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最后的现代主义大师:百张照片图说贝聿铭百岁人生(图)

最后的现代主义大师:百张照片图说贝聿铭百岁人生

文章来源: 凤凰网 于 2017-04-27 08:24:4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贝聿铭的建筑生涯,带有他个人的英雄主义色彩。

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

贝聿铭的建筑生涯,可以说是进击的一生,带有他个人的英雄主义色彩。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他求学期间辗转多次最终师从格罗皮乌斯门下;曾经因为“房屋建筑师”的身份被美国主流建筑师协会排除在外;赢得肯尼迪图书馆竞赛扬名之时却因汉考克大厦玻璃的脱落而跌入低谷;顶住舆论压力在批评声浪中建造的卢浮宫金字塔最终赢得了高卢人的赞赏;仅与拙政园一墙之隔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则是倾注了贝聿铭对东方故土的无限情感。

今天是他的100岁生日。借此机会,我们用100张照片,来回顾贝聿铭的100岁人生。

少年时代

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广州,其祖辈为吴中的名门望族。作为中国银行行长的父亲贝祖诒,带着全家到了香港,后来到了上海。

17岁离开中国之前,少年的贝聿铭主要生活在上海。祖父坚持让作为长孙的贝聿铭每年夏天回到苏州,与堂兄弟们在自家园林(狮子林)的玩耍,构成贝聿铭少年时代的重要记忆。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聿铭)




贝聿铭年少时与家人的合影



小时候贝聿铭在狮子林


求学经历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最开始时,贝聿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院学习。然而,贝聿铭对当时过于传统保守的宾大建筑系颇为失望,仅仅两周之后转到麻省理工学院,转专业改学工程。在此期间,1935年柯布西耶在MIT的演讲,被贝聿铭称为“我建筑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天”。

1938年,贝聿铭遇到在事业跟生活上相伴一生的陆书华。1942年,当时已是妻子的陆书华入读哈佛大学攻读景观设计硕士学位;同年,贝聿铭选择当时建筑思想更为创新活跃的哈佛,拜读于当时作为建筑学系主任的格罗皮乌斯门下。

在此期间他融合了东西方的设计——上海艺术博物馆,格罗皮乌斯称之为“我见过的最精致的学生作品。”



贝聿铭与陆书华的结婚照

上海艺术博物馆

 
从“房屋建筑师”到独立执业

1946年从哈佛毕业后,因为家庭跟生活所需,贝聿铭选择了接受纽约地产大亨齐肯多夫的工作,成为了被美国建筑师主流排除在外的“房屋建筑师”,学习房地产和商业设计。

在这一时期,贝聿铭完成了许多设计项目,但在建筑上的品质大多平庸不出彩,其被建筑师协会所不啻的“标签”,让贝聿铭对前途开始新的思考。

虽然齐肯多夫对贝聿铭非常肯定,贝聿铭最终还是选择离开齐肯多夫的公司,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纽约地产大亨威廉·齐肯多夫



贝聿铭向齐肯多夫介绍纽约四季酒店


起伏风波

1960-1980年的这二十年,对于贝聿铭来说可谓跌宕起伏。

贝聿铭完成了许多出色的作品。它们为贝聿铭带来名声的同时亦让他饱受争议。1964年,在肯尼迪图书馆的竞赛中击败路易斯·康跟密斯的贝聿铭,顿时成为镁光灯下聚焦的宠儿;然而1973年,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立面玻璃的脱落让贝聿铭的事务所一度陷入困境;同时期的经典之作美国国家东馆的设计,让贝聿铭走出低谷,扬航重启。



路思义教堂,台湾东海大学,1956-1963年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961-1967年

与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1964年

贝聿铭与Oklahoma City市区规划

美国纽约州雪城埃弗森艺术馆,1968年

克莱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1969年

保罗·梅隆艺术中心,1972年

康奈尔大学约翰逊艺术馆,1973年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s学生活动中心,1976年

新加坡OCBC Centre,1976年

汉考克大厦,1977年

国家美术馆东馆,1978年

贝聿铭在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开幕式上

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1979年

 
故土上的设计

1980年代,有着许多出色作品的贝聿铭,早已被建筑圈认可。1983年时,普利兹克建筑评审团将奖项颁给了这一位华人建筑师。

这一时期的贝聿铭,开始有了在阔别已久的中国故土上实践设计的机会:有着许多缺憾的北京香山饭店建成,但人身处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东西方的韵味;当时香港第一高楼的中银大厦的设计,更是成为维多利亚港边的经典地标。

在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上,贝聿铭用出色的设计再一次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自己。



