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解封在即,夜里的武汉人在努力生活

解封在即,夜里的武汉人在努力生活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于 2020-04-05 00:27:1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夜里的武汉是什么样呢?



  医护人员撤离、商场恢复营业、热干面订单暴增、路上开始拥堵……因疫情沉寂了两个多月的武汉正在重启。

  据国家卫健委,截至4月2日24时,武汉现有确诊病例983例。这是武汉确诊病例首日降至1000例以下,伴随数据公布的,还有市区里更多商圈开业、企业复工的向好消息。

  可夜里的武汉是什么样呢?市里是否像白天一样热闹?市民生活是否回归往常?4月8日正式解封前,中国新闻周刊拍下了武汉夜晚的样子。

  (照片拍摄于3月31日-4月2日)

三名年轻人在武汉标志性的商业步行街“楚河汉街”拍照。

  21:00的楚河汉街有些冷清。本该营业到22:00的店铺按防疫要求早早打烊,街上没有顾客,负责检测体温的工作人员撤了大半。

  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在街上闲逛,拍照、打闹,分享各自的隔离生活。武汉的娱乐场所尚未恢复营业,绝大部分餐饮店又不允许堂食,街边咖啡店的户外桌椅便成了他们此刻会面聊天的最佳场所。

偏僻的街边,几名武汉市民正在用方言聊天。

  小巷里的夫妻店拥有更自由的打烊时间,但不具备和大商场一样规范的防疫措施。受经济能力和防疫认知限制,很多副食店老板既不备体温枪,也不会要求顾客出示健康码。生意冷淡的夜里,他们会摘下口罩,自如地在街边吃饭、抽烟。

  餐饮夫妻店连开门都是难题。以特色美食热干面为例,即便用户需求庞大,除当地热干面连锁品牌蔡林记外,大部分个体门店至今仍未复工。

  冷清的街边,被问到门口黄衣男士正在吃的热干面,卷帘门开了一半的热干面店店主表示那是从别的地方买的。看顾客失望离去,她追出门补了一句“对不起啊”。

独坐店内的渔具店老板

  洪山区的渔具店没什么顾客问询。穿皮鞋来上班的店主,始终没清理门口散在地上的商品。夜色渐深,他一心看手机,丝毫没有换个姿势或起身打烊的意思。

  武汉从不缺垂钓者。疫情期间,武汉人戴口罩钓鱼的场景曾让不少网友表示被“治愈”。相比之下,除了一位渔具店老板接受新冠疫苗实验登上新闻,这个在江城一向生意不错的行业并没获得更多关注。关门两个多月,没人知道他们亏了多少。

书店里陪女儿做作业的女店主

  东西湖区的一家书店刚刚开门,二手书只卖十几元,进店的人很少空手而归。店主的女儿在屋里做作业,卷子摞得和头一样高,顾客心领神会,翻书、掏钱的动作轻了很多。

  女店主称自己没出嫁时就开始经营这家书店了,“孩子他爸喜欢看书”。疫情的确让她损失了不少钱,但书店光景不好早已不是一两年的事。“现在学生买书要看出版社,老师布置一篇文章,都让到网上找。”她说:“前几年我就想关停了,这不是为了孩子上学嘛,就像现在,没什么人,还得开业嘛。”

一名保安坐在通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路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官网曾于3月23日发布《计算机学院关于做好教职工有序复岗工作的方案》,要求“学院内设机构副主任以上干部即刻返汉,谋划开学准备”。这一度被看作武汉的大学开学的信号,然而到了4月,通往武汉市区内大学的路依然是封锁状态。

  围栏内不见学生的身影,只有一名保安坐在空旷的路边。他正在看手机里的视频,音乐声盖过了对面林子里的蛙声。

沙湖公园的保安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回家。

  街边治安岗亭保安的最爱是有声书。他的岗位在临江的桥下,附近是沙湖公园和行人上桥的楼梯。疫情暴发前的夜里,很多市民会在公园和桥上散步,如今四周无人,桥下阴冷,他便把小说声音一点点放大。

