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中国芯"为啥不行?院士痛陈: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图)

"中国芯"为啥不行?院士痛陈: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于 2018-05-11 09:07:5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中芯”事件激起的舆论涟漪逐渐散去,但因之而起的思考与行动并未停止。

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邀请国内芯片半导体行业顶级专家,就发展“中国芯”进行了一场深度研讨,会场之上,不乏真知灼见、肺腑之言。其中,着眼于先发国家经验、行业发展规律,中国科学院一位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

话虽浅白,却道出了厚积薄发之理。近些年,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也正是如此,“中芯”事件前所未有地刺痛了国人,激发出补齐短板、加紧攻关的社会热情,舆论场上甚至出现了5年拿下芯片的声音。急切之心不难理解,但芯片制造技术十分精细,对设备及材料等核心环节的要求可谓苛刻。

放眼望去,世界上的芯片强国,基本上也是半导体设备强国,配套着完备的上下游产业。而这无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产芯片的硅谷,形成至今已有近百年。反观中国,半导体装备在全球的份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上下游产业均相对薄弱的现实背景下,实现芯片的单点突破,难度可以想见,实在是急不得也急不来。

十年磨剑方有一朝惊艳,中国对此亦有深刻体会。

如今,“复兴号”高铁驰骋祖国大地,这距小平同志搭乘日本新干线时“催人跑”的感慨已有40年;国产航母完成甲板直升机起降,这离刘华清将军参观美国航母时踮脚观察的场景已有30多年;FAST天眼让仰望星空更加真切,这离南仁东在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咱们也建一个”的设想已逾24年……

细细数来,近年每一项看似突然出现的“高精尖”突破,无不早早就在历史深处埋下了伏笔,启动了车轮,无不依托于相关产业的整体进步,无不凝结着一代代科研人员的接续奋斗。正如那句网络流行语所言,“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其实所有的创新盛果期,都得益于早早播种、辛勤耕耘;所有弯道超车的奇迹,都来源于埋头苦干、长期积累。



▲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副总理一行乘坐新干线列车赴文化古城京都访问。他对随行的记者说乘坐新干线列车的感觉: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刘华清将军参观美国航母时踮脚观察


毋庸讳言,在你我脚下这片土地上,充斥着追赶世界潮流的时间焦虑。和时间赛跑、时间就是金钱、更高更快更强……“快”几乎是生活中永不过时的主题词,也正是归功于这种对“快”的执著,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发展历程,沧桑巨变令世界惊叹,也让国人倍感自信。

然而,在全力追赶的进程之中,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某些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比如在今天还有人以纯粹的商业逻辑认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即便自造也要“大干快上”。

但“中国芯”的尴尬提醒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发展规律,更加娴熟地把握“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快”,强调的是一种发展的紧迫感;“慢”,强调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欲速则不达,在关乎命脉的领域,只有选择那条慢一点难一点却更坚实的路,在战略上只争朝夕、坚定信心,战术上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这才是真正的捷径,这才能够避免形式主义和核心技术空心化。

“世界上没有事情是明天就能成功的”,疾驰数十年的中国尤须深刻领会“慢”的哲学。强调慢,并非意味着甘落人后,硬生生地将发展速度拉低,而是以“降速”换“提质”,用更多时间去弥补那些快节奏发展进程中留下的欠账。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局限于芯片等技术领域。

比如,在民生领域,好医院、好学校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已闻名世界,但优质资源的均等化尚未实现;在城市发展方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精细化治理却未渗透超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可见,相对“面子”更多是“里子”的问题;相对已经实现了追赶的领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当此之时,发展的笔法当从“泼墨写意”,转变为“工笔勾勒”,实现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彻底更新,完成一幅“巧密而精细”的生动图景。

慢一些,有时会更快。新时代的中国,发展依旧是第一要务。只是在急速向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时刻把握好快与慢、难与易的辩证法。这不只关乎“等等灵魂”的诗意,更是遵从成长规律所必需的智慧。选择正确的道路,心怀紧迫感,脚步稳一些,中国定能变得更强、走得更远。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学者:寄望“二次西安事变”统一台湾
33名科技精英起诉川普:“非法中断”绿卡申请
这是美国现在最火热的话题,没有之一
电竞Zeus回应女学生被开除:我没结婚,她未提有男友
中华田园犬,为何被这些城市拒之门外?

