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Kongfu!” 在西雅图寻找李小龙(组图)

“Kongfu!” 在西雅图寻找李小龙

文章来源: 马剑、视觉中国 于 2019-07-20 14:33:0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西雅图寻找李小龙

山路上,一位老人独自散步,我追上几步,打听去湖景墓地的路。老人立刻反问,是不是要去看李小龙,我忙点头称是。

“Kongfu!”老人说,还夸张地对我比划了几下。

老人自告奋勇领我去墓地。李小龙墓位于西雅图的开比特尔山上,1973年李小龙被葬于此。这里远离闹市区,找过来并不容易。

像大多数美国老人一样,这位老先生很是健谈。他说自己没去过中国,但很喜欢吃中餐。他知道中国有个北京和上海,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去看看。

很快我被带到了墓地的门口。这里更像一个大公园,能望见不远处华盛顿湖的美景。按照中国人的观念,风水极佳。

顺着墓地主道往前走,两侧有不少刻着中文的墓碑。从时间上看,这些墓碑的主人多是20世纪初来此地的。墓碑大小相差无几,设计也多雷同。哪个才是李小龙的墓呢?感觉像是大海捞针。

我礼貌地拦下一个跑步的白人小伙,未及说出李小龙的名字,对方早已心领神会,立刻指出墓的方向。

墓在分岔的小路旁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红色的墓碑上写着李小龙的原名“李振藩”,配有他的照片,一旁则是他的儿子李国豪的墓碑。父子俩的墓碑并排安放在一起,略显局促。如果按照国内名人墓地的标准来评判,大概可以用寒酸二字来形容吧。

李小龙和儿子李国豪的墓碑



李小龙墓碑上的文字不多,只用英文写着他是截拳道的创始人。我父亲也曾是习武之人,记得他每次提到李小龙时,总会用带有几分敬佩的语气说,他觉得李小龙创造的截拳道更适合实战,没有那些花架子。

墓碑的下方是一块黑色石雕,像一本翻开的书。左面一页刻着道教的黑白太极图,两侧用中文刻着这样两句话:“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我独坐在李小龙父子墓对面的石凳上,不知不觉坐了一个多小时。其间来了五六拨前来祭拜的影迷,既有当地人,也有从法国、泰国等地远道而来的,有的人还带来了鲜花。

其中有两个身材魁梧的黑人小伙,站在墓碑前默然良久,很不像美国黑人的做派。临走时,其中一人望了我一眼,问我是不是来自中国,听到肯定的回答后,立刻把又大又黑的右手伸了过来,以他们惯有的方式与我击掌、握手。

离开时,又碰到一对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夫妇。先生姓赵,也是专程来看李小龙的。他告诉我,李小龙是他小时候最崇拜的人,自从看了李小龙的电影,就感觉洋人没有那么可怕了。

每次和美国人聊起中国,李小龙大概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人。我想,李小龙之所以能在西方获得比在东方更大的影响力,大概和他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那时在西方人眼里,东方人就是体弱多病的代名词,李小龙可谓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李小龙极具反叛气质的形象,加之他匪夷所思的猝死,最终把他送上了功夫之神的神坛。据说,在他最风靡的时候,西雅图的街头混混们是不敢欺负华人的,因为他们觉得每一个华人都像李小龙一样有一招制敌的功夫。

功夫神话的起点,就在与李小龙墓一湖之隔的华盛顿大学。

华盛顿大学校园的樱花。

李小龙曾在西雅图生活过五年,其中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这所学校中度过的。1961年,他考入华盛顿大学,攻读表演艺术专业,辅修哲学和心理学。

与美国众多知名高校坐落在“乡下”相比,华盛顿大学算得上是个少有的“城里人”。校园里浓荫匝地,各种欧式建筑错落,让整个校园就像一座典雅的欧洲小镇。

走进正门,不远处便是一座博物馆,馆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印第安文物,馆外竖立着几个高大的图腾柱,提醒着人们这片土地曾经的历史。

校园的核心是中央广场,红砖铺地。沿台阶往下,是一座很大的圆形喷泉池。图书馆正对着广场,典型的哥特式尖顶造型,拱门上镶嵌着人物雕塑,门柱与窗框上繁复的花纹彰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位。

图书馆里有一间阅读室,酷似哈利·波特魔法学院,空旷的房间里褐色的桌椅依次排列,四周的架子上堆满了早已泛黄的书籍,硕大的吊灯分列两行,再配上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一股浓郁的中世纪欧式学风扑面而来。

