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焦点新闻 » 从“改革先驱”到“国家囚犯” 有关他的讨论始终未停(组图)

从“改革先驱”到“国家囚犯” 有关他的讨论始终未停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15-01-17 10:12:2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十年前,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逝世。这位中国改革政策最为关键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最后因为六四事件而遭到罢黜,软禁至死。中国官方至今对赵紫阳讳莫如深,但有关他的讨论却始终未曾停息。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1月17日,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布短讯:"赵紫阳同志因长期患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疾病,多次住院治疗,近日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1月1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这条仅有58个字的短讯,宣告了这位中国文革后时期最重要政治人物之一的逝世。这也是赵紫阳在1989年失去权力,继而被软禁在北京富强胡同6号的家中,成为"国家囚犯"之后,在中国官方媒体上出现有关他的极少数消息之一。


位于北京富强胡同6号的赵紫阳故居

被封杀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

处于软禁中的赵紫阳在中国媒体基本遭到封杀,他的名字在公众舆论中正式出现的情况屈指可数。2007年,知名政论杂志 《炎黄春秋》刊登国务院前副总理田纪云的文章"国务院大院的记忆",其中有一段关于赵紫阳的正面描写,赞赏"一贯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成为极其罕见的一个例外。

2014年,颇受注目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中国大陆上演,事前盛传剧中将有赵紫阳的镜头。最后结果是,剧中有一名没有点明身份、特写镜头大约两秒的人物。有媒体暗示,此人就是赵紫阳。

曾担任赵紫阳的政治秘书 鲍彤表示,官方对于赵紫阳绝口不提的封杀政策确实取得了效果:"比如现在的小学生,大概99%不知道谁是赵紫阳。如果是大学生,可能90%都不知道赵紫阳。有3%到5%也许听到过这个名字,知道这个名字说不得、看不得,他的书是禁书。"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也认为表示,这一现象是中国政府刻意为之:"这当然和围绕他所发生的悲剧,以及他在1989年的下台有关。中国领导层尤其不想回忆起这些事。他在失去权力后遭到软禁,中国领导人更是非常谨慎,不想让赵紫阳这个名字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出现在公众舆论中。"


1989年5月19日天安门广场,赵紫阳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改革政策最为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按照中国官方史料的说法,与许多中共早期领导人一样,赵紫阳也是一个出身于富裕家庭的"革命者"。1919年出生的他,1938年便加入中共。1949年后,赵紫阳先后主政广东、四川。尤其是在四川期间,力主农村改革,改善农民生活,因此民间有"要吃粮,找紫阳"一说。

1978年,赵紫阳离开四川,前往北京。此后他政治生涯出现了巨大变化。1980年,赵紫阳成为国务院总理。七年后,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正是在他的任内全面启动。

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奈德将赵紫阳称为"中国改革政策最为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初期的象征性人物。"对于中国、中国的崛起以及经济复苏而言,改革以及改革政策的效果毋庸赘言,众所周知",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表示,"赵紫阳在1978年调任北京后相对较快地在政府层面开始从细节上主持改革工作。他主导所有政府方面的改革动作,也对改革政策的实施负责。"

改革功过

针对赵紫阳所主导的改革措施和成效,曾经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主任的的鲍彤认为,赵紫阳的改革相当成功,"就是大家都知道,毛泽东的经济制度不可取,必须改。这一点深入人心,而且开始改。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说,赵紫阳改错了,那就说是说赵紫阳改对了。说赵紫阳改的不够,不是赵紫阳改的不够,而是许多人不准赵紫阳、不让赵紫阳、阻碍赵紫阳改革。"


鲍彤:“许多人不准赵紫阳、不让赵紫阳、阻碍赵紫阳改革。”

鲍彤表示,在经济改革方面,赵紫阳面临党内保守派的强大压力,而在政治改革的议题上,赵紫阳的活动空间更加狭小。

1989年 六四事件让中共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达到顶峰。5月19日,反对武力镇压学生运动的赵紫阳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发表讲话,呼吁学生放弃绝食,承诺进行对话。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六四之后,赵紫阳被指控"分裂党"和"支持动乱",免去所有官职,并被软禁在北京富强胡同6号家中,直到2005年逝世。

"依法治国"带来变化?

