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新闻频道
  • 首页
  • 新闻
  • 读图
  • 财经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时尚
  • 旅游
  • 影视
  • 博客
  • 群吧
  • 论坛
  • 电台
  • 焦点新闻
  • 图片新闻
  • 视频新闻
  • 生活百态
  • 娱乐新闻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新闻 » 娱乐新闻 » 《武媚娘》胸被剪了还能看啥?唐朝女扮男装是时尚(组图)

《武媚娘》胸被剪了还能看啥?唐朝女扮男装是时尚

文章来源: 搜狐娱乐 于 2015-01-03 23:15:36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唐代,露胸是特权,女人有钱才有事业线!


 《武媚娘传奇》复播后仍然话题不断,满屏爆乳统统被修改,一到近景镜头,娘娘们就惨变“大头贴”,脖子以下都不见了。有人吐槽,这部剧已经变成了“大头娘娘和小头皇上”。

尽管如此,大家对这部电视剧热情仍然不减,毕竟,“武媚娘”不是光靠胸!后宫女子们下毒、嫁祸、勾心斗角的剧情也会引发人们对那段真实历史的思考。比如,皇上后宫佳丽三千怎样做到雨露均沾?太监为什么称皇帝为“大家”?武则天为什么在剧中叫“武如意”?别以为看了《武媚娘传奇》你就懂了武则天,搜狐娱乐带你穿越回唐朝一探历史真相!

     问题1:“武媚娘”波涛汹涌惹来无数争议,唐朝女人真的这么爱抛胸吗?

  真相:在唐代,露胸是特权,女人有钱才有事业线!

《武媚娘传奇》惨遭停播,复播之后,已经再也看不到“波涛汹涌”的画面。其实,按照历史记载来看,剧中的设定并不夸张,露胸装被删真的“很冤枉”。

据史料记载,齐胸裙定于开元十年(723),当时的男人们对这种“福利政策”纷纷点赞,挥毫泼墨写诗歌颂大胸的美好,如方干《赠美人》:“粉胸半掩凝晴雪”;温庭均《女冠子》:“雪胸鸾镜里”;周濆《逢邻女》:“漫步罗裙半露胸”;李群玉《赠歌妓诗》:“胸前瑞雪灯斜照”;欧阳询《南阳乡子》:“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等等。而且,露胸是有身份女人的特权,身份高贵的女人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

                             
此外,女着男装也是唐朝一大时髦。


此外,女着男装也是唐朝一大时髦,像在《武媚娘传奇》的琉璃宴上,“范爷”就以男装出镜。历史上,倡导女着男装中性风的“流行教母”是武媚娘她女儿太平公主。《新唐书•五行志》记载:一次,唐高宗和武则天在宫内设宴,太平公主身着紫衫,佩玉带,身上赔着武官的七件饰物,在帝后面前载歌载舞。这股风潮很快便流行开来。

                             
唐朝发髻式样+唐代女子化妆顺序
 


       问题2:《武媚娘传奇》中,女星们都是锥子脸,这符合唐代审美观吗?


  真相:比起锥子脸,唐代人更喜欢大红脸哦。

在电视剧中,上到嫔妃下至宫女的肌肤都十分白嫩。但现实中,却是以红脸蛋为美,她们的胭脂涂抹的很厚。据史书记载,杨贵妃到了夏天所流的汗都是红色的。但这还不算是最夸张的,还有更“放肆”的小女,王建在《宫词》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个宫女:“金盆水里泼红泥”她在洗漱完毕之后,脸盆中的水就像多了一层红色的泥浆。

唐朝女子的妆容也别出心裁,与现代的审美极为不同。当时,正确的上装顺序是: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描斜红—涂唇脂。当时流行的眉毛也不是现在的减龄一字眉,而是将眉毛画的短而阔,略成八字。

在发型方面,后宫嚣张的韦贵妃的发髻最高,唐代妇女流行高髻,也是身份的象征,在当时是没有刘海的,所以郑婉言未入宫之前的刘海是不符合实际的。

                           
花钿+张庭是武媚娘中唯一不“波涛”的,原因你懂的(花钿)




       问题3:这些宫妃脸上贴的是个什么鬼?