波士顿美术馆(MFA),1981年

香山饭店,1982年

香港中银大厦,1982-1990年

威斯纳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1985年

卢浮宫改建,1989年

贝聿铭与卢浮宫

 
热情不减

1990年,贝聿铭从事务所退休。从这一时期开始,贝聿铭在世界各地做了许多博物馆设计,比如1997年落成的日本美秀美术馆,2006年完工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贝聿铭在故土苏州这片土地上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更是让更多人走近他的东西方建筑美学。

卡特·怀斯曼如此评价这一阶段的贝聿铭:“在年逾九十的贝聿铭,证明了一个人也许可以实现年轻时的梦想,而仍保有割舍不断的根。”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1990年

贝聿铭在讲解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模型

日本美秀博物馆,1996-1997年

苏州博物馆,2002年

贝聿铭在苏州

奥尔亭 ,英国威尔特郡,1999-2003年

中国驻美大使馆,2004年

澳门科学馆,2006年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6年

 
不止于建筑

贝聿铭之于中国,许多人的认知仅为他在建筑方面的代表作——香山饭店以及苏州博物馆等。

事实上,当下北京故宫实行的限制高度与视野政策,离不开1978年时贝聿铭受邀来京时对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提出的建议,而如今处处小桥流水的苏州古城的保护,有着他的一份力量。

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的故事,数不尽道不完……



贝聿铭与家人

贝聿铭与儿子

贝聿铭与员工黄慧生

贝聿铭回苏时与贝氏亲友的合影,1989年

贝聿铭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6年

贝聿铭与妻子陆书华

贝聿铭 在白宫与罗纳德.里根总统及夫人南希合影

贝聿铭获Leonore and Walter Annenberg Award,2012年

贝聿铭于纽约获颁终身成就奖

今年3月26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贝聿铭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欧洲热死人了,但还是开不起空调
东亚女儿最难以接受的真相,被她笑着戳破了
湘潭大学投毒案二审:受害家属放弃赔偿要求从重判
特斯拉车顶维权女车主二审败诉,被判赔偿17万
石破茂硬刚特朗普,日本究竟有什么筹码

24小时讨论排行

印度空难 飞行员询问同僚“为何切断发动机燃油供应”
因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 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学生学籍
法国外长拒绝和王毅握手?这一幕引发中说纷纭
幼儿园铅中毒案,我能回答所有疑点
选民已放弃民主党?民主党自家民调数据敲响警钟
没想到吧?农村还有800万亿财富在沉默
与王毅面对面会晤约1小时,鲁比奥:会谈富有成效
联合国:加萨近800人取物资时遇害 多命丧粮援站
甘肃血铅这事又被网友们发现了第二组疑点
刘晓波去世八周年:重温他留给中国人的精神遗产
民工大爷写高考作文《我的母亲》爆火 千字感动全网
中美外长会晤约1小时 美媒:为特朗普访华做准备
越来越多企业这样做:在中国加工成稀土零部件再出口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对墨西哥、欧盟收30%关税
夫妻千万房产被独生女抵押贷款换取加拿大永居卡
外卖史上最激昂的24小时:2亿天量订单的诞生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最后的现代主义大师:百张照片图说贝聿铭百岁人生

凤凰网 2017-04-27 08:24:42


贝聿铭的建筑生涯,带有他个人的英雄主义色彩。

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

贝聿铭的建筑生涯,可以说是进击的一生,带有他个人的英雄主义色彩。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他求学期间辗转多次最终师从格罗皮乌斯门下;曾经因为“房屋建筑师”的身份被美国主流建筑师协会排除在外;赢得肯尼迪图书馆竞赛扬名之时却因汉考克大厦玻璃的脱落而跌入低谷;顶住舆论压力在批评声浪中建造的卢浮宫金字塔最终赢得了高卢人的赞赏;仅与拙政园一墙之隔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则是倾注了贝聿铭对东方故土的无限情感。

今天是他的100岁生日。借此机会,我们用100张照片,来回顾贝聿铭的100岁人生。

少年时代

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广州,其祖辈为吴中的名门望族。作为中国银行行长的父亲贝祖诒,带着全家到了香港,后来到了上海。

17岁离开中国之前,少年的贝聿铭主要生活在上海。祖父坚持让作为长孙的贝聿铭每年夏天回到苏州,与堂兄弟们在自家园林(狮子林)的玩耍,构成贝聿铭少年时代的重要记忆。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聿铭)




贝聿铭年少时与家人的合影



小时候贝聿铭在狮子林


求学经历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最开始时,贝聿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院学习。然而,贝聿铭对当时过于传统保守的宾大建筑系颇为失望,仅仅两周之后转到麻省理工学院,转专业改学工程。在此期间,1935年柯布西耶在MIT的演讲,被贝聿铭称为“我建筑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天”。