赵紫阳去世后,中共历届领导层均对这位前领导人讳莫如深,每年忌日民间人士为其举办悼念活动也会受到当局严格控制。习近平主政下的北京当局,做法是否会有所转变?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并不这样认为: "学生在象征在国家心脏的地方-天安门广场死去。这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而言都极具风险。对于党的领导角色而言同样如此。我认为,大部分中共领导人如果可以长期内不用触碰这个话题,他们都会感到非常高兴。中共从本质而言,不喜欢公开面对这样的具有自我批判性质的事件。"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

2010年,赵紫阳五周年忌日时,曾经长期担任赵紫阳智囊的鲍彤便无法前往参加祭奠活动。他表示,希望这次会有所不同:"去年年底,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如果根据这个原则,对赵紫阳的纪念是公民的合法权利,法律应该保护,而不应该干预,不应该压制,不应该非难。我希望老百姓可以自由自在的回忆赵紫阳,讨论赵紫阳。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也是一种进步,也是四中全会一种有价值的成果。"

作者:石涛

Lea Hedrich和文木亦对本文有贡献。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45)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中领馆:所有在美中国公民尽快完成"海外公民登记"
中国父子德国风景区湖中溺亡 失踪一周后找到遗体
乌克兰喜收爱国者飞弹,俄议员酸"川普威胁"没人怕
宗庆后的双面人生 到底给宗馥莉留下多少烂摊子?
袁红冰爆中国机要官员带文件叛逃 曝2套俄垮台后方案

24小时讨论排行

川普突然变强硬真正原因,觉得自己被普京羞辱了
川普稳赚不赔的战争生意 拜登就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川普大赞爱妻"1句话"点醒他,让他看清普丁真面目
纽约时报:中国第二季度经济保持稳健增长
开除一个被偷拍的女大学生,才是有损国格
特朗普承诺军援,象征乌克兰战事的重要突破
“同志”的年头要回归了?“共产”还远吗?
全球首例,深圳机器人搭地铁为商家送货
纽约时报:“中国冲击2.0”比上一次严重得多
大连工大,你应该保护受害女生,而不是开除
美国大汉学家,为何要写一个“中国荡妇”的故事
关税没引起物价上涨?白宫爱国说法遭打脸 3大原因曝
陈立人杀妻案,前女友提交重要证物并要求不公开!
比起三个美国籍孩子,宗家100多亿境外资产更值得关注
美众议员:习近平在川普任内不会侵台 著眼50年…
欧巴马吁民主党"硬起来",勿因川普重返白宫而沉默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从“改革先驱”到“国家囚犯” 有关他的讨论始终未停

德国之声 2015-01-17 10:12:28

十年前,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逝世。这位中国改革政策最为关键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之一,最后因为六四事件而遭到罢黜,软禁至死。中国官方至今对赵紫阳讳莫如深,但有关他的讨论却始终未曾停息。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1月17日,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布短讯:"赵紫阳同志因长期患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疾病,多次住院治疗,近日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1月1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

这条仅有58个字的短讯,宣告了这位中国文革后时期最重要政治人物之一的逝世。这也是赵紫阳在1989年失去权力,继而被软禁在北京富强胡同6号的家中,成为"国家囚犯"之后,在中国官方媒体上出现有关他的极少数消息之一。


位于北京富强胡同6号的赵紫阳故居

被封杀的前中共中央总书记

处于软禁中的赵紫阳在中国媒体基本遭到封杀,他的名字在公众舆论中正式出现的情况屈指可数。2007年,知名政论杂志 《炎黄春秋》刊登国务院前副总理田纪云的文章"国务院大院的记忆",其中有一段关于赵紫阳的正面描写,赞赏"一贯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讲排场",成为极其罕见的一个例外。

