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海归中国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图)

海归中国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文章来源: 社会37度 于 2019-05-15 11:50:3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编者按:这里的文字没有浮华,没有空谈,没有“标题党”。信息轰炸的网络时代,我们只希望安静记录身边的故事,关注冷暖人生,带你触摸社会的体温。

  近日,一份关于留学生回国求职现状的调查报告走红网络。其中,针对留学生回国求职回复率低于国内学生的调查结果,引发网友热议。

  曾带着理想出国的他们,求学归来却面临种种困惑。有人惊讶海归简历也屡屡石沉大海,有人无奈留学的投入与回报相去甚远,也有人困惑现在的洋学历为何越发黯淡……



  大量求职者挤爆了求职大厅。韩章云 摄



  落差感

  留学归来,实际收入远低预期

  如今,已是陈玥在成都某商业协会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但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他都不愿主动提及自己“留学生”的身份,也不愿被别人这样介绍。

  “奔波于两点一线,挤着地铁上下班,领着几千块的薪水,我和同龄人没什么差别。”陈玥描述着自己的工作现状,但这个现状却不是他当年的梦想。

  过去,陈玥坚信留学能让自己前途光明。于是,2009年高中毕业的他,舍弃了西南财经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奔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就读金融工程专业。

  2013年,陈玥本科毕业回到老家成都。然而,这张留学毕业证却没能为他打开国内的求职局面。自6月回国后,他用了半年时间考进某银行成为柜员。

  可陈玥没想到,实际收入水平和自己的预期远不成正比。月薪到手3500元,这是他入职后拿到的第一笔工资。算算自己本科4年耗费的近50万学杂费,他觉得对不起父母。

  陈玥的收入落差感不是个例。据猎头公司猎聘网2019年1月发布的调查报告,2018年有八成“海归”留学生的预期年薪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事实上,半数以上受访“海归”年薪在10万元以下。



  留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拍照留念 受访者供图



  “我的收入还比不上高中时考上国内三本大学的朋友。”不甘心的陈玥在国内工作三年后,于2016年再度回到美国攻读MBA。

  2017年底,陈玥带着海归硕士学历回蓉,但留学光环依旧没能让现实扭转。

  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无业状态后,陈玥最终进入到一家商业协会,从事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依旧领着没有过万的月薪。

  “没有企业会因为一张海外毕业证就出高薪。”国内一家知名市场营销公司人力资源部HR耿女士告诉记者,根据单位多年来的求职信息,总体上留学生的期望月薪的确略高于国内同学历水平的学生。

  Lockin China联合全球高校中国就业联盟发布的《2019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数据也显示,2019年海外人才期待薪资水平集中于6000-8000元人民币每月,占比超过35%;期待月薪8000-12000元人民币的人群占比为28%。

  “但企业不会为学历买单,只会为能力更高者提供高薪。”耿女士说。



  图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 受访者供图



  竞争大

  海归人数激增,留学不再是“杀手锏”

  2018年5月,拿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的方雨,就职于广州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去年还是一名新人的她,如今已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议论着今年刚送达的求职简历。

  “和我们去年的情况一样,多数都是留学生。”回想起自己去年的求职过程,她为今年的海归求职者捏了一把汗。

  据普林斯顿大学前不久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海归”回国求职时收到回复的几率,甚至还不如国内普通大学的毕业生。

  “留学生求职,其实没什么光环。”方雨回忆起自己当初找工作的遭遇:“简历投出去40多份,只有7家单位发来面试通知,最后也只收到两个offer”。

  实际上,方雨就读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位列全美前50名。但在招聘面试中,甚至有不少出自常青藤名校。

  “当初面试时,应聘者有1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留学生,但能留下来的不到5个。”方雨说,本以为海归硕士文凭能稍具竞争力,但没曾想竞争对手很多也是留学生。

  这一现象同样发生在另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中。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梁熙(化名)介绍,过去4年,公司海外留学生求职人数增加了30倍。但吸纳留学生人数的总量却低于国内学生。

  此外,与国内同等学历的应届生相比,海外文凭也不再有过去的含金量。方雨解释:“我面试的几家单位,很多都更愿招收广州本地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之下,国内学子因为积累了更多本土实习经验,在资源和熟悉程度上都比留学生更胜一筹”。

  对此,梁熙也提出:海外留学生的外语水平通常较高,适应性较强。但在实习经验方面,国内学生机会较多。因此在用人上,并不会更偏向海外留学生。



  图为许博毕业照 受访者供图



  求职难

  校招信息跟不上 ,国外所学“水土不服”

  凌晨1点,许博从成都某建筑工地走出。脱下工作服,他打开电脑记录下一天的工作里,自己学到的新技能。

  今年是许博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第一年,本以为海归找工作能顺风顺水,但很快“没有实习经验、所学用不上”等问题就成了他求职的拦路虎。

  “即便入职了业务也不太熟练,和我一起入职的同事,他们都很快上手,好像只有我还在学。”许博感叹:“明明自己是国外留学回来的研究生,工作效率却赶不上国内毕业生。”