  截至目前,除4月3日恢复营业的花博会景区外,武汉暂无其它景区恢复营业。知名景区黄鹤楼的保洁人员自3月28日开始上班,表示景区现只对部分医护人员开放,何时正式恢复营业还是未知。

  岗亭里的保安关掉了小说。下班时间到了,他倒掉剩下的茶水,将自带的小茶壶小心放在自行车筐里。锁门时,他没有关掉岗亭的灯。

没有顾客时,加油站的员工选择独自散步。

  洪山区的加油站还远没到下班点。车辆陆续停下加油,工作人员很少有大块时间进屋休息。

  武汉马路上的车辆正在不算增加,白天的部分核心路段甚至会出现堵车情况。只是网约车仍未恢复运营,无车市民暂时只能依赖公共交通设施。

  夜晚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有个别无法复工的市民,会在车内显眼处安一盏写着网约车品牌名称的LED灯。主干马路和公交站旁,他们随时停下,摇下车窗,询问路人是否需要打车时,都立刻加一句“放心,绝对不是黑车”。

终于下班的光谷员工,自行车骑得飞快。

  在位于东湖区的光谷,不少上班族选择骑自行车回家。据媒体报道,截至4月2日,这个被称作“中国光谷”的知名新技术开发区已有200余家互联网企业复工,累计已批复复工企业超8000家。

  附近的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也在4月2日开业。然而和楚河汉街一样,到了夜晚,这里基本没什么顾客。唯一开门的是一家武汉当地的零食品牌门店,店员表示,店铺刚恢复营业,生意还不错:“路过的都会进来看看,扫完码、测完体温都会买点东西再走。为了减少出门,有人一次能花1000多元。”

武汉市区内的流浪狗

  东湖区的流浪狗没什么口福。它们五六只结成群体,每日露宿在一片草丛里。一只黑色的流浪狗喜欢盯着人的眼睛,有人投喂时,懂得坐下等待;另一只黑狗长得像黑豹,有人向它扔吃的东西时,它来不及看,第一时间躲得飞快。

  附近的保安会把喂食者当做流浪狗的主人。在他们的印象里,这几只毛色光亮的狗应该是有主人的。但现在,它们很少主动靠近人,即便已经和追赶的人拉开距离,它们仍会一直奔跑,直到躲到草丛一片漆黑的地方。

滞留在武昌火车站的两名外乡人

  临近午夜的武昌火车站,两个当天到武汉的外地人仍在流浪。背包的男士从广东过来,原本打算在武汉中转,谁知到了之后却买不到回陕西老家的火车票。“在广东列车员明明告诉我武汉可以买票的。”他强调了三遍:“我知道有疫情,但我老家有急事,在这儿中转最快。”

  戴帽子的男士称自己来武汉“办理工伤”,同样因为无法买回程票被困。武汉市长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外地人员出汉需准备当地公司接收证明、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证明,可他什么都没有,甚至不知道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

  被告知可以找附近街道或报警寻求住宿点时,他摆弄着手中的几个空饮料瓶,自言自语般重复着“找人家干什么”。武汉突发的一切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他坚持在车站外的长椅上坐一夜,因为“这才是卖回家车票的地方”。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特朗普炮轰"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全部削减
一个普通人,为何如此潦草过完一生?
味精对人体有害?50多年的谣言摧毁了一个行业
“最讨厌的功能终于取消了!”微信朋友圈有新变动
特朗普关税:可能迫使这家美国公司将业务迁往中国

