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新西兰枪手走遍了世界,却一直生活在兔子洞里(图)

新西兰枪手走遍了世界,却一直生活在兔子洞里

文章来源: 假装在纽约 于 2019-03-21 14:50:2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上周五新西兰基督城清真寺枪击案的凶嫌之一、28岁的澳大利亚人 Brenton Tarrant,在出发去行凶之前曾经在网上放出一份他自己写的“宣言”,标题叫“The Great Replacement”。

文件洋洋洒洒多达74页,据他自己在文中透露之前还写过一个240页的版本,后来一时冲动自责全部删除,这次发动袭击前的两个星期又重新动笔写了个简明的版本。

这个小小的细节,说明了他的内心曾经有过的挣扎和冲突。

宣言书的开头,引用了英国诗人迪伦·托马斯(Dylan Thomas)的名作《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也许你还有印象,这首诗曾经在《星际穿越》里出现过好几次。

以往类似的枪杀案,媒体往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寻找各种蛛丝马迹,找到很多人采访,才能拼凑出凶手大致的情况。

如果凶手被当场击毙,那他的确切动机和行事逻辑,可能就永远都成为一个难解的谜。

但这次不一样,Brenton Tarrant 留下的这份宣言书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列举出80多个问题一一作答。

通过这些回答,他坦诚地交代了自己的背景、经历、思想演变的过程,还有之所以开枪屠杀的原因和目的。

除了问答,宣言书的另一半篇幅是他阐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偏激看法:

当前的欧洲,白人的生育率过低,同时又有大批移民定居;

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欧洲很快就会“变色”,非白人取代白人成为欧洲的人口主体,欧洲各国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属于他所认为的“欧洲”的范畴,因为这些国家的人都是欧洲白人的后代。

这个混杂着部分事实和受害妄想的“理论”,成为他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所以在明知杀戮平民的行径有如纳粹的情况下,他仍然一意孤行。

他的目的是,希望这样做能吓退那些想移民到欧洲的人,更希望自己制造的冷血杀戮能“警醒”在他看来还对正在到来的危险浑然不知的欧洲人。

欧美网站对这份宣言书严防死守。推特在第一时间冻结了 Brenton Tarrant 的账号,几个被用来存储的网盘网站也都迅速删除了源文件。

有操守的主流媒体网站更不会去传播这个文件,只是出于新闻报道的需要引用了文档里的部分内容。

当然在互联网的时代,任何信息都不可能被彻底毁灭,总会有人出于各种目的把它保存下来。

如果你在网上的某个犄角旮旯看到了这份文件,请记住千万不要再传播扩散出去。原因很简单:这份宣言书的文字非常有煽动力。

虽然头脑清醒的局外人能一眼看出其中种种荒谬和逻辑不能自恰之处,但难免总会有一些人在看完之后受到蛊惑,从此被洗脑。

Brenton Tarrant 本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我看完他的宣言书后最大的感受是:

这是一个原本看上去正常的普通人,在被歪理邪说蛊惑、对世界的认知出现偏差之后走火入魔的标准样本。

曾经,他是一个低调温和的青年,媒体采访到他几年前去巴基斯坦旅游时住的酒店,工作人员回忆说他待人非常友善。

宣言书里,他列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谁?”

根据他的自述,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白人,28岁,出生在澳大利亚小城 Grafton 一个工薪阶层、低收入家庭”。

父母有苏格兰、爱尔兰和英格兰血统;有一个正常的童年,成长过程里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扰。

上学时他对学习兴趣不大,功课很少及格过;同样因为对大学里所设的科目没有任何兴趣,所以也没有上大学。

2010年,父亲因病去世后,他辞去健身房教练的工作,开始了一个人的环球旅行。除了巴基斯坦,他还去过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冰岛、乌克兰、阿根廷、朝鲜等等许多国家。

但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沉迷于互联网上各种白人种族主义者的网站和论坛,“欧洲正在悄悄地被非白人占领”之类的极端观点像瘟疫一样入侵了他的大脑。

他的旅行经历是愉快的,去的每一个地方都被当地人友善对待。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同文化的人们都用温暖和热情来欢迎我,我非常享受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时刻。”

但在那些偏激观念的蛊惑下,这些和世界各国的人们愉快相处的美好经历,并不能抵消他对于“欧洲”被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所占领而产生的恐惧。

他坚定地反移民,反全球化。

表面上,他走遍了世界的广阔天地,但其实却一直生活在一个兔子洞里,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讽刺。

欧洲近几年遭受的一次又一次恐怖袭击,更加激起了他的愤怒,也让他对自己的偏执认知更加确信不疑。

他问自己:

“为什么没有人去做点什么?为什么我不去做点什么?为什么不能是我?

