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去哪?女子众筹“救命钱”筹得5099元到账2300元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通过平台筹到5099元,只到账2300元

亲友捐了1万余元,直到出院后都没拿到

网上众筹“救命钱”不到患者手上去哪儿了?

患者老颜和廖女士分别通过“志愿者”陈先生等到“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筹“救命钱”。老颜筹到5099元“救命钱”后,只有2300元到账。如今,老颜去世了,余款去向不明;廖女士筹得11262元,但直到出院回家仍没能拿到这笔“救命钱”。病患家属认为,“救命钱”被陈先生私吞了。陈先生却在记者跟前喊“冤”,称该平台运营方广西荣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怀公司)还拖欠他的工钱。那么,究竟是谁吞掉了患者从网上筹来的“救命钱”?

众筹疑云

患者已过世“救命钱”余款不知去向

颜女士是合浦县人。她说,76岁的父亲老颜此前因患有肺积水等疾病,被送到合浦县人民医院救治。2019年10月24日,一名自称是“志愿者”的人找到病房,声称通过他们公司平台,可以到网上帮助老颜筹到一笔“救命钱”。

这名“志愿者”就是陈先生。颜女士看到对方证件齐全,况且自己家庭经济确实有些困难,便按要求提供了父亲的疾病证明等材料。当天,陈先生就帮老颜到“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筹要20万元的“救命钱”。

记者在“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上看到,爱心人士最后一次在网上给老颜捐款,是在2019年10月25日8时52分。从发起筹款到筹款结束,总共有130人给老颜捐款,共计筹得5099元爱心款。

颜女士说,她的银行账户期间只收到2300元“救命款”。2019年12月29日,老颜因医治无效离世。颜女士说,每次询问余款的事情时,陈先生总是以“正在催问”等理由来搪塞。

患者廖女士在网上筹得的1万多元“救命钱”至今没拿到

出院半个月1万余元“救命钱”没踪影

患者廖女士也有同样的遭遇。41岁的廖女士是靖西市人,因患有脑梗等疾病,于2019年11月2日被送到靖西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廖女士的丈夫易先生说,“志愿者”陆先生的出现,让他看到了筹钱给妻子治病的希望。

在陆先生的帮助下,易先生通过“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很快筹得11262元“救命钱”。这些钱大多数是亲戚朋友捐的,以期帮助易先生一家人减轻负担。然而,廖女士的亲属多次催问,这笔钱却迟迟不到账。

“其间,是我妹小易跟陆先生接触。”易先生说,亲戚朋友发现这笔钱没有用于给廖女士的治疗之后,质疑小易假借廖女士患病之名欺骗众人的慈善之心。2019年12月24日,廖女士出院回家。昨日,易先生再次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网上筹得的这笔“救命钱”,他至今没有拿到一分钱。此前,该平台曾有“志愿者”上门了解他家的情况,却也没有透露发放“救命钱”的具体时间。



荣怀公司招募爱心众筹“志愿者”,待遇是底薪+提成

??记者调查

“志愿者”喊冤已经离职工资都没拿到手

大家在网上给患者捐款,捐的是爱心,没想到,钱却没有送到患者手上。那么,大家筹来的“救命钱”究竟去哪里了?

“病患一方叫我们要‘讲一点良心’,说‘骗人能吃饱一辈子吗’。”帮助患者老颜和廖女士网上众筹“救命钱”的陈先生及其同事陆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出示与患者微信聊天内容,开口就说:“我们已经离职,我们也有苦难言。”

2019年11月左右,陈先生和陆先生根据互联网上的招聘信息,到荣怀公司应聘上班。经过短期培训,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广西区内的市县医院,以“扫楼”的方式将患者发展为客户。

其间,有患者多次反映,网上众筹的“救命钱”已被领走,却没有打到他们的银行账户。“志愿者”向患者反映的这些情况,通过工作微信群汇报后,荣怀公司人事经理李先生回应说:“这事,就不用你们管了。”