进入华盛顿大学后,李小龙除了学习,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他曾在学校里组织过一支“中国功夫队”,时常在校园里训练和表演。大学二年级,他在校园的一个停车场旁创办了第一个武馆“振藩国术馆”,广收门徒。其中,来自医学院的女弟子琳达·埃莫瑞日后成为了他的妻子。

校园外有一条汇聚了各国特色的美食街,据说当年是李小龙和琳达时常约会的地方。如今这里早已物是人非,当年的振藩国术馆更是不知所终。

但李小龙的“功夫”依然在影响着这座城市。火车站附近的唐人街上,能看到多家武馆的招生广告。李小龙的经典海报常会被商家挂在橱窗里,作为招揽生意的最佳代言人。

19世纪末,美国通过排华法案,西雅图的反抗尤为激烈。许多华人在暴乱中丢掉了性命,却始终没有停止过抗争。如今,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华人已经达到了几十万。

不过,这些故事已少有人再记得,如今人们对西雅图的印象更多是波音、微软、亚马逊……以及《西雅图不眠夜》。俨然,科技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爱情则变成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无论站在城市何处,一抬起头总能看见西雅图的地标——太空针塔。这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高184米的针塔,现在看去依旧炫酷感十足。尤其是在夜晚灯光的照耀下,周围林立的建筑竟无人能与其争锋。

登上了太空针塔的顶层,整座城市瞬间化身为一个微缩的景观沙盘。据说,天气好的时候,能望见远处的雷尼尔山。但我去的这天,视线被蒙蒙细雨挡住了。

偏居一隅的西雅图素有“雨城”之称。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遇到绵绵不断的小雨。湿漉漉的空气总让人觉得,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6)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杂技大妈WNBA表演时坠落!已效力NBA超30年
"大而美法案"众院219票闯关!5共和党人一度倒戈
美国最贵的,是中国AI人才:中国学霸正“统治”AI圈
38岁抗癌网红宣布停掉天价药,决定为自己活一回
“不像合格的妻子”:18岁嫁到中国的缅甸新娘

24小时讨论排行

曝歼20缠斗F35 央视强调“牺牲准备”令小粉红洩气
为什么加拿大的猪肉总有股“尿味”?真相竟是…
中国工程师持旅游签入境 对美海关说"来工作" 结果…
遥祝薄熙来生日快乐 薄瓜瓜发文:最伟大的父亲
已入籍也不保险!川普动手 这10类人恐失去美籍!
乌轰炸库斯克俄军指挥部 成功击杀俄海军副司令
利物浦球星若塔因车祸丧生 年仅28岁 十天前刚结婚
攻台B计划?美媒曝北京更大野心 垂涎俄资源宝地
美国6月非农新增14.7万人超预期 失业率意外降至4.1%
亚裔女川粉遭逮捕 老公:川普是对的 他为美国好
鉴别一个大学最好的方法,就是问它有没有空调!
争夺未来能源主导权之战:中国正在领先
被视“国运之战” 中国发力超级计划 堪比“两弹一星”
美国证实暂停部分对乌克兰军援,泽连斯基回应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它的一份无耻的判决
朝鲜将派遣额外3万名士兵,前往俄乌战争前线协助莫斯科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Kongfu!” 在西雅图寻找李小龙

马剑、视觉中国 2019-07-20 14:33:01


在西雅图寻找李小龙

山路上,一位老人独自散步,我追上几步,打听去湖景墓地的路。老人立刻反问,是不是要去看李小龙,我忙点头称是。

“Kongfu!”老人说,还夸张地对我比划了几下。

老人自告奋勇领我去墓地。李小龙墓位于西雅图的开比特尔山上,1973年李小龙被葬于此。这里远离闹市区,找过来并不容易。

像大多数美国老人一样,这位老先生很是健谈。他说自己没去过中国,但很喜欢吃中餐。他知道中国有个北京和上海,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去看看。

很快我被带到了墓地的门口。这里更像一个大公园,能望见不远处华盛顿湖的美景。按照中国人的观念,风水极佳。

顺着墓地主道往前走,两侧有不少刻着中文的墓碑。从时间上看,这些墓碑的主人多是20世纪初来此地的。墓碑大小相差无几,设计也多雷同。哪个才是李小龙的墓呢?感觉像是大海捞针。

我礼貌地拦下一个跑步的白人小伙,未及说出李小龙的名字,对方早已心领神会,立刻指出墓的方向。

墓在分岔的小路旁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红色的墓碑上写着李小龙的原名“李振藩”,配有他的照片,一旁则是他的儿子李国豪的墓碑。父子俩的墓碑并排安放在一起,略显局促。如果按照国内名人墓地的标准来评判,大概可以用寒酸二字来形容吧。

