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这下,连西方媒体都开始谴责香港示威者了(组图)

这下,连西方媒体都开始谴责香港示威者了

文章来源: 侠客岛 于 2019-11-13 20:24:2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正如我们看到的,刚过的三天,接连不断的大规模暴力将香港推向了极为危险的境地。

暴徒瘫痪交通、在地铁内纵火,焚烧普通市民,打砸校园,攻击内地学生 ……这些突破底线的行为,让再怎么偏颇的西方媒体也无法无视,开始改变报道的态度。

翻阅外媒,岛叔发现,再也没有西方媒体说“手无寸铁的示威者”了,他们反而开始大篇幅地报道示威者的暴力行为,引用特区政府的话谴责示威者。

有的媒体甚至重新审视了事件的性质,悄然改变用语。例如 BBC 的报道,不再以“ pro-democracy ”(亲民主的)来形容香港示威,而是改称“ anti-government ”(反政府的)。

“丑陋、谎言、恐怖”,西方媒体直接用了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本周发生在香港的暴力活动。

11 月 12 日 BBC 的报道《香港示威:警方说,法治处于“崩溃的边缘”》

丑陋

一向支持香港示威者的《纽约时报》如今的报道变得十分暧昧。

本周一,《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丑陋的开端:香港暴力蔓延的一天》的文章。文章一会用示威者的话说警方暴力,一会儿又列举出很多客观事实,来说明示威者的暴力。

既然如此,记者索性笼统说凡是暴力都很“ ugly ” (丑陋)。

文章这么说:“示威者号召市民加入周一的罢工,于是大规模的扰乱早晨的通勤。香港各个地方的活动,包括大多数大学的课程,被迫取消。”

“香港政府的支持者对示威者的暴力、对这个城市的毁坏充满了怨恨。”“数月的骚乱让中国这块领土陷入了几十年来最大的政治危机,如果周一是个开始,目前看不懂尽头。”

对于发生在香港马鞍山区的烧人事件,文中写道:“在一座过街天桥上,一名中年男子与吵闹的抗议者发生争执,他指责他们不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他被人泼了易燃液体并点燃。”

11 月 11 日,《纽约时报》的报道《丑陋的开端:香港暴力蔓延的一天》

次日,《纽约时报》又发表了《交通瘫痪、警民冲突,香港街头再次陷入混乱》一文。这次的文章更详细,说道:“周二的抗议活动从黎明后开始,旺角附近的抗议者在公交车前放置路障,并刺穿车胎。”

“有人将汽油弹扔到一条通向中国大陆边境的主要铁路线上,在通勤高峰时段造成了延误。大批通勤者沿着铁路行走 —— 这在以效率和秩序而闻名的香港是罕见的一幕。”

文章没有直接谴责示威者,而是引述特首林郑月娥的话说,暴力抗议者“是与市民为敌”,不断升级的动乱可能“令香港踏上不归路”。

岛叔觉得,这种“骑墙”的态度对于《纽约时报》已是相当不容易了。

被示威者纵火的香港街道(来源:《纽约时报》)

谎言

相对于《纽约时报》,美国彭博社的态度十分鲜明。

周二,美国彭博社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假新闻和谣言是如何煽动香港分裂》的报道,报道不仅以大篇幅谈到了香港的舆论场已被假新闻“淹没”的问题,更提到了示威者在用谣言“妖魔化”警察与港府。

围绕“香港科大学生周梓乐坠楼死亡案”的谣言,是导致本周香港暴力升级的直接原因。彭博社这篇文章重点以此案为例,说明了示威者如何煽动对警察的仇恨。

彭博社指出,在周梓乐从出事的停车楼坠下后没多久,各种缺乏根据的谣言就开始在香港的网络上传播开了,其中就包括宣称周梓乐是被警察追赶和推下楼的。还有传言宣称警察故意阻拦救护车进场,延误了抢救周梓乐的时机。

尽管这些说法没有任何证据,警方也对此做了澄清了,在周梓乐坠楼原因未明的情况下,示威者一口咬定就是警方害死了人,逼迫港科大校长去谴责警方,还口口声声说要为死者报仇。

