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哪里胖子最多?北方整体超越南方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很多人认为,因为北方太冷,所以北方人需要更多能量御寒,一到冬天必须整俩硬菜,吃得多自然就胖了。这是真的吗?



又到了靠空调续命的七月。

夏天,是瘦子展露身材的大好时机。但对胖子来说,约等于公开处刑:露胳膊,胳臂粗;露腿,腿粗;露肚子……三层游泳圈根本不敢露啊。

但你可能也发现了,北方大爷比基尼一捞,都是大肚腩,南方姑娘却瘦竹竿儿居多。南方人似乎都比北方人要瘦一点?

全中国胖子瘦子真的是分布不均的吗?

中国哪里的人最瘦?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怎么去衡量一个人是胖还是瘦。

首先是大家最熟悉的身高体重指数(BMI),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之一[1]。计算方法很简单,体重(kg)/身高(㎡)即可。

陈飞宇减肥前VS减肥后。体重是胖瘦最直观的感受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基于对大规模的调查数据,制定了符合中国人身体状况的BMI划分标准,也是目前中国官方和学界判断超重和肥胖的主要标准:



BMI<18.5kg/㎡为低体重;18.5kg/㎡≤BMI≤24.0kg/㎡为正常体重;24.0kg/㎡≤BMI<28kg/㎡为超重;BMI≥28kg/㎡为肥胖[3]。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哪里人最胖?

2017年中国疾控中心的报告证实了很多人的猜想:天津超重率居全国之首,北京肥胖率居全国之首,东北三省辽宁、黑龙江、吉林的超重率分别位居全国第2、5、7位,而福建、贵州、广东、广西等则处于全国倒数几位[6][7]。

总之,北方省市超重率、肥胖率总体高于南方省市。

演员姚晨出生于福建泉州,是一个地道的南方瘦子

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个规律:南方人最瘦,北方人比较胖,东北人最胖[4]。

此外,中国体质人类学家郑连斌的研究发现,发现无论男女、城乡,汉族人的BMI指数值从南到北呈线性增长[5],也就是越往北越胖。

从人的体型看,可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外胚型、中胚型和内胚型:



外胚层体型的人比较瘦长,脂肪和肌肉都不发达,中胚层体型的人肌肉比较发达,内胚层体型的人比较粗壮,腹部及内部器官相对肥大,且多脂肪。但体型的分类不是那么绝对,只能说有些人更接近于某一类。

而汉族人的体型,都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和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三种体型为主[5]。

其中,北方人出现第一、三种体型的概率高于南方人,南方人出现第二种体型的概率高于北方人,男女有微小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北方人的体型体脂更高,南方人的体型更为瘦长[5]。

若单看肥胖率这一指标,榜首的北京25.9%,比起榜尾的海南5.7%,整整高出了20多个百分点[6],这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北京比海南,多了20个胖子。

相声演员岳云鹏河南人,虽然胖胖的但很可爱

看到这里,很多北方人猛虎落泪:都是优秀的中华儿女,南方人凭什么天生就瘦?如果我出生在南方,这辈子是不是就不用减肥了?

南方人瘦,可能与先天有关

北胖南瘦,究竟是环境影响更大,还是基因的影响更大?

很多人认为,因为北方太冷,所以北方人需要更多能量御寒,一到冬天必须整俩硬菜,吃得多自然就胖了。这是真的吗?

这种个人经验式的解释,有点类似1847年德国生物学家贝格曼在恒温动物身上发现的一个规律:同一种恒温动物,生活在越寒冷的地方,体格更大,比如北极地区的熊、狼等都比温带地区的更大[8]。

贝格曼给出的解释是,越冷的地方,恒温生物体格更大也就是相对体表面积(表面积/体积)更小,新陈代谢更慢,能贮存更多营养物质,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11]。

加拿大丘吉尔城的北极熊。丘吉尔城是加拿大最北的小镇,已经靠近北极圈。根据贝格曼法则,北极附近的恒温动物,比在温带的同类更大/商务新闻News

过去的五十年里,许多人类学家认为贝格曼法则也可以应用在人类身上。

但加拿大学者弗雷德里克 福斯特提出来,这个法则用在人类身上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纬度差异50度或温度差异30度以上的两地[8]。

让我们回到北胖南瘦的中国。从最南边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到最北边的漠河以北,差不多跨了50度。但问题是,南沙群岛几乎没有常住居民。

实际有常住民的海南岛最南端,在北纬18度左右,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纬度差异远不到50度。

所以,贝格曼法则对我们“北胖南瘦”的现象,解释力并不强。

有人提出,除了自然环境差异,还有经济环境的差异啊。会不会是南北经济影响了体重?

