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生活百态 »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陷传承困境(组图)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陷传承困境

文章来源: 新华网 于 2019-12-25 08:47:1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55岁的土家汉子辛志成,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高乐山镇沙坝村辛家坡人。他打过工,当过村官,但最喜欢的还是对土家吊脚楼的营造。他16岁学艺,24岁独自掌墨。出自他手的吊脚楼已超过120座。2019年6月,咸丰县将他认定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吊脚楼为土家人居住生活的场所,仿佛悬在空中,故名吊脚。吊脚楼是鄂渝黔边界的特色建筑,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图为辛志成站在吊脚楼上。

辛志成学习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已三十多年,他被村里人尊称为土家“掌墨师”。所谓“掌墨师”,是在房屋修建全程中的“总工程师”。负责包括从房屋选址、规划设计、地基开挖、来料加工到掌墨放线、房屋起架、上梁封顶等一系列工作。图为辛志成建造吊脚楼。

辛志成16岁开始跟着父亲辛宜端学习祖传的木匠手艺,每天起早贪黑奔走在咸丰县的各个乡村,辛苦却也乐在其中。辛志成说:“在父亲身边干活的每一位师傅都有自己的绝活。他们手把手教我,那些木匠、石匠、漆匠、瓦匠都把自己的绝活传给了我。”经过了几年磨炼,辛志成很快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掌墨师傅。新华网发 周孝莉摄图为辛志成背着他的工具出门干活。

1988年辛志成的父亲将传承了六代掌墨人的“五尺”正式交于辛志成。“五尺”是木匠用于丈量材料的木制专用尺,因长度五尺而得名。从此辛志成就正式出师成为独立的掌墨师傅。这根“五尺”伴随着辛志成风风雨雨度过了大半辈子。图为辛志成家世代相传的“五尺”。

辛志成为人谦和,做艺踏实,每当乡邻们有了请托,总是欣然应允,从不推脱,受到乡亲们的敬重。图为辛志成帮乡邻做木匠活。

辛志成为人诚实又有见识,曾被选为村支书。在做村支书的10年里,他勤勤恳恳为村民办实事,但还是忘不了他的木匠活儿。2009年任期届满,他卸掉村干部的担子,又专心做起木匠活儿。迄今为止,辛志成带着自己的小施工队主持建盖了120多栋各种风格的土家吊脚楼。图为辛志成。

辛劳一天的辛志成回到家里,看到妻子和孙子在吊脚楼走廊里收晒好的玉米芯,他便赶去帮忙,一家人其乐融融。图为辛志成和妻子、孙子一起收玉米芯。

2018年3月10日辛志成主持咸丰县一栋百年五柱二骑(指五根柱子落地、两根柱子悬空)吊脚楼的易地搬迁保护工程。辛志成说,现在新建吊脚楼已十分少见,这样的百年老宅能够保护下来十分不易。图为辛志成主持易地搬迁的吊脚楼。

万丈高楼从地起!“起——”,预先准备好了的得力汉子一鼓作气把木屋柱枋一扇扇地立起来。吊脚楼立起来后,由掌墨师辛志成和另外一名大师将“梁木”请进堂屋的中央位置 。图为辛志成主持易地搬迁的吊脚楼。

中午12点工匠们把“梁木” 吊上屋脊,安放在中柱顶端的衔口内,鞭炮齐鸣直到上梁结束。一栋百年五柱二骑的吊脚楼便稳稳地坐落在咸丰县高乐山镇麻谷溪村。图为辛志成主持易地搬迁的吊脚楼。

2018年5月,咸丰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也是恩施州唯一入选项目。2019年6月,辛志成被认定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图为辛志成主持易地搬迁的吊脚楼。

辛志成希望能将这门祖传手艺传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他从手锯、斧子、凿子、推刨子等技艺开始传授,大儿子跟着学习了6年,小儿子也从师3年,但因为木匠手艺来钱慢、又辛苦,仅靠修建吊脚楼手艺无法维持生计,他的两个儿子都相继转行不做木工了。图为辛志成教授儿子吊脚楼建造技艺。

辛志成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不愿意学习传统木工手艺,目前仍在从事传统木工行当的都是50到70岁的老手艺人。面对传统建筑技艺颇为尴尬的传承现状,辛志成显得有些担忧和无奈。图为辛志成站在村里的吊脚楼前。

查看评论(0)