彭博社网站贴出的香港示威者制作的“文宣品”,写道:向香港警察复仇、11 月 11 日抵制全城、为什么周梓乐之死与警方有关

文章再举出“ 15 岁少女陈彥霖死亡案”,尽管连死者家属都通过媒体公布说,陈是自杀身亡,并且陈在发现示威已变质后,不再参与示威活动了,仍有示威者宣称陈是被警察杀害的,更有示威者跑去骚扰死者家属和生前所在的学校。

再如在 8 月 31 日太子站的冲突中,香港民调显示全市仍有一半的人认为在事件中有人被警察殴打致死,示威者口述的故事情节也被放大,最终导致数十个港铁站和铁路线遭到持续严重破坏,只能被迫提早关闭。

文章引述了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一名研究了 7 年假新闻的专家说,假消息能自我强化,从而导致舆论趋向极端。

文章总结说,随着香港反政府示威进入第 23 周,这座城市已被大量的网络谣言、假新闻、政治宣传所淹没,各种“极化”的言论助长了不信任和暴力,使香港的困境更难解决。

“我担心,香港现时形势已发展到这样一个地步,那就是和解再无可能。”这名香港大学的专家对记者这么说。

彭博社 11 月 12 日报道截图,视频标题为“发现香港示威中的假新闻”

恐怖

《经济学人》上周发布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内地人在香港遭到的暴力袭击,直接点出香港的现状就是“黑色恐怖”。

文章十分具有预见性的是,在列举多个内地游客、在港工作者被攻击事件的同时,特别关注了在香港大学校园里的处于焦虑状态的内地学生。

文章说,来自内地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为那些冲在骚乱前线的人非常可能就和他们坐在同一个课堂。

结果,正如大家看到的,11 月 6 日港科大就发生了内地学生遭本地学生会干事碰瓷,后被群殴至头破血流的事件。

《经济学人》记者采访了一名在香港学习会计的 21 岁内地学生黄奇轩(音)。黄说,有一天他走在校园里,在给父亲打电话时,他的普通话被附近一名身穿黑衣的本地学生听到,结果这名学生就开始朝他大喊大叫。

后来,这名本地生一路尾随他,一路继续用粤语喊着示威口号,幸好最后没有发生冲突。

《经济学人》报道截图:《黑色恐怖 中国内地人在香港正被攻击:对一些人来说,这个城市越发险恶》

文章说,和那些在西方国家留学的内地学生敢于公开表达反对香港示威活动的情况不同,在香港的内地生会尽量保持低调,但仍有一些本地生对内地生充满敌意。

英国的《金融时报》今天刊登题为《经过又一夜的暴力,中国内地学生抛弃香港》的文章,如实报道了香港部分大学里连续三天的暴力活动,已导致大批内地学生逃离至深圳。

文章惋惜地说,发生在大学里的冲突震惊了普通香港民众,他们本以为校园会是个安全的避难所。

不过,对于坚持不懈和中国人民对着干的“老朋友” CNN,大家还是不要报太大期待了。

CNN 是报道了暴力冲突,不过那屁股歪的,看看今天的标题,竟然叫《随着暴力蔓延,香港大学被警察“围攻”》。

11 月 13 日 CNN 报道截图

最后,岛叔推荐一个最近西方媒体中的良心报道,11 月 7 日香港城市大学学生、“反中乱港代言人”邵岚接受德国媒体的一次采访(完整 26 分钟版本)。

看完这个采访,岛友们就会理解这句话:我殴打市民、打砸店铺、扔汽油弹、霸凌警察子女,但我是个好女孩。

查看评论(80)

24小时热点排行

黄仁勋:如果英伟达无法进入中国,那华为...
中又赢?巴基斯坦证实:使用J10战机击落印军“阵风”
纽约时报: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时代已经终结
今晚10点!特朗普预告:将宣布与某大国的 “重大协议”
习近平冒着无人机袭击的危险来到莫斯科

