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习近平两次感动得泪流满面 全是为了他(图)

习近平两次感动得泪流满面 全是为了他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5-10-31 10:28:5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并非名篇,但它却大有来历,这是习近平在1990年7月15日任职福建时作的词。作为习近平少有的传世词作,兴许从中可以分析出其执政的理念。

《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曾发表文章,称有一位县委书记让习近平两次泪流满面,这位县委书记就是习近平作词歌颂的主人公,原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习近平两次流泪,一次是在1966年2月6日,习近平看到了《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另一次是在1990年7月9日,在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人民呼唤焦裕禄》后。第二次流泪后,他还专门填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



习近平曾任职福建


中共党媒报道,一位亲近习近平的人士说道,“1966年至1990年,从少年到青壮年,从一名初中生到一个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在习近平的人生成长史上,两次从人民日报上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恰好两篇文章都是穆青牵头采写的,两次都让习近平感动得流泪,这就是党的总书记,一位有血有肉的党和人民的好领导”。

党媒称,1990年7月9日的《人民日报》,和习近平有一段美妙的“佳话”。当时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读了《人民日报》头版的《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挥泪如雨,连夜填写了《念奴娇》一词。这首词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词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句子,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

2014年3月,习近平重访兰考时,又深情朗诵了这首词,感动了无数人。《人民日报》曾报道,习近平和《人民日报》以及焦裕禄的“缘分”,从他的少年时代就开始了。1966年,习近平13岁,上初中一年级。习曾和身边人谈起这段往事,他说:“1966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我们当时几次都泣不成声……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兰考,实地感受老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我心情很激动、很不平静,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深感在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加强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

中共党媒称习近平为焦裕禄两次泪流满面,还回顾了焦裕禄的生平。焦裕禄任职兰考县时,兰考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人民日报》称“困难,重重的困难,象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焦裕禄认为,“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要杀出条路来”。

中共历来坚持,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媒体的主要职能是“宣传”。中共也一贯重视榜样的作用,惯于树立典型。雷锋也好、焦裕禄也好、孔繁森也好,都是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无数的荣誉加身。中共利用掌控的媒体,选择已经去世的优秀党员进行拔高宣传,只宣传这些人的“伟光正”,而不报道过这些典型的阴暗面,似乎他们已是完人。如此报道,应该是为了所谓的榜样的作用,但难免做到失真失实。人无完人,党媒即便没有捏造其伟大的事迹,也应该是选择性的报道。

感动的基础是真实,如果真实性可疑,或者真实的全面性可疑,感动也就失去了根基。作为在中共党内奋斗多年的领导人,习近平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报道中的水分。习称两次看到焦裕禄的报道,两次泪流满面,更可能是出于宣传的必要。习是否真的为焦裕禄感动,外界难以判定。但可以由此推断出,习近平接受了并很重视中共一贯实行的“耳目喉舌伦”。习近平甚至身体力行此理论,以宣传焦裕禄的奉献精神。这可能意味着在未来十年内,中国不太可能改变党管新闻的现状,也不太可能放松对新闻自由的管制。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1)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国这两个邻国,大打出手了
美防长抨击肥胖后,一张照片火了
一个容易倒闭的行业,不想说惨
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炉!美英3学者共获殊荣
被哈马斯扣押的剩余20名人质已全部获释




24小时讨论排行

小米电动车高速失控翻滚!车门难开 司机葬身火海
多久能摆脱稀土卡脖子?如何做?还要小心中国这招
美高官:稀土在握 中国能禁止任何国家参与现代经济
“历尽沧桑无怨悔” 四通创始人 民运领袖万润南病逝
中国再打稀土牌 贝森特分析3种可能原因
哈马斯已释放全部人质,以后要空着手上谈判桌了
激烈交火!中国反制美对华船舶征港口费 海关总署喊话
脱了!波特兰抗议川普派兵 千人“裸体单车”上街
从汽车到战斗机:中国新出口限制或对全球造成沉重打击
一场突发的“爱国冲突” 爱国贼的表演算不算寻衅滋事?
稀土风暴一次看懂!中国握全球90%加工
美国呼吁中国释放30名有影响力的地下教会领袖
胡锡进“宽容度变低 人们都不愿在网上发声了”引热议
泰操普通话导游强逼购物:今晚我就让你回不了中国
中国女星鼓吹“中国统治日本论” 日本全网炸锅
美中贸易战为稀土再升级 特朗普放软:无意伤害中国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习近平两次感动得泪流满面 全是为了他

多维 2015-10-31 10:28:53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并非名篇,但它却大有来历,这是习近平在1990年7月15日任职福建时作的词。作为习近平少有的传世词作,兴许从中可以分析出其执政的理念。

《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曾发表文章,称有一位县委书记让习近平两次泪流满面,这位县委书记就是习近平作词歌颂的主人公,原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焦裕禄。习近平两次流泪,一次是在1966年2月6日,习近平看到了《人民日报》刊登了穆青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另一次是在1990年7月9日,在看到《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人民呼唤焦裕禄》后。第二次流泪后,他还专门填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



习近平曾任职福建


中共党媒报道,一位亲近习近平的人士说道,“1966年至1990年,从少年到青壮年,从一名初中生到一个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在习近平的人生成长史上,两次从人民日报上学习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恰好两篇文章都是穆青牵头采写的,两次都让习近平感动得流泪,这就是党的总书记,一位有血有肉的党和人民的好领导”。

党媒称,1990年7月9日的《人民日报》,和习近平有一段美妙的“佳话”。当时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读了《人民日报》头版的《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挥泪如雨,连夜填写了《念奴娇》一词。这首词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词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句子,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

2014年3月,习近平重访兰考时,又深情朗诵了这首词,感动了无数人。《人民日报》曾报道,习近平和《人民日报》以及焦裕禄的“缘分”,从他的少年时代就开始了。1966年,习近平13岁,上初中一年级。习曾和身边人谈起这段往事,他说:“1966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我们当时几次都泣不成声……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兰考,实地感受老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我心情很激动、很不平静,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深感在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加强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

中共党媒称习近平为焦裕禄两次泪流满面,还回顾了焦裕禄的生平。焦裕禄任职兰考县时,兰考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人民日报》称“困难,重重的困难,象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这位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的双肩”,但是,“焦裕禄是带着《毛泽东选集》来的”。焦裕禄认为,“只要加强党的领导,一时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要杀出条路来”。

中共历来坚持,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媒体的主要职能是“宣传”。中共也一贯重视榜样的作用,惯于树立典型。雷锋也好、焦裕禄也好、孔繁森也好,都是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无数的荣誉加身。中共利用掌控的媒体,选择已经去世的优秀党员进行拔高宣传,只宣传这些人的“伟光正”,而不报道过这些典型的阴暗面,似乎他们已是完人。如此报道,应该是为了所谓的榜样的作用,但难免做到失真失实。人无完人,党媒即便没有捏造其伟大的事迹,也应该是选择性的报道。

感动的基础是真实,如果真实性可疑,或者真实的全面性可疑,感动也就失去了根基。作为在中共党内奋斗多年的领导人,习近平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报道中的水分。习称两次看到焦裕禄的报道,两次泪流满面,更可能是出于宣传的必要。习是否真的为焦裕禄感动,外界难以判定。但可以由此推断出,习近平接受了并很重视中共一贯实行的“耳目喉舌伦”。习近平甚至身体力行此理论,以宣传焦裕禄的奉献精神。这可能意味着在未来十年内,中国不太可能改变党管新闻的现状,也不太可能放松对新闻自由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