  真相:这叫花钿,唐朝最in流行趋势!

剧中嫔妃们额头上贴的花钿,也可贴在两鬓、面颊上,这种“时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唐代鼎盛。据说,这一流行趋势与武则天宠臣上官婉儿有关。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降旨受黥刑,至于原因,有的记载上官婉儿偷窥政务,有的记载因为上官婉儿玩了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后为掩饰疤痕上官婉儿在额头处画上红梅花,谁料更显娇媚,引来宫人们纷纷效仿。

当时花钿的图案有桃形、梅花形、宝相花形、月形、圆形、三角形、锥形、石榴花形、三叶形以及各式花鸟虫鱼多达30余种。

  问题4:《武媚娘传奇》中,皇上的贴身太监称其为“大家”,这科学吗?

  真相:在唐代,“大家”不仅用来称呼皇上,也可以用来称呼婆婆。

《武媚娘传奇》中,皇上的贴身太监称其为“大家”,这种叫法在之前并不多见。事实上,这是很恰当的。“皇上”在唐代似乎只是一个书面用语,“万岁”则是群众情绪激动时给皇帝拍马屁用的。比较流行的当面称呼是“圣人”、“主上”、“陛下”,“大家”则是皇上近身人的叫法,大臣们一般不用。有趣的是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为“大家”。

该剧里还出现了一个平时不多见的称呼:“御妻”。御妻就是帝王之妻,又称“御女”、“女御”。《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正六品为宝林,正七品为御女,正八品为彩女,这三个品级的人数均为二十七人,合称八十一御妻。”

唐朝的称呼和现在有很多不同,如果你有幸穿越到唐朝,哥哥、爷爷、父亲,这三个称呼会让你傻傻分不清楚。在唐朝,“哥哥”既指父亲又指兄长。对父亲,最流行的称呼是“耶耶”(爷爷)、阿耶(阿爷)、父母合称“耶(爷)娘”像《木兰诗》中的“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大人”在唐代只用来呼父母,个别情况下可用来呼直系血亲尊长,绝不能用“张大人”、“王大人”、“李大人”来称呼各种官员。

  问题5:“武才人”为何不如“郑婕妤”?唐朝后宫品秩怎么区分?

  真相:婕妤正三品,才人只有正五品,自然会被鄙视喽。

《武媚娘传奇中》初入宫的少女被封为才人,郑婉言、徐慧被皇上召幸之后晋升为婕妤,百般得意。如果不懂得这些品级还怎么看她们斗下去?

唐朝的后妃等级制度在《周官》中记载最为详尽,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皇后以外另设四妃(即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武媚娘在李世民期间一直都只是个low咖小才人,皇后不在了,论分位韦贵妃是后妃中绝对的老大。

唐朝后宫女子的来源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礼聘,这种方式是需要拼爹的。唐代豪门大族的女子和士宦人家美名远播的女子朝廷进行挑选,然后礼聘入宫,这类女子往往一入深宫就予以册封。第二种是采选,唐代宫廷定期向民间采选良家女入宫。其余两种是醉心仕途官员的进献和获罪官员的女儿,武则天的左膀右臂上官婉儿就是这样进入深宫的。“一入宫门深似海”,她们可不想做安静的美女子。见于史书的唐代36 个后妃,有15 个结局凄惨:九个死于政敌毒手;两个死于争宠;两个失踪;一个自杀;一个获罪而死。

       问题6:武才人黑夜偷跑出去与李世民邂逅,这样的情节真的没问题吗?