24小时讨论排行

近代最大规模缠斗!125架战机激战1小时 38人丧命
散播假消息?印驳斥“巴击落军机”:拿旧照发文
沈阳将举行纪念苏军“不朽军团”游行 中小学生也参加
川普对等关税第一国!美国与英国签署贸易协议
印巴之战,让人大吃一惊的背后...
印巴爆发近20年最严重冲突后,莫迪首次发声
习近平告诉普京 面对“霸权骚扰”他与俄罗斯站在一起
纽约时报:习近平访俄为中国拉拢欧洲的努力蒙上阴影
中西医之争,到底是哪一个更厉害?
不减息!川普发文大骂鲍威尔:蠢材 什么都不懂
快讯!梵蒂冈冒白烟 新教皇当选
中国同意与美国谈判,但仍可能坚持强硬立场
印度称摧毁巴防空系统 遭嘲讽:派几架阵风来查看
普京和习近平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强调中俄互信
印度空袭巴基斯坦后巴方报复是否无可避免?
比尔·盖茨:未来20年,我将捐出几乎全部财富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这下,连西方媒体都开始谴责香港示威者了

侠客岛 2019-11-13 20:24:23

正如我们看到的,刚过的三天,接连不断的大规模暴力将香港推向了极为危险的境地。

暴徒瘫痪交通、在地铁内纵火,焚烧普通市民,打砸校园,攻击内地学生 ……这些突破底线的行为,让再怎么偏颇的西方媒体也无法无视,开始改变报道的态度。

翻阅外媒,岛叔发现,再也没有西方媒体说“手无寸铁的示威者”了,他们反而开始大篇幅地报道示威者的暴力行为,引用特区政府的话谴责示威者。

有的媒体甚至重新审视了事件的性质,悄然改变用语。例如 BBC 的报道,不再以“ pro-democracy ”(亲民主的)来形容香港示威,而是改称“ anti-government ”(反政府的)。

“丑陋、谎言、恐怖”,西方媒体直接用了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本周发生在香港的暴力活动。

11 月 12 日 BBC 的报道《香港示威:警方说,法治处于“崩溃的边缘”》

丑陋

一向支持香港示威者的《纽约时报》如今的报道变得十分暧昧。

本周一,《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丑陋的开端:香港暴力蔓延的一天》的文章。文章一会用示威者的话说警方暴力,一会儿又列举出很多客观事实,来说明示威者的暴力。

既然如此,记者索性笼统说凡是暴力都很“ ugly ” (丑陋)。

文章这么说:“示威者号召市民加入周一的罢工,于是大规模的扰乱早晨的通勤。香港各个地方的活动,包括大多数大学的课程,被迫取消。”

“香港政府的支持者对示威者的暴力、对这个城市的毁坏充满了怨恨。”“数月的骚乱让中国这块领土陷入了几十年来最大的政治危机,如果周一是个开始,目前看不懂尽头。”

对于发生在香港马鞍山区的烧人事件,文中写道:“在一座过街天桥上,一名中年男子与吵闹的抗议者发生争执,他指责他们不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他被人泼了易燃液体并点燃。”

11 月 11 日,《纽约时报》的报道《丑陋的开端:香港暴力蔓延的一天》

次日,《纽约时报》又发表了《交通瘫痪、警民冲突,香港街头再次陷入混乱》一文。这次的文章更详细,说道:“周二的抗议活动从黎明后开始,旺角附近的抗议者在公交车前放置路障,并刺穿车胎。”

“有人将汽油弹扔到一条通向中国大陆边境的主要铁路线上,在通勤高峰时段造成了延误。大批通勤者沿着铁路行走 —— 这在以效率和秩序而闻名的香港是罕见的一幕。”

文章没有直接谴责示威者,而是引述特首林郑月娥的话说,暴力抗议者“是与市民为敌”,不断升级的动乱可能“令香港踏上不归路”。

岛叔觉得,这种“骑墙”的态度对于《纽约时报》已是相当不容易了。

被示威者纵火的香港街道(来源:《纽约时报》)

谎言

相对于《纽约时报》,美国彭博社的态度十分鲜明。

周二,美国彭博社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假新闻和谣言是如何煽动香港分裂》的报道,报道不仅以大篇幅谈到了香港的舆论场已被假新闻“淹没”的问题,更提到了示威者在用谣言“妖魔化”警察与港府。

