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问题研究者称中国应归为“流氓政权”(图)

中国问题研究者称中国应归为“流氓政权”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19-01-23 02:59:0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流氓政权”?

(德国之声中文网)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商人迈克尔·思巴夫(Michael Spavor)去年12月在中国因"危害国家安全"被逮捕,该罪名常被北京用以指称间谍活动。他们的被捕被认为是中国对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拘捕华为副总裁孟晚舟事件的报复。孟被指涉嫌与违反伊朗制裁有关的商务欺诈。

本周一,100多名前外交官和学者发表一封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信,呼吁中国释放两名加拿大公民。参加联署的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墨西哥和瑞典的前驻华大使。他们在信中称对这两名加拿大人遭拘押"深感忧虑"。

康明凯曾是外交官,现在香港供职于智库机构国际危机集团(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思巴夫在中国东北经营一家为前往朝鲜旅行者提供服务的公司。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对公开信表示欢迎,强调加拿大坚持法治原则。联署者之一--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比尔·海顿(Bill Hayton)向德国之声介绍了自己为什么参与签署这封公开信。

德国之声:您为什么签署了这封信?

海顿:我认识康明凯。我认为他是一个出色的分析家。我与他有过几次交往,可以说他是我的一位朋友。我觉得中国当局的所作所为令人愤慨。这显然与法律毫无关系,而纯粹是劫持人质。我认为,一位智库工作人员以这种方式被扣为人质,实在让人发指。这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面对这样的风险。

德国之声:是什么让您确信康明凯和思巴夫的被捕与中国和加拿大外交关系的紧张有关?

海顿:在时间点上是很明显的。他们之前从未遇到过任何问题。偏偏在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之后,中国当局突然开始拘捕加拿大人。中国法院上周对另一名被控贩毒的加拿大人重审做出死刑判决,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这些做法十分显然是试图向加拿大政府施加压力。结果是,两个人为此付出代价,被单独囚禁,可以设想中国监狱的关押条件并不那么好。

德国之声:这样的拘捕行动说明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怎样的外交姿态?

比尔·海顿资料照片

海顿:坦率地说,中国应该被归入流氓政权的范畴。一个政府应该公平待人,保障法治。而劫持几个人,将他们当作筹码的做法是令人发指的。

现在每一个前往中国的人都面临这样的潜在危险。假如英国和中国也发生了外交龃龉,而我作为一个身在中国的英国公民,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我可能因为与一些学者会因而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所以我很容易陷入与那两个加拿大人一样的境况。

我想,每个签署公开信的人都认为必须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敦促其改变这种做法。拿我来说,如果我接到去中国参加一个会议的邀请,就会三思而后行,因为我会担心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我身上。

中国当局的做法危害到学术研究和智库的工作,任何人都可能受到指控,每个人都有嫌疑。

德国之声:鉴于中国是个崛起的超级大国,可能主导21世纪的全球地缘政治版图,北京的这种做法对世界其他国家意味着什么?

海顿:目前,对话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因为世界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在尝试改变周边地区的秩序。我们也看到美国和其他大国对此的反应。发生误判和危险突发事件的可能性相当大,无论是在南中国海、朝鲜半岛,还是其他地方。

我不认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场新的冷战,因为双方在很多层面上还有沟通的渠道。但是,如果效力于智库和学术机构的人员感觉自己无法与中方的对话伙伴进行沟通,就更可能出现类似冷战的情形。

比尔·海顿(Bill Hayton)是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亦称Chatham House)的亚洲问题专家。2014年曾出版《南中国海》一书。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82)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他从未去过美国,但他成了“中国特朗普”
一家芯片初创公司,单挑Nvidia和Intel
金价惊魂一夜后:“囤金大爷大妈”挤爆金店
河南话魔性爆红,河南人自己都没想通
特朗普:计划有变,取消会面,准备制裁普京