没错,来自全球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体重和经济水平密切相关。

2016年,《柳叶刀》发表了一项针对全球成年人体重的调查研究,这项研究收集了全球200个国家40年近2000万成年人的数据。发现过去四十年来,无论男女,全球体重偏轻的比例都明显下降,而肥胖率却在显著上升。

体重不足的情况多发生在非洲、东南亚、南亚等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而肥胖多发生在北美、欧洲及澳洲等发达地区。

2011年8月24日,肯尼亚遭遇了60年不遇的旱灾,贫困问题进一步加剧,五分之一的儿童面临着营养不良的危机

这项研究也记录了中国人的体重变化。从1975年至2014年,经济生活水平在提高,体重较轻(BMI<20kg/㎡)的人群比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肥胖甚至超重人群(BMI在25kg/㎡- 40kg/㎡之间)的比率均较大幅度上升[9]。

这跟中国疾控中心的报告结果也是大致符合的:2013年,中国城市超重率比农村高了2.7%,肥胖率比农村肥胖率高了1.4%[3]。

物资本就相对匮乏的山区人民,在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下很少为肥胖困扰/中国网

因此,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经济发展水平与体重之间的关联不言而喻。

所以,南方人更瘦,是因为南方经济水平不如北方吗?

这显然不符合现实情况。最经典的反例,就是广东、浙江无论是经济体量、人均GDP及经济增长速度等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而东三省却仍在“低位徘徊”[10]。

经济发展水平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西部人口比中东部瘦,农村人口比城市瘦,却不能完全解释南方人为什么比北方人瘦。

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都不能完全解释北胖南瘦,那么是因为南方人天生瘦子,赢在了起跑线上吗?

某青少年减肥夏令营开营典礼。中国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瘦身男女

确实有研究显示,中国南北方人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学差异,南方居民与东南亚居民更为接近,北方居民与东北亚、西伯利亚居民更为接近”[5]。

更有趣的是,去年国内某基因研究院在《细胞》杂志上发布了一份研究,样本有14万,发现中国南北方人群存在6个具有遗传差异的基因。其中一个名叫“FADS2”的基因在北方有更高的等位基因频率,也就是说这个基因在北方人中出现的比例更高。而这个基因,与动物脂肪含量高的饮食相关[19]。

所以,北方人对肉食的偏好和消化能力可能和这个基因有关。

这或许可能能给我们一点启发:基因可能影响了南北方的饮食差异,进而影响了南北方人的体型差异。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这方面的研究。

所以,南方人究竟吃了啥,怎么吃都不胖?

想减肥,还是向南方人学习吧

南方人的瘦,和南方人的饮食结构密切相关。江湖传言“南甜北咸”,那南方人吃得那么甜,为什么还能这么瘦?

没错,南方部分地区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嗜甜之好,但这主要指的是东南一带,比如苏州、无锡、上海本帮菜“口味偏甜”,粤菜中的潮州菜也“甜味较浓”[20]。

苏州甜品“桂花糖芋艿”。除了甜点,苏州人红烧肉、清蒸鱼、炒青菜都必须放糖

更为广大的南方中部西部地区如云贵川、湖广两省加上广西,饮食偏咸辣。

其次,北方人吃糖也并不少。比如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食糖消费量最高的省份其实是北方的黑龙江和甘肃,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准0.5kg,南方省份如江西、湖北消费量反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5]。

不仅如此,北方人高盐的饮食习惯也更可能导致肥胖。《中国公共卫生》2017年发表的一项横断面研究表明,膳食盐摄入量很可能是人们肥胖、中心性肥胖(内脏型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16],意思就是,就算把引起这些肥胖的其他影响因素排除,但盐依然会导致肥胖。