围绕“香港科大学生周梓乐坠楼死亡案”的谣言,是导致本周香港暴力升级的直接原因。彭博社这篇文章重点以此案为例,说明了示威者如何煽动对警察的仇恨。

彭博社指出,在周梓乐从出事的停车楼坠下后没多久,各种缺乏根据的谣言就开始在香港的网络上传播开了,其中就包括宣称周梓乐是被警察追赶和推下楼的。还有传言宣称警察故意阻拦救护车进场,延误了抢救周梓乐的时机。

尽管这些说法没有任何证据,警方也对此做了澄清了,在周梓乐坠楼原因未明的情况下,示威者一口咬定就是警方害死了人,逼迫港科大校长去谴责警方,还口口声声说要为死者报仇。

彭博社网站贴出的香港示威者制作的“文宣品”,写道:向香港警察复仇、11 月 11 日抵制全城、为什么周梓乐之死与警方有关

文章再举出“ 15 岁少女陈彥霖死亡案”,尽管连死者家属都通过媒体公布说,陈是自杀身亡,并且陈在发现示威已变质后,不再参与示威活动了,仍有示威者宣称陈是被警察杀害的,更有示威者跑去骚扰死者家属和生前所在的学校。

再如在 8 月 31 日太子站的冲突中,香港民调显示全市仍有一半的人认为在事件中有人被警察殴打致死,示威者口述的故事情节也被放大,最终导致数十个港铁站和铁路线遭到持续严重破坏,只能被迫提早关闭。

文章引述了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一名研究了 7 年假新闻的专家说,假消息能自我强化,从而导致舆论趋向极端。

文章总结说,随着香港反政府示威进入第 23 周,这座城市已被大量的网络谣言、假新闻、政治宣传所淹没,各种“极化”的言论助长了不信任和暴力,使香港的困境更难解决。

“我担心,香港现时形势已发展到这样一个地步,那就是和解再无可能。”这名香港大学的专家对记者这么说。

彭博社 11 月 12 日报道截图,视频标题为“发现香港示威中的假新闻”

恐怖

《经济学人》上周发布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内地人在香港遭到的暴力袭击,直接点出香港的现状就是“黑色恐怖”。

文章十分具有预见性的是,在列举多个内地游客、在港工作者被攻击事件的同时,特别关注了在香港大学校园里的处于焦虑状态的内地学生。

文章说,来自内地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为那些冲在骚乱前线的人非常可能就和他们坐在同一个课堂。

结果,正如大家看到的,11 月 6 日港科大就发生了内地学生遭本地学生会干事碰瓷,后被群殴至头破血流的事件。

《经济学人》记者采访了一名在香港学习会计的 21 岁内地学生黄奇轩(音)。黄说,有一天他走在校园里,在给父亲打电话时,他的普通话被附近一名身穿黑衣的本地学生听到,结果这名学生就开始朝他大喊大叫。

后来,这名本地生一路尾随他,一路继续用粤语喊着示威口号,幸好最后没有发生冲突。

《经济学人》报道截图:《黑色恐怖 中国内地人在香港正被攻击:对一些人来说,这个城市越发险恶》

文章说,和那些在西方国家留学的内地学生敢于公开表达反对香港示威活动的情况不同,在香港的内地生会尽量保持低调,但仍有一些本地生对内地生充满敌意。

英国的《金融时报》今天刊登题为《经过又一夜的暴力,中国内地学生抛弃香港》的文章,如实报道了香港部分大学里连续三天的暴力活动,已导致大批内地学生逃离至深圳。

文章惋惜地说,发生在大学里的冲突震惊了普通香港民众,他们本以为校园会是个安全的避难所。

不过,对于坚持不懈和中国人民对着干的“老朋友” CNN,大家还是不要报太大期待了。

CNN 是报道了暴力冲突,不过那屁股歪的,看看今天的标题,竟然叫《随着暴力蔓延,香港大学被警察“围攻”》。

11 月 13 日 CNN 报道截图

最后,岛叔推荐一个最近西方媒体中的良心报道,11 月 7 日香港城市大学学生、“反中乱港代言人”邵岚接受德国媒体的一次采访(完整 26 分钟版本)。

看完这个采访,岛友们就会理解这句话:我殴打市民、打砸店铺、扔汽油弹、霸凌警察子女,但我是个好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