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在直播:“政变”即将开始 特朗普极为愤怒(视频)

正在直播:“政变”即将开始 特朗普极为愤怒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19-11-13 06:31:4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今天(11月13日),或许是特朗普上台以来最忐忑的一天。


在您收到这条推送后不久,华盛顿当地时间11月13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11月13日晚23点),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将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调查举行首场公开听证会。

今年8月,美国情报界一名官员举报特朗普7月同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通电话时要求对方调查拜登父子,触发众议院9月24日启动针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

▲资料图片:特朗普(视觉中国)
 

即将在今天举行的公开听证会也意味着,这场自9月以来的美国政坛恶斗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

而在这场听证会召开前,各方势力已经在国会、媒体、社交网络等各个平台,轮番上演一出 出现实版 “纸牌屋”大戏……

指控

从9月启动弹劾调查开始,民主党两个月以来火力全开,先后传唤多名官员作证,并不时向外界公开证人证词,为弹劾总统赚足了眼球。

此次公开听证会,则被外界认为是“民主党人迈出的关键一步”,美联社将此称为美国历史上“罕见而重大的时刻”。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强调了出席13日听证会的证人的分量:美国现任驻乌克兰的最高外交官威廉·泰勒和负责欧洲和亚欧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乔治·肯特。

报道介绍,泰勒是越战老兵,曾担任驻乌克兰大使。肯特则在乌克兰政策方面拥有数十年经验。

“民主党人尤其希望泰勒的履历能让他成为令人信服的证人。”报道称。

此前,泰勒在10月22日已经进行过闭门作证。 从美媒披露 的信息看,泰勒证实了特朗普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提出了“交换条件”,要求乌克兰公开宣布调查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和他的儿子。

对此行为,民主党给特朗普的罪名是什么?美国《纽约时报》在11月12日的报道中给出了答案:特朗普很可能被控受贿和滥用职权。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报道称,此次事件的核心,是白宫公布的关于特朗普7月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的录音文本。该文件记录了特朗普要求乌克兰新当选领导人泽连斯基“帮一个忙”,调查拜登父子。

而这些操作,在民主党人看来,显然是“特朗普滥用了总统的权力,为他竞选连任争取外国势力”。

“民主党的指控可能会让特朗普感到羞耻。”一向与特朗普“不对付”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11月13日的报道中不忘“捅刀”。

在CNN看来,这场听证会将给特朗普混乱的任期提供重要的判断,尽管特朗普此前已经逃过了“通俄门”指控。

“特朗普的弹劾听证会将会产生历史回响。”报道称。

▲CNN报道截图



混战

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同时,不同阵营的政客也陆续上场。冲在最前线的,当属身处弹劾事件中心的特朗普。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1月13日报道称,根据白宫公布的总统日程,特朗普周三上午没有安排活动,很可能是为了收看听证会实况转播。

“在听证会期间,很多人或许会紧盯着特朗普的推特,因为历史表明,总统在看电视时通过推特发布实时感想的概率不小。”文章说。

事实上,人们不用等到那么晚——仅11月12日一天,特朗普就连发十数条推特,为自己喊冤。

在这些推文中,特朗普不仅痛骂前副总统拜登、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希夫等 一 众民主党人士,还给这次弹劾贴上了“骗局”、“政变”、“猎巫”等一系列标签。

“这是虚伪的陈词滥调。没有任何正当程序。这是另一种欺骗阴谋论。这又是一次政治迫害。”隔着屏幕,都能够感受到来自特朗普深深的委屈与愤怒。

不仅特朗普本人,其女儿伊万卡·特朗普也早早下场,力挺父亲。

“我被敌人和间谍包围,我每说一句话,每写一个字,他们都会来歪曲我的意思。如果事实与他们相违背,他们就要捏造事实。”

在10月31日的一篇推文中,伊万卡直接“搬出”美国国父之一的托马斯·杰斐逊,用他写给女儿信中的话影射政敌, 并隔空喊话父亲 称,“有些事从未改变,爸爸!”