24小时讨论排行

对普丁好失望!川普止战下一步,转向习近平"联中制俄"
仅两个月新增一万亿 美国国债总额首次突破38万亿
中国国家安全部披露:吴石将军在台湾就义后......
WSJ:特朗普赦免了被定罪的币安创始人赵长鹏
厨师大赛没结束 作品已被大妈们扑上抢光 参赛者傻眼
习近平顶住55%高关税最狂筹码:对美出口1天10亿
北京再次大抓捕地下教会,家属求救,海外华人到中领馆抗议
特朗普:料下周能同中国达成多项协议,包括恢复采购大豆等
加州州长硬刚白宫:敢派兵,一纳秒内起诉!
“川习会”确定了!白宫公布正式时间、地点
ICE扫荡纽约唐人街:拘4美国公民 民主党议员怒斥
美硬起来!2大手段反制俄 普京玩弄川普老招恐失效
川普狠招?美拟禁软件售中国 笔电、喷射引擎入列
若开战炸不炸中国港口?美军官提“可修复式打击”
经济学人:为何说中国正在赢得这场贸易战
中国富家女杨兰兰疑逃亡!豪宅搬空人间蒸发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问题研究者称中国应归为“流氓政权”

德国之声 2019-01-23 02:59:00


“流氓政权”?

(德国之声中文网)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商人迈克尔·思巴夫(Michael Spavor)去年12月在中国因"危害国家安全"被逮捕,该罪名常被北京用以指称间谍活动。他们的被捕被认为是中国对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拘捕华为副总裁孟晚舟事件的报复。孟被指涉嫌与违反伊朗制裁有关的商务欺诈。

本周一,100多名前外交官和学者发表一封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信,呼吁中国释放两名加拿大公民。参加联署的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墨西哥和瑞典的前驻华大使。他们在信中称对这两名加拿大人遭拘押"深感忧虑"。

康明凯曾是外交官,现在香港供职于智库机构国际危机集团(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思巴夫在中国东北经营一家为前往朝鲜旅行者提供服务的公司。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对公开信表示欢迎,强调加拿大坚持法治原则。联署者之一--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比尔·海顿(Bill Hayton)向德国之声介绍了自己为什么参与签署这封公开信。

德国之声:您为什么签署了这封信?

海顿:我认识康明凯。我认为他是一个出色的分析家。我与他有过几次交往,可以说他是我的一位朋友。我觉得中国当局的所作所为令人愤慨。这显然与法律毫无关系,而纯粹是劫持人质。我认为,一位智库工作人员以这种方式被扣为人质,实在让人发指。这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都面对这样的风险。

德国之声:是什么让您确信康明凯和思巴夫的被捕与中国和加拿大外交关系的紧张有关?

海顿:在时间点上是很明显的。他们之前从未遇到过任何问题。偏偏在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之后,中国当局突然开始拘捕加拿大人。中国法院上周对另一名被控贩毒的加拿大人重审做出死刑判决,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这些做法十分显然是试图向加拿大政府施加压力。结果是,两个人为此付出代价,被单独囚禁,可以设想中国监狱的关押条件并不那么好。

德国之声:这样的拘捕行动说明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怎样的外交姿态?

比尔·海顿资料照片

海顿:坦率地说,中国应该被归入流氓政权的范畴。一个政府应该公平待人,保障法治。而劫持几个人,将他们当作筹码的做法是令人发指的。

现在每一个前往中国的人都面临这样的潜在危险。假如英国和中国也发生了外交龃龉,而我作为一个身在中国的英国公民,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我可能因为与一些学者会因而被指控从事间谍活动。所以我很容易陷入与那两个加拿大人一样的境况。

我想,每个签署公开信的人都认为必须向中国施加更大压力,敦促其改变这种做法。拿我来说,如果我接到去中国参加一个会议的邀请,就会三思而后行,因为我会担心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我身上。

中国当局的做法危害到学术研究和智库的工作,任何人都可能受到指控,每个人都有嫌疑。

德国之声:鉴于中国是个崛起的超级大国,可能主导21世纪的全球地缘政治版图,北京的这种做法对世界其他国家意味着什么?

海顿:目前,对话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因为世界面对新的形势。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在尝试改变周边地区的秩序。我们也看到美国和其他大国对此的反应。发生误判和危险突发事件的可能性相当大,无论是在南中国海、朝鲜半岛,还是其他地方。

我不认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场新的冷战,因为双方在很多层面上还有沟通的渠道。但是,如果效力于智库和学术机构的人员感觉自己无法与中方的对话伙伴进行沟通,就更可能出现类似冷战的情形。

比尔·海顿(Bill Hayton)是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亦称Chatham House)的亚洲问题专家。2014年曾出版《南中国海》一书。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