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1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一场闹剧 美国司法部撤销华裔超导专家指控(图)

一场闹剧 美国司法部撤销华裔超导专家指控

文章来源: 纽约时报 于 2015-09-11 21:08:5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美国天普大学物理系主任、世界知名超导专家郗小星在5月遭逮捕,美司法部指控他向中国提供美国企业的超导技术“秘密”,以换取“名利双收的职位”。但是,时隔数月,美国司法部撤销了对他的起诉,原因是他们弄错了证据。



《纽约时报》9月11日报道,执法人员称,电路图泄露了暖手器(pocket heater)设备的设计方案,该设备用在半导体研究之中,郗小星当时签订协议称将对这一设计方案保密。但是,数月之后,有专家发现司法部门的证据有误:这一图纸并非是暖手器。

郗小星称,我不期望他们像我一样懂所有的东西,但是,他们怎么能不咨询教授就起诉我?让我的名誉受损?他们不应该这样做的。这不是一个玩笑,也不是一个游戏。

费城法院的发言人梅莫格(Zane D. Memeger)并没有详细地解释为何决定撤销该案。

美国多次指控中国人窃密

郗小星的律师Peter Zeidenberg称,尽管很复杂,但是,美国政府似乎根本就没有咨询过专家就对郗小星提起指控。因此,执法人员才弄错了证据。我们明白当局就打击中国窃密一事压力很大,但是,当局似乎还没有确定这是否是犯罪行为面前就迅速下结论了。他们看到了郗小星给中国科学家发送邮件就认为这是最坏的结果了。但是,这些邮件都是美国政府和大学鼓励的国际学术交流。这些技术也不是敏感材料,也并非是禁止讨论的。

Peter Zeidenberg称,如果他们是加拿大裔美国人或者是法国裔美国人,或者是他来自英国,这会引发美国政府关注吗?

根据美司法部5月的起诉书显示,2002年至2003年前后,郗小星利用学术休假,与一家美国企业合作时,得以接触到一种给二镚化镁超导薄膜制备领域带来革命性发展的设备;2004年,他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研究资助,寻求向那家美国企业购买一台这种设备,对方起初没有同意,但在2006年1月前后同意郗小星使用,为期12个月,郗小星则签署协议书,承诺仅用于测试目的,不会向第三方复制、出售、转让或以其他方式散布这台设备,也不会对这台设备施以“逆向工程”。

协议书强调,那家企业向郗小星提供这台设备,并不构成它的“商业化”,而只是用于“测试目的”。起诉书和宾州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没有提及这种设备到底叫什么。

2002年9月,郗小星和同事在《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制成大电流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材料。先前,研究人员发现二镚化镁在超高温条件下具有超导性,而郗小星和同事成功用二镚化镁制成高质量薄膜材料,不仅表面平坦,还可以载送每平方厘米1000万安培的大电流。当时还是副教授的郗小星告诉媒体记者,这一新材料工艺有望投入实际运用,比如用于制造新型微波器件。

暂不清楚起诉书所说设备是否就是用于制造大电流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材料,也不清楚郗小星与那家起诉书没有提及名称的美国企业在这方面到底是什么合作关系。

美司法部起诉书的重点不是与超导技术相关设备,而是郗小星“多次复制、出售、转让、散布或以其他方式分享这台设备及其技术”或“未遂”,由他本人直接进行或得到“他指导的、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协助,受益者则是“位于中国的第三方,包括一些政府实体”,目的是帮助这些中方实体在超导技术领先世界。

起诉书指称,郗小星大约在2002年加入中国政府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4年至2012年前后,郗小星策划并实施从那家美国企业骗取技术的“阴谋”,向中方实体提供技术并协助它们进一步发掘和使用这种技术,为他本人和中方实体牟取“经济利益”。

美方检察官援引他们截获的电子邮件指称,郗小星还提出帮助中方实体建造一座世界水平的超导薄膜实验室。起诉书称,作为交换,郗小星反复寻求在中国获得一些“名利双收的职位”。

郗小星长期从事氧化物和镚化物薄膜的材料物理研究,是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旅美多年后,他加入美国国籍。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34)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刘国梁女儿在美国夺得高尔夫冠军 全英文致谢父母
姐弟恋?邓文迪布雷迪结伴出席老贝婚礼 网上炸锅
伊朗下令追杀川普!宗教领袖召集穆斯林"将他断肢极刑"
战事正酣,她就被特朗普排挤了
BBC:特朗普预算案或令近1200万人丧失医保