  这不是许博当初留学预料到的结果:“国外学的理论,回国后用不上。国内学生积累的实习经验,我又很欠缺。”

  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许博,于2015年9月进入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攻读土木工程硕士专业。三年后,他来到成都找工作。

  然而,国内外所学的区别,很快作用于他的求职经历。他还记得自己求职时陷入的窘境:“面试官问的都是工程上的业务问题,很多名词我没有接触过。但我在国外学的知识,对方却没有问。”

  这不是许博一个人面临的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不少“海归”回国后,所学多多少少会遭遇“水土不服”。这是因为国内外培养方向存在差异,导致留学生在国外所学,回国后很难落地。



  资料图 中国留学生参加毕业典礼 图文无关 发 赵隽 摄



  但更让许博感到苦闷的,是与国内学生相比,自己就业资源的稀缺:“国内研究生大多有导师推荐工作,退一步还有丰富的校招单位可供选择。”而作为一名留学生,他却没办法获得足够的国内求职机会。

  他回忆起曾经最遗憾的一段求职经历。一所成都设计院,是许博一直的奋斗目标。去年3月行将毕业时,他将简历投递给对方。但得到的回复是:校招已于前年9月结束。

  “这是大部分留学生面临的问题。国内金九银十校招季时,留学生还不确定毕业时间,所以难把握校招机会。”

  《2019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也表明,海外人才回国求职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远离中国就业市场,不了解求职流程、最佳求职时间以及缺少职位信息等,因而回国后很容易错失心仪职位。

  对此,HR耿女士提出,留学生之所以面临这样的局面,一是海内外就业渠道存在壁垒,二是学生自己没做好求职计划。她建议,留学生回国就业应多了解国内环境,熟悉国内招聘流程,切勿随大流。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2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学者:寄望“二次西安事变”统一台湾
33名科技精英起诉川普:“非法中断”绿卡申请
这是美国现在最火热的话题,没有之一
电竞Zeus回应女学生被开除:我没结婚,她未提有男友
中华田园犬,为何被这些城市拒之门外?

24小时讨论排行

快讯:川普威胁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
当一个女生被安上“有损国格”的罪名
特朗普:爱泼斯坦案"没完没了",马斯克:赶紧公布吧
黄奇帆真敢说:中国18家上市车企利润不如一家丰田
DeepSeek流量下滑,这半年梁文锋都干了啥?
生理盐水替代疫苗 医生被誉“美国英雄” 司法部撤指控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
时隔1年!川普遇刺案官方报告出炉 多项惊人内幕曝光
川普开呛普丁「令人失望」,宣布援乌爱国者飞弹
“未来几天,美国武器或将大量涌入乌克兰”
如果是本国选手睡了外国女孩呢?有损国格?扬我国威?
诈骗1000万!中国留学生"挑老人下手",全美50多人受害
ICE启动最新驱逐政策:如不愿回祖国 可去南苏丹…
东莞力挺夜经济:酒吧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应批尽批
26岁河北小伙考上加拿大公务员:领导非常客气
我必须C位 永不下台!川普参与世俱杯决赛尴尬一幕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海归中国求职记:“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社会37度 2019-05-15 11:50:36

编者按:这里的文字没有浮华,没有空谈,没有“标题党”。信息轰炸的网络时代,我们只希望安静记录身边的故事,关注冷暖人生,带你触摸社会的体温。

  近日,一份关于留学生回国求职现状的调查报告走红网络。其中,针对留学生回国求职回复率低于国内学生的调查结果,引发网友热议。

  曾带着理想出国的他们,求学归来却面临种种困惑。有人惊讶海归简历也屡屡石沉大海,有人无奈留学的投入与回报相去甚远,也有人困惑现在的洋学历为何越发黯淡……



  大量求职者挤爆了求职大厅。韩章云 摄



  落差感

  留学归来,实际收入远低预期

  如今,已是陈玥在成都某商业协会工作的第二个年头。但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他都不愿主动提及自己“留学生”的身份,也不愿被别人这样介绍。

  “奔波于两点一线,挤着地铁上下班,领着几千块的薪水,我和同龄人没什么差别。”陈玥描述着自己的工作现状,但这个现状却不是他当年的梦想。

  过去,陈玥坚信留学能让自己前途光明。于是,2009年高中毕业的他,舍弃了西南财经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奔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就读金融工程专业。

  2013年,陈玥本科毕业回到老家成都。然而,这张留学毕业证却没能为他打开国内的求职局面。自6月回国后,他用了半年时间考进某银行成为柜员。

  可陈玥没想到,实际收入水平和自己的预期远不成正比。月薪到手3500元,这是他入职后拿到的第一笔工资。算算自己本科4年耗费的近50万学杂费,他觉得对不起父母。

  陈玥的收入落差感不是个例。据猎头公司猎聘网2019年1月发布的调查报告,2018年有八成“海归”留学生的预期年薪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事实上,半数以上受访“海归”年薪在10万元以下。