2019年12月中旬,陈先生和陆先生接到荣怀公司通知,称公司业绩难以支撑运转,让他们尽快办理离职手续。两人说:“患者急需‘救命钱’,我们却没能过问处理好这件事,内心非常过意不去。其实,我们连工资和差旅费都没有拿到手。”

公司负责人透露“公司挪了点款做其他项目”

据陈先生介绍,荣怀公司不让他过问“救命钱”,是有“内情”的。2019年12月9日16时43分,李先生就在微信里告诉他:“实话实说,现在挪了点款做其他项目,这边提成受很大影响。”

荣怀公司的办公地址在南宁市新苑路17号华成都市广场华成大厦B座1401-1403号房。1月2日,李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爱心人士通过“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捐献的爱心款,全部转入某个网络平台公司。3个工作日后,爱心款才转到荣怀公司的银行账户,再由荣怀公司转入患者一方指定的银行账户。

李先生说,包括老颜和廖女士等患者在内,网上筹到的“救命钱”总共不到10万元,都早已转到荣怀公司的账户。其间,公司经营出现亏损,导致患者的“救命钱”得不到及时发放。

荣怀公司在经营期间,以一名“志愿者”月工作满勤来算,差旅费加底薪一起要支付3000元。如果“志愿者”发展不到客户,或者帮客户筹到的“救命钱”数额不多,公司就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劳动监察大队执法人员来到荣怀公司对劳资纠纷进行调解,该公司人事经理李先生(右)承诺在本月15日前给员工发放工资、20日前向患者如数发放“救命钱”。

负责人承诺“救命钱”本月20日前如数发放

由于荣怀公司没有按要求给离职员工报销差旅费和发放工资,陈先生等人向西乡塘劳动监察大队投诉。采访中,劳动监察大队的执法人员也来到荣怀公司对此进行调解。

执法人员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李先生承认拖欠工资等情况,主要是公司股东多引发的问题。协商过程中,李先生承诺在1月15日前,给陈先生等离职人员以及在职人员发放工资,陈先生一方和李先生也签字达成协议。

“到时,我们也会派出工作人员跟进核实情况。”执法人员表示,劳务人员在工作中如果遇到类似被拖欠工钱的情况,应该第一时间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他们也会尽快派出执法人员核查处理。

对于“救命钱”发放一事,李先生说,荣怀公司已经派人到病患者一方对信息进行核查,一旦信息属实,最快在1月20日前如数发放。像患者老颜等不到“救命钱”就已经过世的情况,这笔款肯定也要发放。

法规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对慈善组织设立有规定

第二章慈善组织

第八条本法所称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

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形式。

第九条慈善组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以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二)不以营利为目的;(三)有自己的名称和住所;(四)有组织章程;(五)有必要的财产;(六)有符合条件的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条设立慈善组织,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准予登记并向社会公告;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书面说明理由。

筹款收7%手续费如此众筹是公益还是生意?



病患家属拿不到众筹的“救命钱”,责怪“志原者”陈先生骗人



荣怀公司人事经理李先生在微信里对员工承认“挪了点款做其他项目,提成受影响”

荣怀公司的做法,是否与媒体此前报道网络筹款平台的经营模式相同呢?该公司人事经理李先生坦承:荣怀公司不具备募捐资质,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从2019年3月启用“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起,就靠从“救命钱”中收取7%的手续费来维持运营。爱心人士捐款是想帮助困难人员,不料,“爱心众筹”在荣怀公司却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生意”。社会学专家认为,当慈善夹杂猜忌和质疑时,信任将不在,爱心将失散,真正需要的时候爱心却不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严管了。

未核实患者情况平台成爱钻空子人员“帮凶”

“志愿者”陈先生和陆先生应聘到荣怀公司后,参加短暂的培训,就跟随区域经理到广西各市县医院开展“扫楼”式“发展客户”,即寻找需要帮助的病人。“只要有病人需要帮助,病人说什么,我们就写什么。”陈先生说,他们根据任务安排,一天走访一个县,根本无法核实病人的家庭情况等信息。