24小时讨论排行

习近平发重要文章:面对围堵打压 应理直气壮斗争
雷根中心民调:70%美受访者「挺出兵」协防台湾
“三巨头”史无前例同框?习邀川普普京看9.3大阅兵
被川普骂“共产主义者” 曼达尼:世上不该有亿万富豪
游本昌入党 申请书写了21页 回应“92岁为何还入党”
再批“大而美”法案,马斯克又提建新政党
陆配网红被驱逐回大陆 遇水浸维权接恐吓电话吓得发抖
中国眼下的失业潮,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华裔教授自杀 家属控告西北大学歧视并导致悲剧发生
关税又一次让步 川普不得不对中国低头的四点原因
以色列军方预告"加强攻势"直逼市中心!加萨数万人急撤
中国共产党人数突破1亿 比伊朗土耳其德国人口都多
司法部将“取消国籍”列优先事项 曾冒领白卡或丢国籍
传播淫秽?中国拘捕数十名小说作家 许多是年轻女性
川普又赢了!加拿大宣布"撤回数位服务税"
中美确认贸易框架细节 北京将加快向美出口关键矿产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一场闹剧 美国司法部撤销华裔超导专家指控

纽约时报 2015-09-11 21:08:58

美国天普大学物理系主任、世界知名超导专家郗小星在5月遭逮捕,美司法部指控他向中国提供美国企业的超导技术“秘密”,以换取“名利双收的职位”。但是,时隔数月,美国司法部撤销了对他的起诉,原因是他们弄错了证据。



《纽约时报》9月11日报道,执法人员称,电路图泄露了暖手器(pocket heater)设备的设计方案,该设备用在半导体研究之中,郗小星当时签订协议称将对这一设计方案保密。但是,数月之后,有专家发现司法部门的证据有误:这一图纸并非是暖手器。

郗小星称,我不期望他们像我一样懂所有的东西,但是,他们怎么能不咨询教授就起诉我?让我的名誉受损?他们不应该这样做的。这不是一个玩笑,也不是一个游戏。

费城法院的发言人梅莫格(Zane D. Memeger)并没有详细地解释为何决定撤销该案。

美国多次指控中国人窃密

郗小星的律师Peter Zeidenberg称,尽管很复杂,但是,美国政府似乎根本就没有咨询过专家就对郗小星提起指控。因此,执法人员才弄错了证据。我们明白当局就打击中国窃密一事压力很大,但是,当局似乎还没有确定这是否是犯罪行为面前就迅速下结论了。他们看到了郗小星给中国科学家发送邮件就认为这是最坏的结果了。但是,这些邮件都是美国政府和大学鼓励的国际学术交流。这些技术也不是敏感材料,也并非是禁止讨论的。

Peter Zeidenberg称,如果他们是加拿大裔美国人或者是法国裔美国人,或者是他来自英国,这会引发美国政府关注吗?

根据美司法部5月的起诉书显示,2002年至2003年前后,郗小星利用学术休假,与一家美国企业合作时,得以接触到一种给二镚化镁超导薄膜制备领域带来革命性发展的设备;2004年,他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研究资助,寻求向那家美国企业购买一台这种设备,对方起初没有同意,但在2006年1月前后同意郗小星使用,为期12个月,郗小星则签署协议书,承诺仅用于测试目的,不会向第三方复制、出售、转让或以其他方式散布这台设备,也不会对这台设备施以“逆向工程”。

协议书强调,那家企业向郗小星提供这台设备,并不构成它的“商业化”,而只是用于“测试目的”。起诉书和宾州联邦检察官办公室没有提及这种设备到底叫什么。

2002年9月,郗小星和同事在《自然材料》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制成大电流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材料。先前,研究人员发现二镚化镁在超高温条件下具有超导性,而郗小星和同事成功用二镚化镁制成高质量薄膜材料,不仅表面平坦,还可以载送每平方厘米1000万安培的大电流。当时还是副教授的郗小星告诉媒体记者,这一新材料工艺有望投入实际运用,比如用于制造新型微波器件。

暂不清楚起诉书所说设备是否就是用于制造大电流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材料,也不清楚郗小星与那家起诉书没有提及名称的美国企业在这方面到底是什么合作关系。

美司法部起诉书的重点不是与超导技术相关设备,而是郗小星“多次复制、出售、转让、散布或以其他方式分享这台设备及其技术”或“未遂”,由他本人直接进行或得到“他指导的、来自中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协助,受益者则是“位于中国的第三方,包括一些政府实体”,目的是帮助这些中方实体在超导技术领先世界。

起诉书指称,郗小星大约在2002年加入中国政府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4年至2012年前后,郗小星策划并实施从那家美国企业骗取技术的“阴谋”,向中方实体提供技术并协助它们进一步发掘和使用这种技术,为他本人和中方实体牟取“经济利益”。

美方检察官援引他们截获的电子邮件指称,郗小星还提出帮助中方实体建造一座世界水平的超导薄膜实验室。起诉书称,作为交换,郗小星反复寻求在中国获得一些“名利双收的职位”。

郗小星长期从事氧化物和镚化物薄膜的材料物理研究,是二镚化镁超导薄膜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旅美多年后,他加入美国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