东北人餐桌上的小咸菜

果然,南北方饮食和胖瘦的关系得到了学者张继国的证实。他区分了中国几种不同的饮食模式,其中,南方模式以大米、蔬菜和猪肉为主,北方则以面粉、谷类和薯类为主。

大体来说,南方模式中,蛋白质供能比脂肪供能更低,膳食纤维、维生素、钙和锌的摄入量高,不仅可以降低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概率,还能减小男性超重和肥胖的概率,以及女性腰围[14]。

生于南方,长于南方,南方人即便到了北方生活,也不会轻易改变这种饮食习惯和行为模式。

广东菜心。广东人吃饭,宁愿不吃肉也得有青菜。

除了饮食,还有一个因素也对身材至关重要——对,就是运动。

2018年5月,有媒体根据全民健身、城市赛事和场馆等指标,对全国300多个地级行政单位及4个直辖市进行排序,发现除北上广深以外,成都、青岛、杭州等城市挤进了前十。而十强榜上,北方城市只有三个,而南方城市有七个[17]。

城市赛事、场馆等看似和胖瘦无关,其实也是一个城市运动氛围的体现。

2018广州马拉松赛

总之,北胖南瘦的差异确实是存在的。

但回到我们每个人自身,套用一句流行语: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比拼天赋。瘦身这件事,也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胡吃海喝也想瘦成闪电纯粹是做梦。

[1] 倪国华,张璟,郑风田.中国肥胖流行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10):70-74.

[2] 秘迎君. 中国九省成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及其与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

[3] 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

[4] 中国肥胖指数发布:南瘦北胖 东北胖子最多. 中国新闻网. 2015. Retrieved from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5/10-21/7581579.shtml

[5] 郑连斌, 李咏兰登. (2017) 中国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

[6] 北肥南瘦 数据揭秘中国哪省人最胖?数字之道. 2017. Retrieved from

http://www.sohu.com/a/144893930_157078?spm=smpc.content.share.1.1562038810184YLhSYGq#comment_area

[7] 疾控中心报告:全国最胖和最瘦省份出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

[8]Foster F, Collard M (2013) A Reassessment of Bergmann's Rule in Modern Humans. PLOS ONE 8(8): e72269. Retrieved from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72269

[9]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 (2016) Trends in adult body-mass index in 200 countries from 1975 to 2014: a pooled analysis of 1698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with 19·2 million participants. Vol 387, Issue 10026. Retrieved from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6)30054-X/fulltext#%20

[10]东中部省份已成经济发展“双引擎”. 经济参考报. 2019.

[11]Bi, Mengjie & Shen, Mengwei & Zhou, Kexin & Mao, Lingfeng & Chen, Shengbin & Peng, Peihao. (2015). Geographical variance of ladybird morphology and 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in China.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5. 775-783. 10.17520/biods.201507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86383598_Geographical_variance_of_ladybird_morphology_and_environmental_correlates_in_China

[12]Trenton W. Holliday, Charles E. Hilton. (2010) Body Proportions of Circumpolar Peoples as Evidenced From Skeletal Data: Ipiutak and Tigara (Point Hope) Versus Kodiak Island Inuit.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142:287–302.

[13]Riveros-McKay F, Mistry V, Bounds R, Hendricks A, Keogh JM, et al. (2019)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human thinness compared to severe obesity. PLOS Genetics 15(1): e1007603. Retrieved from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genetics/article?id=10.1371/journal.pgen.1007603#sec002

[14]张继国. 中国成年居民膳食模式变化及与肥胖关系的研究(1991-2009)[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

[15]中国统计年鉴,2017.

[16]李婷,娄培安,陈培培,张盼,乔程,董宗美,张宁.成年居民每日膳食盐摄入量与肥胖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04):556-559.

[17]“2017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Top100, 人民网. 2018. Retrieved from http://sports.people.com.cn/n1/2018/0508/c419474-29971206.html

[18]Skinny genes the 'secret to staying slim', BBC. 2019.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bc.com/news/health-46976031

[19]Liu, S., Huang, S., Chen, F., Zhao, L., Yuan, Y., Francis, S. S., … Xu, X. (2018). Genomic Analyses from 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Reveal Genetic Associations, Patterns of Viral Infections, and Chinese Population History. Cell, 175(2), 347–359.

[20]孙補卿. 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