24小时讨论排行

快讯:川普威胁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
当一个女生被安上“有损国格”的罪名
特朗普:爱泼斯坦案"没完没了",马斯克:赶紧公布吧
黄奇帆真敢说:中国18家上市车企利润不如一家丰田
DeepSeek流量下滑,这半年梁文锋都干了啥?
生理盐水替代疫苗 医生被誉“美国英雄” 司法部撤指控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
时隔1年!川普遇刺案官方报告出炉 多项惊人内幕曝光
川普开呛普丁「令人失望」,宣布援乌爱国者飞弹
“未来几天,美国武器或将大量涌入乌克兰”
如果是本国选手睡了外国女孩呢?有损国格?扬我国威?
诈骗1000万!中国留学生"挑老人下手",全美50多人受害
ICE启动最新驱逐政策:如不愿回祖国 可去南苏丹…
东莞力挺夜经济:酒吧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应批尽批
26岁河北小伙考上加拿大公务员:领导非常客气
我必须C位 永不下台!川普参与世俱杯决赛尴尬一幕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中国芯"为啥不行?院士痛陈: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

北京日报 2018-05-11 09:07:52

“中芯”事件激起的舆论涟漪逐渐散去,但因之而起的思考与行动并未停止。

近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邀请国内芯片半导体行业顶级专家,就发展“中国芯”进行了一场深度研讨,会场之上,不乏真知灼见、肺腑之言。其中,着眼于先发国家经验、行业发展规律,中国科学院一位院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

话虽浅白,却道出了厚积薄发之理。近些年,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也正是如此,“中芯”事件前所未有地刺痛了国人,激发出补齐短板、加紧攻关的社会热情,舆论场上甚至出现了5年拿下芯片的声音。急切之心不难理解,但芯片制造技术十分精细,对设备及材料等核心环节的要求可谓苛刻。

放眼望去,世界上的芯片强国,基本上也是半导体设备强国,配套着完备的上下游产业。而这无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产芯片的硅谷,形成至今已有近百年。反观中国,半导体装备在全球的份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上下游产业均相对薄弱的现实背景下,实现芯片的单点突破,难度可以想见,实在是急不得也急不来。

十年磨剑方有一朝惊艳,中国对此亦有深刻体会。

如今,“复兴号”高铁驰骋祖国大地,这距小平同志搭乘日本新干线时“催人跑”的感慨已有40年;国产航母完成甲板直升机起降,这离刘华清将军参观美国航母时踮脚观察的场景已有30多年;FAST天眼让仰望星空更加真切,这离南仁东在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咱们也建一个”的设想已逾24年……

细细数来,近年每一项看似突然出现的“高精尖”突破,无不早早就在历史深处埋下了伏笔,启动了车轮,无不依托于相关产业的整体进步,无不凝结着一代代科研人员的接续奋斗。正如那句网络流行语所言,“你必须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其实所有的创新盛果期,都得益于早早播种、辛勤耕耘;所有弯道超车的奇迹,都来源于埋头苦干、长期积累。



▲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副总理一行乘坐新干线列车赴文化古城京都访问。他对随行的记者说乘坐新干线列车的感觉: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刘华清将军参观美国航母时踮脚观察


毋庸讳言,在你我脚下这片土地上,充斥着追赶世界潮流的时间焦虑。和时间赛跑、时间就是金钱、更高更快更强……“快”几乎是生活中永不过时的主题词,也正是归功于这种对“快”的执著,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发展历程,沧桑巨变令世界惊叹,也让国人倍感自信。

然而,在全力追赶的进程之中,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某些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比如在今天还有人以纯粹的商业逻辑认为“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即便自造也要“大干快上”。

但“中国芯”的尴尬提醒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发展规律,更加娴熟地把握“快”与“慢”的辩证关系。“快”,强调的是一种发展的紧迫感;“慢”,强调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欲速则不达,在关乎命脉的领域,只有选择那条慢一点难一点却更坚实的路,在战略上只争朝夕、坚定信心,战术上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这才是真正的捷径,这才能够避免形式主义和核心技术空心化。

“世界上没有事情是明天就能成功的”,疾驰数十年的中国尤须深刻领会“慢”的哲学。强调慢,并非意味着甘落人后,硬生生地将发展速度拉低,而是以“降速”换“提质”,用更多时间去弥补那些快节奏发展进程中留下的欠账。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局限于芯片等技术领域。

比如,在民生领域,好医院、好学校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已闻名世界,但优质资源的均等化尚未实现;在城市发展方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精细化治理却未渗透超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可见,相对“面子”更多是“里子”的问题;相对已经实现了追赶的领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当此之时,发展的笔法当从“泼墨写意”,转变为“工笔勾勒”,实现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彻底更新,完成一幅“巧密而精细”的生动图景。

慢一些,有时会更快。新时代的中国,发展依旧是第一要务。只是在急速向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时刻把握好快与慢、难与易的辩证法。这不只关乎“等等灵魂”的诗意,更是遵从成长规律所必需的智慧。选择正确的道路,心怀紧迫感,脚步稳一些,中国定能变得更强、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