如果不是我,那还有谁?既然我可以去做点什么,为什么要等别人?”

在2017年,他终于下定决心开始策划发动一场惊世骇俗唤醒世人的袭击,然后又在今年年初选定了新西兰的基督城作为实施这个计划的地点。

最终,他在3月15日那天冲进清真寺扣动扳机,带着舍身取义的悲壮。50个平民死在他的枪口之下,另有50多人受伤。

宣言书里他列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发动袭击是为了名声吗?”

然后他回答:

“我不为名声。我很快就会被遗忘,我也不介意这一点,毕竟我只是一个低调内向的人。”

他清楚地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不是被当场击毙就是接受法律的制裁,所以他称自己是“法西斯分子”和“族裔民族主义者”。

但他同时又把自己比作是南非的曼德拉,预言自己如果被捕入狱,几十年以后等到欧洲人觉醒过来,世界会把他奉为英雄,给他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如同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里的那些邪恶反派,毁灭世界的出发点总是为了维护他们自以为是的正义。

灭霸清除宇宙一半的生命是为了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而 Brenton Tarrant 大肆杀戮,则是为了警醒欧洲人提高生育率。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不是灭霸,不能打一个响指就让万千生命瞬间变成流沙。

这些自以为有完整证据链支撑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并且因此而深信不疑的人,是最可怕的。

因为他们已经钻进了牛角尖,再也无法接受任何新的角度新的看法。

Terrorists don’t kill people, ideas do —— 杀人的不是恐怖分子,而是他们头脑里的偏执观念。

击毙丧心病狂的暴徒并不困难,但要根除能让人走火入魔的歪理邪说却绝非易事。

以前,那些偏激的观念分散隔离地存在于极端分子的大脑中,很难形成气候。

但是有了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再极端的观念也能很快地通过网络找到同党发出声响,同时像瘟疫一样快速地复制蔓延。

在过去几年,我们目瞪口呆地目睹了“右翼”势力在美国和欧洲的迅速崛起。

而 Brenton Tarrant 这样的人则比右翼更右,所以在宣言书里,他既嘲笑了特朗普,也嘲笑了法国的玛丽·勒庞。

在他看来,现在欧美的右翼太温和了。

特朗普想要做的不过是赶走非法移民。

Brenton Tarrant 想要的却是把欧美国家变成只有白人居住的地方,他希望赶走的不仅仅是非法移民,也包括合法移民。

互联网上四处暗流涌动,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网络,都有不少人在为 Brenton Tarrant 叫好——仅仅因为这一次被杀的,是他们厌恶的“绿绿”。

乐观一点预测,这样极端的观念也许永远不会成为主流,但它们的声势在悄悄壮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观念和观念之间其实就是一场你进我退的战争。中立、温和、理性的声音如果退席,极端和更极端的声音必然会填补真空。

所以,不要吝啬去维护和传播那些你认为是正确的观念,只有当歌声足够响亮才能盖过噪音。

查看评论(36)

24小时热点排行

首创集团66岁男董事长被判死缓 权色交易 爱男星
中国消费降级 五星级饭店纷纷在街头摆起了地摊
网传坠亡机长能力排查不合格 业内人士揭晋升内幕
9年前未买百架歼-10C! 伊朗军官曝当年“打错牌”内幕
2050年衰老将被攻克?合成生物学教父揭秘长寿未来