  真相:唐朝有严格的宵禁制度,入夜后不可随便外出。

唐朝非常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剧中武才人与李世民第一次邂逅在承庆殿共舞已是夜晚,但在唐朝有严格的宵禁制度,入夜后是不能随便外出的,所以武才人已经触犯了宫规。

此外,皇上会夜夜召郑婉言侍寝的情节也存在漏洞。皇上后宫佳丽三千人所言非虚,为了雨露均沾,唐朝后宫是有侍寝顺序的。一般是按照月圆月缺来定,每月的前十五日为渐满,后十五日为渐缺,所以从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轮到高的,十六到月底前则反由地位高的轮到低的。皇后及三夫人有优先权,九嫔以下则“九九而御”,即每九个人共同承恩一夜。所以在侍寝方面皇上是没有那么多自由的,多半不会夜夜召郑婉言侍寝,更没有时间和武才人“私会”。

                               
《兰陵王入阵曲》也叫大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




       问题7:《兰陵王入阵曲》是支神马神曲?众御妻为何为了它争个你死我活?


  真相:其实,这原本是一支男子独舞你信吗?

电视剧的开始,众御妻就为争做兰陵王打个你死我活。《兰陵王入阵曲》也叫大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一开始,这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舞者着重表现兰陵王“指麾击刺”的英俊。

到隋唐时期,被列入宫廷曲目。初唐时的《秦王破阵曲》即根据《兰陵王入阵曲》改编(并扩容成120人的群舞)。中唐时期,渐渐娱乐化,失去武乐色彩,成为“软舞”。遗憾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将其定位“非正声”,下诏禁演,以后国内渐渐失传。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将其带入日本,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十分珍视并视为日本“能剧”国粹的始祖,对这支舞曲的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

                                
《簪花仕女图》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传世孤本。




       问题8:明明是武则天的故事,为什么范爷在剧里叫“武如意”?


  真相:武则天本名叫什么一直是个谜。

其实武则天真正的本名叫什么,现在还不可考,但是根据确证的资料显示,她本名中有一个华山的‘华’字。影视剧里,常常称武则天为“武媚娘”,这来自于唐太宗给她的赐号“武媚”,武则天在唐中宗、唐睿宗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期间,又改名为“曌”。

剧中像武则天一样被改名的还有徐慧,她真名叫徐惠,历史上确有其人。这个在唐太宗李世民称帝那年出生的湖州女子,父亲徐孝德是唐高祖李渊手里的果州刺史,出身十分高贵。徐惠也是唐太宗晚年最受宠的后宫妃子。

广电总局近些年对古装剧有了新的要求,“比如一些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在改编创作上过度虚构、戏说的成分太大,还有一些完全篡改了历史。这样造成的后果很容易混乱历史,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对他们的影响很不好。”在这样的背景下,除非剧情特别严谨,古装剧在人名上做些改动可以规避风险,像近期播出的以霍去病故事为原型的《风中奇缘》也做了类似处理。

话说回来,既然这部剧都已经改成这样了,那大家就当成是发生在大唐背景下的宫廷偶像剧看吧,别计较真实武媚娘啥样了。

  • 海外省钱快报,掌柜推荐,实现买买买自由!
查看评论(0)
  • 文学城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注册笔名
  • 申请版主
  • 收藏文学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时热点排行

上海女孩介绍海归博士前男友给闺蜜 一年后收到请柬
国际著名统计学家刘军从美“海归” 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不带手机的伊朗总统被以色列定位 被贴身保镖“出卖”
“苦情”首相白了头 首相夫人碧占莫妮走向台前
习近平和彭丽媛为上合组织峰会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24小时讨论排行