“患者的家庭信息没有核实清楚,就到网上筹款救助,在博取公众同情中领取业务提成的做法,它消耗的是社会爱心。”南宁市民蓝先生就曾经有类似遭遇。此前,一朋友的妻子患病住院动手术,朋友就到网上筹医药费。其实,朋友家里有一辆价值10余万元的越野车,且收入不错。“如果不捐款,以后见面不好说话。”蓝先生说,很多人都感觉爱心被“玩弄”了。

“‘爱心款’应该是捐给那些确实有困难、很需要帮助的人。”南宁一家物业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认为,一些筹款平台为了追求利益,成为一些爱钻空子人员的“帮凶”,以这种“合法”手段欺骗公众的慈善之心。

对此,荣怀公司人事经理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经安排人员对患者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核实。如发现患者虚构困难情况来骗取“爱心款”,网上筹到的款项将原路退回给捐款者。

收取手续费达7%被质疑打“公益”旗号搞营利

据陈先生介绍,患者的求助信息在“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发布之后,一般超过3个工作日就有爱心款进账,“救命钱”基本上3天到账。这时,“志愿者”跟病患一方一样,都在关注这笔钱,因为里面有“志愿者”2%的提成。

“我们公司没有其他收入,就是从患者的‘救命钱’中收取7%的手续费。”李先生说,“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从2019年3月投入运营之后,就一直这么做。其中,“救命钱”中的2%给“志愿者”做提成,5%作为公司运营资金。一个“志愿者”一个月的工资加差旅费有3000元左右。有些“志愿者”,一个月才帮患者筹得5000元“救命钱”,根本无法扣除差旅费,公司运营艰难。

此前,市民小邓的父亲因病住院。由于家庭经济确实比较困难,小邓就在朋友的帮助下,通过一家互联网公益平台给父亲筹治疗费。当时,该平台明确表示在“爱心款”提现时要收取0.06%的手续费。

“荣怀公司的‘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收取7%的手续费,商业化过于明显。”陆先生说,微信朋友圈里经常看到朋友转发类似的筹款活动,荣怀公司的做法感觉变味了。以后看到类似筹款活动,捐款之前还是谨慎一点的好。

爱心人士郭先生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他认为,打着“爱心”和“公益”的旗号,在背后做“生意”的行为,有打着法律擦边球的嫌疑,“因为当你的‘爱心’被人当成商业来搞营利的时候,‘爱心’给人感觉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据陈先生和陆先生介绍,他们到市县医院给患者筹款时发现,一些患者确实家庭比较困难,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爱心的帮助。而由于网络比较发达,一些家境殷实的患者,多数是不敢随意同意在网上筹治疗费的。

是否超范围经营?称是商业公司而非公益组织

那么,荣怀公司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有资格开展网上爱心众筹业务吗?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荣怀公司是在2018年12月20日注册成立,“经营范围”标注为“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凭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经营,具体项目以审批部门批准的为准)、网页设计……”并没有跟“爱心筹款”相关的内容。显然,荣怀公司的经营范围跟筹款搭不上边。

“我们公司属于商业公司而非公益组织,‘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只是面向个人救助。”李先生称,由于公司的经营行为不属于慈善法规定的范畴内,所以没有必要到民政部门登记备案。

“从‘爱心聚力互联网公益平台’投入运营到现在,确实也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患者。”李先生表示,他们在运营中也发现很多问题,后来就变成越做问题越多、越乱。由于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才出现如今的局面。

李先生表示,荣怀公司高层负责人正在寻求解决办法,尽量改善目前的经营模式。

专家说法

职能部门需要加强引导落实对平台的监管责任

“网络公益项目作为社会救济有益补充的一种途径,在当前具有积极意义。”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根据慈善法等相关规定,以“爱心”和“公益”的名义来帮助病患者筹款,应该具备资质。因为“慈善公益”消费的是社会爱心,我们的爱心不应该被商业玷污。

不少患者因为家庭困难,通过这些项目获益的时候,大家也要注意这种行为是否给社会造成伤害。一旦“公益”变成“生意”,就会导致整个慈善体系的崩溃。因此,职能部门需要加强正面引导,落实对平台的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