24小时讨论排行

马斯克"美国党"2026投入选战,民调:40%美国人支持
特朗普扬言把他驱逐出美国,马斯克成立新政党"美国党"
特朗普利用"疯子理论"改变世界,对敌人和盟友都有效?
美国德州洪患增至43死,川普将批准联邦协助
数千人涌入割韭菜,北京的这座山被“薅秃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还是玻璃至上?
马斯克组建美国党"挑战两党制",巨额美债恐成焦点
美国得州洪水逐渐退去,20余名女童仍下落不明
经济学人:别想指望这份法案带来美国经济繁荣增长
得州洪水已致至少24死 女童夏令营750人正露营河边
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现场 众议长一举动让美国“炸锅”
他高调捐款20亿后“消失”,如今早已换了副面孔!
女生遭侵犯落水被阻挡上岸致溺亡案凶手已执行死刑
石家庄男子受审三十年,本月7号将第7次开庭
对普丁很失望!川普挺乌克兰「需要爱国者飞弹」
傅立民:美国忘记了很多事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新西兰枪手走遍了世界,却一直生活在兔子洞里

假装在纽约 2019-03-21 14:50:29

上周五新西兰基督城清真寺枪击案的凶嫌之一、28岁的澳大利亚人 Brenton Tarrant,在出发去行凶之前曾经在网上放出一份他自己写的“宣言”,标题叫“The Great Replacement”。

文件洋洋洒洒多达74页,据他自己在文中透露之前还写过一个240页的版本,后来一时冲动自责全部删除,这次发动袭击前的两个星期又重新动笔写了个简明的版本。

这个小小的细节,说明了他的内心曾经有过的挣扎和冲突。

宣言书的开头,引用了英国诗人迪伦·托马斯(Dylan Thomas)的名作《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也许你还有印象,这首诗曾经在《星际穿越》里出现过好几次。

以往类似的枪杀案,媒体往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寻找各种蛛丝马迹,找到很多人采访,才能拼凑出凶手大致的情况。

如果凶手被当场击毙,那他的确切动机和行事逻辑,可能就永远都成为一个难解的谜。

但这次不一样,Brenton Tarrant 留下的这份宣言书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列举出80多个问题一一作答。

通过这些回答,他坦诚地交代了自己的背景、经历、思想演变的过程,还有之所以开枪屠杀的原因和目的。

除了问答,宣言书的另一半篇幅是他阐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偏激看法:

当前的欧洲,白人的生育率过低,同时又有大批移民定居;

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欧洲很快就会“变色”,非白人取代白人成为欧洲的人口主体,欧洲各国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属于他所认为的“欧洲”的范畴,因为这些国家的人都是欧洲白人的后代。

这个混杂着部分事实和受害妄想的“理论”,成为他一切行为的出发点。

所以在明知杀戮平民的行径有如纳粹的情况下,他仍然一意孤行。

他的目的是,希望这样做能吓退那些想移民到欧洲的人,更希望自己制造的冷血杀戮能“警醒”在他看来还对正在到来的危险浑然不知的欧洲人。

欧美网站对这份宣言书严防死守。推特在第一时间冻结了 Brenton Tarrant 的账号,几个被用来存储的网盘网站也都迅速删除了源文件。

有操守的主流媒体网站更不会去传播这个文件,只是出于新闻报道的需要引用了文档里的部分内容。

当然在互联网的时代,任何信息都不可能被彻底毁灭,总会有人出于各种目的把它保存下来。

如果你在网上的某个犄角旮旯看到了这份文件,请记住千万不要再传播扩散出去。原因很简单:这份宣言书的文字非常有煽动力。

虽然头脑清醒的局外人能一眼看出其中种种荒谬和逻辑不能自恰之处,但难免总会有一些人在看完之后受到蛊惑,从此被洗脑。

Brenton Tarrant 本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我看完他的宣言书后最大的感受是:

这是一个原本看上去正常的普通人,在被歪理邪说蛊惑、对世界的认知出现偏差之后走火入魔的标准样本。

曾经,他是一个低调温和的青年,媒体采访到他几年前去巴基斯坦旅游时住的酒店,工作人员回忆说他待人非常友善。

宣言书里,他列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谁?”