24小时热点排行

国会推"尊严法案" 非法移民交$7000 可申请永久身份
华裔夫妇疯狂代孕案中案:保姆涉虐童遭FBI通缉
宗氏三兄妹在港起诉宗馥莉文书曝光,揭示家族斗争
17岁中国学生在日本溺亡身上多暴力伤痕 调查出来了!
苦吞50%关税!巴西总统鲁拉"强硬杠上川普"民调反涨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中国很快会处死芬太尼制造者 北京:责任在美国自身
印度空难后"东航惨案"被提,"可能危及国安"会被尘封吗?
马斯克密集发文猛烈抨击特朗普“爱泼斯坦案是骗局”
有损国格!一切西方伪史论 本质都是辱华的高级黑
长记性吧,以后媒体再吹谁俭朴我都不信!
移民这局赢了!川普政府想拔他绿卡"法院2理由推翻"
宗庆后生前购买美国千万豪宅曝光 顶级定制 奢华至极
澳总理:中国洋溢自信和创新 成都建筑前所未见
川普宣布可口可乐"改配方",喊:就是比较好喝!
《竹林女儿》:离散和跨国收养,一对双胞胎的命运回响
川普18岁孙女身价飙千万!穿红衣“伪参选”签重磅代言
马斯克"美国党"声势冷,民调:仅11%考虑支持
川普下通牒一石二鸟! 普京与中伊朝联盟恐瓦解
宗庆后杜建英合影曝光 女方主动又热情 看对方眼神…
美中关税大限传或再延3月 外媒:北京自认佔上风
宗馥莉的妈妈 才是狠人 以柔克刚 有容乃大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陷传承困境

新华网 2019-12-25 08:47:17


55岁的土家汉子辛志成,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高乐山镇沙坝村辛家坡人。他打过工,当过村官,但最喜欢的还是对土家吊脚楼的营造。他16岁学艺,24岁独自掌墨。出自他手的吊脚楼已超过120座。2019年6月,咸丰县将他认定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吊脚楼为土家人居住生活的场所,仿佛悬在空中,故名吊脚。吊脚楼是鄂渝黔边界的特色建筑,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图为辛志成站在吊脚楼上。

辛志成学习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已三十多年,他被村里人尊称为土家“掌墨师”。所谓“掌墨师”,是在房屋修建全程中的“总工程师”。负责包括从房屋选址、规划设计、地基开挖、来料加工到掌墨放线、房屋起架、上梁封顶等一系列工作。图为辛志成建造吊脚楼。

辛志成16岁开始跟着父亲辛宜端学习祖传的木匠手艺,每天起早贪黑奔走在咸丰县的各个乡村,辛苦却也乐在其中。辛志成说:“在父亲身边干活的每一位师傅都有自己的绝活。他们手把手教我,那些木匠、石匠、漆匠、瓦匠都把自己的绝活传给了我。”经过了几年磨炼,辛志成很快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掌墨师傅。新华网发 周孝莉摄图为辛志成背着他的工具出门干活。

1988年辛志成的父亲将传承了六代掌墨人的“五尺”正式交于辛志成。“五尺”是木匠用于丈量材料的木制专用尺,因长度五尺而得名。从此辛志成就正式出师成为独立的掌墨师傅。这根“五尺”伴随着辛志成风风雨雨度过了大半辈子。图为辛志成家世代相传的“五尺”。

辛志成为人谦和,做艺踏实,每当乡邻们有了请托,总是欣然应允,从不推脱,受到乡亲们的敬重。图为辛志成帮乡邻做木匠活。

辛志成为人诚实又有见识,曾被选为村支书。在做村支书的10年里,他勤勤恳恳为村民办实事,但还是忘不了他的木匠活儿。2009年任期届满,他卸掉村干部的担子,又专心做起木匠活儿。迄今为止,辛志成带着自己的小施工队主持建盖了120多栋各种风格的土家吊脚楼。图为辛志成。

辛劳一天的辛志成回到家里,看到妻子和孙子在吊脚楼走廊里收晒好的玉米芯,他便赶去帮忙,一家人其乐融融。图为辛志成和妻子、孙子一起收玉米芯。

2018年3月10日辛志成主持咸丰县一栋百年五柱二骑(指五根柱子落地、两根柱子悬空)吊脚楼的易地搬迁保护工程。辛志成说,现在新建吊脚楼已十分少见,这样的百年老宅能够保护下来十分不易。图为辛志成主持易地搬迁的吊脚楼。

万丈高楼从地起!“起——”,预先准备好了的得力汉子一鼓作气把木屋柱枋一扇扇地立起来。吊脚楼立起来后,由掌墨师辛志成和另外一名大师将“梁木”请进堂屋的中央位置 。图为辛志成主持易地搬迁的吊脚楼。

中午12点工匠们把“梁木” 吊上屋脊,安放在中柱顶端的衔口内,鞭炮齐鸣直到上梁结束。一栋百年五柱二骑的吊脚楼便稳稳地坐落在咸丰县高乐山镇麻谷溪村。图为辛志成主持易地搬迁的吊脚楼。

2018年5月,咸丰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也是恩施州唯一入选项目。2019年6月,辛志成被认定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图为辛志成主持易地搬迁的吊脚楼。

辛志成希望能将这门祖传手艺传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他从手锯、斧子、凿子、推刨子等技艺开始传授,大儿子跟着学习了6年,小儿子也从师3年,但因为木匠手艺来钱慢、又辛苦,仅靠修建吊脚楼手艺无法维持生计,他的两个儿子都相继转行不做木工了。图为辛志成教授儿子吊脚楼建造技艺。

辛志成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不愿意学习传统木工手艺,目前仍在从事传统木工行当的都是50到70岁的老手艺人。面对传统建筑技艺颇为尴尬的传承现状,辛志成显得有些担忧和无奈。图为辛志成站在村里的吊脚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