中国食品安全又爆雷 知名“零添加”酱油验出“致癌物”
改变选举规则!川普要签令"投票必须出示身分证明"
拿到全额奖学金,中国留学生遭拘36小时"5年不得入境"
美印交恶!川普宣布"取消出席"印度主办QUAD峰会
普京莫迪抵达北京参加上合峰会,但美中印贸易战使峰会蒙上阴影
反对川普!芝加哥非裔市长"签行政命命":抵制镇压移民
马斯克:星舰第十次试飞最终溅落点与目标仅差3米
BBC:正以惊人速度扩张的中国海军会主宰海洋吗?
白宫改造工程惊现豆腐渣?特朗普真的是气坏了
以资深外交官:马克龙早就做出决定 承认巴勒斯坦
习莫普天津会晤:金砖国家被特朗普越挫越旺?
特朗普取消特勤局对哈里斯保护 加州公路巡警接管
普丁专访痛批日本恢复军国主义,强调中俄"合作抗日"
马斯克证实xAI代码库被盗 涉案前员工跳槽OpenAI
哈玛斯证实:军事领导人惨遭以军击毙,痛批以色列"暴君"
美离奇致命游戏 两男子戴头盔拿枪互射 一死一被捕
文学城新闻
切换到网页版

《武媚娘》胸被剪了还能看啥?唐朝女扮男装是时尚

搜狐娱乐 2015-01-03 23:15:36


在唐代,露胸是特权,女人有钱才有事业线!


 《武媚娘传奇》复播后仍然话题不断,满屏爆乳统统被修改,一到近景镜头,娘娘们就惨变“大头贴”,脖子以下都不见了。有人吐槽,这部剧已经变成了“大头娘娘和小头皇上”。

尽管如此,大家对这部电视剧热情仍然不减,毕竟,“武媚娘”不是光靠胸!后宫女子们下毒、嫁祸、勾心斗角的剧情也会引发人们对那段真实历史的思考。比如,皇上后宫佳丽三千怎样做到雨露均沾?太监为什么称皇帝为“大家”?武则天为什么在剧中叫“武如意”?别以为看了《武媚娘传奇》你就懂了武则天,搜狐娱乐带你穿越回唐朝一探历史真相!

     问题1:“武媚娘”波涛汹涌惹来无数争议,唐朝女人真的这么爱抛胸吗?

  真相:在唐代,露胸是特权,女人有钱才有事业线!

《武媚娘传奇》惨遭停播,复播之后,已经再也看不到“波涛汹涌”的画面。其实,按照历史记载来看,剧中的设定并不夸张,露胸装被删真的“很冤枉”。

据史料记载,齐胸裙定于开元十年(723),当时的男人们对这种“福利政策”纷纷点赞,挥毫泼墨写诗歌颂大胸的美好,如方干《赠美人》:“粉胸半掩凝晴雪”;温庭均《女冠子》:“雪胸鸾镜里”;周濆《逢邻女》:“漫步罗裙半露胸”;李群玉《赠歌妓诗》:“胸前瑞雪灯斜照”;欧阳询《南阳乡子》:“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等等。而且,露胸是有身份女人的特权,身份高贵的女人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

                             
此外,女着男装也是唐朝一大时髦。


此外,女着男装也是唐朝一大时髦,像在《武媚娘传奇》的琉璃宴上,“范爷”就以男装出镜。历史上,倡导女着男装中性风的“流行教母”是武媚娘她女儿太平公主。《新唐书•五行志》记载:一次,唐高宗和武则天在宫内设宴,太平公主身着紫衫,佩玉带,身上赔着武官的七件饰物,在帝后面前载歌载舞。这股风潮很快便流行开来。

                             
唐朝发髻式样+唐代女子化妆顺序
 


       问题2:《武媚娘传奇》中,女星们都是锥子脸,这符合唐代审美观吗?