这条推文,自然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特朗普的转发。

而在另一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近日也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声,以摘取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通话记录等方式,试图证明特朗普理应被弹劾。

在对立双方的鼓动下,不少美国网友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站队。

有网友支持特朗普、痛骂民主党。

亦有 网友力挺 弹劾,为民主党打气。

分裂

媒体、政党、民众……这场处处“针尖对麦芒”的政治博弈如何收场,也成为各界预测的焦点。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问题专家刁大明告诉小锐,由于民主党在众议院占多数席位,发起弹劾表决并最终实现对特朗普的弹劾是大概率事件。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希夫(视觉中国)
 

“但弹劾并不意味着被罢免,这在(由共和党把持的)参议院很难实现。”他说。

虽然成功可能性不大,但多家 美媒已经 分析指出,民主党推动弹劾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明年即将举行的大选。

“弹劾的结果很可能是,把一个贴着‘被弹劾’标签的总统推入连任选举,给特朗普连任制造障碍。”刁大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据《纽约时报》网站11月1日报道,在对弹劾调查程序的决议案进行投票时,众议院其实有两名民主党人投了反对票。

“一切都要拼个你死我活的,”投了反对票的其中一位议员说,“我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些问题上,就会错过大家真正关心的问题,像是 医 保,像是处方药,像是基础设施等,那些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

而这,也正是美国国内不少人所担心的。

FBI前局长詹姆斯·科米今年3月曾在《纽约时报》上公开撰文,称自己仍然希望弹劾不会发生。曾被特朗普解职的科米写道,“如果特朗普被国会罢免,这个国家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将其视为一场政变,它会使那些人更加远离美国生活的共同核心,从而导致国家陷入更深的分裂”。

“我们仍然需要稳定的领导。”美国广播公司网11月13日 还 在报道中呼吁道。

然而,对绝大多数民主党人而言,这或许是他们最接近“弹劾特朗普”这个目标的时候了。

据CNN报道,众议院情报委员会12日宣布,下周三天将继续公开听取包括副总统迈克·彭斯等在内的八名证人的证词。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场来势汹汹的“决斗”,就要上演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1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贝佐斯辣妻以前长这样!整形医分析"外貌进化"过程
凯特王妃,又“消失”了?
俄乌打了3年后,美军终于决定给坦克加篷
美国国际开发署正式关了,两名前总统发声
柴静: 从官媒的知名记者和"公知"到出走海外的媒体人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又爆惊人语:在美国出生的坏人也应该赶出去
美国、越南关税谈好了 川普抢先发文曝税率
“这么恨中国,现在是不是回来当间谍了?”
特朗普斥责日本"一直在夺取美国财富",称将加征高关税
被视“国运之战” 中国发力超级计划 堪比“两弹一星”
美国正式关闭USAID!卢比奥详述理由 列4大失败
中国工程师持旅游签入境 对美海关说"来工作" 结果…
马斯克威胁成立“美国党” 那是什么党?这次认真的?
日本人组团去老挝嫖幼女,大使馆都看不下去了
示范样板?美对越20% 越对美0%+开放市场+堵"洗产地"…
美澳印日启动矿产计划,被视为在抗衡矿产主领导中国
特朗普:奥巴马和小布什不行,拜登史上最差
视频热传:专业团队砍巨树 “最后一击”砸毁了一切…
印防长突提永久划界 抛“四步走”计划 中方冷处理
疑似发表辱华言论,绿洲乐队主唱道歉
财新的制造业数据已成绝唱,从此有九大数据不再公布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正在直播:“政变”即将开始 特朗普极为愤怒

综合新闻 2019-11-13 06:31:47

今天(11月13日),或许是特朗普上台以来最忐忑的一天。


在您收到这条推送后不久,华盛顿当地时间11月13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11月13日晚23点),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将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调查举行首场公开听证会。

今年8月,美国情报界一名官员举报特朗普7月同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通电话时要求对方调查拜登父子,触发众议院9月24日启动针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

▲资料图片:特朗普(视觉中国)
 

即将在今天举行的公开听证会也意味着,这场自9月以来的美国政坛恶斗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

而在这场听证会召开前,各方势力已经在国会、媒体、社交网络等各个平台,轮番上演一出 出现实版 “纸牌屋”大戏……

指控

从9月启动弹劾调查开始,民主党两个月以来火力全开,先后传唤多名官员作证,并不时向外界公开证人证词,为弹劾总统赚足了眼球。

此次公开听证会,则被外界认为是“民主党人迈出的关键一步”,美联社将此称为美国历史上“罕见而重大的时刻”。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强调了出席13日听证会的证人的分量:美国现任驻乌克兰的最高外交官威廉·泰勒和负责欧洲和亚欧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乔治·肯特。

报道介绍,泰勒是越战老兵,曾担任驻乌克兰大使。肯特则在乌克兰政策方面拥有数十年经验。

“民主党人尤其希望泰勒的履历能让他成为令人信服的证人。”报道称。

此前,泰勒在10月22日已经进行过闭门作证。 从美媒披露 的信息看,泰勒证实了特朗普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提出了“交换条件”,要求乌克兰公开宣布调查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和他的儿子。