1938年,贝聿铭遇到在事业跟生活上相伴一生的陆书华。1942年,当时已是妻子的陆书华入读哈佛大学攻读景观设计硕士学位;同年,贝聿铭选择当时建筑思想更为创新活跃的哈佛,拜读于当时作为建筑学系主任的格罗皮乌斯门下。

在此期间他融合了东西方的设计——上海艺术博物馆,格罗皮乌斯称之为“我见过的最精致的学生作品。”



贝聿铭与陆书华的结婚照

上海艺术博物馆

 
从“房屋建筑师”到独立执业

1946年从哈佛毕业后,因为家庭跟生活所需,贝聿铭选择了接受纽约地产大亨齐肯多夫的工作,成为了被美国建筑师主流排除在外的“房屋建筑师”,学习房地产和商业设计。

在这一时期,贝聿铭完成了许多设计项目,但在建筑上的品质大多平庸不出彩,其被建筑师协会所不啻的“标签”,让贝聿铭对前途开始新的思考。

虽然齐肯多夫对贝聿铭非常肯定,贝聿铭最终还是选择离开齐肯多夫的公司,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纽约地产大亨威廉·齐肯多夫



贝聿铭向齐肯多夫介绍纽约四季酒店


起伏风波

1960-1980年的这二十年,对于贝聿铭来说可谓跌宕起伏。

贝聿铭完成了许多出色的作品。它们为贝聿铭带来名声的同时亦让他饱受争议。1964年,在肯尼迪图书馆的竞赛中击败路易斯·康跟密斯的贝聿铭,顿时成为镁光灯下聚焦的宠儿;然而1973年,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立面玻璃的脱落让贝聿铭的事务所一度陷入困境;同时期的经典之作美国国家东馆的设计,让贝聿铭走出低谷,扬航重启。



路思义教堂,台湾东海大学,1956-1963年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961-1967年

与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1964年

贝聿铭与Oklahoma City市区规划

美国纽约州雪城埃弗森艺术馆,1968年

克莱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1969年

保罗·梅隆艺术中心,1972年

康奈尔大学约翰逊艺术馆,1973年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s学生活动中心,1976年

新加坡OCBC Centre,1976年

汉考克大厦,1977年

国家美术馆东馆,1978年

贝聿铭在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开幕式上

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1979年

 
故土上的设计

1980年代,有着许多出色作品的贝聿铭,早已被建筑圈认可。1983年时,普利兹克建筑评审团将奖项颁给了这一位华人建筑师。

这一时期的贝聿铭,开始有了在阔别已久的中国故土上实践设计的机会:有着许多缺憾的北京香山饭店建成,但人身处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东西方的韵味;当时香港第一高楼的中银大厦的设计,更是成为维多利亚港边的经典地标。

在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上,贝聿铭用出色的设计再一次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自己。



波士顿美术馆(MFA),1981年

香山饭店,1982年

香港中银大厦,1982-1990年

威斯纳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1985年

卢浮宫改建,1989年

贝聿铭与卢浮宫

 
热情不减

1990年,贝聿铭从事务所退休。从这一时期开始,贝聿铭在世界各地做了许多博物馆设计,比如1997年落成的日本美秀美术馆,2006年完工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贝聿铭在故土苏州这片土地上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更是让更多人走近他的东西方建筑美学。

卡特·怀斯曼如此评价这一阶段的贝聿铭:“在年逾九十的贝聿铭,证明了一个人也许可以实现年轻时的梦想,而仍保有割舍不断的根。”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1990年

贝聿铭在讲解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模型

日本美秀博物馆,1996-1997年

苏州博物馆,2002年

贝聿铭在苏州

奥尔亭 ,英国威尔特郡,1999-2003年

中国驻美大使馆,2004年

澳门科学馆,2006年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6年

 
不止于建筑

贝聿铭之于中国,许多人的认知仅为他在建筑方面的代表作——香山饭店以及苏州博物馆等。

事实上,当下北京故宫实行的限制高度与视野政策,离不开1978年时贝聿铭受邀来京时对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提出的建议,而如今处处小桥流水的苏州古城的保护,有着他的一份力量。

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的故事,数不尽道不完……



贝聿铭与家人

贝聿铭与儿子

贝聿铭与员工黄慧生

贝聿铭回苏时与贝氏亲友的合影,1989年

贝聿铭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6年

贝聿铭与妻子陆书华

贝聿铭 在白宫与罗纳德.里根总统及夫人南希合影

贝聿铭获Leonore and Walter Annenberg Award,2012年

贝聿铭于纽约获颁终身成就奖

今年3月26日,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贝聿铭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