24小时讨论排行

纽时: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开始变得越来越像中国
特朗普普京齐聚北京?九三阅兵或成国际格局分水岭
“大又美法案”51:50参院闯关成功 万斯投下关键票
夫妻花50万带儿子游41国 网民嘲:英语零进步属浪费
是否驱逐马斯克?川普:不知道,我们得研究看看
伊朗12天内兵败如山倒 原来是印度反水 为以立奇功?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川普民调直直落!美国民族自豪感下降,Z世代尤其明显
脱离西方轨道后,俄罗斯掀起中国热
不满移民不会说英文 川普:在翻译上美国花太多钱
川马互骂 川普威胁砍特斯拉补助 马斯克怒回 股价重挫
示威者带来51口棺材抗议大而美法案 数十人被捕…
4大学生在出租屋遭砍死 残忍震惊全美 博士生认罪逃死
中国短剧海外爆红:美国三线演员争演 薪水暴增7倍
急坠8000米 乘客"魂没了 腿在抖" 中国春秋航空火速切割
纽约时报:美国是时候放弃寻求朝鲜无核化了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解封在即,夜里的武汉人在努力生活

中国新闻周刊 2020-04-05 00:27:19

夜里的武汉是什么样呢?



  医护人员撤离、商场恢复营业、热干面订单暴增、路上开始拥堵……因疫情沉寂了两个多月的武汉正在重启。

  据国家卫健委,截至4月2日24时,武汉现有确诊病例983例。这是武汉确诊病例首日降至1000例以下,伴随数据公布的,还有市区里更多商圈开业、企业复工的向好消息。

  可夜里的武汉是什么样呢?市里是否像白天一样热闹?市民生活是否回归往常?4月8日正式解封前,中国新闻周刊拍下了武汉夜晚的样子。

  (照片拍摄于3月31日-4月2日)

三名年轻人在武汉标志性的商业步行街“楚河汉街”拍照。

  21:00的楚河汉街有些冷清。本该营业到22:00的店铺按防疫要求早早打烊,街上没有顾客,负责检测体温的工作人员撤了大半。

  三三两两的年轻人在街上闲逛,拍照、打闹,分享各自的隔离生活。武汉的娱乐场所尚未恢复营业,绝大部分餐饮店又不允许堂食,街边咖啡店的户外桌椅便成了他们此刻会面聊天的最佳场所。

偏僻的街边,几名武汉市民正在用方言聊天。

  小巷里的夫妻店拥有更自由的打烊时间,但不具备和大商场一样规范的防疫措施。受经济能力和防疫认知限制,很多副食店老板既不备体温枪,也不会要求顾客出示健康码。生意冷淡的夜里,他们会摘下口罩,自如地在街边吃饭、抽烟。

  餐饮夫妻店连开门都是难题。以特色美食热干面为例,即便用户需求庞大,除当地热干面连锁品牌蔡林记外,大部分个体门店至今仍未复工。

  冷清的街边,被问到门口黄衣男士正在吃的热干面,卷帘门开了一半的热干面店店主表示那是从别的地方买的。看顾客失望离去,她追出门补了一句“对不起啊”。

独坐店内的渔具店老板

  洪山区的渔具店没什么顾客问询。穿皮鞋来上班的店主,始终没清理门口散在地上的商品。夜色渐深,他一心看手机,丝毫没有换个姿势或起身打烊的意思。

  武汉从不缺垂钓者。疫情期间,武汉人戴口罩钓鱼的场景曾让不少网友表示被“治愈”。相比之下,除了一位渔具店老板接受新冠疫苗实验登上新闻,这个在江城一向生意不错的行业并没获得更多关注。关门两个多月,没人知道他们亏了多少。

书店里陪女儿做作业的女店主

  东西湖区的一家书店刚刚开门,二手书只卖十几元,进店的人很少空手而归。店主的女儿在屋里做作业,卷子摞得和头一样高,顾客心领神会,翻书、掏钱的动作轻了很多。

  女店主称自己没出嫁时就开始经营这家书店了,“孩子他爸喜欢看书”。疫情的确让她损失了不少钱,但书店光景不好早已不是一两年的事。“现在学生买书要看出版社,老师布置一篇文章,都让到网上找。”她说:“前几年我就想关停了,这不是为了孩子上学嘛,就像现在,没什么人,还得开业嘛。”