2014年,颇受注目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中国大陆上演,事前盛传剧中将有赵紫阳的镜头。最后结果是,剧中有一名没有点明身份、特写镜头大约两秒的人物。有媒体暗示,此人就是赵紫阳。

曾担任赵紫阳的政治秘书 鲍彤表示,官方对于赵紫阳绝口不提的封杀政策确实取得了效果:"比如现在的小学生,大概99%不知道谁是赵紫阳。如果是大学生,可能90%都不知道赵紫阳。有3%到5%也许听到过这个名字,知道这个名字说不得、看不得,他的书是禁书。"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也认为表示,这一现象是中国政府刻意为之:"这当然和围绕他所发生的悲剧,以及他在1989年的下台有关。中国领导层尤其不想回忆起这些事。他在失去权力后遭到软禁,中国领导人更是非常谨慎,不想让赵紫阳这个名字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出现在公众舆论中。"


1989年5月19日天安门广场,赵紫阳的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改革政策最为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按照中国官方史料的说法,与许多中共早期领导人一样,赵紫阳也是一个出身于富裕家庭的"革命者"。1919年出生的他,1938年便加入中共。1949年后,赵紫阳先后主政广东、四川。尤其是在四川期间,力主农村改革,改善农民生活,因此民间有"要吃粮,找紫阳"一说。

1978年,赵紫阳离开四川,前往北京。此后他政治生涯出现了巨大变化。1980年,赵紫阳成为国务院总理。七年后,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正是在他的任内全面启动。

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奈德将赵紫阳称为"中国改革政策最为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初期的象征性人物。"对于中国、中国的崛起以及经济复苏而言,改革以及改革政策的效果毋庸赘言,众所周知",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表示,"赵紫阳在1978年调任北京后相对较快地在政府层面开始从细节上主持改革工作。他主导所有政府方面的改革动作,也对改革政策的实施负责。"

改革功过

针对赵紫阳所主导的改革措施和成效,曾经担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主任的的鲍彤认为,赵紫阳的改革相当成功,"就是大家都知道,毛泽东的经济制度不可取,必须改。这一点深入人心,而且开始改。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说,赵紫阳改错了,那就说是说赵紫阳改对了。说赵紫阳改的不够,不是赵紫阳改的不够,而是许多人不准赵紫阳、不让赵紫阳、阻碍赵紫阳改革。"


鲍彤:“许多人不准赵紫阳、不让赵紫阳、阻碍赵紫阳改革。”

鲍彤表示,在经济改革方面,赵紫阳面临党内保守派的强大压力,而在政治改革的议题上,赵紫阳的活动空间更加狭小。

1989年 六四事件让中共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达到顶峰。5月19日,反对武力镇压学生运动的赵紫阳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发表讲话,呼吁学生放弃绝食,承诺进行对话。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六四之后,赵紫阳被指控"分裂党"和"支持动乱",免去所有官职,并被软禁在北京富强胡同6号家中,直到2005年逝世。

"依法治国"带来变化?

赵紫阳去世后,中共历届领导层均对这位前领导人讳莫如深,每年忌日民间人士为其举办悼念活动也会受到当局严格控制。习近平主政下的北京当局,做法是否会有所转变?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并不这样认为: "学生在象征在国家心脏的地方-天安门广场死去。这对于整个国家的稳定而言都极具风险。对于党的领导角色而言同样如此。我认为,大部分中共领导人如果可以长期内不用触碰这个话题,他们都会感到非常高兴。中共从本质而言,不喜欢公开面对这样的具有自我批判性质的事件。"


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

2010年,赵紫阳五周年忌日时,曾经长期担任赵紫阳智囊的鲍彤便无法前往参加祭奠活动。他表示,希望这次会有所不同:"去年年底,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如果根据这个原则,对赵紫阳的纪念是公民的合法权利,法律应该保护,而不应该干预,不应该压制,不应该非难。我希望老百姓可以自由自在的回忆赵紫阳,讨论赵紫阳。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也是一种进步,也是四中全会一种有价值的成果。"

作者:石涛

Lea Hedrich和文木亦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