  真相:比起锥子脸,唐代人更喜欢大红脸哦。

在电视剧中,上到嫔妃下至宫女的肌肤都十分白嫩。但现实中,却是以红脸蛋为美,她们的胭脂涂抹的很厚。据史书记载,杨贵妃到了夏天所流的汗都是红色的。但这还不算是最夸张的,还有更“放肆”的小女,王建在《宫词》中曾描写过这样一个宫女:“金盆水里泼红泥”她在洗漱完毕之后,脸盆中的水就像多了一层红色的泥浆。

唐朝女子的妆容也别出心裁,与现代的审美极为不同。当时,正确的上装顺序是: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描斜红—涂唇脂。当时流行的眉毛也不是现在的减龄一字眉,而是将眉毛画的短而阔,略成八字。

在发型方面,后宫嚣张的韦贵妃的发髻最高,唐代妇女流行高髻,也是身份的象征,在当时是没有刘海的,所以郑婉言未入宫之前的刘海是不符合实际的。

                           
花钿+张庭是武媚娘中唯一不“波涛”的,原因你懂的(花钿)




       问题3:这些宫妃脸上贴的是个什么鬼?


  真相:这叫花钿,唐朝最in流行趋势!

剧中嫔妃们额头上贴的花钿,也可贴在两鬓、面颊上,这种“时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唐代鼎盛。据说,这一流行趋势与武则天宠臣上官婉儿有关。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降旨受黥刑,至于原因,有的记载上官婉儿偷窥政务,有的记载因为上官婉儿玩了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后为掩饰疤痕上官婉儿在额头处画上红梅花,谁料更显娇媚,引来宫人们纷纷效仿。

当时花钿的图案有桃形、梅花形、宝相花形、月形、圆形、三角形、锥形、石榴花形、三叶形以及各式花鸟虫鱼多达30余种。

  问题4:《武媚娘传奇》中,皇上的贴身太监称其为“大家”,这科学吗?

  真相:在唐代,“大家”不仅用来称呼皇上,也可以用来称呼婆婆。

《武媚娘传奇》中,皇上的贴身太监称其为“大家”,这种叫法在之前并不多见。事实上,这是很恰当的。“皇上”在唐代似乎只是一个书面用语,“万岁”则是群众情绪激动时给皇帝拍马屁用的。比较流行的当面称呼是“圣人”、“主上”、“陛下”,“大家”则是皇上近身人的叫法,大臣们一般不用。有趣的是唐代女子称呼其婆婆亦为“大家”。

该剧里还出现了一个平时不多见的称呼:“御妻”。御妻就是帝王之妻,又称“御女”、“女御”。《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正六品为宝林,正七品为御女,正八品为彩女,这三个品级的人数均为二十七人,合称八十一御妻。”

唐朝的称呼和现在有很多不同,如果你有幸穿越到唐朝,哥哥、爷爷、父亲,这三个称呼会让你傻傻分不清楚。在唐朝,“哥哥”既指父亲又指兄长。对父亲,最流行的称呼是“耶耶”(爷爷)、阿耶(阿爷)、父母合称“耶(爷)娘”像《木兰诗》中的“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大人”在唐代只用来呼父母,个别情况下可用来呼直系血亲尊长,绝不能用“张大人”、“王大人”、“李大人”来称呼各种官员。

  问题5:“武才人”为何不如“郑婕妤”?唐朝后宫品秩怎么区分?

  真相:婕妤正三品,才人只有正五品,自然会被鄙视喽。

《武媚娘传奇中》初入宫的少女被封为才人,郑婉言、徐慧被皇上召幸之后晋升为婕妤,百般得意。如果不懂得这些品级还怎么看她们斗下去?

唐朝的后妃等级制度在《周官》中记载最为详尽,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皇后以外另设四妃(即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武媚娘在李世民期间一直都只是个low咖小才人,皇后不在了,论分位韦贵妃是后妃中绝对的老大。

唐朝后宫女子的来源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礼聘,这种方式是需要拼爹的。唐代豪门大族的女子和士宦人家美名远播的女子朝廷进行挑选,然后礼聘入宫,这类女子往往一入深宫就予以册封。第二种是采选,唐代宫廷定期向民间采选良家女入宫。其余两种是醉心仕途官员的进献和获罪官员的女儿,武则天的左膀右臂上官婉儿就是这样进入深宫的。“一入宫门深似海”,她们可不想做安静的美女子。见于史书的唐代36 个后妃,有15 个结局凄惨:九个死于政敌毒手;两个死于争宠;两个失踪;一个自杀;一个获罪而死。

       问题6:武才人黑夜偷跑出去与李世民邂逅,这样的情节真的没问题吗?