根据他的自述,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白人,28岁,出生在澳大利亚小城 Grafton 一个工薪阶层、低收入家庭”。

父母有苏格兰、爱尔兰和英格兰血统;有一个正常的童年,成长过程里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扰。

上学时他对学习兴趣不大,功课很少及格过;同样因为对大学里所设的科目没有任何兴趣,所以也没有上大学。

2010年,父亲因病去世后,他辞去健身房教练的工作,开始了一个人的环球旅行。除了巴基斯坦,他还去过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冰岛、乌克兰、阿根廷、朝鲜等等许多国家。

但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沉迷于互联网上各种白人种族主义者的网站和论坛,“欧洲正在悄悄地被非白人占领”之类的极端观点像瘟疫一样入侵了他的大脑。

他的旅行经历是愉快的,去的每一个地方都被当地人友善对待。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同文化的人们都用温暖和热情来欢迎我,我非常享受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时刻。”

但在那些偏激观念的蛊惑下,这些和世界各国的人们愉快相处的美好经历,并不能抵消他对于“欧洲”被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所占领而产生的恐惧。

他坚定地反移民,反全球化。

表面上,他走遍了世界的广阔天地,但其实却一直生活在一个兔子洞里,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讽刺。

欧洲近几年遭受的一次又一次恐怖袭击,更加激起了他的愤怒,也让他对自己的偏执认知更加确信不疑。

他问自己:

“为什么没有人去做点什么?为什么我不去做点什么?为什么不能是我?

如果不是我,那还有谁?既然我可以去做点什么,为什么要等别人?”

在2017年,他终于下定决心开始策划发动一场惊世骇俗唤醒世人的袭击,然后又在今年年初选定了新西兰的基督城作为实施这个计划的地点。

最终,他在3月15日那天冲进清真寺扣动扳机,带着舍身取义的悲壮。50个平民死在他的枪口之下,另有50多人受伤。

宣言书里他列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发动袭击是为了名声吗?”

然后他回答:

“我不为名声。我很快就会被遗忘,我也不介意这一点,毕竟我只是一个低调内向的人。”

他清楚地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不是被当场击毙就是接受法律的制裁,所以他称自己是“法西斯分子”和“族裔民族主义者”。

但他同时又把自己比作是南非的曼德拉,预言自己如果被捕入狱,几十年以后等到欧洲人觉醒过来,世界会把他奉为英雄,给他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如同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里的那些邪恶反派,毁灭世界的出发点总是为了维护他们自以为是的正义。

灭霸清除宇宙一半的生命是为了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而 Brenton Tarrant 大肆杀戮,则是为了警醒欧洲人提高生育率。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不是灭霸,不能打一个响指就让万千生命瞬间变成流沙。

这些自以为有完整证据链支撑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并且因此而深信不疑的人,是最可怕的。

因为他们已经钻进了牛角尖,再也无法接受任何新的角度新的看法。

Terrorists don’t kill people, ideas do —— 杀人的不是恐怖分子,而是他们头脑里的偏执观念。

击毙丧心病狂的暴徒并不困难,但要根除能让人走火入魔的歪理邪说却绝非易事。

以前,那些偏激的观念分散隔离地存在于极端分子的大脑中,很难形成气候。

但是有了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再极端的观念也能很快地通过网络找到同党发出声响,同时像瘟疫一样快速地复制蔓延。

在过去几年,我们目瞪口呆地目睹了“右翼”势力在美国和欧洲的迅速崛起。

而 Brenton Tarrant 这样的人则比右翼更右,所以在宣言书里,他既嘲笑了特朗普,也嘲笑了法国的玛丽·勒庞。

在他看来,现在欧美的右翼太温和了。

特朗普想要做的不过是赶走非法移民。

Brenton Tarrant 想要的却是把欧美国家变成只有白人居住的地方,他希望赶走的不仅仅是非法移民,也包括合法移民。

互联网上四处暗流涌动,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网络,都有不少人在为 Brenton Tarrant 叫好——仅仅因为这一次被杀的,是他们厌恶的“绿绿”。

乐观一点预测,这样极端的观念也许永远不会成为主流,但它们的声势在悄悄壮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观念和观念之间其实就是一场你进我退的战争。中立、温和、理性的声音如果退席,极端和更极端的声音必然会填补真空。

所以,不要吝啬去维护和传播那些你认为是正确的观念,只有当歌声足够响亮才能盖过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