  留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拍照留念 受访者供图



  “我的收入还比不上高中时考上国内三本大学的朋友。”不甘心的陈玥在国内工作三年后,于2016年再度回到美国攻读MBA。

  2017年底,陈玥带着海归硕士学历回蓉,但留学光环依旧没能让现实扭转。

  经历了长达4个月的无业状态后,陈玥最终进入到一家商业协会,从事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依旧领着没有过万的月薪。

  “没有企业会因为一张海外毕业证就出高薪。”国内一家知名市场营销公司人力资源部HR耿女士告诉记者,根据单位多年来的求职信息,总体上留学生的期望月薪的确略高于国内同学历水平的学生。

  Lockin China联合全球高校中国就业联盟发布的《2019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数据也显示,2019年海外人才期待薪资水平集中于6000-8000元人民币每月,占比超过35%;期待月薪8000-12000元人民币的人群占比为28%。

  “但企业不会为学历买单,只会为能力更高者提供高薪。”耿女士说。



  图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 受访者供图



  竞争大

  海归人数激增,留学不再是“杀手锏”

  2018年5月,拿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的方雨,就职于广州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去年还是一名新人的她,如今已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议论着今年刚送达的求职简历。

  “和我们去年的情况一样,多数都是留学生。”回想起自己去年的求职过程,她为今年的海归求职者捏了一把汗。

  据普林斯顿大学前不久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海归”回国求职时收到回复的几率,甚至还不如国内普通大学的毕业生。

  “留学生求职,其实没什么光环。”方雨回忆起自己当初找工作的遭遇:“简历投出去40多份,只有7家单位发来面试通知,最后也只收到两个offer”。

  实际上,方雨就读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位列全美前50名。但在招聘面试中,甚至有不少出自常青藤名校。

  “当初面试时,应聘者有100多人,绝大多数都是留学生,但能留下来的不到5个。”方雨说,本以为海归硕士文凭能稍具竞争力,但没曾想竞争对手很多也是留学生。

  这一现象同样发生在另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中。据该公司人力资源部梁熙(化名)介绍,过去4年,公司海外留学生求职人数增加了30倍。但吸纳留学生人数的总量却低于国内学生。

  此外,与国内同等学历的应届生相比,海外文凭也不再有过去的含金量。方雨解释:“我面试的几家单位,很多都更愿招收广州本地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之下,国内学子因为积累了更多本土实习经验,在资源和熟悉程度上都比留学生更胜一筹”。

  对此,梁熙也提出:海外留学生的外语水平通常较高,适应性较强。但在实习经验方面,国内学生机会较多。因此在用人上,并不会更偏向海外留学生。



  图为许博毕业照 受访者供图



  求职难

  校招信息跟不上 ,国外所学“水土不服”

  凌晨1点,许博从成都某建筑工地走出。脱下工作服,他打开电脑记录下一天的工作里,自己学到的新技能。

  今年是许博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第一年,本以为海归找工作能顺风顺水,但很快“没有实习经验、所学用不上”等问题就成了他求职的拦路虎。

  “即便入职了业务也不太熟练,和我一起入职的同事,他们都很快上手,好像只有我还在学。”许博感叹:“明明自己是国外留学回来的研究生,工作效率却赶不上国内毕业生。”

  这不是许博当初留学预料到的结果:“国外学的理论,回国后用不上。国内学生积累的实习经验,我又很欠缺。”

  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许博,于2015年9月进入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攻读土木工程硕士专业。三年后,他来到成都找工作。

  然而,国内外所学的区别,很快作用于他的求职经历。他还记得自己求职时陷入的窘境:“面试官问的都是工程上的业务问题,很多名词我没有接触过。但我在国外学的知识,对方却没有问。”

  这不是许博一个人面临的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记者,不少“海归”回国后,所学多多少少会遭遇“水土不服”。这是因为国内外培养方向存在差异,导致留学生在国外所学,回国后很难落地。



  资料图 中国留学生参加毕业典礼 图文无关 发 赵隽 摄



  但更让许博感到苦闷的,是与国内学生相比,自己就业资源的稀缺:“国内研究生大多有导师推荐工作,退一步还有丰富的校招单位可供选择。”而作为一名留学生,他却没办法获得足够的国内求职机会。

  他回忆起曾经最遗憾的一段求职经历。一所成都设计院,是许博一直的奋斗目标。去年3月行将毕业时,他将简历投递给对方。但得到的回复是:校招已于前年9月结束。

  “这是大部分留学生面临的问题。国内金九银十校招季时,留学生还不确定毕业时间,所以难把握校招机会。”

  《2019海外人才职业发展分析报告》也表明,海外人才回国求职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远离中国就业市场,不了解求职流程、最佳求职时间以及缺少职位信息等,因而回国后很容易错失心仪职位。

  对此,HR耿女士提出,留学生之所以面临这样的局面,一是海内外就业渠道存在壁垒,二是学生自己没做好求职计划。她建议,留学生回国就业应多了解国内环境,熟悉国内招聘流程,切勿随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