  真相:唐朝有严格的宵禁制度,入夜后不可随便外出。

唐朝非常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剧中武才人与李世民第一次邂逅在承庆殿共舞已是夜晚,但在唐朝有严格的宵禁制度,入夜后是不能随便外出的,所以武才人已经触犯了宫规。

此外,皇上会夜夜召郑婉言侍寝的情节也存在漏洞。皇上后宫佳丽三千人所言非虚,为了雨露均沾,唐朝后宫是有侍寝顺序的。一般是按照月圆月缺来定,每月的前十五日为渐满,后十五日为渐缺,所以从初一到十五就由地位低的轮到高的,十六到月底前则反由地位高的轮到低的。皇后及三夫人有优先权,九嫔以下则“九九而御”,即每九个人共同承恩一夜。所以在侍寝方面皇上是没有那么多自由的,多半不会夜夜召郑婉言侍寝,更没有时间和武才人“私会”。

                               
《兰陵王入阵曲》也叫大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




       问题7:《兰陵王入阵曲》是支神马神曲?众御妻为何为了它争个你死我活?


  真相:其实,这原本是一支男子独舞你信吗?

电视剧的开始,众御妻就为争做兰陵王打个你死我活。《兰陵王入阵曲》也叫大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一开始,这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舞者着重表现兰陵王“指麾击刺”的英俊。

到隋唐时期,被列入宫廷曲目。初唐时的《秦王破阵曲》即根据《兰陵王入阵曲》改编(并扩容成120人的群舞)。中唐时期,渐渐娱乐化,失去武乐色彩,成为“软舞”。遗憾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将其定位“非正声”,下诏禁演,以后国内渐渐失传。

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将其带入日本,日本人将其视为正统的雅乐,十分珍视并视为日本“能剧”国粹的始祖,对这支舞曲的保留和传承有着一套十分严格的“袭名”与“秘传”制度,使得我们有幸在千年之后,还能欣赏到原汁原味、壮怀激烈的兰陵舞曲。

                                
《簪花仕女图》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传世孤本。




       问题8:明明是武则天的故事,为什么范爷在剧里叫“武如意”?


  真相:武则天本名叫什么一直是个谜。

其实武则天真正的本名叫什么,现在还不可考,但是根据确证的资料显示,她本名中有一个华山的‘华’字。影视剧里,常常称武则天为“武媚娘”,这来自于唐太宗给她的赐号“武媚”,武则天在唐中宗、唐睿宗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期间,又改名为“曌”。

剧中像武则天一样被改名的还有徐慧,她真名叫徐惠,历史上确有其人。这个在唐太宗李世民称帝那年出生的湖州女子,父亲徐孝德是唐高祖李渊手里的果州刺史,出身十分高贵。徐惠也是唐太宗晚年最受宠的后宫妃子。

广电总局近些年对古装剧有了新的要求,“比如一些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在改编创作上过度虚构、戏说的成分太大,还有一些完全篡改了历史。这样造成的后果很容易混乱历史,特别是一些未成年人,对他们的影响很不好。”在这样的背景下,除非剧情特别严谨,古装剧在人名上做些改动可以规避风险,像近期播出的以霍去病故事为原型的《风中奇缘》也做了类似处理。

话说回来,既然这部剧都已经改成这样了,那大家就当成是发生在大唐背景下的宫廷偶像剧看吧,别计较真实武媚娘啥样了。