新冠危机的赢家。《世界报》却认为,中共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中国的危机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世界报》10月22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作为新冠赢家的真相(Die Wahrheit über China als Corona-Gewinner)”。文章开头写道:“中国国家统计局本周一公布的该国第三季度同比增长近5%,这一消息令许多西方观察人士震惊。第二波疫情正在席卷欧美国家,经济遭受创伤。”

作者Maximilian Kalkhof随后笔锋一转:“而中国的经济则蓬勃发展。对一些观察人士而言,这一证据足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将成为新冠危机的赢家’。”听到这种说法,北京估计已经开香槟庆祝了。那里的当权者最大的心愿应该就是证明,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行动中,民主国家不如专制的中国。然而,给中国冠以新冠赢家称号的人不仅为中共送上了一份宣传礼物,而且也太过轻率了。因为,被他们认为是’赢’家的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台湾和新西兰呢?

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在8月份发表的的一份简报中指出:“成功减少新冠病例数量的国家在重新振兴经济方面通常更成功。”《世界报》的作者却认为这一结论过于简单,“并不适用于所用国家”。该报文章写道:“毕竟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成功战胜疫情的国家。台湾和新西兰也鲜有新增病例,但是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呈现出类似的增长趋势。区别就是:这两个岛国十分依赖于全球贸易和旅游业,而中国则拥有14亿人口组成的国内市场。”

“总而言之,中国的经济优势一直都在。新冠危机甚至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因为即使没有国际市场,中国依旧可以依靠巨大的国内市场,但是中国就有此成为’赢家’’了吗?”作者Maximilian Kalkhof如是提问。

中国的“政治灾难年”

他继续写道:“得出这种结论的人忘记了:过去这一年对中国而言可谓是一场政治灾难。中国和西方从根本上彼此疏远,将此作为2020年的标志事件载入史册,一点也不为过。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不仅和美国的关系一落千丈,中国和欧洲的关系也急剧恶化。”

《世界报》进一步分析指出:“中国最初试图掩盖疫情的做法,加上其外交人员的强硬表态,使得该国国内的其他问题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新疆再教育营、无视香港法治、对台侵略性行为。媒体对这些议题的报道比一年前都要多很多。从公关角度来看,这对北京而言是一场灾难。”

文章最后写道:如今中国看似已经战胜了新冠危机,但是最初试图掩盖疫情的做法导致家破人亡、商店倒闭。这些悲剧不仅不会出现在中共宣扬其成果的叙述中,面对疫情,该政党反而加大了监控力度,由此为以后的冲突埋下了种子。与其说中国是’新冠危机的赢家’,不如说:中国的危机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中国的抗疫手段

中国是否真的战胜了新冠?德国电视台NTV也在其网站发表文章,提出类似问题。文章在导语中写道:“一切从中国开始——今年年初,新冠病毒导致千万人口大城武汉封城,全世界瞠目结舌。当时还未形成大流行,貌似遥不可及。但是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欧洲饱受第二波疫情的袭击,中国却已逐渐恢复常态。怎么会这样?”

作者随后在文章中提到,除了实施严格的封锁和全面的检测措施以外,不少地方现在依旧会进行体温测量或者要求民众出示绿色健康码。中国研发的这种手机应用程序用于对潜在的感染者进行跟踪和识别,如果健康码变红则需立即实施隔离。文章就此指出:“维权人士批评称,北京通过这类手机应用程序扩大了对民众的监控,可能会在疫情过后继续采用这一措施。但是不得不说,这种在欧洲人看来颇为严厉的措施也有助于公共生活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