李小龙和儿子李国豪的墓碑



李小龙墓碑上的文字不多,只用英文写着他是截拳道的创始人。我父亲也曾是习武之人,记得他每次提到李小龙时,总会用带有几分敬佩的语气说,他觉得李小龙创造的截拳道更适合实战,没有那些花架子。

墓碑的下方是一块黑色石雕,像一本翻开的书。左面一页刻着道教的黑白太极图,两侧用中文刻着这样两句话:“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我独坐在李小龙父子墓对面的石凳上,不知不觉坐了一个多小时。其间来了五六拨前来祭拜的影迷,既有当地人,也有从法国、泰国等地远道而来的,有的人还带来了鲜花。

其中有两个身材魁梧的黑人小伙,站在墓碑前默然良久,很不像美国黑人的做派。临走时,其中一人望了我一眼,问我是不是来自中国,听到肯定的回答后,立刻把又大又黑的右手伸了过来,以他们惯有的方式与我击掌、握手。

离开时,又碰到一对来自马来西亚的华人夫妇。先生姓赵,也是专程来看李小龙的。他告诉我,李小龙是他小时候最崇拜的人,自从看了李小龙的电影,就感觉洋人没有那么可怕了。

每次和美国人聊起中国,李小龙大概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人。我想,李小龙之所以能在西方获得比在东方更大的影响力,大概和他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那时在西方人眼里,东方人就是体弱多病的代名词,李小龙可谓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李小龙极具反叛气质的形象,加之他匪夷所思的猝死,最终把他送上了功夫之神的神坛。据说,在他最风靡的时候,西雅图的街头混混们是不敢欺负华人的,因为他们觉得每一个华人都像李小龙一样有一招制敌的功夫。

功夫神话的起点,就在与李小龙墓一湖之隔的华盛顿大学。

华盛顿大学校园的樱花。

李小龙曾在西雅图生活过五年,其中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这所学校中度过的。1961年,他考入华盛顿大学,攻读表演艺术专业,辅修哲学和心理学。

与美国众多知名高校坐落在“乡下”相比,华盛顿大学算得上是个少有的“城里人”。校园里浓荫匝地,各种欧式建筑错落,让整个校园就像一座典雅的欧洲小镇。

走进正门,不远处便是一座博物馆,馆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印第安文物,馆外竖立着几个高大的图腾柱,提醒着人们这片土地曾经的历史。

校园的核心是中央广场,红砖铺地。沿台阶往下,是一座很大的圆形喷泉池。图书馆正对着广场,典型的哥特式尖顶造型,拱门上镶嵌着人物雕塑,门柱与窗框上繁复的花纹彰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位。

图书馆里有一间阅读室,酷似哈利·波特魔法学院,空旷的房间里褐色的桌椅依次排列,四周的架子上堆满了早已泛黄的书籍,硕大的吊灯分列两行,再配上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一股浓郁的中世纪欧式学风扑面而来。

进入华盛顿大学后,李小龙除了学习,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他曾在学校里组织过一支“中国功夫队”,时常在校园里训练和表演。大学二年级,他在校园的一个停车场旁创办了第一个武馆“振藩国术馆”,广收门徒。其中,来自医学院的女弟子琳达·埃莫瑞日后成为了他的妻子。

校园外有一条汇聚了各国特色的美食街,据说当年是李小龙和琳达时常约会的地方。如今这里早已物是人非,当年的振藩国术馆更是不知所终。

但李小龙的“功夫”依然在影响着这座城市。火车站附近的唐人街上,能看到多家武馆的招生广告。李小龙的经典海报常会被商家挂在橱窗里,作为招揽生意的最佳代言人。

19世纪末,美国通过排华法案,西雅图的反抗尤为激烈。许多华人在暴乱中丢掉了性命,却始终没有停止过抗争。如今,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华人已经达到了几十万。

不过,这些故事已少有人再记得,如今人们对西雅图的印象更多是波音、微软、亚马逊……以及《西雅图不眠夜》。俨然,科技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爱情则变成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无论站在城市何处,一抬起头总能看见西雅图的地标——太空针塔。这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高184米的针塔,现在看去依旧炫酷感十足。尤其是在夜晚灯光的照耀下,周围林立的建筑竟无人能与其争锋。

登上了太空针塔的顶层,整座城市瞬间化身为一个微缩的景观沙盘。据说,天气好的时候,能望见远处的雷尼尔山。但我去的这天,视线被蒙蒙细雨挡住了。

偏居一隅的西雅图素有“雨城”之称。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遇到绵绵不断的小雨。湿漉漉的空气总让人觉得,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