一名保安坐在通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路上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官网曾于3月23日发布《计算机学院关于做好教职工有序复岗工作的方案》,要求“学院内设机构副主任以上干部即刻返汉,谋划开学准备”。这一度被看作武汉的大学开学的信号,然而到了4月,通往武汉市区内大学的路依然是封锁状态。

  围栏内不见学生的身影,只有一名保安坐在空旷的路边。他正在看手机里的视频,音乐声盖过了对面林子里的蛙声。

沙湖公园的保安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回家。

  街边治安岗亭保安的最爱是有声书。他的岗位在临江的桥下,附近是沙湖公园和行人上桥的楼梯。疫情暴发前的夜里,很多市民会在公园和桥上散步,如今四周无人,桥下阴冷,他便把小说声音一点点放大。

  截至目前,除4月3日恢复营业的花博会景区外,武汉暂无其它景区恢复营业。知名景区黄鹤楼的保洁人员自3月28日开始上班,表示景区现只对部分医护人员开放,何时正式恢复营业还是未知。

  岗亭里的保安关掉了小说。下班时间到了,他倒掉剩下的茶水,将自带的小茶壶小心放在自行车筐里。锁门时,他没有关掉岗亭的灯。

没有顾客时,加油站的员工选择独自散步。

  洪山区的加油站还远没到下班点。车辆陆续停下加油,工作人员很少有大块时间进屋休息。

  武汉马路上的车辆正在不算增加,白天的部分核心路段甚至会出现堵车情况。只是网约车仍未恢复运营,无车市民暂时只能依赖公共交通设施。

  夜晚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有个别无法复工的市民,会在车内显眼处安一盏写着网约车品牌名称的LED灯。主干马路和公交站旁,他们随时停下,摇下车窗,询问路人是否需要打车时,都立刻加一句“放心,绝对不是黑车”。

终于下班的光谷员工,自行车骑得飞快。

  在位于东湖区的光谷,不少上班族选择骑自行车回家。据媒体报道,截至4月2日,这个被称作“中国光谷”的知名新技术开发区已有200余家互联网企业复工,累计已批复复工企业超8000家。

  附近的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也在4月2日开业。然而和楚河汉街一样,到了夜晚,这里基本没什么顾客。唯一开门的是一家武汉当地的零食品牌门店,店员表示,店铺刚恢复营业,生意还不错:“路过的都会进来看看,扫完码、测完体温都会买点东西再走。为了减少出门,有人一次能花1000多元。”

武汉市区内的流浪狗

  东湖区的流浪狗没什么口福。它们五六只结成群体,每日露宿在一片草丛里。一只黑色的流浪狗喜欢盯着人的眼睛,有人投喂时,懂得坐下等待;另一只黑狗长得像黑豹,有人向它扔吃的东西时,它来不及看,第一时间躲得飞快。

  附近的保安会把喂食者当做流浪狗的主人。在他们的印象里,这几只毛色光亮的狗应该是有主人的。但现在,它们很少主动靠近人,即便已经和追赶的人拉开距离,它们仍会一直奔跑,直到躲到草丛一片漆黑的地方。

滞留在武昌火车站的两名外乡人

  临近午夜的武昌火车站,两个当天到武汉的外地人仍在流浪。背包的男士从广东过来,原本打算在武汉中转,谁知到了之后却买不到回陕西老家的火车票。“在广东列车员明明告诉我武汉可以买票的。”他强调了三遍:“我知道有疫情,但我老家有急事,在这儿中转最快。”

  戴帽子的男士称自己来武汉“办理工伤”,同样因为无法买回程票被困。武汉市长热线工作人员表示,外地人员出汉需准备当地公司接收证明、健康码和核酸检测证明,可他什么都没有,甚至不知道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

  被告知可以找附近街道或报警寻求住宿点时,他摆弄着手中的几个空饮料瓶,自言自语般重复着“找人家干什么”。武汉突发的一切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他坚持在车站外的长椅上坐一夜,因为“这才是卖回家车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