对此行为,民主党给特朗普的罪名是什么?美国《纽约时报》在11月12日的报道中给出了答案:特朗普很可能被控受贿和滥用职权。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报道称,此次事件的核心,是白宫公布的关于特朗普7月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的录音文本。该文件记录了特朗普要求乌克兰新当选领导人泽连斯基“帮一个忙”,调查拜登父子。

而这些操作,在民主党人看来,显然是“特朗普滥用了总统的权力,为他竞选连任争取外国势力”。

“民主党的指控可能会让特朗普感到羞耻。”一向与特朗普“不对付”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11月13日的报道中不忘“捅刀”。

在CNN看来,这场听证会将给特朗普混乱的任期提供重要的判断,尽管特朗普此前已经逃过了“通俄门”指控。

“特朗普的弹劾听证会将会产生历史回响。”报道称。

▲CNN报道截图



混战

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同时,不同阵营的政客也陆续上场。冲在最前线的,当属身处弹劾事件中心的特朗普。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1月13日报道称,根据白宫公布的总统日程,特朗普周三上午没有安排活动,很可能是为了收看听证会实况转播。

“在听证会期间,很多人或许会紧盯着特朗普的推特,因为历史表明,总统在看电视时通过推特发布实时感想的概率不小。”文章说。

事实上,人们不用等到那么晚——仅11月12日一天,特朗普就连发十数条推特,为自己喊冤。

在这些推文中,特朗普不仅痛骂前副总统拜登、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希夫等 一 众民主党人士,还给这次弹劾贴上了“骗局”、“政变”、“猎巫”等一系列标签。

“这是虚伪的陈词滥调。没有任何正当程序。这是另一种欺骗阴谋论。这又是一次政治迫害。”隔着屏幕,都能够感受到来自特朗普深深的委屈与愤怒。

不仅特朗普本人,其女儿伊万卡·特朗普也早早下场,力挺父亲。

“我被敌人和间谍包围,我每说一句话,每写一个字,他们都会来歪曲我的意思。如果事实与他们相违背,他们就要捏造事实。”

在10月31日的一篇推文中,伊万卡直接“搬出”美国国父之一的托马斯·杰斐逊,用他写给女儿信中的话影射政敌, 并隔空喊话父亲 称,“有些事从未改变,爸爸!”

这条推文,自然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特朗普的转发。

而在另一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近日也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发声,以摘取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通话记录等方式,试图证明特朗普理应被弹劾。

在对立双方的鼓动下,不少美国网友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站队。

有网友支持特朗普、痛骂民主党。

亦有 网友力挺 弹劾,为民主党打气。

分裂

媒体、政党、民众……这场处处“针尖对麦芒”的政治博弈如何收场,也成为各界预测的焦点。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问题专家刁大明告诉小锐,由于民主党在众议院占多数席位,发起弹劾表决并最终实现对特朗普的弹劾是大概率事件。

▲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希夫(视觉中国)
 

“但弹劾并不意味着被罢免,这在(由共和党把持的)参议院很难实现。”他说。

虽然成功可能性不大,但多家 美媒已经 分析指出,民主党推动弹劾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明年即将举行的大选。

“弹劾的结果很可能是,把一个贴着‘被弹劾’标签的总统推入连任选举,给特朗普连任制造障碍。”刁大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据《纽约时报》网站11月1日报道,在对弹劾调查程序的决议案进行投票时,众议院其实有两名民主党人投了反对票。

“一切都要拼个你死我活的,”投了反对票的其中一位议员说,“我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些问题上,就会错过大家真正关心的问题,像是 医 保,像是处方药,像是基础设施等,那些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

而这,也正是美国国内不少人所担心的。

FBI前局长詹姆斯·科米今年3月曾在《纽约时报》上公开撰文,称自己仍然希望弹劾不会发生。曾被特朗普解职的科米写道,“如果特朗普被国会罢免,这个国家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将其视为一场政变,它会使那些人更加远离美国生活的共同核心,从而导致国家陷入更深的分裂”。

“我们仍然需要稳定的领导。”美国广播公司网11月13日 还 在报道中呼吁道。

然而,对绝大多数民主党人而言,这或许是他们最接近“弹劾特朗普”这个目标的时候了。

据CNN报道,众议院情报委员会12日宣布,下周三天将继续公开听取包括副总统迈克·彭斯等在内的八名证人的证词。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场来势汹汹的“决斗”,就要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